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古筝扫摇教学视频

古筝扫摇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21-02-04 16:24:05

Ⅰ 古筝扫摇技巧

要点是动手腕而不是动手掌。手腕的转动就像“再见”手势一样,然后灵活一点不要太僵硬。
多练,就好啦

Ⅱ 怎样练好古筝的扫摇

古筝扫摇练习方法:
对于使用小指札桩者来说,扫摇就和一般指法的姿势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指法比较需要练习的地方是因为中指做扫的动作后,大指的托劈托没办法清楚,所以无法将主旋律清晰地呈现,只是不断地听到扫的声音,结果就变得很吵杂。练习方法如下:
1、为求旋律清楚,所以先练单纯的勾托劈托,其中托劈托三个动作是属于摇指的部份,因此弹这三个音时,可用食指轻捏大指,但弹中指勾时,食指则是保持开放的,整个手型仍是基本的八度撮音样子,所以摇指的角度是与琴弦略呈45度角,不似平常单弹摇指时是垂直的,最后练习时当然要注意音量的平均,而且切记要“慢”。
2、弹清楚之后,慢慢加快速度,等到姿势确立且熟练中指与大指衔接的关系之后,中指再加上扫的动作,大概扫两三条弦,再加快速度,这样练习应该可以得到清楚好听的扫摇。
注:不使用食指一直捏着大指的原因是,保持食指开放,这样才能让整个手可动且放松,不会因食指捏着大指而限制中指的活动,因为觉得一但限制住中指,就很难让手臂放松,这样的弹法,手臂手腕手掌都是松的,自然就很容易弹得轻松自在了。

【补充】扫摇首先要求摇指的技术。所以先检查一下摇指是否过关:
1、托劈在音色和力度上是否均匀,音质是否饱满;
2、不扎桩摇,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3、相隔一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4、依次练习相隔2到5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5、在保持上述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太快,流畅就行了);
6、以上满足了,就可以开始尝试扫摇了,开始可以让扫在次要地位,重点强调主旋律的清晰和均匀,然后,逐渐增加扫的力度,达到乐曲要求的满意效果。

Ⅲ 古筝扫摇的正确手势

扫摇是在遥指的基础上 加上了 中指的扫弦 先练好遥指 然后再练习扫 先中指扫 再大拇指摇 中指迅速扫弦两个以上的弦 再收回中指 拇指摇 建议 楼主先练好遥指 再练习扫弦 再两者相加

Ⅳ 古筝扫摇怎么练

先节奏很慢的练,正确掌握住扫摇的节奏后慢慢加速。要相信自己慢慢来不能着急。扫摇练好了弹起来很好听而且很有气势。加油噢

Ⅳ 扫摇怎样才能练好(古筝)

建议你先张开来手.
然后像抓东西源一样得用中指去勾弦,
再迅速收回来,食指与拇指贴起(就像平时的摇指一样)
收的时候就要开始摇了。手迅速向前后摇晃..这样大概就完成一轮扫摇了..然后再重复动作
主要还是要多练,如果找不到一种自然的感觉.可以试下闭上眼睛,在琴上乱扫摇.等感觉出来点了,再慢慢去练动作.

Ⅵ 怎样练好古筝的扫摇

建议你还是要跟老师学 基本功很重要的,要是打不好基础以后改起来很版难

在扎桩摇要练权稳了再学悬摇
悬摇的时候注意,手像是说不要的样子
一开始可以不管弦的位置
几根一起,首先是掌握好手腕的感觉
然后是感觉大臂的肉在动
最后再认准一根弦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了

至于扫摇的话 是在悬摇的基础上加上中指
一开始可以动作大一点
先不摇 先把中指扫下去 然后马上收起来
多来几次 直到熟悉为止
再加上摇

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再问

Ⅶ 古筝扫摇和双摇正确的手法

扫摇的方法是:在右手做大拇指摇的同时,中指快速地勾扫两根或三根弦。使回弦发出“答扫弦”的效果,将此动作连续不断的弹奏,就是“扫摇”。扫摇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为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组合。

双摇:在右手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是左右手同时摇指(单指摇,二指摇,三指摇,四指摇等)在现代的创作筝曲中多用到他。双手摇与单手摇相比,双手摇具有双声部的特点,这一创新,是传统摇指无法比拟的。李晗先生创作的《双江舞曲》、王中山先生创作的《云岭音画》都多次出现了双手摇。



(7)古筝扫摇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大多的扫摇都是4个音,就是用摇指摇四下在加入一个扫的音,但是摇指的音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加的这个扫的过程是与摇指同步,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是与摇指一起发出来的。

双摇除了向下压摇把外,还可以向上提摇把,使弦音升高或降低半音,全音或两三个全音。单摇只能向下压摇把,使弦音降半音,全音或两三个全音。而固定琴桥和穿体琴桥不具备摇把结构,不能改变音高。

Ⅷ 教学视频古筝的摇指劈时靠下一个弦,托时不让靠上一根弦,但是我老师教的是托劈都要靠弦,不知怎么做好了。

先扎桩摇指,靠弦,一点点就可以不扎桩了(等到学站台风就可以了,因为要学习扫摇就可以了啊)基本功一定要扎实,现考弦最后摇快了就可以不靠弦了。加油!选我!

Ⅸ 古筝扫摇的时候应该怎么练

“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的特殊技法。
扫摇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或演奏过程中,扫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扫与摇不能有机结合,中指扫弦角度不佳阻力大,声音不均匀;大指摇弦发音硬,杂音重;扫、摇前后脱节不协调。从实例中不难看出,此种技巧在筝曲运用中有一个共同点,多数用在乐曲进行的高潮强奏之中,表情记号从f——ff 不等,速度快、力度强,要求解决好速度、力度在扫摇技巧中的运用问题,在训练中,学生往往疏忽这两个问题,扫摇技巧便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何练习扫摇:
平时中指的弹弦法则是勾符号为 ⌒,中指向里弹弦;连勾,符号为⌒……中指从外向里由下而上,依次连续拨弦。中指扫弦的法则与前者有不同之处,扫弦,即中指向里同时弹出两根三根,甚至根据需要而弹更多根弦称之为扫。勾与扫从音响效果上是不同的,相对讲,前者发音为点,后者发音为片,前者发音清楚,有颗粒性,后者发音成片,音混。再扫摇技巧中大指摇弦,与一般情况下大、食两指的摇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性摇指,根据音乐情绪要求点子可疏可密,密疏相间,不受点子多少的限制,扫摇技巧中摇指摇出的点子是有规定数的,一个扫摇技巧的完成,或一对一,或一对三,组成有规律的音组。
了解了扫摇技巧的技法特点,学生在训练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中指先弹一根弦,这样,中指的负担暂时减轻了,第一步先解决好中指勾弦与大指摇协调一致,保证勾与摇连贯弹出中间不脱节。并且有意识将侧重面放在大指摇上,换句话说就是以摇为主,勾在其中,最后达到以摇为主,扫在其中。从乐曲实例中看到,扫摇技巧的运用多出现在旋律音上,固定在某一音位上的扫摇很少用。所以要不断变换音弦位置,要保持大指摇弦在整个乐句完成过程中不出错、不间断是比较难掌握的。筝弦有粗细软硬之分,振动的频律不一,粗弦(低音区)的振幅大,频律低,发音迟钝,所以在粗弦上扫摇触弦面稍深一些,力度大一些,密度稀一些,相对而言,较细弦(中、高音区)的振幅小,频律高,发音灵巧,所以,在细弦上扫摇,触弦面要稍浅一些,力度适量,密度稠一些,这样才能使其扫摇发音效果连续流畅。在达到上面要求后,再将中指从开始只弹一根弦逐渐过渡到扫弦,这里只需注意一个问题,即中指勾弦变扫弦的动作方法,前面提到中指勾弦与扫弦效果是点与面,颗粒与片的区别,那么先解决中指弹弦的方法应从“勾”点到“扫”面上。中指由弹一根弦改为弹二、三根弦,触弦时造成的阻力由小变大,这就要求解决好中指触弦的角度,再不能象勾弹一根弦那样与弦平面成90 度直角,要求中指扫弦面积大,指尖与弦面小于90度,形成扇面,中指动作有意识偏左侧击弦以减少阻力,就可弹出扫的效果。
练习时还应注意的是力度、速度问题,扫弦的力度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扫摇弹奏的基础,就大指摇而言,速度是指手指触弦的快慢过程,力度是手指对弦的作用力,力度和速度正确运用于扫摇,解决是否在扫摇过程中均匀密集,也为控制扫与摇的强弱协调一致。随之是弹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力度、速度的有机结合使用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运力方法。我们平时生活中用手弹去衣服上的灰尘,这种感觉,恰好是学生在训练扫摇时可以体会借鉴的。它要求即要有富于弹性的力度,又要有自然放松的感觉。即扫摇前大中指自然放松,触弦的刹那是疾速而有力,触弦后又立即放松,这种方松,用力在极短的时值内得到有机的调解。
练习时还需注意大、中指扫摇时应与手腕、手臂气血相通。技巧发挥的好坏,与整个身心感觉有十分密切的作用。学生在练习扫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短时间的扫摇中,指力与指感可以胜任,扫摇时间稍长,大指虎口及中指各发力部位出现酸困,不能支持,扫摇不能运用自如,造成这种原因根本在于中指在扫摇中与腕关节小臂以及大臂不能很好调节有机相随,气血不相通,弹起来别手,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发力部位肌肉劳损,疆硬。
总之,扫摇技巧的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

阅读全文

与古筝扫摇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