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29 18:31:35

1. 语文句型转换教案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否定句变反问句:

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方法二:

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 即把“?”号改成“。”号第三步: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一样。

四、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对于改句子,语感要好,每次完成后都要在心里读句子,
看通顺与否,还要加上练习,多做多练。
反问句:把句子改为感情较强烈的疑问句,但意思不变。
陈述句:把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意思不变。
把字句:将一个句子改为什么把什么怎么样。
被字句:与把字句相同,改成什么被什么怎么样的句子。
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为像自己告诉别人一样。

2. 初一作文指导课"长句与短句"教学设计

长句与短句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长句、短句的特点 2.学会将长句转换为短句 教学重点:
1.遵循长句变短句的原则 2.掌握长句变短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嵌套型长句的变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简述
长句变短句是高考语言表达题目四大类型之一的句式变换中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也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 二、长句与短句
观察大屏幕上的这个例句,回答问题。
例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它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1.凭直觉判断,这个句子是长句还是短句? 2.观察这个句子的特点。 学生回答,长句。长。(长在哪里?)字数多,容量大,结构复杂。
归结提出长句,像这样的具有字数多,容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的句子。 3.长句是这样,那么短句呢?
学生回答,字数少,容量小,结构简单。 出示短句。
例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
4.观察例1与例2,由例1到例2的变换就是长句变短句,两个例句所表达的意思有没有变化?语序,词语呢?
明确:句义不变,表达形式变化,调整了语序,增删了词语。 5.思考长句变短句的实质。
明确:在题目要求下,将一个长句变成几个短句,不改变原意,可以调整了语序,增删了词语。实质就是将一个复杂句变成几个简单句。 三、示例操作:
例3(2001年全国卷)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
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思考:“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变换之后,表意更为清楚。换言之,相对而言,这个长句的表意就不是很清楚。 2.读所给长句,思考:长句表意不是很清楚在什么地方?
3.从压缩语段的角度看,这个长句的重要信息是什么?次要信息是什么? 明确:重要信息——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机器人; 次要信息——“机器人”前面铺排的三个长长的定语。
长句意思表达不够清楚的症结,是两类信息的交织,解答题目的原则就是要把两类信息分割。
4.出示参考答案。
答案1、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产生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答案2、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5.观察两个答案,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之处?
明确:表述顺序不同。答案1先说重要信息,再说次要信息。答案2先说次要信息,再说重要信息。表述不同,但都实现了长句变短句,是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共同之处是两个答案都对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进行了分割。
6.总结做题经验。
高考长短句变换操作的实质就是信息的分割。
四、练习提升
例4. (2005年广东卷)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学生练习,教师提醒,题目的要求,变换的实质是分割信息。
明确:重要信息——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次要信息——新型星际“指南针”。前面铺排的三个长长的定语。
长句意思表达不够清楚的症结,是两类信息的交织,解答题目的原则就是要把两类信息分割。
出示参考答案
答案:①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②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③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④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总结做题经验。 1.印证了我们的认识,高考长短句变换操作的实质就是信息的分割。
2.我们看到了2001年全国卷长句变短句题的影子。题目中的次要信息虽然变得稍稍复杂了,由三个并列成分变成更复杂的三个成分,后者的内部又是并列成分的并列,但是题目的类型没有变化。
3.短句表述时,为了加强句子之间的衔接,答案使用了代词,“这”,为了独立成句,用代词“它”做后面短句的主语。
例5. (2011 大纲卷)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面形成的书面材料。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明确操作方向。 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做题情况。 出示答案。
[参考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写的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备考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形成的书面材料: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观察参考答案和备考答案,比较异同。 明确:都添加了“对前一阶段的情况”,参考答案添加了代词“它”,还添加了“常常”,“以利于”“并”,删除了“从中”;备考答案添加了“:”,表明了前后之间形成的解说关系,其他照写下来。相比较,显得更清晰,也更省力。 可能有学生写出,“总结是书面材料。”这样的句子,纠正学生的认识,重要信息不等于句子的主干。重要信息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提醒分割两类信息。 明确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出示答案。 [参考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备考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了他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了解了他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
观察参考答案和备考答案,比较异同。
明确: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认定上,参考答案和备考答案没有不同。 在表述上出现不同。参考答案添加了一个“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个句子是对次要信息的概括,与后面的表述形成了解说关系。但是隔断与重要信息的联系,并且这一句与重要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备考答案添加了“:”,让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之间的解说关系更清晰更明确,使用了“了解了他”重复的形式,让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为什么要出示备考答案?
因为在6月7号的考场上,我们同学的手中是没有参考答案的,答案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做。那么,我们凭什么去做,凭我们对题目的准确理解和备考时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并且各种资料书上提供的参考答案,并不完美,很多时候在阅卷的时候,要进行完善、修改,甚至废弃重做答案。阅读时候阅卷老师使用的答案是评分答案。阅卷结束就销毁掉,不外传。
参考答案并不等于评分答案。参考答案也不是题目唯一正确的答案。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做自己的答案,备考答案。
例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明确操作方向。 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做题情况。 出示答案。
[参考答案]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备考答案]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导致失误的原因是骄傲自大、轻视对手,我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总结做题经验。
1.这个题目与前面的题目有了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之间不是简单的解说关系。题目叙述了连续发生的三件事,前后形成因果关系。
2.表述的时候,参考答案表述为“我进一步认识到”,原意是教练的深入剖析“使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稍稍改变原意。备考答案直接调整为“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更贴合原意。
例8.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变化。 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做题情况。 出示答案。
答案: ①亚特兰大市一制造商生产一种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 ②一位妇女因使用该美发剂而毁发毁容。 ③ 1987年5月30日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该制造商向这位妇女赔偿 45 万美元巨款。
总结做题经验。
这是一个典型的嵌套型题目。嵌套型题目对分割的信息要分层次表述。以为还是连续发生的三个事件。前一个事件引出了后一个事件。 五、本课小结: (一)答题要求: 1. 不得改变原意。 2. 可以改变语序。 3. 可以增删词语 (二)答题步骤: 1.明确要求。 2.分割信息。
3.整合信息。 六、本课作业: 1.积累典型例题。 2.总结答题经验。
3.完成资料《历年高考长句变短句题整理》中余下的题目。

阅读全文

与句式转换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