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苏教版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28 17:58:19

① 半截蜡烛课文主要内容。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拓展资料: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此剧本也在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中有收录。
原文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主妇,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② 半截蜡烛

1944年冬天的一个的夜晚,在巴黎郊区的一栋小木屋里透出一点点桔黄色的灯光,屋外的寒风猛烈地吹着院子里面的木栅栏门,哐当作响。

在微弱的油灯下,一名三十岁左右、身穿纳粹党卫军制服的男子压低了嗓门激动得说:“盟军正在准备大反攻,德国佬就要滚回去了!”

一名十四岁左右的男孩子着急地插嘴到:“米德叔叔,您再不给我安排任务,我永远也参加不了地下抵抗组织了!”
米德掏出一个小金属管,看了一眼男孩子:“杰克,你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妈妈保证这个情报的安全!”
杰克刚要伸手去接,伯诺德夫人一把接了过来:“米德,你赶紧走吧!一会儿德国佬就要巡逻过来了!”
米德迟疑一会说:“那我就不等杰奎琳睡醒了!”然后推开房门,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坐在孤零零的长桌前,油灯一跳一跳的,屋外的栅栏门哐当作响。
伯诺德夫人一边从烛台上拿下半截蜡烛,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小金属管封在蜡烛中,一边和杰克说:“明天无论如何要找人把木栅栏门修好,这些原来都是你父亲做的。”
一名十岁左右的女孩摸着黑走下阁楼:“妈妈,谁把我的蜡烛拿走了?米德叔叔走了么?”
伯诺德夫人:“杰奎琳,米德叔叔有重要事情要办,先走了!”
杰克:“妹妹!”杰克压低了声音:“米德叔叔留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对谁也不能讲!”
杰奎琳:“我当然知道了,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可是妈妈,谁把我的蜡烛拿走了?”
杰克:“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这个蜡烛完好无损!”
杰克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对吧?”
杰奎琳嘟起了嘴。
屋外的栅栏门再次哐当响起,紧接着是一阵粗暴的砸门声。
伯诺德夫人迅速将蜡烛插到烛台上。
三名德国军官例行巡逻检查来了,检查完了,他们听了听屋外呼啸的寒风,没有要走的意思。少校指着桌上还未收起的半截蜡烛:“夫人!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中尉甲马上划着火柴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
伯诺德夫人急忙又取出一盏油灯:“先生们,相当对不起,家里人少,忘了多点盏灯。瞧,这灯亮些!”
中尉一把夺回了烛台,道:“屋里这么黑,多点一支小蜡烛也行啊!”然后把烛台重新放在桌上。
杰克装作若无其事地从桌上拿过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甲拦住了杰克,把蜡烛抢了过来。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们,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甲瞥了伯诺德夫人一眼:“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杰克无奈地摸黑去了柴房。搬来了一堆柴火。
中尉甲又点燃了烛台上的蜡烛。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烛台上楼睡觉吗?”
少校盯着杰奎琳宝石般的眼睛,在灯光的印照下,显得格外的闪烁。从中尉乙手中接过烛台,他仿佛看见自己的女儿,少校笑了:“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像百合花绽放一样纯洁地笑了,她接过烛台:“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晚安!”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说:“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烛台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苏教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第6课《半截蜡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主妇,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③ 苏教版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半截蜡烛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厄运:困苦的遭遇
摇曳:摇晃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4]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1)、伯诺德夫人: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万一……结束
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乱
(2)、杰克
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3)、杰奎琳
语言:司令官先生……上楼睡觉吗?
什么是娇声?(甜美可爱的声音)
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当她提出请
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附板书
23、半截蜡烛
点燃————熄灭
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4]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④ 寻找苏教版《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几课的......

中心思想:《卢沟桥烽火》本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版.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权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半截蜡烛》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军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继续了聂将军关心,照料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儿,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本驻地的经过,赞扬了聂将军的宽广胸襟和人道主义精神.

⑤ 苏教版半截蜡烛怎么分段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回(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答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⑥ 半截蜡烛 教学课件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最好学习一下有关二战的历史。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 学生交流。
4、 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 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 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准字音。
(2)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 讨论主要内容。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4、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1、 写字练习。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抄写词语。

教后感: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时间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学习第一段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 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 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 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 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 指导编排课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⑦ 苏教版六年级12册《半截蜡烛》课文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⑧ 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 学生交流。
4、 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 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 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准字音。
(2)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 讨论主要内容。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4、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1、 写字练习。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抄写词语。

教后感: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时间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学习第一段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 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 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 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 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 指导编排课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⑨ 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半截蜡烛的教案: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最好学习一下有关二战的历史。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 学生交流。
4、 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 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 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准字音。
(2)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 讨论主要内容。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4、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1、 写字练习。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抄写词语。

教后感: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时间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学习第一段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 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 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 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 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 指导编排课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⑩ 《半截蜡烛》 剧本

幕启。伯诺德夫人家。一张桌子,四把椅子,桌上放着烛台。伯诺德夫人坐在桌前,儿女依偎在她身旁。伯诺德夫人出神地看着手中的纸条,沉思着,摇了摇头。

杰奎琳:妈妈,你拿的是什么呀?

伯诺德夫人:(摸着她的头)这是你伯克大叔送来的情报,(眼看前方)过几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取走。我在想应该把它放在哪里,才能躲过德军的搜索。

杰克:(大嚷)妈妈,我们来帮你想吧!

杰奎琳:(摸摸头)我们把它藏在大衣柜里!

杰克:(摆手)不行、不行?那里不安全。噢,妈妈!我们把它藏在柴房里吧!

杰奎琳:不行,你忘了,上次他们就搜查过那里!

杰克:(皱眉头)那,放在哪里呢?

伯诺德夫人:(面带笑容)孩子们,不要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杰克,天黑了,你把蜡烛点燃吧!

杰克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看到蜡烛,眼前一亮。

伯诺德夫人:(高兴地)我们把情报藏在蜡烛里吧!

杰奎琳:(疑惑地)但是,蜡烛放在这里行吗?

伯诺德夫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来我们一起动手吧。

母子三人一起动手将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并把烛台放在桌子上。

杰克:妈妈,我希望游击队的叔叔明天就来取情报。

伯诺德夫人:(拍拍杰克的头)放心吧,孩子,明天会来的。

门外响起拍门声。杰克开门,闯进五个德国秘密警察,大声叫嚷着。

警察甲:夫人,我们怀疑你这里藏有情报,奉命搜查,你们三人不许动,请你们合作!

警察甲:(恶狠狠地)夫人,我奉劝你们,如果你们谁要敢跟游击队勾结,小心你们的性命!

德军下。杰克关门,向外啐了一口

杰克:狗强盗,早晚让游击队的叔叔把你们都打死!

杰奎琳:(激动、高兴地)他们没有发现情报,我们成功了!

三人互相拥抱,坐在一起庆祝成功。幕落。

第二幕

幕启:第二天傍晚。伯诺德夫人在收拾家务,杰克在做功课,杰奎琳玩着洋娃娃。外面响起敲门声。杰奎琳去开门,进来三个德国军官。杰奎琳跑回伯诺德夫人身后,恐惧地看着他们。

伯诺德夫人:长官,有什么事吗?

中尉甲:我们走累了,到你们这儿坐会儿。去,给长官们倒点水来。

杰克、杰奎琳看看妈妈,伯诺德夫人点点头,杰克走过去倒水。三人坐下后,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了的纸吃力地阅读起来。

中尉乙:(拿起蜡烛点了,放在少校面前)长官,这样能看清楚了吧!

少校:(点点头)嗯,好多了。

三人一起谈论战局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蜡烛越来越短。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放在桌上)(少校抬头看了她一眼)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轻轻地吹灭蜡烛。

中尉乙:(环顾房间四周)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慢慢走到桌前)先生们,天真冷!我去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拿起烛台朝门口走。

中尉甲:(快步上前,厉声喝道)站住,小兔崽子,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伸手夺过蜡烛,许在桌上)

杰克看也一眼中尉,下,搬来柴禾,坐下生火。

(话外音)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里电子对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抱着洋娃娃走到少校前,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她,一把拉到身边)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把蜡烛熄灭了。

少校:(站起身)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三人站起向门外走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长吁一口气)多亏了杰奎琳!走,咱们去看看她!

杰克:(边走边说)妈妈,明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吗?

伯诺德夫人:放心吧,会来的。

两人走向楼梯。

(话外音)第二天,游击队员取走了情报,根据情报歼灭了第厄普市的德军,解放了这座城市。杰克的父亲也回到了他们身边,一家人又一起为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战斗着。

幕落

(10)苏教版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此剧本也在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中有收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第6课《半截蜡烛》、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生死攸关的烛光》、沪教版(试用本)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半截蜡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一把夺回烛台,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