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狮有多少条套路
南狮又称醒狮,多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南洋。其形象不如北狮细腻,以轻灵敏捷见常,刚柔相济,舞动中主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 南狮造型夸张,颜色亮丽,而南狮鼓擂动起来也更是振聋发聩,使人警醒。可以说,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锣鼓的节奏,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狮子在人们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
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广州传统的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舞者各舞狮头和狮尾,站在二人的肩膀上表演,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预先扎挂的“青”采下来。所采的“青”是一颗带头的生菜。菜中还扎有一封利是之类。舞者采到“青”以后(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
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它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就步法来说,有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和内外转身摆脚等等。而所有的步法,常常溶汇在一个“舞”中,这种“舞”,一般体现在采青的狮舞上,因此,采青成为舞狮活动中最精彩的高潮。另外,民间的舞狮活动,创造了许多新的舞姿,比如高台莲花舞、花篮青舞、步步高舞、桥底咬青舞、狮子出洞舞、高台群狮舞、狮子跃龙门舞、双狮扑青舞等等,花样繁多。
要求舞狮人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进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好动等习性。
每一个套路都要求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表达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等意思,展现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戏、跳等各种形态。每一个套路都有一个主题,比如翻山越岭显雄风、万水千山采灵芝等,像编排舞蹈一样,把狮子的味道编排出来。
其实高桩醒狮传到中国只有10多年时间。1988年,当时的南海县组织狮队外出参赛,开始上高桩。”对于高桩抢占传统狮艺阵地的故事,黄钦添历历在目。董晋铭也说,高桩最早源于新加坡,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传到中国。如今老少咸宜的高桩醒狮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许多体育学院都有这个训练课程。
董晋铭说,传统狮艺讲究人狮合一,形似更要神似,要把狮子的味道和每个动作的含义都要表现出来,所以学起来难度非常大,仅步法就有10多种。
要求马步、腰力、手力、脑力、鼓乐配合默契,天地合一,难度比高桩醒狮至少大一倍以上。相比传统狮艺,高桩醒狮虽然动作难度也大,但对动作内涵要求没有那么高,比较容易学。
另一方面,大部分来看醒狮表演的人都是来感受醒狮所带来的喜庆热闹气氛,追求高桩醒狮所带来的刺激和挑战。而能真正看懂传统狮艺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观众。黄钦添说,去年参加南海的一个传统生菜会,他的狮队现场表演了高桩醒狮和传统南狮,观众的掌声形成鲜明对比,年轻观众对高桩醒狮掌声不断,而中年以上的观众则对传统狮艺赞不绝口。
希望各方努力重振南狮
“世代相传的传统狮艺,是南狮的灵魂和精粹,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将非常可惜。”黄钦添道出了他的隐忧。为了将传统狮艺发扬光大,他要求进狮队学狮的学员必须同时学传统狮艺和高桩,先学好传统再上高桩。
据黄钦添介绍,当前传统南狮备受冷落、濒临失传的状况已经受到了南狮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广东省龙狮协会举办了首届传统南狮大赛,吸引了众多狮队来参加,传统南狮再一次大放光彩。但是仅靠一次比赛是不够的,还需要许多力量来推动。
⑵ 每一种武术的舞狮都一样的套路吗还是不一样,都有什么套路
舞狮套路都不一样,和武术类似,也是分派别,分传承的。
因为杂耍繁多,难以一一介绍,自己网上搜吧。
⑶ 热爱南狮,有谁教我舞狮套路与鼓锣钹的敲打法
各地的舞狮队有时会将平时表演的视频放到网上,来宣传自己,你找找自己地方比如搜索 南京 舞狮视频 在这些视频里可能留有联系方式,试试这样找找吧,谢谢
⑷ 北狮高难动作分解教学视频
南狮秀气精致 北狮粗狂威武
南北狮子风格不同 样式也不一样
同台同时演出 观感不协调
北派狮子这几年又开始发展起来了,山东梁山地区是武术之乡 崇尚舞狮子 这几年很多年轻人又开始学狮。
⑸ 黄飞鸿什么武术哪里有学都有什么套路舞狮有什么套路
黄飞鸿是抄清末民初有代表性袭的洪拳大师 ,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现传下的要拳术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单刀、飞铊、行者棒、瑶家大耙、形意箫、挑等。黄飞鸿狮艺表演项目有传统鼓点表演(七星鼓或三星鼓)、现代醒狮表演(狮上高椿采蛇青、飞鸿八星阵等)传统地狮表演或群猜表演(龙门表,竹梯青等)舞龙功夫表演。狮子本来生活在地上,却非要让它爬高上低,在几根飞鸿八星阵的柱子上又跑又跳,玩出惊险的花样,把人吓得气也不敢出。还美其名曰百业兴旺,步步登高。现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联龙狮基地教授舞狮,总教练是黄飞鸿第五代传人黄钦添。
⑹ 谁有舞狮步法的视频教程,是南狮。谢谢分享
网上搜搜吧,很多的!
⑺ 舞狮打鼓口诀
五个阶段复基本鼓打法:
(1) 擂鼓:制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 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 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 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中文名:舞狮
外文名:lion dance
类 别:传统民间艺术
旧 称:太平乐
⑻ 南狮的大头佛
传统的舞狮子必少不了“大头佛”。头戴弥佗佛一样的大头面具,身穿岭南水乡自制的丝绸长衫,手摇一把破扇,摇头晃脑地做出各种搞笑动作。 “大头佛”传说之一:“大头佛”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狮子是森林之王、百兽之首,凶猛异常。传说,玉皇大帝为了将狮子驯化后给人类所用,就专门安排文殊菩萨驯狮子。
把动物界的狮子驯化为听从人指挥的狮子,驯狮是十分重要的。民间认为,经文殊菩萨驯化的狮子能给人带来喜庆与吉祥。所以,舞狮子首先由文殊菩萨出场训练坐骑狮子,文殊菩萨怕人认出来,就化妆成笑脸常开、没有烦恼的“大头佛”。舞狮开始,狮子先呈睡觉状,“大头佛”依次刷牙、漱口、擦面、拗腰、饮水,然后唤醒狮子、驯化后的狮子按“大头佛”的指引玩滚绣球等传统狮套路。“大头佛”与狮子演毕,再由各徒众表演拳术、气功、兵器、对打等内容,这些是传统狮的基本套路。
“大头佛”传说之二:“大头佛”是个顽皮的男孩。
很久以前,佛山某街住着一个寡妇和其独子,独子名叫佛山,生得头特别大,绰号“大头佛”,“大头佛”喜欢玩秋色,母亲觉得玩秋色就是做戏,不同意他去参加。但“大头佛”常背着母亲去玩。有一年,秋色巡游,“大头佛”偷偷跟随秋色队伍去玩,母亲发现后去追赶儿子;那时正当初秋,天气尚热,母亲手里拿着一把葵扇,一见到儿子就用葵扇照头打去,边打边骂,“大头佛”则左闪右避,在秋色队伍里左穿右插,群众见到这幕“寡母当街打仔”的闹剧,还以为是秋色的新节目,不禁在旁喝彩。后来,民间艺人将“大头佛”编成秋色游行的一个节目,并保留至今。
在西樵,梁光泰会玩全套“大头佛”动作。2007年,63岁的兴光泰还考取国家级龙狮裁判和教练证书,成为了西樵镇第三位国家级龙狮裁判和教练。
⑼ 对学习南狮有什么心得体会
我觉得学完南师之后的心得体会就是一定要积极努力向上
⑽ 关于南狮~
南狮又称醒狮,多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南洋。其形象不如北狮细腻,以轻灵敏捷见常,刚柔相济,舞动中主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 南狮造型夸张,颜色亮丽,而南狮鼓擂动起来也更是振聋发聩,使人警醒。可以说,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锣鼓的节奏,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狮子在人们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
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广州传统的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舞者各舞狮头和狮尾,站在二人的肩膀上表演,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预先扎挂的“青”采下来。所采的“青”是一颗带头的生菜。菜中还扎有一封利是之类。舞者采到“青”以后(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
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它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就步法来说,有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和内外转身摆脚等等。而所有的步法,常常溶汇在一个“舞”中,这种“舞”,一般体现在采青的狮舞上,因此,采青成为舞狮活动中最精彩的高潮。另外,民间的舞狮活动,创造了许多新的舞姿,比如高台莲花舞、花篮青舞、步步高舞、桥底咬青舞、狮子出洞舞、高台群狮舞、狮子跃龙门舞、双狮扑青舞等等,花样繁多。
要求舞狮人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进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好动等习性。
每一个套路都要求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表达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等意思,展现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戏、跳等各种形态。每一个套路都有一个主题,比如翻山越岭显雄风、万水千山采灵芝等,像编排舞蹈一样,把狮子的味道编排出来。
其实高桩醒狮传到中国只有10多年时间。1988年,当时的南海县组织狮队外出参赛,开始上高桩。”对于高桩抢占传统狮艺阵地的故事,黄钦添历历在目。董晋铭也说,高桩最早源于新加坡,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传到中国。如今老少咸宜的高桩醒狮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许多体育学院都有这个训练课程。
董晋铭说,传统狮艺讲究人狮合一,形似更要神似,要把狮子的味道和每个动作的含义都要表现出来,所以学起来难度非常大,仅步法就有10多种。
要求马步、腰力、手力、脑力、鼓乐配合默契,天地合一,难度比高桩醒狮至少大一倍以上。相比传统狮艺,高桩醒狮虽然动作难度也大,但对动作内涵要求没有那么高,比较容易学。
另一方面,大部分来看醒狮表演的人都是来感受醒狮所带来的喜庆热闹气氛,追求高桩醒狮所带来的刺激和挑战。而能真正看懂传统狮艺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观众。黄钦添说,去年参加南海的一个传统生菜会,他的狮队现场表演了高桩醒狮和传统南狮,观众的掌声形成鲜明对比,年轻观众对高桩醒狮掌声不断,而中年以上的观众则对传统狮艺赞不绝口。
希望各方努力重振南狮
“世代相传的传统狮艺,是南狮的灵魂和精粹,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将非常可惜。”黄钦添道出了他的隐忧。为了将传统狮艺发扬光大,他要求进狮队学狮的学员必须同时学传统狮艺和高桩,先学好传统再上高桩。
据黄钦添介绍,当前传统南狮备受冷落、濒临失传的状况已经受到了南狮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广东省龙狮协会举办了首届传统南狮大赛,吸引了众多狮队来参加,传统南狮再一次大放光彩。但是仅靠一次比赛是不够的,还需要许多力量来推动。董教练也希望中国龙狮协会能多举办一些传统南狮邀请赛,汲取众家所长,将一些濒临失传的套路、项目挖掘出来,重放光彩。
http://www.946.com.cn/fskh/4/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