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孩子学习周长的第一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直观的材料以及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周长,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主要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计算做好铺垫。在设计《什么是周长》这一课时,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体验、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这节课的知识,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让学生通过“找”“描”“摸”“量”进行探索、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周长”。惟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周长这个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因此一开课,我创设了“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这样一个情境来演示,这是学生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创设了让学生动手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这一活动,并让学生上来指一指加深学生对边线的认识,突出一周的概念;然后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周长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在揭示了周长的概念之后,最后通过量一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来计算周长,让学生通过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
看 一看” 、“摸一摸”、 “ 描一描 ” 、“ 找一 找” 、 “量一量” 、“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 主要为了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理解周长的含义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对周长的认识这一点花费时间较多,因此在对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显得有些着急,所以在最后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时运用了“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这个极具挑战性题目没有创设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更没有注重抛出这个问题时的巧妙性,而是针对学生的发言一带而过,没有教给孩子做这一类时如何进行思考,更没挑战所有孩子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随便应和、随波逐流。因此没有调动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这样导致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没能够调控学生的情绪波动,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落实每一个孩子,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做出最到位的评价与鼓励,能够做到堂堂清,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思考,更不能过早地挥舞自己手中的宝剑。
今天很有幸能够听到聂校长对这节课的指导以各位老师宝贵的建议,让我感受颇深,感觉自己在课堂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改进,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对这节课细致的指导与点评,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要用有趣的游戏、活动、任务来调整课堂,在组织课堂方面教师的语言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语言的高低起伏变化,表情、动作以及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氛围。课堂中哪些环节需要学生紧张起来,哪些环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这也是我需要值得深思的一个部分,如何更好地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多样化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使课堂充满和谐,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更不能占据整个课堂讲个不停,有时候还需要低声教学,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前不要集体回答,要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时间和空间(言多必失),以避免扼杀后进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能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互动,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答案,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分享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总之,在课前分析、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对自己的不足有了认识,就给今后的学习与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到,做好,做得更好
❷ 小学数学教学《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专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属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尤其是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引导启发学生采用先用绳子量圆的周长,再量绳子长度的办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操作出现的误差,没有应该及时纠正,导致相同的方法测量结果差距较大,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❸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