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怎样进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呢?本文仅从活动课的备课和教学结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备课设计 备课既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又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备好课,教学设计就能够顺利进行,就有针对性性,就能完成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活动课备课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2、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我们强调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要以开放代替封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从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蔽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3、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性的理念 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实施了素质教育。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其次,教师要设立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做到三个整合:首先,目标整合,以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内容整合,一是凸显经验性,以直接经验和自主操作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为主;二是以学生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学生参加者各类活动;第三,形式整合,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设计要在现实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第四,各种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1、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惟一准则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体现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更富教育意义的设计,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支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还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当然,在现实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在设计教学时,还是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所以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还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的训练基地。教学结构设计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活动任务的“交付”、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导向 我国传统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了“信息库”,空有着大容量的静态的“知识”,遇到实际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人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还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把教学过程考虑得细一点,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些事前的准备,应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学结构方案不是施工的图纸,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一些教师常苦恼于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预定的教学程序,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一成不变地得以实现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点调整,更何况在今天大家都强调学生主体性、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进行各种教学设计。在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前,方案、计划可以调整,它们可以因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下功夫,还应该着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如地处理各种“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在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一种新的课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动课?首先应理解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价值,接着要知道如何去备课、完成教学设计,最后及时实施教学评价。
㈡ 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思品课堂教学的抄有效设计是指以学生为袭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个体特征,对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地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发生,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能帮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灵活性更大,加快教师的教学成长。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兰达所说——教学设计
“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而最显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㈢ 写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几年级的呢?
这边有初一的你可以参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杭州市三墩中学 王彬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单元分析
u 设计依据:
1、 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转折点。
学生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这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转折。在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新的班级以及新的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反应可能是复杂的,心理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设计本单元,是为了引导学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兴和祝贺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对新的学习阶段充满好奇和热情,编织新的梦想和期待,并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个新的阶段有新的发展。因此,把这一单元的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于消极、被动适应。“笑”表达了乐观、积极、主动,还表示了有信心。这里用“迎”而不用“应”,因为“迎”表达了主动、积极的心态,而“应”是“适应”、“应对”,含消极、被动的意思。
2、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教育生活场所,面对一个新生活的起点。
初中生活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新的学校和班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首先面对的环境。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产生热爱与归属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以后的生活,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学习是学生各种活动中的主导活动,所以对学习问题专门设立一课。在新的学习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与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可能会由小学时代的优秀生成为初中时代的后进生。因此,如何认识新阶段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是学生能否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信心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争取进步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单元单独设计了“把握学习新节奏”一 课。
u 本单元设计的课程标准依据:
在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内容,但是,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多方面要求都与这一新的起点有关。所以在初中生活开始时就设计这一单元,进行有关内容的初步引导。
本单元的设计依据是课标中的以下要求:
Ø 养成团结、乐于助人的品质。
Ø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Ø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Ø 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Ø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Ø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u 内容结构分析: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七年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生活的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从学生群体而言,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升入初中,意味着他们开始走出村落,开始与更广泛范围内的同龄人接触,共同度过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同样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
从学习内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加了,要求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这些问题是学生进入初中生活后马上面临的问题。依据课标“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增强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我们设计了第一单元,引导学生“笑迎新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与集体中愉快地生活与成长,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这一单元的核心设计意图。
本单元设计了两课来达到以上目标。首先从学习生活的新环境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包括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等方面。然后从新的学习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尽快把握新的学习生活的特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重点是在于引导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并对新集体开始产生归属感与主人公意识。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部分 课的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内容结构]:
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新起点的重要意义,并进而珍惜这个新起点,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因为有可能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理想中的学校,因此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新生活中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级中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以后生活的小环境的好坏,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就会慢慢减弱,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将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让学生共同生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远景即集体建设的目标,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 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有一定的认识。
㈣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
从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中的事例
㈤ 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的内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生活中的人。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也是师生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联。
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有课前设计、课中设计、课后设计。本人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角度谈谈课前设计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把教学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使教学内容、手段生活化: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的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拓展道路,提供帮助。例如:讲到爱国,要把课堂中例举名人的爱国事例与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学生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伟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实践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则,这样会使学生从认真搞好教室、家庭卫生,维护环境的整洁,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帮助关心身边每个人的过程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学生生活或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我们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关于“挫折”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联系社会实际。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我们还必须注意联系当地学生们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上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学生生活中新问题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时,我们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和访谈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由于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教学手段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改变以往自己全程讲授的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如播放一段音乐、舞蹈或者是新闻简报、生活片段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引领下,迅速进入学习的天地,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比如,在学习“为坚强喝彩”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单腿跳完110米栏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类似故事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正确认识磨难,练就坚强的心理品质。还可以开展热点讨论、演讲会、新闻发布、问题探究、小品展示、角色扮演、竞赛、报告会、案例分析、图表论证、调查汇报等等。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重视个体情感的需求,激励学生勇敢地体验,勇敢地生活,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
㈥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世界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选取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专.让孩子属们愿意投入情感,自主学习,跟老师、同学之间讨论,不同的观点,可以交锋碰撞.在讨论的过程中扩展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综合应用知识解释疑惑,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生活事件的辨析、讨论、体会、选择,逐步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领悟什么是正面、积极、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和生活的联系的过程中,引导这种正面的价值观.
2,开展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使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的价值立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我们的价值引导.
3,作业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等.
㈦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思路怎么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近一年来各方专家的研制,
现已正式颁
发。新课标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
了突破性的改进。新课标以横、纵坐标的设计方式来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和国
情教育等内容,
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科体系的逻辑,
并在学科知识和方法上作了跨
学科的整合。
与以往课标相比,
新课标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课程
目标的表述上更为准确和科学;
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对改善学生的
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教材编写建
议”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
特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各方专家近一年的努力,
现已正式颁发。
新的课
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
其体例、
结构、
表述与呈现方式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事实上,
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在研制过程中最为
苦恼,也最费思量的问题就是如何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
律,
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素质教育理念
能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现在看来,
专家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本文试就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
道德、
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
以
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基本框
架结构如下表所示。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国情教育
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
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
德
权利与义
务
我与集体、
国家和社
会的关系
积极适应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
承担社会
责任
法律与社
会秩序
认识国情
爱
我中华
作为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重大改进,
使之既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
求,
又能体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统
筹考虑了几大难点和重点。
㈧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内教学目标。强调在体育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