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篆书(竹简),吴玉阳书法篆书视频讲座 在线
篆字种类很多,概括起来讲,也有甲骨、金文、小篆三体。甲骨文和金文,都可统称之为大篆,小篆是经过秦代统一文字后的书体,还有秦汉专供制印人使用的缪篆。
篆字在今天的实用性比较小了,因为现在这种字体不易为群众识别,但是由于书体结构充满了装饰性,并有很大的书法艺术价值,所以仍被保留在书法园地里,作为书法家的书写字体形式之一。
这里只简略的介绍一下大小篆的结构和运笔。
篆字的特点
1.因形立意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写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结构的法则还没有规律化,写一个人字,可以表现弯腰劳动,也可以表现成跪着的人。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状及位置也是很散乱的,到了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文字经过整理,才比较趋于统一,但是还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图形文字。
2.体正势圆
小篆形体要凭、要正,横画逼平、竖画必直,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小篆从结构到运笔都是以圆为主,字的外轮廓,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线拉长,如中,天。而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
小篆的字势,凡方折处都是弧形线,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缪篆和秦诏版上也有部分的房型体势,但细细观察,仍多是方中有圆,与隶字体势的以方为主,大不相同。
3.左不见撇,右不见捺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有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2. 谁有李刚田篆书讲堂视频全集啊 不胜感激
如果你要的图片,网络上搜索自己就行了,一切。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真正的正品,人民和你非亲非把一个著名的书法免费送给你?
3. 篆书入门基本笔画
篆书的入来门笔画是横竖线和弧源线,在练习好这些之后临帖就可以了,篆书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竖线横线的运笔,掌握弧线的接笔,弧线的接笔是秦篆的基本功但是比较难接,需要多研究,长期坚持训练。
横运笔在起笔的时候,横线起笔上方位置逆锋入纸,笔尖稍微向右边倾斜,避免分叉,到了左边之后,握笔笔锋并下行,接着向右边运笔上移,到了左下方的时候控制下笔的边缘和起笔重合。起笔要和筷子头一样,圆中有方。
(3)篆书入门视频教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由于字的长短、大小都不一样,顺乎自然,反显示出直率而饶有天趣。
书写小篆则不同了,小篆结构严整,大小基本上一样,好似楷书中的馆阁体,小篆的书写要体现整字,整即整齐,均衡,对称。凡是左右对称的都要严格对称,凡是笔画繁简悬殊的,也都要写得大小基本相同。
4. 篆体书法基本功和练习方法
篆体书的基本功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
篆体书法的了练习方法: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5. 有哪些实用的书法教学视频
在网上看网络课程近年来,书法网络课堂逐渐兴起,改变了上书法课只能去书法培训机构上课的状况,同时也给学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员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随时随地都可自由地打开电脑或手机学习书法更方便。
6. 书法入门:如何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从哪种字体入手好呢?对于这个问题,书法家们各自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篆书入手好;有的说从隶书入手好;有的说从行书入手好。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从楷书入手较好。 我之所以不同意从篆、隶入手学书,是因为学篆书首先遇到一个难以认识的问题,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其次,篆书兴起和通用的时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现在的入们,绝大多数不识篆字。当今,篆书作为一种字体,仍有其艺术欣赏价值,而其实用价值却已今非昔比。我认为,对于只想通过学习书法写出工整美观的楷书、行书以适应学习、工作需要的人来说,可以不学篆书。隶书比篆书易识易写,但与楷书比较起来,点画显得优柔有余,刚劲不足,并且结构易于分布平正,学好隶书再学楷书难,而学好楷书再学隶书易——这是就初学而言的,如果要想窥其堂奥,达到高深的艺术境界,学好任何字体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在这里是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所以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 对于初学书法从哪种字体入手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必要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只要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入手都能取得成就,可谓殊途同归。但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所走路程的远近曲直恐怕就大相径庭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宜从楷入。 我认为从唐楷入手学书,有法可依,能把笔画写得方中矩,圆中规,直中绳,长短合度,轻重合宜,结构稳健,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多精美图片尽在三联素材 有人认为,唐楷法度森严,学习时容易被那严格的规矩所束缚,而提出初学应从魏晋入手,说这样可以把字写得天真烂漫,自由放纵。我认为要把字写得或古拙,或俊俏,或庄重,或飘逸,或丰伟,或潇洒,或肃穆,或飞动,总之具有一定的风格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学者却应力求结构的工整规矩。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不学平正,字就会歪斜无仪;但过于平正,又将呆板而无生气,所以又必须追求险绝;险绝过甚,便会狂怪无态,因此又要归于平正。这就是学书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以平正论,唐楷当之无愧。清代梁 说:“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先学法度森严的还是先学自由放纵的,唐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很有见地。我赞成先从点画瘦硬的唐楷起步。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洁净,结构精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风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清晰、神气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拔劲健,结体平稳中追求险峻。梁 对欧字极为推崇,说:“写透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避免结构松散的毛病。 中唐书家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多用方笔,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富于立体感,结构方整严谨,宜于初学。颜真卿晚年某些作品笔画丰满雄强,结体宽舒,往往追求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的意趣,初学易失于臃肿丑怪,不宜作为入门途径。 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 以上所举各碑,只要教授得法,学者持之以恒,在半年至一年内“入帖”是不成问题的。 人们拿东西都是用手指指肚部分,执笔也是用这个部分。执笔时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着笔管,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顶住笔管,小指自然地附着在无名指下——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执笔法。 执笔的要领可以用“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身正、足安”来概括。 指实是执笔要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又可能软弱无力。 掌虚是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 指实掌虚的要求,就好比手里攥着一只小鸟,攥得太紧,鸟就会被攥死;太松了,鸟又会飞掉。也就是说要松紧适度。 腕平是指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并且要腕低于掌,这样掌也就竖起来了。写字是讲究腕力的,坐着写字,以肘着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竖,写出的点画就可能软弱无力。腕平,指的是执笔时要接近平,但运笔时却不需总是这样。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的,否则写字时就变成了胳膊机械地平行移动了。 在执笔问题上,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我国汉字的构造及写法都是适合右手执笔的。如果用左手执笔,书写时多有不便,如写横时就必须由左至右推着笔运行,这样就显得笨拙。汉字下笔顺序有先左后右的原则,所以提倡初学者用右手执笔。 身正就是写字时要坐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写字时如果低头曲背,不但字写不好,日久天长,视力和脊柱都会受影响。清朝末年,江苏武进县有个书法家叫唐驼。唐驼学书勤奋,每日黎明即起,刻苦习书,寒暑无间,三年后楷书大进,但因坐姿不正,致成驼背。这个教训值得学书同志记取。 足安就是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运腕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赠送给别人的书法作品,上款有时题“某某正腕”,就包含着请受书者指正腕的运用是否灵活或腕力是否雄强的意思。运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后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纵笔锋,写出合乎要求的点画。书写时因手腕与桌面的距离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垫在右手腕下写字。这种方法与着腕法没有多大区别,腕的活动仍受很大局限,而且一旦养成习惯,就扔不掉左手这根“拐棍”,写大字时就感到力不从心。我曾见到一位老先生,写了一辈子字,左手仍垫在右手腕下,小楷及一寸以内的字写得不错,但写二寸左右的字就缺乏气势了。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只有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而且由于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笔的纵横牵掣、上下提顿随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灵活的方法。 有的初学者问我:写蝇头小楷为什么不必悬腕?写盈尺大字为什么腕与肘不依附桌面?我回答说:写小楷实无必要,写大字非悬不可。蝇头小楷笔画短、字小,只需运指就足以应付,何必要悬起整个手臂?而且楷书在点画、结构等方面要求极严,手臂全悬既不稳定,又不会持久,很难写好,为什么说写大字肘部非离开桌面不可呢?大字笔画长,手臂不离开桌面,笔的挥运就不自如,以写长横为例,假如以肘着案,如同以肘为圆心,以小臂为半径循规作圆,这样写出的长横必然不能平直,如此写字,岂能写好?另外从字体方面看,篆书、隶书、楷书在点画、结构等方面比起行、草书来,要求比较严格,用笔较为规矩,腕与桌面的距离就要近些。行、草书则比较放纵飞动,腕与桌面的距离就要远些。所以我认为腕肘离开桌面与否、离开桌面的远近,要根据字的大小和字体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7. 教大家如何轻松写好篆书
一、篆书入门。识篆和写篆阶段。
先来谈谈识篆。篆书是古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汉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先秦古文字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为小篆。识篆可从小篆开始。因为小篆的偏旁部首与我们现在通用文字的繁体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说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么,百分之九十五的现行汉字都可以写成小篆了。当然,还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记硬背的。
篆书在写法上有两个要点:一是笔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选择一本篆书字帖来临摹练习篆书的笔法与字法。
篆书在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辅以提按与捻管。二李(李斯、李阳冰)篆书笔法的起、收笔为圆起圆收法,行笔为平移法,转笔用捻管法。清代邓石如开创以隶书笔法入篆书,篆书的起、收笔与行笔、转笔都引入了提按的笔法,增强了篆书笔法的书写性。之后吴昌硕、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齐白石等篆书名家辈出。
篆书在字法上以均匀、对称、对比、呼应等十个结字原则为准。
二、入门之后提高。了解篆书的发展史和提高技法修养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学习历代篆书名家名帖的笔法和字法特点,具体的方法就是比较研究。例如:传为李斯所写的《峄山碑》与邓石如成熟期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邓石如篆书与吴昌硕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等等。通过比较研究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历代名家名帖的篆书笔法与字法的特点,及其历代篆书笔法、字法的变化规律。这样,篆书的书法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阶段。
那么,融什么会?贯什么通呢?那就是融历代篆书名家的各种笔法、字法会于自我的审美追求之中,贯自我的审美追求通于篆书的自由书写之境。这个过程是要靠我们的大学(哲学)、小学(文字学)等学问和人生修养来共同完成的。
我书写这本“篆书古文三篇”是以艺术原则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为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地将大小篆、简帛书等笔法、字法融合在一起来书写,笔法上注重既要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时加强笔法自由挥运的书写性,以丰富篆书之美。我无意追求书法的形式性风格,希望笔里字间不断透发出文雅之气,在自我审美追求的驱使下,个性笔法、字法逐渐地自然形成。
8. 篆书入门用哪个帖啊
学篆书应该抄从秦篆(小篆)入手,袭中锋行笔是篆书基础。
参考字帖有:《秦篆书刻石四种解析字帖》、《会稽刻石》(碑帖)、《峄山刻石》(碑帖)等等。
秦篆,又叫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9. 小篆的教学视频
视频教学我不赞成
10. 怎么学习篆书
一、篆书入门。识篆和写篆阶段。二、入门之后提高。了解篆书的发展史和提高技法修养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学习历代篆书名家名帖的笔法和字法特点,具体的方法就是比较研究。例如:传为李斯所写的《峄山碑》与邓石如成熟期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邓石如篆书与吴昌硕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等等。通过比较研究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历代名家名帖的篆书笔法与字法的特点,及其历代篆书笔法、字法的变化规律。这样,篆书的书法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阶段。
那么,融什么会?贯什么通呢?那就是融历代篆书名家的各种笔法、字法会于自我的审美追求之中,贯自我的审美追求通于篆书的自由书写之境。这个过程是要靠我们的大学(哲学)、小学(文字学)等学问和人生修养来共同完成的。
我书写这本“篆书古文三篇”是以艺术原则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为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地将大小篆、简帛书等笔法、字法融合在一起来书写,笔法上注重既要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时加强笔法自由挥运的书写性,以丰富篆书之美。我无意追求书法的形式性风格,希望笔里字间不断透发出文雅之气,在自我审美追求的驱使下,个性笔法、字法逐渐地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