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一夜的工作》
何其来芳(源1912—1977)
四川省万县人。1929年开始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中学教书,并创办《川东文艺》、《工作》杂志等。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这时期写了不少杂文、报告文学和诗歌,如《星火集》、《我歌唱延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1944年至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工作,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人民文学》编委、《文学评论》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等。
小学语文课本的《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他写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一文。
② 一夜的工作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③ 一夜的工作的课后练习
《一夜的工作》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形近字组词。
陪( ) 稿( ) 极( )
培( ) 搞( ) 及( )
朴( ) 记( ) 碟( )
扑( ) 纪( ) 蝶( )
三、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 )文件 一( )台灯
两( )绿茶 两( )转椅
一( )写字台 一( )花生米
四、将意思相近的词用线连起来。
思索 一般
普通 增添
劳苦 马上
增加 简便
立刻 思考
简单 劳累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
六、选词填空。
无论……总是……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 )周总理是国家的领导人,(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周总理审阅文件(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3、( )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4、( )工作量有多大,总理( )那样一丝不苟。
七、将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划去。
1.出版社的编辑一丝不苟地(浏览、审阅)稿件。
2.周总理仔细地(询问、咨询)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3.我们(俭朴、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会场。
八、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1.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是拟人句。( )
2.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是拟人句。( )
3.这本书难道不好吗?是反问句。( )
4.这本书好吗?是反问句。(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
六、选词填空。
无论……总是……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 )周总理是国家的领导人,(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周总理审阅文件(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3、( )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4、( )工作量有多大,总理( )那样一丝不苟。
七、将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划去。
1.出版社的编辑一丝不苟地(浏览、审阅)稿件。
2.周总理仔细地(询问、咨询)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3.我们(俭朴、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会场。
八、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1.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是拟人句。( )
2.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是拟人句。( )
3.这本书难道不好吗?是反问句。( )
4.这本书好吗?是反问句。( )
答案:
二、陪同、培养;稿件、搞活动;积极、及时;朴素、扑打;忘记、纪律;光碟、蝴蝶
三、一(叠)文件;一(盏)台灯;两(杯)绿茶;两(把)转椅;一(张)写字台; 一(碟)花生米
四、思索——思考;普通——一般;劳苦——劳累;增加——增添;立刻——马上;简单——简便
五、1、我们祖国的土地多么宽广、美丽啊!2、他的动人事迹难道不令人难忘吗?
六、1、虽然……但是…… 2、不是……而是…… 3、因为……所以…… 4、无论……总是……
七、划去的词是:1.浏览 2.咨询 3.俭朴
八、2.√ 3.√
④ 《一夜的工作》教案
13 一夜的工作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基础上,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许多个性化的感悟,有的着重感受到总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的着重感受到总理简朴的生活态度,有的着重感受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后感,并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在交流中丰富对总理的认识。反过来讲,教学时尽量避免“直奔中心”,避免整体感知课文阶段就急于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对总理的认识过早地统一到“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上。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本课即使不安排“质疑”的教学环节,学生也会提出很多问题。例如,“作者仅仅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为什么说总理的每一夜都是这样工作的?”“周总理为什么不先审阅作者带去的文件,而要让作者等了几乎整整一夜?”“总理为什么不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当学生真的提出这些自己深感困惑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不要敷衍、搪塞,而是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相关资料(如,“相关链接”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最后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这两段话,要抓住重点词语。第一段话,可抓住“新中国”,意思是与中国历朝历代相比,只有“新中国”才会有这样的总理。第二段话,可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等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在同世界各国相比;“每个”意在强调,“我”看见的“一夜的工作”只是他无数个夜晚工作的缩影。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周总理工作的情形,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补充材料介绍周总理工作的一些情形。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本课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选用生活小事(其中不少是生活细节),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在引导学生领悟这一特点时,不要把它当作写作知识来讲解,而应融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领悟体会。可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具体讲一讲课文是怎样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5.提醒学生注意本课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蒙眬”的“眬”是后鼻音,“眬”是目字旁,不要误为日字旁或月字旁。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不要同“朦胧”相混。“朦胧”也是一个词,主要指月光不明。“咨询”的“咨”是平舌音;“咨”的下半部是“口”,不要误写为“日”;“询”的右半部是“旬”不是“句”。
四、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五、相关链接
1.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2.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⑤ 小学高段语文复习课的精品教案设计急急急!!!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 二 课 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 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 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 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 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 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 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 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 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 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 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 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 陈敏云 王小霞 李明伟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⑥ 求《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广阔》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编辑本段]【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
[编辑本段]【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读后非常受感动,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中华民族操劳,生活还那样简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再后面画一个小圈圈……有时停笔想想,有时问我几句。
总理对工作是多么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呀!他这种对每一份文件都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夜宵给总理吃,居然只有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而且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朴素的总理啊!一夜辛苦地工作,却只吃一小碟花生米,喝一小杯绿茶。总理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吃喝玩了的人何等相比。
总理是伟大的人也是凡人,他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因为他平时用凡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他想着国家却未曾想想自己。
我是一名小学生,读了此文后我懂得了:我将来要为人民做事,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决不能“老大徒伤悲”。
⑦ 六年级下册课文《一夜的工作》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回来的路上,表现作者十分激动的心情。
⑧ 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
[编辑本段]【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