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简述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自然特点.2.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北极位于地球的的最北端(北纬90度),是所有经线最北端的交汇点.
在北极只存在南方.自然特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由于北冰洋的影响温度比南极略高.
南极圈北极圈是南北纬度66度34分.
㈡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
(1)一方面直接导致海平面的升高,威胁各国的沿海城市,另一 多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2)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要做到有序进行,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以污染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我们还要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乱甩废弃物,注重自己生产生活的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此外,我们还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
㈢ 关于北极的环境
寒冷是北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特征,那里冬季严寒漫长,气温一般在零下20-40度,夏季非常短暂,在冰雪消融的地区,有大片的苔原,北冰洋大部分常年冰冻。
㈣ 北极地区的地理特点
课题:世界区域地理—北极
1.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2.北极地区的特征——浮冰世界
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占 2 / 3 )
海面:从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夏季最多),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
岛屿:冰川和冰盖遍布。 沿岸:永久冻土带(达数百米)。 3.北极地区的气候
特点:寒风、多风,天气易变,但没有南极那么寒冷。 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阳光少; ②西风飘流阻止了热量交换。 ☆北冰洋范围内气温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 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
③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④再加上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4.北冰洋突出的特征
①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不到太平洋的l/4。
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
③大陆架面积辽阔: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10%。 ④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北冰洋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一些金属矿等。 5.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径
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 6.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对比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
让学生感受环抄境与生物多样性袭之间的关系。本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性的生物是由多样性的环境造成的,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出示极地动物图片,如北极熊,企鹅,北极狐,海狮,海豹等,通过观察,来发现它们体形上的共同之处:体形都较大,有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然后将同类不同种的动物进行比较,如将红狐与北极狐比较,将棕熊和北极熊比较,通过图片观察,学生会发现,极地动物的体形真的要比同类其他地区生存的动物要大,要圆,而且附属器官会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很自然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资料库中的“从北极熊想到的”这篇文章,能加深理解。
㈥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特殊性:
1、北极地区一海洋为主.北冰洋按自然地理特征可分为北欧海域和北极专海域.北冰洋的海底属地形是一个呈椭圆形大海盆,被3条主要海岭阿尔法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和北冰洋洋中脊所分割.北冰洋中岛屿众多,在四大洋中,其岛屿数量和面积仅次于太平洋.
2、是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3、气候寒冷是最主要的特点.
4、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5、北极地区生物主要以海生为主,著名的有北极熊等,是寒性动物聚集地区.
㈦ 北极区的北极地区气候变化
北极地区对全球变暖效应十分敏感,因为北极冰山为浮冰,海水的温度对其消融有莫大的影响。冰山消融愈为显著。气象模型预测北极地区温度上升的幅度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个事实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巨大关注。其中,格陵兰冰川的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的升高。美国加州蒙特利湾的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和NASA以及波兰科学学会海洋科学研究院合作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北极地区的冰山有可能在2013年就会全部消失。事实上,北极冰山消融的速度比预计中还要快。根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北极冰盖在2005年至2007年的融化面积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的两倍。
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全是负面影响。冰层的消融使得所谓的“西北通道”出现,并可能成为一条快捷而易于航行的新商业航道。此外,北极地区冰雪的消融有可能为对冰层之下埋藏的丰富油气资源的开采带来希望。为此,国际社会对北极地区片水域的拥有权展开了争论。
2008年2月29日,挪威国际极地年秘书处运行秘书长奥利夫·奥尔海姆博士预言,至2008年夏季北极极点冰盖可能全部融化。而在2008年4月18日,多伦多大学的德里克·穆勒博士和加拿大巡逻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发现,北半球最大的沃德·亨特冰架已断成三个部分。
㈧ 北极地区形成的原因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2][3],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最早在2013年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甚至可能更快。
北极地区的生物体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以及人类。这一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与这里低温和极端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目中的世界模样。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23.35万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
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
㈨ 地理知识(北极)
北极 (Arctic)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版括极区北冰洋、权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北极的洋流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