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在每个维度中有增添了更加具体、更加适应生活和社会所需的内容。
㈡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ppt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内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容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㈢ 教学设计篇:如何设计教学三维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的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合适性、全面性和目标的细化、明确、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包括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目标系统。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真题所给的材料,一般是教材知识内容的一页截图,或是已将这部分内容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给出,我们就可以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学情等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
㈣ 怎样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
一、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
1.课程标准是设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
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对学生的培养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2.教材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奠基石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读教材,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单元内容在整册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编者编写这一单元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这是编者的意图,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统筹兼颐.
3.学情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素
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易造成教学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易使教学滞后,低水平重复.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用教”.教学目标的定位,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因此,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怎样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渐进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所以,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应体现“三维”的融合,循存渐进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后,有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会把三维目标分开来写.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这三部分的界限并不明显.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与以前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强调了三者的相互融合.这说明三维目标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机械地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科学的.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切忌一味地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而泛泛而谈.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全部落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
㈤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 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㈥ 教学目标该如何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多种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实验学校教师的共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字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当然,“做中学”也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特别是在每位学生都有一册系统传递信息并体现着培养要求的教科书,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上网或到图书室或到家庭藏书中去浏览查阅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规划主要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㈦ 怎样设计体验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体验教学目标
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我们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并不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了任务,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的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围绕的核心就是学生: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旧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课程标准》。例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在这个分专题中,“概述”、“阐述”是学习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史实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学习内容,“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是学习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仅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也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因此,“新纪元”是通过全新的制度设计来具体体现的。这样的制度安排,既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也有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而,要在阐述这三项制度的创制、完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我国的民主政治特色还包括人民民主专政,这是隐含的《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中的,还有就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在17大成为特色。这三项内容就是构成“我国的政治特色”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必须明确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可测量、可评价的。这种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能力”领域,例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也可以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教学目标涉及学生心理感受和体验或表现等,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无需结果化或者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例如,“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
现在我们知道了,陈述教学目标,首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语。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也不是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学习行为——谓语。行为动词指向明确,如在采用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时,不要使用掌握、初步掌握、学会、初步学会等无法测量的行为动词。学习对象——宾语。只要指学习的内容。学习条件——定语和状语。主要指学习主体和和学习行为所要求的前提条件。
第三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议政的主要任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
能力要求:展示有关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运用调查访问法,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学生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㈧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
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
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教学的电化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出现了“个性化教学”一说,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制定特有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难点。课外教学出现很多这样的机构,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也在逐渐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教学出现以来渐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形成更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从而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活动。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比起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社会上散在的经验,无论其目标、内容、时间、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而且,教师又总是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参考资料:网络-教学目标
㈨ 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专绕本课属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
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㈩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