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据: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据: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据: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㈡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一、让反思成为自愿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教学中问题的剖析。但是现在有不少学校虽然将教学反思提得很响,但仅仅落实在例行检查的形式上,只考虑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不考虑真不真好不好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自己,而是为了应付相关的检查来胡乱凑数。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说难听点,这样的反思与鸡肋何异?所以我要说,教师的反思只有自觉自愿地进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要想做到这一点,学校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把教师从一些无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来研究。其次,学校要充分激发教师教学反思的潜能,如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样,不是仅靠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就能达到,更多的是及时肯定、鼓励、表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有效推广。有了这双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师能会很快进入状态并从中获益。
二、当反思成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人终生有益,作为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个人专业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反思习惯一旦形成,教学反思将无处不在。就反思内容来说,可以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或败笔之处,可以是作业设计或试卷编排,也可以是学情变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一是课后笔记: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进行简单总结;二是反思日记: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自己所得,取长补短;三是交流讨论:教师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学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调查实践,探索新的教学理论。至于反思时机也可收放自如,课前课间几分钟,及时反思调整思路;教研活动半节课,集体研究整体提高;茶余饭后一小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读书都能够为教学反思服务,只要形成习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发你对教学的思考。
三、给反思提供载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进程,当它达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想要再上升一个高度就非常困难。要想让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给反思提供丰富的载体,不断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内定期开展教研专题活动,如说、听、评三位一体活动,也可以在校际间开展研讨,搭建平台进行交流,提供反思内容。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现专家引领,也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网络教研,创新反思形式,真正为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作用。
㈢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
一、让反思成为自愿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教学中问题的剖析。但是现在有不少学校虽然将教学反思提得很响,但仅仅落实在例行检查的形式上,只考虑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不考虑真不真好不好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自己,而是为了应付相关的检查来胡乱凑数。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说难听点,这样的反思与鸡肋何异?所以我要说,教师的反思只有自觉自愿地进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要想做到这一点,学校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把教师从一些无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来研究。其次,学校要充分激发教师教学反思的潜能,如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样,不是仅靠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就能达到,更多的是及时肯定、鼓励、表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有效推广。有了这双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师能会很快进入状态并从中获益。二、当反思成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人终生有益,作为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个人专业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反思习惯一旦形成,教学反思将无处不在。就反思内容来说,可以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或败笔之处,可以是作业设计或试卷编排,也可以是学情变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一是课后笔记: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进行简单总结;二是反思日记: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自己所得,取长补短;三是交流讨论:教师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学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调查实践,探索新的教学理论。至于反思时机也可收放自如,课前课间几分钟,及时反思调整思路;教研活动半节课,集体研究整体提高;茶余饭后一小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读书都能够为教学反思服务,只要形成习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发你对教学的思考。三、给反思提供载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进程,当它达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想要再上升一个高度就非常困难。要想让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给反思提供丰富的载体,不断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内定期开展教研专题活动,如说、听、评三位一体活动,也可以在校际间开展研讨,搭建平台进行交流,提供反思内容。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现专家引领,也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网络教研,创新反思形式,真正为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作用。 当我们具备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拥有反思方法,善于反思、有效反思,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断成长,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肯定的能师、优师。
㈣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老师们都清楚,再成功的课堂教学,有时也难免出现不足和失误,有些可能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贻误学生之嫌,抑制了学生终身的发展:如一节失败的课或教学中师生间的不愉快冲突;对学生的不当评价;课堂上学生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意识不强,实效性不够;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仍是我讲你听,课堂教学过程被一只无形的手教案所牵制,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备了教材,但忽视了备学生;重复制却忽视了创意;忠实地执行着既定的程序,却忽视了课堂中的动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很好地激发调动起来;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或教师牵着学生走;另外还有学生和同事对某节课的意见或建议课后,对以上问题回顾、整理并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潜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一些扬长避短的改进措施,使之成为自己今后教学时应吸取、借鉴的教训,从而不断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㈤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一、让反思成为自愿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教学中问题的剖析。但是现在有不少学校虽然将教学反思提得很响,但仅仅落实在例行检查的形式上,只考虑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不考虑真不真好不好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自己,而是为了应付相关的检查来胡乱凑数。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说难听点,这样的反思与鸡肋何异?所以我要说,教师的反思只有自觉自愿地进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要想做到这一点,学校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把教师从一些无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来研究。其次,学校要充分激发教师教学反思的潜能,如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样,不是仅靠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就能达到,更多的是及时肯定、鼓励、表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有效推广。有了这双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师能会很快进入状态并从中获益。 二、当反思成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人终生有益,作为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个人专业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反思习惯一旦形成,教学反思将无处不在。就反思内容来说,可以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或败笔之处,可以是作业设计或试卷编排,也可以是学情变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一是课后笔记: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进行简单总结;二是反思日记: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自己所得,取长补短;三是交流讨论:教师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学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调查实践,探索新的教学理论。至于反思时机也可收放自如,课前课间几分钟,及时反思调整思路;教研活动半节课,集体研究整体提高;茶余饭后一小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读书都能够为教学反思服务,只要形成习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发你对教学的思考。 三、给反思提供载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进程,当它达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想要再上升一个高度就非常困难。要想让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给反思提供丰富的载体,不断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内定期开展教研专题活动,如说、听、评三位一体活动,也可以在校际间开展研讨,搭建平台进行交流,提供反思内容。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现专家引领,也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网络教研,创新反思形式,真正为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作用。 当我们具备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拥有反思方法,善于反思、有效反思,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断成长,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肯定的能师、优师。
㈥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 王兴山 反思来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反思的产生。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想,而是探究、检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产生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深层原因。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那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学前的反思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备课程标准,知道理念新在何处,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备教法,注意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活起来;备好自己,成功一堂课,成就一个人。 二、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每天都在进步成长的学生、日日都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如果我们仍固守着陈旧的经验去操纵教学,那么课堂生成将成为难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进行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等等。 三、教学后的反思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在审视自己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作者单位:南召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㈦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海口市九小 吴清锴
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实践者。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这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一节课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查看教学设计能否有效的解决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寻找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教学艺术的依据,这是我们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所做的行动研究,这在整个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另外,从世界教师培养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实践反思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那他也许会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基础上。同时,加强教学反思,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关注学生的特点及认知水平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形成教育教学风格,也是我们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喜欢总结、反思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总是胜人一筹,也能更好地引领其他教师一同进步。只有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及精彩片段,以便发扬光大。
任何教师,不论哪节课,总是会有自己满意或成功之处,更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及精彩。诸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自己对教法、教材、学生等要素的创造性理解;教学某一阶段师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溅、情感的水乳交融、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恰当的应变措施、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哪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获取新知,提高了能力;又如课堂上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较好地调动了学困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富有实效;好的课堂结构;学生有创意的问答等等。这些,都可作为我们反思和研究的材料,更可以当作教学案例,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对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发挥长处及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裨益。
二、反思不当之处,不断走向成熟。
老师们都清楚,再成功的课堂教学,有时也难免出现不足和失误,有些可能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贻误学生之嫌,抑制了学生终身的发展:如一节失败的课或教学中师生间的不愉快冲突;对学生的不当评价;课堂上学生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意识不强,实效性不够;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仍是我讲你听,课堂教学过程被一只无形的手教案所牵制,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备了教材,但忽视了备学生;重复制却忽视了创意;忠实地执行着既定的程序,却忽视了课堂中的动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很好地激发调动起来;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或教师牵着学生走;另外还有学生和同事对某节课的意见或建议课后,对以上问题回顾、整理并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潜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一些扬长避短的改进措施,使之成为自己今后教学时应吸取、借鉴的教训,从而不断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反思学生的行为,优化教学设计。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学生精彩的作答、独特的解法、创新的思维,课后我们总喜欢与同事交流,分享课堂上那份窃喜。教学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一旦迸溅,我们教师应及时或延时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无疑是对学生的激励和赞赏,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见解、好思路得以推广和拓宽,同时,也是对课堂难能可贵的补充及完善。对学生课堂上出乎意料及个性化的见解;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和及时反思,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适当加以调控。及时记下学生的疑问,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疑答难。也可作为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认真反思总结,以便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丰富教艺,优化教学设计,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四、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学机智,不断完善。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教学注入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一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教材中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景的创设,并不是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程内容在综合性和弹性上都有所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留有较大的余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机智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因此,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改变把课本当作圣经的现象,给学生创设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文本作者,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不违背教材原则的要求下,对文本能进行创造性多元理解的孩子要给予大胆地肯定,让他们更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个性。促使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激活思考与创造的灵感,激发学习动机和探究的欲望。还要在课后及时反思,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文本更适应我们的学生。从而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材、教师、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无话则短,有话则长,经验加上反思,是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是对是错,要在教学中用了才知道。只用不反思不行,光反思不用也不行,只有二者有机统一,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是教学反思的目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反思促教,就会有矫正不良教学行为、弘扬有效教学的良机。从而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让我们都做有心人,为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真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