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种各样的火车教案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火车进步的历史。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火车进步的历史。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见过火车吗?谁来说说火车的样子?能说说有关火车的知识吗?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相信会获得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学习词语。
出示词语 请读,读准确的,请大家跟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
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课文是写火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
四、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请小朋友回答。出示词语:飞驰而过请读 理解意思 说明火车开得很快,像飞起来一样。
看到这飞驰而过的火车,小明想到?引读:这么长的火车,一节连着一节,是靠什么带动的呢?在爸爸的鼓励下,聪明好学的小明自己找到了答案,他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呢?答案是什么呢?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答案。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汇报。机车是什么?板书:机车=火车头
通过查书,小明知道了,车厢是靠火车通带动的,还知道了什么?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
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
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板书: 最早 后来 再后来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想不想了解一下这四种火车的特点呢?
出示课件:(学生会说的让学生说)
这是————蒸汽机车 烧煤炭,冒黑烟。
这是————内燃机车 烧煤气,柴油或汽油,和汽车差不多,你看有些?烟冒出来。
这是————电力火车 靠头顶和身体下的两道铁轨供给它能量向前跑动。
这是————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像普通的飞机,更特别的是,他身体下只有一条铁轨,跑起来,身体悬浮在铁轨上向前跑。
让我们再来教教他们的名字!
老师这里有两枚“绿色环保”奖章,你们说应该分别发给那两种火车呢?
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好!我们就把这两枚奖章颁发给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出示课件)引说:这是因为它们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出示句子: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齐读这句话。
老师听出了同学们对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的夸赞。现在请大家就用这种夸赞的语气来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明不但从书上学到了有关火车的知识,还从爸爸那里学到了知识,是什么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四自然段。请读。
请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课件演示“不断提速”。
江山到杭州,蒸汽机车要9小时,内燃机车要7小时。从9小时到7小时,火车少用了两个小时,速度加快了,这就叫做“提速”。从蒸汽机车要9小时,到内燃机车要7小时,到电动火车要4小时,再到动车要2小时30分钟,这就叫做“不断提速”。
火车不断提速这说明了什么呢?是的,这说明了,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我们越来越幸福了。
你看,(出示句子) 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
出示“夕发朝至”理解。
带着幸福的语气齐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小明的爸爸还告诉小明什么了呢?请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汇报。
你们知道青藏铁路修在哪儿吗?(指名回答)(出示青藏高原图片)这儿就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
理解“海拔”。打比方解释:假如我们生活在这条水平线上,那么,青藏高原的上的人们就相当于生活在一千六百多层的高楼上。
青藏铁路已经在2006年修建完工。
修筑青藏铁路,工人叔叔们要经历很多环境的考验。高原上毒辣的阳光常常将人晒得脱皮。铺天盖地的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因为海拔太高,人很容易缺氧而死,工人叔叔们每天还得吸两个小时的氧气才能继续工作。
修建青藏铁路,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青藏铁路要经过荒凉的无人区,穿越危险的地震带和沼泽地,沼泽地常常将人和车都陷进去。由于青藏高原山多,湖泊多,冰川多,要修建很多这样的隧道和很多这样的铁路桥,仅仅是其中的一座大桥就有一万多米长。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引读:迎着风沙,顶着烈日,斗着严寒,冒着危险,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
『贰』 各种各样的人教案自评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
2、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解读文本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学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这本书的压台戏。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中,我们涉及到了人与自然这样一个人文话题。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她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她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面对大自然,郁达夫和高建群“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和柳宗元“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湖山沉思”的第二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
二、描述画面(看 图)
(一)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
明确: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如狼似虎 …都属贬义词
(二)描述画面
要求:
1、观察要细致(它在干什么?发出怎样的声音?)
2、要带有个人的感情倾向
『叁』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口器教案
观察和了解鱼类抄共同的外部结构和不同的外形特征。
. 观察、比较不同鱼类的颜色和外形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 有关鱼的图书。
. 一幅大鱼的图画。
活动过程
1. 老师在白板上一笔一笔画出一条鱼,每画一笔,请幼儿猜一猜老师要画的是什么。
2.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鱼的图书,请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活动进行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鱼尾、鱼头、鱼鳍、鱼鳃、鱼鳞、鱼眼等。
3. 比较各种鱼类的颜色和外形,使幼儿知道鱼有很多种类。
4. 在桌上放一幅大鱼的图画,请幼儿围着桌子,当听到老师说出鱼的某部位时,立刻用手拍在图画相配的位置上。
5. 可让幼儿轮流说出指示,其他幼儿指出相应部位。
活动评价
. 能描述鱼的外形特征。
. 初步了解鱼的多样性。
备注
活动建议:
. 请幼儿收集各种鱼的图片和资料,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
. 在饲养区饲养不同种类的鱼,供幼儿观察。
『肆』 为什么牙齿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案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内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容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伍』 幼儿园大班各种各样书外形材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树的种类,掌握几种常见树的名称,寻找它们不同的特征。 2、喜欢和树交朋友,懂得如何保护树木,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提供各种有关树的书籍,以及各种可以让孩子表征的材料:皱纹纸、报纸、剪刀、橡皮泥、插花、积木、各种花布和一些辅助材料。 2、联系家长,了解主题内容,同幼儿一起积累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树 1、早餐后,请幼儿自愿分成若干组,由三位老师分头领着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幼儿园的树。 2、鼓励幼儿想出统计树木数量的方法,尝试数一数幼儿园里共有多少棵树,有多少种树,多少落叶树,多少常绿树。 3、谈话。 你在散步时看到了什么树? 你在散步时发现了哪些树的秘密? 4、鼓励孩子把自己发现的树的秘密画下来告诉大家。 延伸:把此活动的意义告诉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树,知道树的名称和用途,观察树的外形特征,看会有哪些新发现。 活动二 我与大树交朋友 1、与树交朋友,能主动关心自己喜欢的树。 幼儿园里有许多树,你喜欢哪一样?为什么喜欢?你想怎样照顾它? 2、领养小树。 请每个幼儿领养一颗小树,为小树起名字,记录小树的生长变化,要求孩子像妈妈一样照顾好树宝宝。 3、认识年轮。 幼儿园里有一些树桩,上面有一圈一圈的圆圈。“老师,这是什么?”引起幼儿的好奇。“你们猜猜!”有的幼儿回答:“是不是从树桩的圆圈儿上可以看出树几岁了。”“对!这些圆圈就是年轮,你们数数看,树桩上有几个圆圈儿,就说明这棵树几岁了。”幼儿了解到大树的年龄可以用年轮来计算。 活动三 给大树照像 1、提供各种材料,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树的印象,如:绘画、粘贴、制作、拼插和立体造型等。 2、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表征树。 把意图向家长说明,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树。第二天,孩子们拿来了用多种办法“制作”的树。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讲述着和家长“制作”大树的情景,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 3、展示成果。 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分类,在征求幼儿意见的基础上,定下几个标题:《我知道的树》、《我心目中的树》、《我做的树》。布置完后,请家长参观幼儿表征的作品,幼儿对自己表征的作品作介绍。 在活动中体验自己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幼儿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设计了主题探究活动《各种各种的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像和创造。如在《认识树》的活动中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树的不同,他们兴趣很高,提出了很多问题“梧桐树的叶子大,塔松的叶子像针一样,很细。”“树干为什么都是圆的?”“松树不落叶吗?”“树是怎样长大的,它吃什么?”“大树会不会说话,它有没有眼睛、鼻子、嘴?”孩子始终饶有兴趣地观察发现。“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发现有价值,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发现的兴趣。启发幼儿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向大人请教等方式解决,这种重其意而不拘其形,重其趣而不求其法的教学模式能使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好、情趣,能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儿童一般好动喜欢玩,对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因此,对幼儿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玩中求乐,玩中长知识,玩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如开展《我与树交朋友》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兴奋、探索、激动的情绪中。我适时引导他们对身边的树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引导他们运用语言、图象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活动结束时,每一组的孩子对自己观察的树进行讨论总结,并自己发明了记录树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如金字塔记录法,太阳记录法,楼梯式记录法等。虽然这些纪录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表中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树的不同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是孩子在记录方法上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孩子们的那种兴奋、骄傲、欣喜和愉悦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同时,通过认领树,与树交朋友,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也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的进取心。 三、创设幼儿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把从“教”为主转化为以“幼儿活动”为主。每个活动都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索,想像。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开展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配合并适时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如观察樱花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园中最高的梧桐树梢上有那么多小球球,那就是它的芽吗?为什么松树冬天不掉叶子等。在引导他们观察时所提要求力争做到具体,有针对性和富有启发性。 活动《给大树照相》是要幼儿在认识树了解树的基础上学会表征各种树。孩子们兴致勃勃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亢奋中,还不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树朋友,有的画了粗粗的树干上有深深皱纹的“树爷爷”,有的画了树叶一团团的“树妈妈”,音乐树,电灯树等。通过这一表征活动,幼儿对树的了解更多,更全面了,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用多种方法表征物体的能力。我始终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做、敢做、愿意做的宽松环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从而激发出更加丰富的想像,同时,这种活动确实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更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视其为独立的人,活动的主体与幼儿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等相处,孩子才能自由自在表达心智和自己的情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