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度幼儿中班社会我爱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 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教材序言引申、利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同学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二)师生互动,导学新课。 1、整体感知 歌曲中唱道我国有 56 个民族,说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请同学们尽可能多的说一说我国的少数民族名称。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展现民族风采”,让学生直观感受。 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结合自己地理知识找出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并说明除此之外的其它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地理分布情况。根据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的特点以及这一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带来的影响。 思考回答: ( 1 )人口较多(超过 400 万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汉族的主要集聚地又主要在哪些地方? ( 2 )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这种分布特点表明了什么?这一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带来了什么影响? 2、升华体会 借助“信息平台”讨论理解民族的含义及其民族的基本特征,感受民族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明确民族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共同的民族语言、独特的风俗习惯、璀璨的民族文化)从而构成了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对自己民族的了解。 思考回答: ( 3 )利用信息平台理解民族的含义,归纳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 ( 4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少数民族(尤其是土家族和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按要求完成表格填写。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 56 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思考回答: ( 5 ) 56 个民族总称为什么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对推动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 6 )说文解字:利用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弄清华夏民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由来和表达的含义(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老师不给出具体的答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会的话可以播放歌曲《龙的传人》)。 3、感悟品味 全班诵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三)学生交流,小结新课。 学生交流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㈡ 小班民族团结教案反思
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
袁亚军
一、主题生成
民族团结是卖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学生民族团结很好地进展起来。为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目的:
1 知识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领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学会维护民族团结演讲稿。增进民族团结。你知道民族团结。
2、能力目的:通过搜集有关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收集管束信息的能力,归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的:通过本课的研习,看看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使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激发学生卖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重点: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
领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卖国主义情感。
四、活动方法:
商讨法、调查法、研究法等。
五、活动企图:
以学生个体必要为出发点,对于教案。学生按兴趣、必要自由组合,以上网、询问家长、查阅报纸、书籍等形式领悟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研习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团结协作、民主愉悦的研习气氛里去自主探究,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在自动质疑、自动释疑的经过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抱负,加强他们的创新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活动流程: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猜图游戏,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从一点线画出中国地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在我国960万平方公时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本日我们就来领悟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板书)。
二、成果汇报
. 师: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本日来了这么多老师,对比一下民族团结。各小组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多族宝贝、水晶葡萄、青藏高原、牧羊人、五彩云霞)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搜集并料理了各民族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切分享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一)报纸、电脑
生:我们小组先来汇报,为了方便介绍,想知道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我们把搜集到的图片办成了报纸,听听教育。做成了民族采风报。
生:高山族、彝族、壮族、东乡族、白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阿昌族、羌族。
生:学会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我们上网搜集到了一些多数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看(朝鲜、布依、哈尼、回族、苗族、土家族)
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在衣裳、打扮方面,也各不相同。你们看他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2名女同学身穿维吾尔族衣服)请你们小组来介绍吧。
(二)维吾尔族:
生(1):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维吾尔族的录像。民族团结小学春季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听说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我想问一问,新疆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生:葡萄、哈密瓜、香梨、西瓜、无花果
师:新疆各地盛产西瓜,围着火炉吃西瓜,民族团结资料。吃到深冬。
生(2):我接着来介绍,维吾尔族人不吃猪肉、驴肉、动物的血。只吃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鱼肉等。生(3):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烤羊肉、烤馕。
生(4):我还知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我想考考同学们维吾尔族舞蹈中有一个典型动作是什么?(动脖)
师:维护民族团结演讲稿。谁会动,一切来动一动。
生(5):我们编了一个舞蹈,献给大家。
(跳舞)
师:感谢你们优美的舞姿,还有哪个小组来介绍。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
(三)藏族
生(1):我们小组介绍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绚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
生(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以青稞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放图片)。
生(3):(出图)同学们看介绍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现代宫堡建筑。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坐落于西藏拉萨市突起的红山上。
生(4):藏族常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诚心,他们认为白色标志着贞洁吉利,因此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出示哈达。我们小组想把哈达献给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
师:学会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拿蒙古包)
(四)蒙古族
生(1):蒙古牧民多住圆形的蒙古包。它便于拆迁。蒙古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主要处置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民族团结。
生(2):蒙古族素有官方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是以群众性体育盛会为主要内容,竞赛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同学们看,这就是蒙古式摔跤(放2张图片)。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
师:摔跤是蒙古人民机智勇敢的标志,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摔跤的姿势。(献技)
生(3):蒙古人民非常好客,直爽诚恳。在茫茫的草原上每一座蒙古包的主人热情的留住素昧生平的客人,公开课。平常待客在喝完奶茶之后总是把黄油、奶皮、奶酒、炒米、手把羊肉摆在客人眼前。
生(4):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老师,看着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我姑姑就住在呼和浩特,这是她寄来的奶茶,奶米,奶酥,我想请老师、同学们品味一下(放吉祥三宝)。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民族,我也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民族:傣族。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对比一下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敬爱的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关怀多数民众,给傣族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放录像)
(五)画、诗
生:同学们看,我们小组画了几幅多数民族小朋友的图画,还给每一幅图配上了一首难听的歌。
生:举画、读儿歌。(彝族、壮族、瑶族、哈萨克族)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作为少先队员,应该带头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尊重各民族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设计有关倡导人们鼓励各民族团结的宣传语。(学生写在花上)
宣传语:
1、尊重各民族习俗,热爱民族大家庭。(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2、在雷锋小学研习非常自豪,在祖国大花园中生活非常幸福。
3、56颗星座、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应该努力研习,为校增光,为祖国增光)。
四、归结总结、深化观点:
我们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我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共同繁荣前进,让我们高唱爱我中华,去成立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贴花,放爱我中华歌曲,师生同唱。)
㈢ 有那些让我们体会到民族大家庭温暖的事
看电影,战狼,不抛弃任何一个中国人,非常感动。
㈣ 作文民族大家庭450子字
祖国在我心中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芸芸众生,擦肩接踵。这当中有我们认识的,有我们不认识的。那么人与人之间需要什么来维系呢?
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的妈妈近来正在给一个高三的姐姐补习英语,效果虽不能说是立竿见影,但也是颇有成效。看着妈妈每周来回奔波,如此辛苦,我不禁对妈妈说:“ 您为什么不收点儿学费呢?”听了我的话,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别人求我办事,说明别人对我的信认,我应该尽我所能。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钱,应该多一些互相的关爱。只有你多关心、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给予你的关心和帮助。”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感羞愧。同时也由衷地敬佩妈妈。
妈妈补课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只是权、钱的施舍。互相关心帮助更为重要。只要你以诚待人,就同样会得到一颗来自他人的诚挚的心。“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不是只存在于亲朋好友间,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帮助任何一个需要我们的人。我、妈妈、爸爸是一家人,所有中国人也是一家人,甚至可以说全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既然我们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那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彼此关爱。人与人之间只有充满了浓浓的关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患难与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你的朋友;你才会享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爱。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拥有了这份爱,世界这个大家庭将会更加合睦、团结。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让我们同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㈤ 我需要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多媒体教案谁能告诉我啊谢谢
人教版《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 黎毅
【 教材分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民族团结这一学习要点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根据课标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作用。
人教版教科书将民族团结列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用两目的内容呈现。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关系的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概述了我国解放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本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但课程内容涉及政策理论,较为枯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补充一些学生巳经掌握的民族知识和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程资源十分必要。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我设计了品味民族风情、探究民族政策、共谋民族发展、升华民族情感等四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城市中的初二学生,他们在初一的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巳接触了一些民族交往的历史,但长期生活在城市、且绝大部分为汉族的学生,他们对少数民族知识和理论性较强的民族政策是比较陌生的。经过再三研究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与资源,我认为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和创设虚拟生活情境,可以达到变枯躁为有趣,变陌生为“亲如一家”的课堂氛围。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②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材重组,从四个版块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现实生活及乡土资源的虚拟情景再现,对学生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和知识迁移的能力;③通过家乡历史图片和开放性设问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民族知识小竞赛,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②通过对孔繁森同志支援边疆的感人事迹和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故事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情景体验、设问激趣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歌曲,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着老师这身少数民族服装,你能猜出老师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壮族。
师:猜得真准!的确老师是壮族,老师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我的家乡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
【设计意图】教师身着本民族服装上课,体现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学生一下子带进了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堂情景中。
师:提到少数民族,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呢?我们班有少数民族同学吗?
生:56个;55个;(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举手示意)。
师:还真不少!这说明了我们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师:对,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基本国情。(投影)我们一起欣赏这幅56个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片,看着这合影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个国家,却有着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第11课《民族团结》。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将从4个环节阐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们分别是①品味民族风情、②探究民族政策、③共谋民族发展和④升华民族情感。
【设计意图】根据再度开发的课程资源及初二学生心理特征重构了4个教学环节,呈现出体验→探究→发散→升华的循序渐进的思维特征,重新整合的课程更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品味民族风情
师:第1环节品味民族风情,怎么品呢?我想在班上开展一个关于民族知识的小竞赛,看看我们的哪个同学对民族知识了解比较多,抢答比较快,大家稍作准备。开始!
【设计意图】民族知识小竞赛的设计顺应了初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几道简短的关于民族交往历史和民族风情的抢答题巳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作了辅垫。
(附民族知识小竞赛试题)
①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族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张骞)
②唐朝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女子是谁?(文成公主)
③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元朝、清朝;蒙古族、满族)
④这些是什么民族的什么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⑤居住在台湾岛上的古老民族是什么族?(高山族)
⑥这是哪个民族的银饰?(苗族)
⑦说出该饰物的名称及其所属民族。(绣球、壮族)
师:通过这组民族知识的抢答,相信同学们巳经感受到了我国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也品味到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整个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非常靓丽的色彩。
师:刚才哪位同学抢答最多?(为小竞赛的优胜者赠上壮族的吉祥物绣球,鼓励继续努力,营建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
师:壮族除了抛绣球的风俗外,同学们还知道其它的风俗吗?
生:唱山歌。
师:对,壮族的刘三姐可谓家喻户晓,只可惜今天大家见不到她。但大家瞧我这身打扮,像不像与刘三姐对歌的阿牛哥?想不想听阿牛哥为大家唱山歌?
生:想!(鼓掌热烈)
师:(老师演唱本民族山歌)
(男)嘿……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嘿了了啰,今天与你来对歌,嘿了了啰,什么政策实在好?八桂壮乡也繁荣。(女)嘿……这个问题难不住,嘿了了啰,民族区域自治好,嘿了了啰,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平等共繁荣!嗬嘿!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轻松的谈话法,以唱山歌的形式切入对民族政策的探究,把品味民族风情这一环节推向了高潮,这一设计以能够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为前提,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了少数民族教师的个性与特长,突显出个性化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思考:为何少数民族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师:山歌好听吗?要不要再来一首!如果喜欢的话,我可以邀请大家到我们壮乡的三月三歌墟,你想听多少山歌就有多少山歌。山歌唱出了壮乡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壮乡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片感恩之情。同学们知道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吗?
生:民族区域自治。
二、探究民族政策
师:对,下面进入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示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关键词句地方划线,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师:首先,我们探究第一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学会依据图例观图的学习方法,从中找出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师:可是什么是大杂居、小聚居呢?
生:就是各民族分布比较广、比较杂。譬如汉族地区就住有少数民族人口,而少数民族地区也住有汉族人口,这就是大杂居。而小聚居则是少数民族集中在一处,譬如凉山就是彝族人口的聚集地。
师:那么我国各族人民在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环境中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呢?
生:自秦汉以来,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通俗的说就是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师:讲得很好,所以我们党在制定民族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历史因素。同时我党还考虑到我国少数民族在解放前长期受民族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了让我们少数民族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力,于是就提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并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呢?我国现有多少个自治区?看哪位同学能从地图中准确地识别出来?
生:(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基本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提问学生识别五大自治区。)
师:这位同学说得十分准确!目前我国巳成立了五大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可你们知道范围这么广阔的民族自治区域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一样?为使我们同学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老师邀请同学们作一次四川民族风情游的体验。
【设计意图】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创设有意义的“现实情境”是学生有兴趣主动和历史对话的重要前提。教师采撷了几个四川民族地区在民族自治区域政策下的现实景情片断,针对景情设问,让学生在虚拟景情活动中体验探究和理解民族自治区域政策的内含,提高了学生通过具件事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巧妙设问,紧紧围绕民族政策的本义与细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可在初二学生好奇的心里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
自治州(县) 州(县)长
甘孜藏族自治州 李昌平(藏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 张支铁(彝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吴泽刚(藏族)
马边彝族自治县 李夫铁(彝族)
峨边彝族自治县 立克幸福(彝族)
北川羌族自治县 经大忠(羌族)
师:这次旅行小明与他的爸爸也参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一出发小明就提出“咦?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州长、县长都是少数民族的呢?”
生1:如果州长、县长是本民族的话,他会比较了解自己民族的习俗和文化,方便于管理。
生2:国家的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民族自治区域内,最高的行政长官由本民族公民担任。
师: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师:旅行的第1站小明他们来到了凉山,参加那儿的火把节。面对着人山人海的火把节,小明提出一个疑问“哇!今天不是法定的节假日,他们为什么也放假?”你们知道吗?
生1:国家的政策也有这样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条例、发布的命令、制定的规定,凡有不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以报请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像凉山彝族火把节放假就属这种情况。
师:讲得非常好!接着小明他们又来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小明发现那儿少数民族学生用的课本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他们接受的是“双语教学”模式,除了学汉语、还学彝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1:是因为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所以要保护它的语言和文字。
生2:可能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偏远地区或深山里,他们不会讲汉语。
师:讲得很好!国家正是通过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来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到的国家赋予少数民族的这些权力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多少国家赋予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生1:少数民族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
生2: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可以多生几个孩子;
生3:少数民族因为一些民族风俗而触犯法律的可以酌情减轻处罚。
师:是的,国家在教育、生育、刑法等诸多方面考虑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因素和实际情况,从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
师:于是小明感叹道“哇!民族区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样就怎样!”可小明的爸爸却反驳了小明的想法:“你这个想法可不对!”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生1:其实国家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只是国家给予它的政策比较宽松,但并不是不管它,归根结底它还是国家的一部分。
生2:民族自治地方也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
师:如果“想怎样就怎样”,将产生什么结果呢?
生1:导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其实我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团结,能够让56个民族亲如一家。那么通过这趟旅行,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什么认识?
生1:我觉得这个政策很好!它是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的保护。
生2:它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很大的进步。
生3:这种政策譬如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师:都讲得很好!我们再归纳其优越性。
生:(朗读)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①维护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②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师:正由于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因此它巳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师:除了用一个好的制度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外,我国还采用了其它什么途径来推进民族团结呢?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
三、共谋民族发展
师:(出示历史图片)这是我的家乡(恭城瑶族自治县)解放初期的影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我的家乡无论在生产、生活,还是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后,作为家乡人看到这番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所以现在我希望同学们为我的家乡出谋划策,议一议: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你有什么好点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家乡的少数民族历史老照片让学生体验我国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并依据创设的情景设问,既顺应了初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
生1:由于那儿是少数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的特色,所以我们可以在那儿开发民族旅游;
生2: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先帮助少数民族把路修通,然后再减轻少数民族的赋税。
师:很好!他讲了两点,就是加强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行宽松、优惠的财政政策。
生3:我们可以把中心地区的人才调拔到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他们的发展。
生4:把发达地区的科技送到少数民族地区去。
生5:我们可以建立民族中学、民族大学,把少数民族的人民送到汉族地区使他们得到教育。
师:大家讲得很好!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员,得到大家这么多的好点子,我想送上再多的绣球也表达不尽家乡人的感激之情。其实党中央从解放初期就关注到了我们广大的少数民族,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共和国60年的发展中均得到贯彻和落实。
材料: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 毛泽东
师: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拂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90年代后期由于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西部大开发示意图),请大家从示意图入手,分析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生1:因为西部大开发的12个省市中包括有5大自治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的80%以上,所以西部大开发对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生2: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加快了这些地区的对外开放的步伐。
生3:有利于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师:大家说得很好!的确西部大开发体现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帮助、扶持的战略意图,其实它也是我国一贯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延续。那你能说出多少个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呢?
生: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师: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师:通过这段视频,大家感受到了我国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说明了少数民族经济巳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请同学们再到我家乡看看今天瑶乡的变化。
【设计意图】乡土历史是活化的历史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不仅符合历史教学“由近及远”的原则,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文化本土化”的共识,通过家乡历史照片与今天的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对比反差,学生感受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师:目睹我家乡这几十年发生的变化,我想:如果没有我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不会有我家乡的今天的巨变;如果没有那些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默默工作的支边干部,也不会有我家乡今天的巨变。而孔繁森同志就是一位支边干部的典型代表。哪位同学来说说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学生1: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
学生2: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学生3: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师: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支边干部,他于1961年从北京来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一支就是50年。今年我的父亲巳经76岁了,他曾对我说:“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们一定将我埋在恭城这片瑶山。”我想:50年的支边生涯,其实我的父亲早巳把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瑶乡当做了他的家。同学们,你从这些支边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才智,他们热爱那片土地,热爱那儿的人民,让我很感动。
学生2:他们为国家、为少数民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师:如果西部大开发需要你到少数民族地区做一名志愿者,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我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要实现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了促进民族的团结,需要我向每一个人做出贡献!(掌声)
师:最后我们归纳一下这60年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支援少族民族地区的政策;⑥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是和平年代,还是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和灾害的时候,我们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总是共同面对、心手相连。
师:(图片展示)当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藏族同胞没有感到孤单,因为无论是汉族、壮族、维吾尔族、羌族……也无论是党中央、解放军、医生、学生、志愿者都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族团结的格桑花绽放在每位灾区人民的心中,国外媒体为中国抗震救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你知道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向学生呈现一组当前玉树地震各民族团结抗震的感人图片,一下将曾经历、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成都学生深深打动,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升华;最后齐唱《爱我中华》,首尾呼应,再次将各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推到高潮。
师:对!最后让我们唱响一曲歌颂民族团结的赞歌《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第一,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民族政策,对于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民族政策,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绝大多部汉族学生来说自然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我选取了初中学生喜爱的虚拟旅游情景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政策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二,充分挖掘乡土史料资源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我通过收集的家乡(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图片营造情境,采用神入式设问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效果较好。
第三,历史课堂教师能不能表演?这一直是我的心结,因为担心落得“表演课”的评价。本节课我通过创作、演唱《壮族山歌》让学生充分品味民族风情,同时也切入到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探究。学生热烈的掌声、聚焦的眼神告诉我: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歌曲、绘画、还是演讲、幽默)只要与教学内容能做到有机的结合,只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尽数张扬,因为其鲜明、生动、精彩的特质突显了个性化教学独特的魅力。
第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需要精心锤炼。在试讲课时,我啰嗦多余的语言受到评课老师的诟病,在经过不断修整和不断揣摩教学各环节,尤其是导入语和小结语,精心准备的语言设计顿使课堂生辉,情境靓丽。
第五,本节课联系实际较多,创设的现实活动情境较多,采用的乡土资源较多,但总体用于课程教学的史料(尤其是历史文献)仍不足,因而课堂历史味不够浓。虽然我也选取了部分历史图片和毛泽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史料,但在非常关注史料教学的今天,仍提醒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教学内容均要格外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
㈥ 幼儿大班教案《有趣的各民族服饰及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朋友非常缺少爱国教育,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很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民族,通过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让小朋友们为自己属于中国这个大家庭而骄傲自豪,并通过此活动了解自己是属于什么民族这一基本情况。 活动目标 一、初步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二、感受描绘民族服饰美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每个民族都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服饰特点是什么。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少数民族》; 二、图画纸,铅笔,油画棒,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三、幼儿活动前对中国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中国的民族 (一) 教师: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是什么民族的?我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 (二) 教师: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字?知道他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他们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二、 做一做: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1页,用线连一连,看看各个民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三、 画一画: (一) 阅读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2-4页,进一步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的风俗习惯。 (二)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各民族的状况,并做出小结。 (三) 在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三个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幼儿动手绘画,进行展示,感受各民族不一样民族服饰的美。 (四) 将小朋友绘画作品放在学习园地,大家一起欣赏评论。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对少数名族很感兴趣,但是活动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家长和小朋友提前查阅资料,活动组织的时候也只有极少数小朋友知道少数民族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
㈦ 幼儿园备课与民族有关的书的效果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朋友非常缺少爱国教育,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很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民族,通过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让小朋友们为自己属于中国这个大家庭而骄傲自豪,并通过此活动了解自己是属于什么民族这一基本情况。
活动目标
一、初步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二、感受描绘民族服饰美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每个民族都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服饰特点是什么。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少数民族》;
二、图画纸,铅笔,油画棒,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三、幼儿活动前对中国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中国的民族
(一) 教师: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是什么民族的?我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
(二) 教师: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字?知道他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他们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二、 做一做: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1页,用线连一连,看看各个民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三、 画一画:
(一) 阅读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2-4页,进一步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的风俗习惯。
(二)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各民族的状况,并做出小结。
(三) 在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三个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幼儿动手绘画,进行展示,感受各民族不一样民族服饰的美。
(四) 将小朋友绘画作品放在学习园地,大家一起欣赏评论。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对少数名族很感兴趣,但是活动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家长和小朋友提前查阅资料,活动组织的时候也只有极少数小朋友知道少数民族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