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上午9点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是3米,过
设古树的高度为x米
根据题意,得方程
11.5/x=3/2
解得x=23/3
答:古树高23/3米.
『贰』 让影子消失课后反思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版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权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上课伊始,我先以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时,我又适时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在细读课文,理解课文这环节中,通过集体交流的方式,借助教学挂图,让学生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认字这一环节中,我让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自己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叁』 幼儿园中班教案阳光下的影子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画影子,观察太阳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幻灯机(或手电筒)、不透光的各种物体。 2、粉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 1、室内谈话:幼儿漫谈散步时的发现。 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打开幻灯机(或手电筒),将光投到墙上,问幼儿:墙上有影子吗? (2)将玩具狗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玩具狗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了影子) (3)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光照在不透光的物体上,就会出现影子。 3、试一试:让每位幼儿拿一件玩具到室外阳光下做游戏。 a:把玩具的影子找出来(把玩具放在阳光下) b:把玩具的影子藏起来(把玩具放在阴暗处) c:幼儿自由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结果。 二、游戏:踩影子 1、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规律:人动,影子动;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师在阳光下跑,让幼儿踩教师的影子。教师可变换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变化,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踩对方的影子。 三、美术活动:画影子(时间:上午) 1、两位教师示范,站在阳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将对方的轮廓用粉笔描画下来。(提醒幼儿:下午,我们将站在原地,再画一次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愿意试试吗?) 2、幼儿两人一组。互画影子,先画小朋友现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记号。 【活动延伸】 1、下午四时左右,再组织幼儿画一次影子。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影子变了吗?为什么会变? 小结:太阳在动,影子也随着移动。太阳在这边,影子总是在那边。(也可让幼儿比较早晚的影子与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项活动,可以让幼儿重复进行,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影子,理解各种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肆』 小学生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阳光下的影子实验记录
铅笔影子
9点:9.1 厘米 西
10点8.5 厘米专 西
11点8.8 厘米 西偏北属
12点6.7 厘米 北
13点9 厘米 北偏东
14点12 厘米 东
15点12.6 厘米 东
16点13厘米 东
『伍』 测试阳光下的影子答案
中午影子最长,早上影子最短
我发现影子的变化跟太阳有关。
『陆』 阳光下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判断方向
早上影子指向西
中午的影子指向南
下午指向东
同时也确定了时间
『柒』 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1、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移动)而改变方向
2、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移动)而改变长度
『捌』 小班教案谁的影子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着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上前问他们:“你们在追啥啊?”孩子们回答:“影子啊”我再问:“你知道影子怎么来的吗?”孩子们一脸疑惑地摇头,于是就设计了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三、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玖』 科学问题: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规律
规律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2、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
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是一种光学现象。
(9)科学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光环境与建筑空间
建筑室内空间存在两种基本要素,客观的物质存在和主观的心理存在。对于室内空间的实体与虚体,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路易斯·康曾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是建筑的精神世界。光对于室内空间的作用首先在于界定空间,表现材质,然后才渲染空间氛围,塑造空间性格,将空间的物质存在上升到心理存在。
在室内空间中,光的类型主要有两种———自然光和人工光。
自然光是世间万物之源,对人类而言,最好的光就是自然光。建筑室内空间中,自然光的采光设计主要是利用日光的直射、反射和透射等性质,营造舒适的光环境。
由于它和室外自然环境良好的联系,可以为人们提供及时的气候信息,以及三维形体的空间定时、定向和动态变化的信息,让人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因自然光变化而带来的魅力。
因此,自然光对室内环境气氛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建筑大师勒·科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就是一个优秀的案例。
他利用教堂厚重的侧墙,在其上嵌入大小形态各异的窗孔,并沿内窗檐安置彩色玻璃,当光线穿过窗口时,教堂内部获得了神秘而斑斓的空间景象,让人们感受到别样多彩的宗教气氛。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更是将建筑意境、空间氛围与自然光的结合上升到了极其崇高的境界,可以说是发挥到极致。
设计“光之教堂”时,安藤忠雄在迎光的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架缝隙,当光线穿越墙壁进入室内空间的时候,强烈的光束冲破黑暗,并将自然光影射到墙壁、地面和天花板上,光线犹如精灵般来回冲撞,创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空间景象,让身居光之教堂的教徒们其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