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转载:
如何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记载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夏天,李世民在他避暑的九成宫院内发现了一口水质甜美的涌泉,并命名为“醴泉”的事情。魏征撰文,欧阳询书碑,立在九成宫内。遗址现在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距西安市163公里。尽管宫殿甘泉已不复存在,但《九成宫醴泉铭》这块碑却因其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保存下来,现存放在麟游县城内天台寺西北山坡上,并由当地人民政府修建了碑亭加以妥善保护。
《九成宫醴泉铭》不仅是欧阳询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中国书法楷书系列中的佼佼者,堪称千余年来楷法的颠峰之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初学楷书者从这块碑入手,可以上追魏晋、南北朝书法,下窥唐宋以后各书法名家,无论转向哪种书体都比较方便,因此,不仅为历代学书者所重视,也是临习楷书的范本,影响极大。
1.《九成宫醴泉铭》笔法的主要特点
(1)横画末笔收笔时平收,不同于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横画明显地顿笔向下。横画下部比较平,弧度并不明显,更没有重按笔出现的顿角。如“上”字。短横与长横比例悬殊,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中间紧凑、四周伸展的态势。
(2)欧体楷书中别具特色的笔法是他的钩画保留了很浓的隶书“雁尾”之形,出钩之处自然、舒展,平缓而不浮滑。
(3)折画的转折处多写成方折,折角干净利索,但没有明显的突出折角(即“小肩膀”)。
2.《九成宫醴泉铭》结构的主要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几乎称得上是无懈可击。不仅符合“平行等距”的要求,而且还更有变化,笔画之间距匀落,以变化笔画本身的肥瘦来避免呆板,即在整齐中又有不整齐的存在,增添了灵活的感觉。如“龙”的右半部三横变为三点;“询”的右半部中“日”靠左;“典”字的中间两竖有所变化等。
3.《九成宫醴泉铭》在结构上的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左收缩右放松,过中求正。
为了适应人们视觉上的均衡感,汉字结构一般多是左让右,上让下。欧阳询更加强调了这种手法,加长横画或其它笔画的右部,使得它的结构更具特色,甚至产生了“过”的感觉。如“年、体”字的主笔横画右部明显多于左部,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字的美观,反倒增加了几分情趣。
(2)字形体势修长
欧体一般多采取纵势,有人评其书为“戈戟森列”,就是指他的字体修长,其险劲给人以直立挺拔、严正肃穆之感。左右竖笔,上紧下宽,常作成中部向字心凸进之势,精神撑挺。以“葛”、“碧”、“台”、“旧”等字为例,经测量,这几个字的高和宽比值都接近0.618,符合黄金分割比,属于美的形体,如果再长就不好看了。
(3)中心紧缩,四周伸展
收缩和伸展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欧字体态修长挺拔,与合理的伸缩有很大的关系,只收不伸,只伸不收都不成规矩,也不好看。中心紧缩,就是将所有的笔画向中心集中靠拢,中心部分写紧、写密,这样腾出四周位置使作为主笔的横向、斜向笔画可能伸展,形成直立高耸、修长挺拔的态势。同时,由于伸展的余地大,更可以使字形平稳或险绝,产生联想。如“未”字,两横左长右短,伸长捺画:“建”字中“聿”部紧靠左部,捺画右伸等。
(4)对比夸张
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有的字特别大,有的字特别小,小字多半笔画较粗,大字因其笔画多而显细;一个字中也是长短、粗细不同,这种变化构成了欧书结构对比强烈、夸张适度的特点。总的看,笔画多的字大一些,笔画少的字小一些。这与北魏《张猛龙碑》有异曲同工妙。
又如“泉”字中间一小细横,对比极为明显,但并不影响结构比例。“献”和“六”字之比,如果同等处理,要不显得臃肿,要不显得纤弱。“武”字有意识写长戈钩,字形夸张,别具一格。
可以看出,欧阳询不愧为结构大师,楷书经他手底不仅整体规矩森严,自成风格,同时他熟练驾驭各种书体,得心应手,留下了这块千古垂名的不朽“丰碑”。
❷ 请教临写欧阳询的《九成宫》欧体字写时用不用捻动笔管好象有两种说法。哪种好
写欧体的字不宜捻动笔管。
捻动笔管那只是“故作苍老”的做法,适用于貌似“高古”一类的书法(例如部分篆书、隶书、魏碑、何绍基的作品之类)。
❸ 临欧阳询九成宫两个月了,哪位老师给我指点一下,还有,如何临帖才更正确有效呢谢谢了,财富有限,五分
《九成宫》法度过严,今人用羊毫及宣纸难度较大,临写时要松弛,开始将注意力多放在结构上而不是笔法上,待结构掌握后再专门强化笔法。字不要写太小,10公分左右为佳,以后再缩小,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学欧容易产生的拘谨。
二《九成宫》的笔法
《九成宫》的笔法不像颜柳提按强烈,而全是缓提按,要求心与手的控制能力要强。学者也容易把手写僵,写进要松要用心写,开始不要过分强调笔力。
欧体的起收笔都浑厚方正,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写时不可过尖和单薄。
1 横
横尾部下垂有松弛感,这在颜柳处较多见,欧体也有,但少,此横上边缘线直下边缘线才有弧度。
无论上述哪种写法,欧体的横粗细都逐渐变化的,要求控制得当。
2 竖
悬针竖切笔不可过重,运行过程中要逐步缓提到尖,出锋不可偏左,即使是尖也要强调浑厚
垂露竖也有一些变体,写得较弯。
还有一种竖尖起,有点近似长点。
最难写的竖是垂露竖的一种,竖左右两边缘线都向内凹,收笔也居中
3 撇
短撇要注意一些变体,如尖起尖收的,尖要有份量,不能虚飘。
还有一些短撇起笔后有个或转或折的动作。长撇要注意弧度要自然,圆融。尖起尖收的柳叶撇,也要注意起收都不能尖飘。也有先横切后慢慢收细的。有一种明显是学隶书的撇的,末端加粗或有上扬。与捺交叉的撇要到交叉处再转。也有撇当竖或竖钩写的。
4 捺
欧体的捺变化不大,不像颜柳出锋处有缺口。尾端或方或圆,写时要注意缓按缓提收笔不要尖即可,尾部出锋略上扬如隶书。
5 钩
欧体的钩不像颜柳那样有缺口。竖钩出锋处向左缓提即可,不要太尖。
也有竖钩的竖两边缘线都向内收。横折钩的竖有些有意向左弯。《九成宫》有特点的钩主要是在斜钩和竖弯钩上。斜钩向右出锋有很强的隶味。但也有楷书写法向上钩出的。无论是哪种,斜钩都要略有圆弧而不能过弯。竖弯钩也有近楷法即向上钩的。但更多的是向右上钩出的,这近隶书的捺。竖弯钩的转折处基本都近方折。横折钩多向下缓提出,气息沉稳,如宝盖右边的钩。
6 点
上面的点多做竖点,如人昂头出精神。
三点水的首点一般写做短撇。宝盖头的左点有方起尖起不同,但都做竖点。如方起。也有尖起的。长点分直点、曲点两种。
二 《九成宫》的结构特点
1 上昂下收。上昂出精神,但一味上昂则浮躁,欧体用下部收束使得气息收敛沉稳,很好地做了互补。有时这种下收非常的短,几乎达到极致。
2 以中心错位来造成险峻的效果,是欧体另一大特征。
上下错位。横笔划写斜造成侧斜错位。
中心偏移后再重新对正,如“察”宝盖与下面“示”的中心对齐,而中间部分中心偏左;“青”上面与下面“月”里两横的中心对齐,《九成宫》里面这样的情况相当多,它形成独特的动感。学者要仔细揣摩。
❹ 名碑铭帖书法基础教程欧阳询楷书技法入门九成宫碑施志伟编著
❺ 欧阳询楷书毛笔书法教程
欧体字以劲险闻名,我也很喜欢。但欧体并不好学。如果想学欧体,可以从描红(水写)练笔内画架容构,进一步到临帖,学习笔法。
如果之前没学过,可以从最大众的九成宫碑开始,田英章有一本《欧阳询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是九成宫碑的。还有一套书法等级考试培训教材:欧阳询《九成宫碑》精讲精练不如那一套,那也很多人买。
另外,出入门者选碑帖,可以选去石花,还原真迹的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新出的可以考虑。
希望可以帮到你,给我好评哦!
❻ 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字帖,用笔什么的都不会,有没有什么教材可以推荐
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字帖用兼毫。
如果用其他的更不会用了。
到网上或tb找些视频,
学下最初级的运笔方法。
这是最基础的,
也不难,
是学毛笔字第一关!
❼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教程软件
只有pdf你要不要
❽ 如何评价欧阳询的九成宫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欧阳询 九成宫帖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26-649)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编辑本段书法造诣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内画家 一丁(聂磊)楷书作品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欧阳询临兰亭序
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诀”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编辑本段常见欧书碑刻
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