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年段学科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第1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组教材用10课时。
二、单元内容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三、重难点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四、课文内容预习
10风筝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思路
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
11秋天的雨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设计思路
1.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前四个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启,下面分别进行分述,课文的结构非常整齐。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设计思路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2.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2.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五、小组交流、读书、提问题
小结:
反思: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训练(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一、掌握本单元重要字词,会说会写。
二、学习古诗的读法,要读出感情。
三、学习本单元遣词造句的写法,体会文章中作者感情。
教学流程:
一、掌握字词
第九课: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
第十课:精、希、却、依、拼、命、奔、村、抖丧、磨、坊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
磨坊、继续、垂头丧气、村子
第十一课:扇、枚、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二、古诗读法训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三、重点研讨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体会本单元文章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4、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6、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四、学生提问题,师生交流解决。
小结:
反思:
课题 9、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教
学
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 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解,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解,自己试着理解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在组内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资料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图
一、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古诗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师: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学习古诗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诗人,看到眼前情景,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接受给大家。
学生看挂图说话。
自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
学生自学古诗。
在小组内把学懂的进行交流,
自由读古诗,展现画面
组内交流。
指名说。
朗读、赛读、评读。
学生熟读后,进行背诵的练习。
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从学生的所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看图说话,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诗文。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疑难。
通过读、组内交流,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
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
板
书
设
计
古诗二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结
反思
课题 10、风筝 课型 新授 第(4)课时
教
学
目的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重 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的词语和句子。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种形式的读,又自读、小组内读等等。
资料准备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图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3.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4.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道写了些什么吗?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e、结一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
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
四、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1、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2、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小结
板书
反思
说说自己最大的快乐
朗读课文第一段
找出生字认读
注意读音
读课文画句子
交流朗读
质疑
读课文体会情感
结合实际想一想
课文中找合适的词
朗读课文
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说自己的感受
找出孩子们的心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
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练习书写
抄写句子
谈感受
10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导入新课
认读生字
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体会
书写生字
课题 11、秋天的雨 课型 新授 第(5)课时
教
学
目的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
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 点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地描写,体会秋天的美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重要通过学生的充分的读,从读中体会,感悟课文中语言的美。
资料准备 生字卡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图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引发生活情感: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引入课文:有的同学喜欢下雨,因为……,有的同学讨厌下雨,是因为……,有一个人就十分喜欢下雨。 (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他为什么喜欢雨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师朗读激情
★2.听了老师的读,你想问些什么?三、逐节朗读,想象动情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赶快去读读
2、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 朗读展示: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
4、 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a、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b、直观感受,语言训练:这么多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说它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c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秋天的热闹、绚丽多姿。
d、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什么?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e、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
f、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g、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多人次地朗读第4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谈话启发,拓展活动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2.引发兴趣: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3.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以课文结尾句为开头句,也可以撷取课文中的语句编一首诗歌。
六、展示交流,赏评作品
小结:
反思: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齐读课题
打开课本,倾听朗读,初步感受文字的美和文中的情感。
说自己的感受
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生字
赛读课文
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在老师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闭上眼睛想象
运用积累的词语
朗读课文
说说自己的感受
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
练写生字词语
说感受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介绍或朗读自己的作品,表现出自己喜爱或赞美等感情。 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11 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吹起小喇叭
带给大地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快乐的歌
导入新课
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
理解体会
书写生字
拓展展示
课题 12*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 新授 第(6)课时
教
学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重 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主要是通过学生读,自读自悟来体会的。
资料准备 1、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 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图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五、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听声音猜想
凭想象说画面
齐读诗题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边读边想象
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朗读
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有感情地朗诵,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
拓展训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板
书
设
计
小结
反思
12 听听,秋天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蟋蟀振动翅膀 蠼蠼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语文园地三(7、8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第二课时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己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3. 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2. 如何写一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设计
网上复很多阿制,搜下就知道了,比如可以参考下这个http://xkwq.e21.cn/content.php?id=55394。
3. 怎样指导小学生给文章段落拟小标题教学设计
一篇文来章分成几个意义段,给每个源意义段加的标题,就叫小标题。拟小标题用做到:一是要切合内容;二是要高度概括。
小标题的作用是:1. 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拟定段落小标题,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抓住段落所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拟就小标题。
2、抓住段落所描述的特定环境,拟就小标题。(特定环境,主要指时间好空间)
3、抓住段落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拟定小标题。
因此,段落小标题与段落大意相比较,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点是它们都概括了一段话的内容,不同的是小标题比段落大意概括性更强,更简练。而且小标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拟定,有的仅点明时间、地点等,段落就不能这样了。
4. 小学语文如何给文段加小标题教学设计
怎样给文章加小标题
有些文章的段落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标出来,多数文章没有小标题,但一般也可以给它加上小标题。
小标题和段意的异同在于:小标题和段落大意都必须反映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一般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而小标题则要尽量简短,做到鲜明、醒目。小标题比段意的文字更简练,概括性更强。加上小标题,可以使各段的中心更加突出,以便阅读时能一目了然。 怎样给文章加小标题呢?下面介绍五种方法: 第一,选择各段文章的中心词、句作小标题。
第二,根据各段的主要内容加小标题。(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第三,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
第四,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 第五,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下面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看看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加小标题。 1.用课文中的原话加小标题。
第一段:“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第二段:“还是我的记性好。”
第三段:“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第四段:“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 第五段:“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根据各段的内容加小标题。
第一段:在万国殡仪馆里。 第二段:读《水浒传》。 第三段:谈“碰壁“ 第四段:给车夫治伤。 第五段:阿三的回忆。
3.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 第一段:深切的悼念。 第二段:关怀青年一代。
第三段:痛恨旧社会。 第四段:热爱劳动人民。 第五段:忘我的工作。 加小标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列小标题,首先要求简洁确切、新鲜活泼。
第二:列小标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保持形式上的一致。避免这一段的小标题是词语,另一段的小标题是短句;这一段用课文中的词语,另一段又换成自己的话。
第三:凡是给文章加小标题,一般放在文章各段的前面,目的在于标明各段的重点,区别各段之间的内容,使文章清晰,段落明显,帮助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题目,题目又叫标题。小标题,就是一小节或一段文章的题目。合格的小标题能反应、概括这一小节或这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把一篇文章的全部小标题串联起来能反应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高年级,老师往往要求我们给课文加小标题,来理解文章叙述的层次。怎样给文章列小标题呢?
首先,要明白编列小标题的基本要求:贴切、简练。即列出的小标题必须是一段文章主要意思的概括,同时它只能用一个短句或一个词组,甚至一个词来表达。
其次,同学们要反复、细致地熟读、朗读、读懂文章,正确划分好段落,这是列好小标题的基础。
另外,要掌握给文章列小标题的方法。 列小标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概括小标题;
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 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具体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叙述层次而定。
1、按课题的词语组合列小标题。如《海滨小城》,这篇文章是由《海滨》和《小城》两词组合而成的,所以小标题应列为:海滨;小城。
2、按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列小标题。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按各部分的内容,小标题可列为:我军受阻;请求任务;冲到桥下;炸暗堡;消灭敌人。
3、按时间顺序列小标题。如《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小标题应列为: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4、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列。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小标题可列为:路上;洞口和外洞;从外洞到内洞;出洞。
5、按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列。如《伟大的友谊》,根据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小标题可列为:朋友;帮助;合作;友谊。
总而言之,给文章列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注意灵活掌握,因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决定选择其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篇文章一定要从同一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使该文章小标题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
小标题式作文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这种文体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提示内容的作用。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如何写好小标题作文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做到文质兼美,同时要做到结构严谨、美观,其中,给文章设置小标题是使结构美观的巧妙手段,它可以频繁地更换地点、人物的镜头,展示曲折的情节,使作文达到形美而质高的境界。 一、小标题与主标题之间的关系 小标题要围绕主标题而拟定体现独特的个性,而主标题对小标题要起到统领作用,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小标题应抓住每个总分的重点、要点,对每部分内容起提示作用,每个小标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做到典型、新颖,具有个性特征,展示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立意。 二、小标题的命题要求 1、准确。即小标题一定要围绕中心来命题,这样才能扣住中心,从多角度,多侧面加以突破中心,所以在拟设小标题时一定要反复推敲,尽力做到准确、精辟耐人寻味。如《我们的班主任》拟设这样几个小标题“和风细雨”、“电闪雷鸣”、“雨后彩虹”,突出班主任老师特点。 2、巧妙。即小标题要尽量精致紧凑,贴切自然,小标题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给人一种美感。 三、小标题之间的关系 1、并列关系 即,各个小标题之间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突出中心。如有同学写有关诸葛亮的一篇文章《我想起了他》拟设了这样四个小标题“忠的代表”、“智的楷模”、“高尚人格的写照”、“千古遗憾的慨叹”从四个不同的侧面揭示诸葛亮的不同特点,这四个小标题就是并
列关系。如《多彩的校园生活》小标题为“教室里的核舟记”、“实验室里的插曲”、“篮球场上的奇观”写出了不同场面的多彩校园生活,各个标题之间是并列的。 2、层进关系 小标题之间可以按时间顺序发展,也可以有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等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打造蓝天》一文按事情发展拟定了层进式三个小标题“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小标题,通过天气变化,写出了友谊容发生裂痕到恢复的过程,最后告诉人们“友善”是“友谊的保护伞”的道理。 四、小标题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小标题作文前面可以用题记,但题记一定要做到提示中心,可以用排比句或用富有启迪性哲理性的语言,做到语言优美,准确。 小标题作文结尾可以用后记,后记即文章结尾点题部分,一定要有深刻性,起到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标题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是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对于写作者来说能够在小标题上创新,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记,不能为了创新而走极端,因为小标题和题记、日记体等一样,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真正优秀的作文还是内容、立意、选材上的创
段意,段落提纲和小标题的区别?
段意,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就是讲了什么,最概况的说
段落提纲,是一个段落的梗概,就是主要内容,也就是这个段落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小标题,就和大标题一样,就是一个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小题目,是小标题下面内容的概况和提炼,一个作文的几个标题都要和大标题有关。
5. 请完成一篇本年段学科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一、提高年级段学科教学质量是备课组的工作重心
备课组如何开展工作,活动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我没有这方面的大理论,但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认为,质量是生命,备课组活动必须以本年级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提高本年级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交流备课组各成员的教学经验、发挥各自教学优势为合作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现借这次机会,来谈谈我们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怎样围绕教学重点,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因此,一开学我们备课组就从以下几方面就着手研究教材。
1、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是正规学习生涯的起始年级,虽然在学前接触过数学,大多数学生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我曾经碰到一个家长在学前让孩子做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非常苦恼,说这些题目在一星期前已经做得很熟练,现在怎么又忘了,而且已经反复好多次了,并不断责怪孩子记性差,不聪明。其实他是简单的在识记题目,对各数字的含义没有真正认识,所以才会遗忘。因此,一年级学生的数概念是模糊的,对加减运算的含义更是不清楚,而且,刚入学孩子的学习层次也是大有差别的。我们必须把每个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数养。
2、教学重点分析:
这一册内容很多,既有数的认识又有相应的计算,还有分类、认识图形、认识钟面等数学知识。我们把1-20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计算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定为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和下学期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乘除运算中都有加减运算,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乘除法的错误多数错在中间的加减运算。)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
二、研讨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针对以 上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备课组三位成员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决定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1、 在操作中建立数概念
数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必须从现实的周围世界中抽象出数,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来认识数。如何操作,用什么操作材料方便简洁。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在第一周就布置任务,每位学生带一盒去掉火药的火柴棒,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和J、Q、K)。我们选火柴棒是因为它是长方体的,在桌上不易滚动,而且短而小所占面积少,便于操作,再次有火柴盒,便于保管。通过操作火柴棒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数数,自主地探索数的组成,清晰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要求学生每堂数学课前必须准备好。扑克牌在数的组成练习中也可以作为操作素材发挥很大的作用。
2、在游戏中轻松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10以内的加减法是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必将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新教材的计算练习并没有像老教材那样有许多的练习课,上过新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不扎实,学生计算的速度不快,正确率不高。如果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口读卡,枯燥、乏味,效果不明显,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备课组想办法用游戏的方法去吸引一年级刚入学孩子的眼球。
1、甩拳游戏:10以内的加减法的依据是10以内各数的组成,只要学生对各数的组成熟练掌握了,计算也就不成问题,尤其是10的组成更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我们备课组特重视数的组成教学,用甩拳游戏的方法作为常规内容巩固数的组成。
操作方法:学生在操作火柴棒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在巩固熟练阶段用甩拳游戏。例8的组成:师(配合手指):我出5;生 (配合手指):我出3。根据学生的配合情况不断地变换节凑和速度。
游戏作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眼、耳、手、口、脑等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专心听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回家与家长一起玩,配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处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数的组成。
2、扑克牌游戏
操作方法:准备1-10共40张扑克牌,打散后两人平分,双方各出一张,算出两张的和或差,快者赢得两张牌,可以在课间学生之间玩,或回家与家长一起玩。
游戏作用: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以上两种游戏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年级计算教学效率低的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化时少的前提下,无论在学生的计算速度方面,还是计算正确率方面都较以前我们教过的学生要好。
三、 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
我们备课组成员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或课间或午间等定期不定期地随时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遇到的教学难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共同商讨教学的对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刚开始,问题解决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并能规范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能规范流利说的总是那么几个胆子大的优秀生。个别学生即使在课堂上给他机会说,他也不敢说,怕说不好。另外,由于在看图列式题中,许多题目的答案学生是能数出来的,学生把条件和问题混起来,给解决问题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后,我们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我们调整了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一、家庭作业布置学生说图意家长写题意再列式计算的问题解决专项练习,通过家长一对一的帮助,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培养自信心。我们也考虑到有些家长可能不会辅导孩子怎样说好图意,因此,我们就在练习纸上举好不同类的各种例子便于家长仿照。第二、我们在教学中,对如何加强审题训练进行了研讨,交流各自的得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由于教学方法调整及时,措施有效,现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较好。
6. 教学设计怎么写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
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版上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权的。
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7.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研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内容。提起学生们,进行诵读。分析课文内容及积累好词好句。传授课文主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