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2 00:59:14

『壹』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要短的。

以前写过,貌似有点忘了,大概给你写下叭。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内震动词坛的名作。容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贰』 语文题目李清照的《声声慢》。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所以“‘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满地”是不正确的

应该是菊花已经凋零了 残花堆积在院中 不是盛开

『叁』 李清照的《声声慢》课文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篇代表作。在靖康二年,由于金人的铁骑南下,打破了词人平静、舒适的闺房生活。特别是夫死家衰、颠沛流离的生活使李清照悲愁无限。因而,积郁于心而行于言,用自己的血和泪写下了《声声慢》一词。在词中,词人李清照真切地表达了自己晚年凄凉孤寂的处境和悲苦的心境。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始的三句描写词人公愁苦心情。而这样的愁苦心情是怎样来表现的?在词中,词人连用了七对叠字,表现出在流离失所、生活飘零中心神不定的精神状态和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第一句写动作。一开始写词人不停地寻找,似乎失去了什么,在词中也没有说出。这样,词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余地,营造了词的审美境界,从而吸引着读者去“寻寻觅觅”,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第二句描写的是环境。然而这“冷冷清清”的环境不正是词人苦苦寻找而无所获时产生的心境的表现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句直接写了此时此刻内心的凄凉与悲戚。从整首词来说,这三句不但具有总起的作用,而且表明词人的内心的悲戚,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xuán)寒”即乍暖乍寒,也就是“忽冷忽热”的意义。表明此词写的是秋日清晨,正是“晓寒犹重,秋风砭骨。”这里是环境的描写,接着的“最难将息”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年老体弱很难调养身体。其实这是表层意义。如果联系李清照生活处境及其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里李清照是通过自己身体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暗示自己很难对付的政治环境的多变。真是在“凄凄惨惨戚戚”中“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因而只好借酒消愁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晚上,心情悲戚的词人无法入睡,只好借酒消愁。然而,这三杯两盏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分秋风的寒气。“晚来风急”也是明写自然环境,实则暗示恶劣的政治气候。这里也许是说词人到了晚年还遇到这样的政治环境,多年的颠沛流离,生活的艰辛,精神的痛苦,这一切都积郁于心。真有那“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辛酸与不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指南来的秋雁。词人正在伤心时,天上一群大雁,正向南方飞去,这群大雁啊,不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联系李清照的一生来看,这三句具有多重意蕴。首先,李清照在词中借助大雁这一传书的意象,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表明昔日生活的幸福美好,今日却苦闷悲凉。比如,她在《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今“正伤心,雁过也”,即使“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这样更加突出了丈夫去世后的李清照的孤苦无依。其次,此时的李清照因国破家亡而南下,大雁因寒冷而南飞,由此而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触景伤情,寄情于物。再次,如今颠沛流离,无家可归,词人借助于南来北往的大雁,以寄托自己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园中开满了菊花,真是秋意浓浓之时。“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这里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如今有谁堪摘”这是一句反诘句,这里不但表明了由于自己忧愁之多之深,即使菊花已经开得堆满地,却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而且李清照通过这一细节描写,以花喻人,女人如花啊!可词人运用了反喻,用菊花的繁盛,反衬自己的衰老与不幸。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守”字和“独自”一词,活画出一个年老体弱、发愣发呆的人物形象。这里暗示出了李清照老来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悲凉处境。“怎生”即怎样。“生”即语助词。“独自怎生得黑”即怎样才能挨到天黑。这一句李清照借此感受暗示了自己度日如年及其苦闷忧郁的心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词人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词人李清照好不容易挨到黄昏,却听到的又是使人忧伤的雨声。词人从声音的角度来写,融声于心,“气之所动,物使之然也。”更何况词人内心本身就充满着忧伤与悲戚,而这雨滴打在梧桐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不是更加使词人心碎,使词人倍增忧愁吗?
所以,词人在最后,把情感推向了极高之处,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呼喊。“次第”指光景、情景。“这次第”是对上面的总结。“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用一个“愁”字作结,首先,集中地把上面的一切做了概括,并归结出其内在意蕴,点明词的主旨。其次,词人在“愁”字前加了一个“怎”字,其后加了“了得”一词,其意义就是“了不得”,概括不完的,同时构成反诘句。词人运用反诘句,不但揭示了词人李清照内心的愁之多,而且具有“欲说还休”的审美效果,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吸引读者去“寻寻觅觅”,而且更加感受到词人李清照晚年无限的痛苦与悲凉,认识到国破家亡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肆』 李清照诗词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 〈〈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再读诗词,赏析艺术特色
引导:李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这两首词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讨论这个问题
提示: 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活动1、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活动2、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活动3、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
教师小结: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特点,李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后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附板书:
语言 意境 表现手法
《醉花阴》含蓄凝重 清新宁静 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
〈〈声声慢〉〉率真自然 凄惨悲凉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倾听歌曲,拓展练习
资料链接:学生欣赏〈〈一剪梅〉〉歌曲,完成练习
问题:(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请说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断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艺术手法,试结合这首词中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色
学生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赏析
教学反思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我设计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词。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鉴赏的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认真审读,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语言、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本课侧重于教给学生欣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词重在诵读,在读中赶,在读中悟,在读中品,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是按着“读-悟-品”这条主线展开的。听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等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铺垫。此外,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教会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欣赏诗词。
在整个教学预案中几乎找不到问题的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答案产生在学生的读-悟-品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我只是给予评价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能力!个人觉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练习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那么老师我应该也要做个总结,不能因时间紧而草草收尾,留下遗憾!

『伍』 讲课《声声慢》(李清照词) 希望提些建议或给个模式

可以让学生仿照李清照的词 再作词.....
不过本来就是那种婉约又伤感的词 很难讲得好

『陆』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思是: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在信中用这句话,估计是指自己的孤独。或者是自己想找个人来陪。当然这个仅仅是我的推测。

出处: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 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阅读全文

与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