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根据模块课程的特点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来是自“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❷ 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实现课堂整合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网络”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❸ 什么是“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整体备课”是系统教学设计的一种,指的是学科教师和备课组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专,对学科教学从属整体上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学段备课、年级备课、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等基本形式。“整体备课”主要凭借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是教师进行课时备课的基础和前提,有效的“整体备课”是提高课时备课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❹ 为什么说教学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人物与教学版目标、教学内容与权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方面和谐完整的形态;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主体性在构成上有三个层次,即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3)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4)过程性原则:淡化结论、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
(5)开放性原则:新课程理论主张课程是开放的,因而教学作为课程的实施途径也应是开放的
(6)情境体验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
❺ 请完成一篇本年段学科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一、提高年级段学科教学质量是备课组的工作重心
备课组如何开展工作,活动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我没有这方面的大理论,但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认为,质量是生命,备课组活动必须以本年级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提高本年级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交流备课组各成员的教学经验、发挥各自教学优势为合作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现借这次机会,来谈谈我们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怎样围绕教学重点,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因此,一开学我们备课组就从以下几方面就着手研究教材。
1、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是正规学习生涯的起始年级,虽然在学前接触过数学,大多数学生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我曾经碰到一个家长在学前让孩子做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非常苦恼,说这些题目在一星期前已经做得很熟练,现在怎么又忘了,而且已经反复好多次了,并不断责怪孩子记性差,不聪明。其实他是简单的在识记题目,对各数字的含义没有真正认识,所以才会遗忘。因此,一年级学生的数概念是模糊的,对加减运算的含义更是不清楚,而且,刚入学孩子的学习层次也是大有差别的。我们必须把每个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数养。
2、教学重点分析:
这一册内容很多,既有数的认识又有相应的计算,还有分类、认识图形、认识钟面等数学知识。我们把1-20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计算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定为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和下学期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乘除运算中都有加减运算,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乘除法的错误多数错在中间的加减运算。)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
二、研讨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针对以 上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备课组三位成员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决定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1、 在操作中建立数概念
数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必须从现实的周围世界中抽象出数,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来认识数。如何操作,用什么操作材料方便简洁。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在第一周就布置任务,每位学生带一盒去掉火药的火柴棒,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和J、Q、K)。我们选火柴棒是因为它是长方体的,在桌上不易滚动,而且短而小所占面积少,便于操作,再次有火柴盒,便于保管。通过操作火柴棒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数数,自主地探索数的组成,清晰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要求学生每堂数学课前必须准备好。扑克牌在数的组成练习中也可以作为操作素材发挥很大的作用。
2、在游戏中轻松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10以内的加减法是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必将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新教材的计算练习并没有像老教材那样有许多的练习课,上过新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不扎实,学生计算的速度不快,正确率不高。如果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口读卡,枯燥、乏味,效果不明显,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备课组想办法用游戏的方法去吸引一年级刚入学孩子的眼球。
1、甩拳游戏:10以内的加减法的依据是10以内各数的组成,只要学生对各数的组成熟练掌握了,计算也就不成问题,尤其是10的组成更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我们备课组特重视数的组成教学,用甩拳游戏的方法作为常规内容巩固数的组成。
操作方法:学生在操作火柴棒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在巩固熟练阶段用甩拳游戏。例8的组成:师(配合手指):我出5;生 (配合手指):我出3。根据学生的配合情况不断地变换节凑和速度。
游戏作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眼、耳、手、口、脑等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专心听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回家与家长一起玩,配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处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数的组成。
2、扑克牌游戏
操作方法:准备1-10共40张扑克牌,打散后两人平分,双方各出一张,算出两张的和或差,快者赢得两张牌,可以在课间学生之间玩,或回家与家长一起玩。
游戏作用: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以上两种游戏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年级计算教学效率低的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化时少的前提下,无论在学生的计算速度方面,还是计算正确率方面都较以前我们教过的学生要好。
三、 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
我们备课组成员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或课间或午间等定期不定期地随时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遇到的教学难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共同商讨教学的对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刚开始,问题解决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并能规范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能规范流利说的总是那么几个胆子大的优秀生。个别学生即使在课堂上给他机会说,他也不敢说,怕说不好。另外,由于在看图列式题中,许多题目的答案学生是能数出来的,学生把条件和问题混起来,给解决问题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后,我们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我们调整了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一、家庭作业布置学生说图意家长写题意再列式计算的问题解决专项练习,通过家长一对一的帮助,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培养自信心。我们也考虑到有些家长可能不会辅导孩子怎样说好图意,因此,我们就在练习纸上举好不同类的各种例子便于家长仿照。第二、我们在教学中,对如何加强审题训练进行了研讨,交流各自的得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由于教学方法调整及时,措施有效,现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较好。
❻ 一份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课程设计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组成的,和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对应层次不同
1、课程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
2、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二、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1、课程设计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教师应在设计中设计教学和学习。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2、教学设计是教材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其核心目的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纯“教学”案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
三、原则不同
1、课程设计的原则
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特殊到一般。
③、现存生物体的生命循环。
④、从一般到细节。
⑤、从一般分类到更细的分类。
2、教案设计的原则
①、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③、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④、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6)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❼ 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使教师对整个单元或整章知识的结构都有着很清楚的认识,会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会让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读教材,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会让学生对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前边学过的章节和后续章节的联系,就会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学习了。 目前新课程对数学教学设计有如下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教学设计要突出对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参与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3.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的吸收和数学情感的投入。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质。
4.教学素材要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就会产生亲和力。
5.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
6.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要丰富多彩,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故事、场景、动画、游戏、实验等。
7.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弹性,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8.教学媒体设计要有针对性,要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要在激发兴趣、突破难点上做文章,要避免形式主义。
所以说单元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也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都应提倡单元教学设计。
那么单元教学设计究竟需要设计什么?
一、首先是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确定要教什么。把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单元内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的结构、体现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等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1.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2.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含课标要求理解分析):教材中的单元知识走向和逻辑链,特别是每一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教材编写的意图等方面;3.单元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二、其次是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起点的能力与学习特点等。包括:1.学习该单元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2.学习该单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3.学生学习该单元内容可能的困难;4.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习惯和学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析应该有“前测”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前测”往往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学生分析应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学目标在学生分析之前和之后往往存在差异。如果对教材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教学目标应该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不能只写不做,特别是设计意图中应该逐步阐释活动是如何通过组织与实施在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就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包括:1.活动内容;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活动的设计意图;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还是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还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独立学习等方式。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方式。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学具(写明具体材料、数量等)、教具、课件等。而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式的“普遍真理”。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课堂教学形成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的设计。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后者重在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原因。过去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实际上,要想学生在最后的总结性评价中获得好的成绩,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要将总结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其标志就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基于评价设计教学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颇有感触,以前写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要学哪了才写哪,最多就是超前几小节再写写教案,可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小节的内容以及题型都是和前后几小节内容和题型相互联系着演变,内容联系还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题型之间联系和演变确实只有通过整章或者整个单元的连贯掌握,才会真实体会它们之间内容以及题型演变的过程。在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后,教师对整个单元或整章知识的结构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就自然的使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以及发展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将教师工作重心前移,也就是要将主要精力从做题复习移到教学设计上,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精心准备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实现课程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