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15 07:59:20

❶ 动物园里有什么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们抄都喜欢动物,也喜欢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有了解各种动物的愿望,通过本次活动设计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喜欢与同伴交流。
3 学习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发音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汉语说出各种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生活习性

❷ 如何结合指南,根据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的目标,设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 1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反义词”(公开课) 【活动目的】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糖、药、木块、海绵、沙子、图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听,嘴巴尝尝,手捏捏、拎拎,还要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许多小秘密,看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老师(揭示要学习的内容):对,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听教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尝糖和苦药的味道,捏木块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快和慢、甜和苦、软和硬、轻和重四对反义词。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利用投影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了相应的反义词(冷――热,厚――薄,方――圆,粗――细,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游戏,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1.介绍游戏玩法: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如果教师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请小朋友不仅说出正确的反义词,而且也要配上相应的动作。 2.教师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动作,再引导幼儿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的方式巩固掌握所学反义词。 五、启发幼儿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1.教师说一些新的词语,请幼儿试着说出它们的反义词。(如:好――坏,前――后,里――外,远――近,多――少,香――臭) 2.引导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六、活动延伸:游戏“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图片围成圆圈,在音乐声中边跳边唱边找与自己手拿图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请一对对好朋友告诉大家自己图片中的反义词。 【说课】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县。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捷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我设计了这节学习“反义词”的语言活动。 怎样在这节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呢?我大胆地运用了尝试教学,把以往教师单纯地教换成幼儿在亲自感受与操作尝试中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因为,实践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人的智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这种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这节尝试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1.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2.动手尝试操作,了解反义词;3.看投影片,进一步尝试掌握一些反义词;4.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来巩固掌握所学反义词;5.通过形象思维,让幼儿动脑筋,尝试发现一些新的反义词;6.延伸活动,游戏“找朋友”。这节课通过幼儿的尝试操作,教师的指导及引导,音乐游戏的巩固、深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技能。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产生新鲜好奇感。然后,教师通过语言的诱导,特别是用了“发现秘密”一词,让幼儿更加好奇,引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尝试兴趣。第二,给幼儿提供各种尝试材料,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让幼儿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捏一捏、拎一拎、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知道教师提供的尝试材料中有几种相反的特征,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认识反义词。如利用味觉尝出糖和苦药的味道之后,理解了甜和苦是一对反义词;利用触觉用手捏木块和海绵的硬度,理解了硬和软是一对反义词。第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幼儿已在各种感官的感知基础上对反义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使幼儿有兴趣地掌握更多的反义词,我就设计用看投影片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后,尝试着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如:我画一胖一瘦两个小人,让幼儿试着说出胖和瘦这对反义词;画一哭一笑两个娃娃,让幼儿试着说出哭和笑这对反义词等。第四,新奇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巩固认识反义词。“新”、“奇”是为了让幼儿感到有新鲜感,感到好奇,对游戏产生兴趣,吸引幼儿去尝试、探索。这里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不仅培养了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还给反义词配上形象的动作,又是一次动作表现能力的新的尝试活动。第二个游戏“找朋友”,是活动的延伸。既让每个幼儿都亲自尝试着找了反义词,同时教师又了解了每个幼儿掌握反义词的情况。第五,发展想像思维,举一反三。幼儿已经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感官活动、实践活动认识了反义词,我就让幼儿通过思维想像说出一些教师活动中没有认识的反义词,不仅达到发现掌握新反义词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通过这节尝试活动,幼儿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尝试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幼儿初步尝试的精神,使幼儿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愿望,也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素质。 2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散文欣赏《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作品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富有特点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一幅色彩缤纷、丰收味美、动物忙碌的生动画面。作品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感,充分彰显出秋雨的神奇、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设计意图 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感染着孩子。对孩子经常开展文学欣赏启蒙教育活动,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真的启迪、善的熏陶、语言的积累、美的享受”。《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诗如画,不仅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范例,还向孩子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在欣赏活动中得到审美享受。因此,本活动设计以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活动,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尊重其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欣赏中感悟、表述、积累、迁移。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感受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变化,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 2.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对秋天的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与散文内容相符,并根据教学过程有交互的Flash动画课件。 2.幼儿可以参与互动的送颜色动画课件。 3.道具:金钥匙把、五彩画笔一支。 4.配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滴答、滴答……” 幼儿:下小雨的声音…… 1. 师:现在是秋天了,那现在下的雨就是什么雨呢? 幼儿:秋天的雨、秋雨…… 2. 师: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落到了我们的身上,有什么撼觉? 幼1:很舒服! 幼2:很凉爽! 幼3:很温柔,很清凉!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

❸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动作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直接示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讲授式教学就不必体现回幼儿的主动答性,只要传递灌输即可。相反,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与运用,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❹ 如何改变大班艺术活动集体教学的方式方法 案例

“万事开头难”,想必我们大家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的,教学活动亦是如此。若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精彩的导入必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根据平时对导入活动的重视与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导入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导入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或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同时,又起到了顺利过渡的作用。虽然,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是要把握它的配角地位,绝不可喧宾夺主。一般来说,在活动中只占三分之一比例,更多地时间要留给幼儿学习新的内容,让孩子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否则会失去导入活动的作用,比如,在有一次的看图说话的教学中,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过度暴露了图片内容,过于繁琐,冗长,使得幼儿对随后的看图环节丧失新鲜感和兴趣,情绪懒散,当然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从针对性入手,体现导入活动的个性化、艺术化。
(一)要针对目标。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紧凑,导入活动应防止信口开河的现象,一定要根据教学的既定目标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
(二)导入方式要符合领域及具体内容的特征。
导入形式丰富多样,有谜语导入、解题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讲述故事导入、直接导入等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价值,充分展现教材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而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
比如,一般来说,歌曲引入、情景导入、诗歌及故事导入就不适合于数学和科学的教学活动,因为科学、数学活动要求幼儿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比较高,活动本身的探索性强,并且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准备,但由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未较好发展,仍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在组织这类教育活动时,比较适合的是经验导入、材料导入、环境导入、复习导入这些导入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尽管孩子们积累的只是些比较直观、肤浅的经验,但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活幼儿的兴奋点,使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也可以由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出发,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也可以先给出材料,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摆弄活动,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可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在组织《蜗牛》这一活动中,我请幼儿回忆:你在哪里找到蜗牛的?你捉蜗牛的时候它正在干什么?蜗牛是怎样爬的?你在蜗牛爬过的地方发现了什么?由于课前老师布置过请孩子利用周末捉蜗牛的任务,所以孩子对这些现象都不觉得陌生,有话可说,幼儿回答很积极,通过互相的交流,也帮助幼儿了解到蜗牛的生活环境。当幼儿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原因,对更深层次的或自己还不知道的一些问题,有了探究的愿望,探究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沉和浮》这一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纸、塑料积木、木头、铁钉、棉花、石头、弹珠、小船、乒乓球、装满水的玻璃盆等许多材料,爱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材料,许多孩子就已经跃跃欲试了。我赶忙说: “小朋友,请把这些东西放在水里玩一玩,你会发现什么?”幼儿很高兴,纷纷挽起袖管玩了起来。通过导入部分的操作,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沉与浮的感性经验,这就为教师接下来分析材料的质地和沉浮之间的关系作了准备。
又如: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欣赏介绍导入比较适合艺术领域。在美术活动《春姑娘》中,我先向幼儿介绍:传说天上有位美丽的春姑娘,黑头发,圆脸蛋,穿着漂亮的衣服,随着微风飘呀飘,她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绿色的草地,美丽的花朵,树叶也发芽了,因为她有一条奇妙的裙子。然后展开讨论:春姑娘的裙子和我们的裙子有什么不一样?她有一条用什么做的裙子?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样自然进入了画春姑娘的主题和意境中去,使孩子不仅明确要画春姑娘,还知道可以用柳树、绿草地、小花、蝴蝶等添加美化画面,通过想象绘画美丽的春姑娘的同时,让孩子有一个美丽的享受。在美术活动《蜻蜓》中,我先请孩子们猜个谜语:“一双眼睛圆又鼓,身体就像细细棒,翅膀两对薄又轻,飞得高来又飞低,水面一点画个圈,还是捕蚊的小能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在猜谜的过程中,对蜻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老师拿出范图的时候,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都集中在蜻蜓上,仔细地观察以求对证,因为谜面里揭示了蜻蜓的身体特征,还对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描述,所以就能自然进入示范画画环节,并且不用作生硬的讲解,而是扼要明了,孩子们最后的画面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当然,各种导入方式在各领域中的运用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这里要把握相对的特征性问题。比如,情景导入比较适合于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的教学,但也同样适用于某些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的教学,甚至也可运用在某个科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而即便同样是故事教学,也可以选用多样的导入方法,比如,在主题《我家和我家附近》的其中一个语言活动《大黄猫进城》中,由于这个故事对中班孩子来说,情节发展较为繁复,为了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我就采用了直接导入法,即将故事直接呈现出来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完整地了解和体验故事的发展脉络,在全神贯注地完整倾听和观察图片中,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跟着故事的进展,细心注意画面上的标志、路标、招牌、建筑等。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蕴意丰富的故事来说,这种方式可减少不必要的铺垫导入,如在欣赏儿童文学《胡桃夹子》时,我直接讲故事,把孩子带入到了故事本身的意境和悬念中,重点去体验贯穿在整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从开始到发展、高潮,直至结束,这样将更有利于保持其参与活动的专注性和注意力。但直接导入方式也不是在所有些故事教学中都是万能的,如在组织幼儿开展《猴子学样》活动时,老师若还是采用直接导入方式,那么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容易失去对故事的新鲜,而情绪兴奋,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所以我就对这个表演性强的故事采用了故事表演导入法。先在活动前编排好情景表演剧,请一名幼儿扮演老公公,请另外几名幼儿扮演猴子,让大家观看。通过观看表演,幼儿对故事的整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再提问:“表演的对象是谁?”“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最有趣?”“猴子在做什么?”……幼儿在表述时会在所看到的情景剧中又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时老师只需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内容,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故事语言都能很好地理解以后,就可以请幼儿参与表演故事了。故事表演导入法不仅可使幼儿在专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故事的结构和氛围有所了解,同时还能通过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的小猴子表演,将幼儿的兴趣点更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起来,让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
(三)导入方式体现不同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及感兴趣的事物和思维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导入活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比如:在体育游戏《跳高跳低》中,要求小朋友能学皮球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发展相对应的跳跃能力,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3—4岁孩子对皮球的这种特性还未能充分建立起相关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导入中最好能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形象的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直观呈现,如果以谈话的方式不能迅速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唤起以往经验的记忆。所以我在活动时向孩子们呈现了一只有眼有嘴巴的皮球宝宝,并以拟人的口吻介绍:“我呀是一个听话的皮球宝宝,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皮球宝宝”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愿意与皮球宝宝交朋友。这下就能顺利过渡到让孩子们都作皮球宝宝,来参加游戏的目的,达到了理想的活动效果。
4岁孩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他们能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所以可以试着从凭借教具导入转入到语言导入,引导孩子积极联想。比如:在分享阅读《小狗的一天》,我用读本联系法来设计导入活动:“亲爱的小读者,今天又到了阅读时间,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读本《毛毛虫去散步》、《小海龟》的内容,这两个读本讲的都是某个小动物的所做的事情,今天读本中的主人公在《跑呀跑》中出现过。”这样孩子就会积极思索该读本的主人公是——小狗,然后请孩子们回忆你见过的小狗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愿意分享有关小狗的经验的。这个导入既对以前的读本有概括性的回忆,又一下子激发了幼儿产生学习新读本的兴趣,也促进了幼儿的联想能力。
5岁的孩子思维时依赖的是表象,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但只是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6岁的孩子开始认识事物发展的逻辑或因果关系。所以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在导入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概括、逻辑思维为特征的导入活动。比如在数学活动《认识梯形》中,我采用复习导入法: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观察这些长方形,你能说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吗?然后教师指着梯形,请幼儿辨认:这个图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根据幼儿的回答,就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进行比较。
所以导入时若根据不同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客观的分析幼儿素质和能力,并适时的进行引导,满足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规律,不仅能受幼儿的喜欢,顺利导入主题,而且能促进幼儿分析、比较、理解、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导入设计要注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有一位老师在上分享阅读《我爱运动》时,足足花了6分钟时间播放了一个介绍运动项目的专题片,该片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但播完后,教师并没有针对该片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仅仅轻描淡写地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一本有关运动的读本《我们爱运动》”。这样使导入与孩子与读本没有产生互动,如同虚设。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导入部分问题的设计,我们往往会出现把握不好问题的指向,有时还会重复提问,以至于产生“看似热闹,却没有什么价值”这一现象,有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指向太过笼统,指导不明确,使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脱离了幼儿生活的积淀和知识经验,更使他们无从着手,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解决;有时指向太过狭窄,使得幼儿回答呆板,禁锢了他们思维,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所以在课堂活动的开端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把握,从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启发性、层次性方面去考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步步深入提问,巧妙设问,从而引导幼儿很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导入活动也要注意”情绪状态的铺垫“。
有次在期中开课时,我听了两位老师进行的《小海龟》这个读本教学。两位老师以出示一张图片或玩偶进行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然后在一番问候之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看的书就是讲了有关小海龟的事。”然后出示第一页:看到了什么?(蛋)蛋怎么了?怎么看出来的?紧接着看第二页:看到了谁?(小海龟)有只小海龟出生了。可能我们的两位老师都看了教师指导手册,但是这样的导入似乎有些平白,如果再能考虑到情绪的导入就会更好些。因为这个读本从意境和语言上来讲都是非常优美的,尤其是小海龟刚出生,它对周围的一切是陌生的,是带着新奇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一切。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前先请家长们像宝宝谈谈宝宝是如何出生的?宝宝出生时的样子怎么样?让孩子对出生问题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直接出示第一页:你们看到了什么?(蛋)这个蛋在哪里?(让孩子观察背景)蛋怎么了?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时,教师可以边防浪花的背景音乐,边讲述:在大海边,沙滩上,有一枚大大的蛋,过了好久好久,有一天,啪,蛋裂开了!原来有一个宝宝要出生了!你们猜,蛋里面会出来哪个宝宝呢?小孩子都会很愿意猜,老师可以请3、4个幼儿来猜,不做肯定或否定。然后出示第二页:看,谁出生了?(小海龟)这个时候,孩子们会拍手欢呼小海龟的出生。小海龟刚出生时是怎么样的?慢慢地,眼睛睁开了,会看到些什么?这样就调动了孩子对作品保持优美、新奇的这份状态,其实,情感是进入读本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与读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才会有更多地自主的思考和遐想,虽然现在孩子或许还不能完全地表达出来,但避免了这种为看图而看,为读而读的外在性的阅读现象。
在故事、儿歌、歌曲等一些作品中,教师要反复地通过吟诵,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了解作品的情绪基调:或欢快、或喜庆、或优美、或轻柔、或悲伤、或缓慢……..并自然运用于导入活动中,使老师的情绪与创设的意境、氛围都与作品本身相交相融,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情感,并正确运用情感表现作品。在这里,老师要学会跟着孩子的发现、跟着孩子的惊喜要一道惊喜。
五、面对同一批孩子,导入设计要讲究风格、形式、语言上的变化和新颖。
很多老师喜欢或已经惯用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或“嘿,大家好,我是小熊。”“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两位客人”等等,每天雷同,缺少激情和变化,也必定影响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情绪懒散。
六、从细节处入手,追求导入活动的更精彩。
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成竹在胸,导入活动也不例外,但不能照案宣科,也许孩子的回答或孩子的已有经验跟自己的设计不一致,所以教师要提前作好充分的“应急预案”。
如果把整个教学活动比喻成船的航行,那么设计好精彩的导入活动,就如船儿扬起了美丽的帆,它将充满激情,满载美好的向往,或一帆风顺或激流勇进,愿小船在海上一路留下亮丽的风景线,一路无限精彩,最终驶向理想的彼岸!

❺ 如何开展大班数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数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学感兴版趣,让孩子在玩中学。
所以权数学活动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生活化,越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学完成质量也越高。
2、简单化,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局限在具象化阶段,越简单具体孩子越容易理解学习。
3、趣味化,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尽量让游戏有趣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可操作性,游戏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物、玩具等,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引导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❻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拼成了什么》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幼儿园刘晓东)一.
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体验几何图形可以拼成各种物体,
感受图形美.2.
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3.
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二.
活动重难点:
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三.
活动准备:1.
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若干。2.
拼图两张。3.
录音机、磁带。4.
课件。四.
活动过程:(一)做律动导入新课
师:昨天,图形宝宝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它们家玩儿,大家想不想去?(想!)好,下面我们一起去吧!(跟音乐做律动,来到图形宝宝的家)
师:大家看,我们来到了哪儿?(图形宝宝的家)都有谁在家呢?依次出示圆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梯形宝宝。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图形师:刚才,图形宝宝藏的位置小朋友们都找到了,真聪明。下面,图形宝宝说它们再藏一次,让小朋友们找一找,好,把眼睛闭上。一、二、三,看这次老师又变化出了什么?(小猪、机器人)(1)出示小猪图:找找小猪的头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启发幼儿注意到重叠图形。(5个三角形,6个圆形)(2)出示机器人图:找找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多少个?(10个圆形、6个正方形、5个梯形)3.
(三)到户外找图形,结束活动
图形宝宝和小朋友在教室里玩了把捉迷藏的游戏,下面,图形宝宝要到室外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我们一起出去吧!自我评价:本节活动首先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寓教于乐。
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攻破重难点。先观看课件,老师演示,让幼儿寻求发现各种图形,初步接触本节活动内容;再分析图形,进一步让幼儿知能不收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图形,
并进行分类记数;接着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美。充分发挥幼儿的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刘晓东同志在新郑市做幼教公开课,此为该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❼ 数学《认识远近》大班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很多幼儿都很喜欢玩“掷猫眼”的游戏,所以,我把他们的这个游戏,搬到数学课《比较远近》里。

活动目标

1、培养对测量活动的兴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

教学重点、难点

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珠子各一个。红、黄、蓝、绿绳子各一条。

活动过程

一、户外活动:掷“猫眼”(一种球形的珠子)。

1、每组选一位代表玩“掷猫眼”游戏,看哪 个小组掷得最远。

2、看一看,哪组嬴?(目测出最远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掷得最远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黄、蓝两个珠子让幼儿比较。目测不出远近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5、师推荐用绳子测量。

每组派两位同学拉绳子,红绳子量红色的珠子的距离……(依次类推)。从起点开始,与珠子对齐的位置做好记号。

6、四条绳子一头对齐,比一比,哪条绳子最长?最长的那条就是掷得最远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条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黄、蓝两条绳子重叠在一起,比比看哪长哪 条短。也就是找出黄、蓝

两球那条远那个近。

结论:用起点量起,用绳子越长,距离越远;反之,用绳子越短,距离越近。

教学反思

1、《比较远近》是教材里的一个课目,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对“远”和“近”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考虑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他们的喜好,考虑活动
内容。

2、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老师让他们参与自己喜爱熟悉的游戏,能够直观地比较“远”“近”,因些很容易让知识从生活化转化成知识化的过程,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

3、在本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对教材内容是理解的,对教学目标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气,学生却学得很积极。

4、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剌激学生跃跃欲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求知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活动。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学习方法适合幼儿特点。但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到,在第3个游戏环节“用自然步行法”来比较远近时,由于对“自然步行法”没有讲得到位,对“小选手”的要求没有针对性的要求,高个的和矮个的走子有明显的距离,以至起了争议,这个游戏环节得重新来过。第3和第4环节分别是“自然步行测量”和“绳子测量”,中间没有链接,有点脱节了。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考虑幼儿的实际,做到每节课都能让幼儿扎扎实实的学到知识。

❽ 幼儿大班怎样学习教学活动设计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回完成答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阅读全文

与大班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