A. 教学设计和备课的区别
一、方法不同复
1、教学设计:是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2、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特征不同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备课: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三、意义不同
1、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2、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B.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策略有哪些
课 题:3-1 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与设计1)
开课人:宁海中学黄敏 地 点:河西金陵中学 年 级:高一(8 )
一、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己参与设计,逐步培养在设计活动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积极态度,明确一个好的方案需要经历反复测试和优化
3、教学重点
设计过程中的环节之一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
4、教学难点
制定设计方案过程的设计分析与方案构思;
四、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辅助教学网站进行自主探究,拓展思维,利用网站中的信息提交功能,实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
引入
n 展示一组学生设计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这组图片中的共同点?
n 播放录像,教师说明反映的设计作品测试不是一次性成功,表明是设计一个不断检测优化的过程。
u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了解设计产品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计的创新
u 观看录像,了解设计是一个不断检测优化的过程。
提出问题
明确本节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
提出要求:分组学习,教师说明
n 辅助学习网站的地址,
n 电子课本的下载方法
提出问题: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哪些步骤?
展示学生提交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加以点评
小组学习,了解设计。。
u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写出设计的一般过程,并提交
u 对照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以制作便携小凳为例展开(展示已经做好的小凳模型),
2、展示瓦楞纸与硬纸板,插接方法等
小组自学
交流
评价
1、在学习网站上将便携小凳方案构思
呈现,请小组代表说明思路和理由
2、在网站上进行方案评估、筛选
1、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并说明想法
2、在一系列方案中由评估的效果初步选取比较好的方案
明确设计过程中制定设计方案环节的步骤是:(1)收集信息(2)设计分析(3)方案构思
(4)方案呈现(5)方案筛选
理解记忆,分清制定设计方案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关系,并且结合信息素养的表现理解更好
小结
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制定设计方案的基本步骤
自己总结,并参与电子档案袋中的讨论。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如图4-1)。
图4-1教学设计流程图
首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因此,确立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则依靠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媒体。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则依靠教学的反馈提供翔实的信息,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与教学过程诸环节的健全,所以这三个环节是一个循环系统。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应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同时对这些内容有清楚的表述。这涉及两个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和教学目标的表述。
1.教学目标设置的类型
布卢姆(B.S.Bloom,1913—)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是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认知行为方面可能产生的改变。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知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对特定事物的知识,如人名、地名、物名以及专门术语等;②对处理事物方法的知识,如能记得时间先后,能按某一标准将事物分类,能按程序解决简单问题等;③能凭记忆表达概念的知识,如记得处理事物的原则(如四则运算)以及运用抽象概念(如以文具概念代表所有不同种类的纸、笔等)。
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按领会程度的深浅可分为三个层次:①转换,能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概念,如A>B可说成是B<A;②解释,能按自己的理解对事物的变化予以说明,如水化为汽是因为温度增高了;③推断,能对事物间的关系作逻辑推理,如已知A>B,B>C,可推知A>C。
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分析这个目标分为三个层次:①要素的分析,如一则新闻中传达了几个概念;②关系的分析,如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关性的还是因果性的;③组织原则的分析,如对这则新闻分析它在语义及语法上是如何组织的。
综合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根据综合的程序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如能讲出违反校规的几种情形;②能对某种事物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计划,如能对如何开展班队活动提出计划;③能凭抽象思维推演出事物间的关系,如从算术题的演算推演成代数的表达方式。
评价指对所学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方法的评价,可能有两种依据:①内在的证据,指知识或方法本身内在的特征,如教材组织缺乏逻辑关系;②外在的标准,如学生将该科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
(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情感领域是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情意方面可能产生的改变。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序,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
接受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自愿接受并给予注意的心态。在接受学习活动时,按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①觉知情境的存在;②有主动接受的意愿;③有意地加以注意。
反应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根据反应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①默从性的反应,学生的反应是听命式的,尚未完全出于主动;②自愿性的反应,指学生的反应完全是主动的;③满足的反应,指反应中带有满足感、愉快感。
评价是指学生对其所学在态度与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根据其肯定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①价值的接受,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②价值的肯定,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除表示认可外,并主动表示对该项有价值的活动的喜爱和追求,如认为知识是有价值的而喜欢学习;③价值的实践,指学生对价值的肯定成为他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成为他的一种信念,长期实践,历久不变。
组织是指学生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他的人格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价值观。根据组织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①价值概念化,指学生将所学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不再视之为单独的事件,而是将之纳入自己的观念内,形成个人自己对同类事物一致的看法;②组成价值系统,指学生将所学的同类价值观汇集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统合的价值观。
个性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因内化程度不同,分为两个层次:①概念化心向,即对同类情境表现出一般的心向,如对教师诚实,对一般人也诚实;②性格化,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
(3)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动作技能领域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的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改变,它包含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
知觉指学生通过感官获取所需动作技能的线索。根据知觉运用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①刺激辨别,指能辨别出刺激的性质,如能辨别出是什么声音或什么形状;②线索选择,指能区别不同刺激线索,并随时表示出适当反应,如凭听觉能指出哪部机器的运作异常;③动作转换,指能将凭感官得来的知觉线索转换为动作,如发现电动玩具电池不足则更换电池。
操作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如按指示表演或练习动作。
准确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连贯指学生按规定顺序或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如准确而有节奏地演奏。
习惯化指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为的能力,也就是学生能下意识地、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
在实际生活中,这三方面的行为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例如,学生写字时(动作技能),也正在进行记忆和推理(认知),同时,他们对这个任务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同时设置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例如,广州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①认识分数的产生,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讲法和写法。②能用分数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也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表示分数;能说出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包含几个几分之一,并能在分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提高观察、操作和用完整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③养成用尺画分数线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这里既有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又有能力方面的目标,还有情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目标。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2》“苯分子的结构”时,可按“创设情境一自主学习一活动探究一教师点拨一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
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亲身体验科学家当年研究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苯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解题训练建模化
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建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反应类型甚至一个虚拟体系都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模型。
5.课堂小结图示化
课堂小结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灵活多样。但课堂小结毕竟已接近课堂教学的尾声,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下课前的序曲,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课堂小结要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要围绕学习目标用“关系图”把构建的知识体系、学习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模式等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小结具有归纳引导、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发挥画龙点睛、强化目标、点拔校正的作用。
有效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惟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生成性,才能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C.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教学设计
尊重他 人与人交流最起码的是互相尊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尊重。他们此时的心里会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对于他们的私人物品不要去乱翻,不要试图偷窥他们的秘密,尊重他向你藏着有小秘密这件事。 理解他 在尊重他的前提下,理解他向你藏着小秘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们,思想处于半成熟阶段,给予他们理解,他们的青春期也会过的舒服点,不会让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得紧张。 关心他 在理解他的基础上,关心他。但是不要太过关心,太过的话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只是平时的虚寒问暖。不要太伤心,因为你的孩子就要长大了,你应该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