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品德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我家的绿色生活》教学设计镇江小学 居海燕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绿色生活,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之情。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到超市、菜市场寻找绿色食品。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自己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还要将环保意识带回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选择绿色生活,争当绿色家庭。(板书:我家的绿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师:东东同学自从学习了“我的绿色日记”单元以来,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她从此成了一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地方更值得她关注,这就是自己的家。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看东东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这是一套装修豪华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亲在用洗涤剂洗碗;父亲边抽烟边看电视(烟雾弥漫),电视音量比较大;女儿在强光下写作业;窗外不时传来刺耳的鸣笛声。虽然是白天,但室内灯火通明。门口有一装垃圾的大塑料袋。3.学生看完录像后讨论:她们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着环境问题?4.教师:你们家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三、走向绿色生活1.教师:这种生活方式既会影响身体健康,又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温馨、简朴的家中谈话。家中摆放有绿色植物。妈妈在用热水洗碗,没有用洗涤剂)3.讨论: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处。4.教师小结:西西家可以说过的是“绿色生活”。他们家的每一位成员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污染,他们一家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绿色家庭”。5.交流:要走进“绿色生活”,让自己的家庭变成“绿色家庭”,我们在生活中还应该做的事和应该注意的事。四、绿色食品1.教师:课前大家到超市去寻找绿色食品,有什么收获吗?2.学生汇报在超市寻找绿色食品的情况。3.出示绿色食品的标志,引导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绿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绿色家园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来的绿色生活的情景。2.教师:同学们心目中未来的绿色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十分迷人。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笔将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出来、写出来,完成我们的第五篇绿色日记呢?3.学生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1)分小组合作,有的同学画,有的同学写。(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介绍。(3)师生共同评议。(4)交流:我们心中未来的绿色家园。六、总结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愿家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课外拓展1.与父母交流,订立家庭绿色生活公约,并坚持写家庭绿色生活日记。2.在居住小区开展环保活动,设立宣传栏,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小区,让自己成为社区绿色使者。
Ⅱ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应怎样坚持开放性原则
一)从一堂成功的案例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案例:学生喜欢这样上政治课。选自教学月刊社出版的 2004 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我就是这个小男孩……”(节选)
在讲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时,学生 5分钟快速阅读后就找到了中心问题,那就是“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哪些作用”?问题简单,接下来我就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作用。有好几个组的代表说了张海迪、霍金、华罗庚等人的故事,讲得都很好。
轮到安丹这组了。学生们竖起了耳朵,因为平时安丹就很会讲故事,他的发言同学们都很喜欢。只见他把眼镜一推,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小男孩,有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人见人爱。可是和小伙伴的一次玩耍中,小伙伴在无意中用木棍戳伤了他的眼睛……”。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我也被他的讲述感染了,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安丹顿了顿,接着说:“小男孩原来有双明亮的大眼睛,可现在他的视力只有 0.2 了,并且眼球还有点偏,看上去还有点‘逗鸡眼',他的妈妈为此很伤心,可是这个小男孩却安慰他的妈妈:‘妈妈,事已至此,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恢复。我决定,今后我不能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了,我仍然要做过去(受伤前)的我。活泼、开朗、乐观,那才是真正的我呀!'小男孩的视力恢复得很快,2
个月后,已经达到 1.1 了,并且他仍然爱说爱笑。医生告诉他,再过几个月就能痊愈了。”说到这,安丹朝大家做了个鬼脸,并且笑眯眯地问,“你们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大家都感到很好奇。
“我就是这个小男孩,你们的 iq 也太低了,到现在也没看出我的眼睛有点点问题吗?”“啊……,原来是你……”大家都听呆了。
安丹接着说:“正是我的乐观、自信和坚强,所以医生说我的确了不起,能如此快地恢复。”
下面马上有同学举手示问,只听他问:“安丹,那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战胜困难的?”
安丹说:“当时我最爱听歌,我是用歌声来鼓励自己的。”
“那你就给我们唱首你最喜欢的歌。”于是我示意安丹,他开始唱了,“如果大海能够唤回……”唱得很好,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尽管下课铃声已经响了,但还有什么比学生的自我教育更感染学生的呢?课后我思考了很久,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上不好的,只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就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事实上,这节课的教育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课程资源之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犹如炊米之于巧妇之炊。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看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口才等等,还要看教师围绕课标充分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缺乏!看完这个案例后,我们就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认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是贫瘠的!要注意到作为教师自己才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显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否具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我们教师都具备一双慧眼,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案与反思
我能为学校复做点什么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 )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 )等
4、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学生名片投影展示
Ⅳ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怎样进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呢?本文仅从活动课的备课和教学结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备课设计 备课既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又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备好课,教学设计就能够顺利进行,就有针对性性,就能完成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活动课备课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2、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我们强调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要以开放代替封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从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蔽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3、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性的理念 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实施了素质教育。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其次,教师要设立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做到三个整合:首先,目标整合,以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内容整合,一是凸显经验性,以直接经验和自主操作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为主;二是以学生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学生参加者各类活动;第三,形式整合,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设计要在现实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第四,各种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1、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惟一准则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体现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更富教育意义的设计,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支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还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当然,在现实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在设计教学时,还是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所以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还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的训练基地。教学结构设计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活动任务的“交付”、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导向 我国传统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了“信息库”,空有着大容量的静态的“知识”,遇到实际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人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还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把教学过程考虑得细一点,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些事前的准备,应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学结构方案不是施工的图纸,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一些教师常苦恼于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预定的教学程序,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一成不变地得以实现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点调整,更何况在今天大家都强调学生主体性、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进行各种教学设计。在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前,方案、计划可以调整,它们可以因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下功夫,还应该着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如地处理各种“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在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一种新的课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动课?首先应理解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价值,接着要知道如何去备课、完成教学设计,最后及时实施教学评价。
Ⅳ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集中制这一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增强学生具有协商和参与的意识。
4、具备有事同大家商量的能力,主动发言,学会商量。
教学重点:
通过呈现学生商量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商量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学会表达,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协调,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制订“听说守则”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研讨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能践行。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习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初步培养学生遇事学会商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生成问题
导语:集体的事需要大家商量。大家在商量的时候,要有一个宽松的氛围,以使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有些时候,大家在商量事情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P.32、33图,并配以场外音。
2、讨论:同学们,你们在商议班级事情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 解决问题
1、 思考明理。想一想:
(1)假如我在发言,别人打断我的话,我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别人怎么做?
(2)假如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生气,周围人会有什么感受?
(3)如果只顾自己说,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别人会怎么想?
(4)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服别人呢?
Ⅵ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你将要上的那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即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规律,强调研究教对学的指导,重视教学活动整体功能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有别于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必须是课前的.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制定,最后部分是教学过程及说明.四个环节解决两大问题:一,发展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怎样发展,通过教学过程及说明来解决. 下面我以一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一课的教学设计来具体体现以下三点. 《去同学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认识到,没有情感作为人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其本质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这一活动主题,它强调了小学生在家里要行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习惯,如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会与人交往.这样,我根据新课标提出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明白和伙伴玩要有礼貌,讲文明,注意安全,并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文明的解决玩中出现的矛盾,学会与人交往.教学方法: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对于刚踏进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交谈、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天真活泼、喜欢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尽量营造一个趣味盎然、轻松和谐而又积极主动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根据一年级儿童特点和本教材特色,围绕“在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的主旨我设计了和同学联系、高兴地玩、安全地玩、有创意地玩四个教学环节.(一)活动一 和同学联系 上课的开始我就用乐乐小朋友与妈妈的谈话录音引入课题.然后出示小朋友和同学通电话的情景,(播放课件)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图片满足了儿童精神需要,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借助富有表现力的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从知、情两方面为教学的展开作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一猜,他们会怎么说呢?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进生活中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动二 高兴地玩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孩子进入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让孩子进入生活的活动情景:①说一说、评一评,②我们去做客.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学生、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说一说中,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一个问题:“你和同学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在评一评的时候,我先要学生让学生看录像,找出录像中到同学家玩的学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应改正,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到同学家做客应讲礼貌,再设计“我们去做客”这一课堂活动,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到别的小组那里做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当一名受欢迎的客人.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仅处在萌芽状态.他们活动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具体形象相辅助才能顺利进行.据此,我在小结时屏弃了老套的言语式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这样学生在乐意接受中触发情感的升华.(三)活动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临岸羡鱼,不如归而织网.”《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儿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将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说出一些生活中学生玩过的危险游戏,让学生感观,然后让学生判断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四)活动四 有创意地玩 学生在明白了玩的时候要讲礼貌,注意安全这个道理后,我要学生说说图片列举的一些游戏,并说说还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安排了学生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今天学生的内容.教学效果预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于儿童生活中,让儿童在活动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然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须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