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B案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㈡ 小班教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多姿多彩的植物,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认识各种植物的结构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课本在驱动页之后是参观植物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有植物园,但植物相对不多我们改为观看录像进行考察和实地考察相结合,以录像考察为主。活动2给植物分类,我们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删去了一些当地不常见的植物种类,增添了家庭和野外常见的植物种类。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方面做一个反思。
深入自然,开放课堂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所以,科学学习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接触第一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活体和看标本、挂图和视频材料结合。我们的设想是半开放课堂,课前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自然,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取科学知识,去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理解科学,同时让孩子们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课前我们就对当地的一些植物作了调查。对一些不太清楚的植物我们还查了资料,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选择了一个山坳作为录像的内容。因为这里植物种类丰富,且各类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环境形态也较齐全。
由于课本上是先让学生参观学校植物园的各个区域。在植物园里,各种植物是根据各种类的特点分片集中种植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容易搞清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但在大自然里,植物是自然分布的,并不存在严格的分区。所以,我们在活动1里,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松树和黄荆这两种代表性树木的特点,认识乔木和灌木;然后又观察蕨、苔藓和油菜籽、栗树这两类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认识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在建立乔木和灌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概念之后,我们转入活动2,让学生观察整个区域的所有植物,并考虑它们属于哪一类。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知道植物的名称,并对两种植物的分类方法进行验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这个环节学生活动非常积极,兴趣浓厚。各小组找的找、记的记、问的问、争论的争论,一个个都沉浸在观察和探究的氛围之中。
由于活动充分,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的发言果然都“成果”迭出,令人兴奋。
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在活动2和活动3里,我们都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比如活动2,要求学生考察活动区域的植物,了解其名称,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记载,并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分类。三、五人一组,既起到互相补充、相互启发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人人参与。有的小组找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有的同学就留下来记载这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有的同学就去问别的同学或老师。在活动3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给植物分类时,学生之间往往为了一种植物到底属于哪一类发生争论。这种争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常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尊重学生,激发创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除了对少量的错误进行点拨之外,其余的属前概念水平的问题,我们并不对其作过多的解释。如有的学生把植物分成可盆栽和不可以盆栽两类并不十分科学,但学生能这样分,是他这个年龄的理解,我们并不对其予以否定。这样做,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㈢ 中华文化一节日习俗多姿多彩的读后感
在各国有很多的抄风俗习惯。美袭国的圣诞节。感恩节。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新□具特色的春节。在我们新疆春节虽然不如其他地区热闹,但在我的心中确实很好的。在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这个几天一直忙个不停。腊月二十五时汉族就开始准备菜。肉一些吃的东西。菜有菠菜。小白菜。豆芽菜……等等一些蔬菜。肉有:鱼。雅。鸡……等等一些肉类食品。有一些不懂的人会问:“为什么他们要在这几天内准备这么齐全呢?”据了解是因为他们在这大年三十到初五这几天不能动刀吧!
在这几天他们还要把准备的蔬菜和肉类食品都煮好,再把菜该凉拌的凉拌,该炒的炒。这几天,他们忙的是不亦乐乎啊!再大年三十那一天,他们更加忙了,他们加快步伐,等待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的男性同胞们都在贴对联。贴福字。而且他们贴福字倒着贴,表示“福来到!”呵呵!有意思吧!女性同胞们忙于包饺子,更加和睦了。哦,对了!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要守岁,大年三十晚不睡觉。而我们回族不知是不是收到了他们的感染,也是这样过大年三十的。
民族风俗各具不同的特点和特色,有机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带有不同特色的民风民俗吧!
㈣ 泰山版品德六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节日教案
《丰富多彩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更多作用。
技能目标:(1)能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掌握相关技巧;
(2)能下载保存网页信息。
情感目标:(1)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培养良好的网络搜索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搜索引擎下载信息。
【教学难点】
能建立文件夹并下载保存网页信息。
【教学工具】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类型】知识巩固课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一、激趣导入
T:同学们好。欢迎参加今天的“节日大课堂”。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参赛小组:**队……
节日第一关——猜一猜
有关节日的个资料,学生抢答
深入了解
自我探究学习 二、了解节日
1.初步搜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T:孩子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一年当中有许多的节日。这么多节日大致可分为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
节日第二关——考一考
T: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取这些答案呢?请快速找到这个答案。
T: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你的方法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T:如果我输入“传统”这个关键字会怎么样?
T:为什么称为中国传统节日呢?
T:中国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只有清明节和冬至是阳历的。它们有特定的节日饮食、服饰以及仪式等,有足够的文化内涵。
2.搜索节日资料
T:现在我要再来考考同学们到底对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多少呢?
节日第三关——连一连
T:下面进入“连一连”环节,请将各内容拖到相关的节日里。
T:为了让全校的同学都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和大队部协商,准备为学校做“传统节日文化长廊”。那么,我们需要收集节日的哪些资料,才能让我们的“文化长廊”显得丰富多彩呢?
T: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找到这些资料呢?比如说:图片
T:发现了“目录分类搜索”。
节日第四关——搜一搜
T:两个搜索技巧:“+”/“ ”——组合式搜索,搜索到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资料。如“中秋节+习俗或中秋节 习俗”。
T:第二个技巧是:高级搜索。
T:马上开始“搜一搜”,我们分组进行收集资料,一个小组负责搜索一个节日的资料。
3.下载整理节日资料
T:你们小组找到了节日的什么知识?快告诉大家。
T:我们知道要做“文化长廊”,必须将网页上的这些资料下载下来。请问这么多资料你们准备如何将它们收集起来呢?
节日第五关——理一理
T:有没有尝试过将整个网页存下来?
T:如果你在下载保存整理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可以打开“小助手”,他会帮你解决你的困难哦!
(展示学生整理的文件夹)
T:你为什么要建这些文件夹,新建文件夹有什么好处呢?
应用民间传统等生活知识,激趣导入
自我探究,学会浏览搜索
生活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网络搜索的印象
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我探究式学习
掌握难点、重点
总结经验
设下铺垫 三、课堂小结
节日第六关——填一填
同学们,网上的资料不是在于收藏,而是在于更好地应用。今天为了做一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长廊,同学们都运用了网络搜索的好点子,并下载了资料进行很好地整理。
现在我们就进入最后一个五一节——填一填。将自己今天操作的过程和收获进行一个小结。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经验
㈤ 贵州迷人风情教案
导读:贵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一)贵州印象,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二、贵州优势,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贵州能源资源丰富,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贵州含煤面积
贵州省情教案
第一章 深化省情认识 加快贵州发展
?三句话老话 ——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 贵州形象 — 可爱的贵州
(一)贵州印象
三句话老话 ——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
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
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
富集的资源
勤劳的人民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
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
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1、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由于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总蕴藏量1874.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8%,全省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开发量的4.4%。横贯全省的乌江是国内著名的水能“富矿”,水能可开发量达836.5万千瓦。
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较为均衡地分布于省内各地,大多距负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开阔,中、下游较狭窄,上游可以兴建“龙头水库”,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
可供开发的水能多处于高山狭谷河段中,兴建电站工程量较小,淹没损失及迁移人口少,工程相对简单。
水能开发利用具有造价低、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2. 储量为江南第1的煤炭资源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既较广又相对集中,而且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全省88个县(市、特区、市辖区)中有74个产煤,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探明的资源储量535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资源保有储量是江南12个省、区、市的总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积极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把贵州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洁净新能源——煤层气
煤层气俗称瓦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洁净、方便、高效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已将之列为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贵州煤层中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经研究预测,全省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22%,仅少于山西,排名第2位。 ?丰富的资源与产出集中的良好区位,使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贵州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之一。
贵州发现的矿产有9大门类,矿种123种,发现矿床、矿点3700余处。探明了储量的有76种。
贵州有41种排列前10位,其中列全国第1位至第5位的有28种,铝土矿、汞、锑、锰、金和磷、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已成为中国10大有色金属省区之一和全国最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
1.量丰质佳的铝土矿
贵州是中国铝土矿的3大产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达4.13亿吨,经多年开采消耗,现仍有3.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7%,仅少于山西,名列第2位。全省铝土矿集中分布于乌江流域中段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尤以清镇、修文两市县最多,占全省总量的74%,贵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及镓金属生产的重要基地。
2.甲冠九洲的富磷矿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3大磷矿产区之一。累计探明资源储量近27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26.26亿吨左右,略少于云南,排名全国第2位。约占全国富磷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九洲之冠。开阳磷矿富磷矿储量占全国的28%左右,逾3.7亿吨,是国内外著名的富磷矿产区。
3.储量位居中华之首的重晶石
贵州重晶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天柱、黄平、施秉、麻江等县,经多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仍高达1.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居中华之首。天柱县大河边是国内外罕见、资源储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型重晶石产地。既有大量符合油气钻井利用的重晶石,又有较多可供化工、轻工、建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用的重晶石。
4.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
贵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有金矿。在黔西南的大片区域和黔东南、黔南等地10多个县市发现有产出。特别是发现与探明了贞丰滥泥沟、兴仁紫木凼、安龙戈塘等大型金矿的资源储量后,改变了贵州黄金资源贫乏的纪录,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崛起的新兴黄金资源基地。已探明储量超过200吨,金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0位.
5.水泥原料的“王国”
贵州是中国沉积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石灰岩和页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泥用石灰岩,在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产出。现已在41个县市探明了储量,经开采消耗后的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5亿吨,丰富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水泥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贵州共有汉族、苗族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成分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3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因各种原因迁入并散居省内各地的,还有31个民族的成员和一部分尚未认定族称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文化绚丽多姿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
民族饮食风味独特。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
民族工艺特色鲜明
民族体育别具一格
民族节日 丰富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就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灯会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几百种,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
布依族服饰偏重简约、清淡的装束,妇女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
㈥ 民族常识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详细教学设计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2课时
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2课时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课时
第十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2课时
第十一课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4课时
第十二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2课时
总复习 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学目标: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二、合作探究:
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三、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了《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了解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灿烂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1.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材45页《灿烂的文学艺术》,并进行思考: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
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提问: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
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 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 柯尔克孜族
《格萨尔》 彝族
《嘎达梅林》 纳西族
《创世纪》 蒙古族
《阿诗玛》 藏族
《玛纳斯》 汉族
《艺山红梅》 蒙古族
《百鸟衣》 高山族
《日月潭》 壮族
《江格尔》 白族
京剧 朝鲜族
牧歌 黎族
香哩歌 佤族
孔雀舞 傣族
竹竿舞 瑶族
木鼓舞 哈萨克族
长鼓舞 汉族
学生连一连,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一说“花儿”。
让学生讲一讲对“花儿”的了解。
家乡青海地区流行的山歌“花 儿”,是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家乡每年 “六月六”都有规模较大的“花儿”演唱会。
三、课外拓展:
了解并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在班上进行一次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会。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灿烂的文学艺术,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培养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四、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懂得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与体验更加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了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二、合作探究:
1.比一比。
向同学介绍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看谁介绍得最生动。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2.说一说。
说一说,学校开展了那些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看看谁说得最好。
3.阅读跳一跳。
课外活动的时候,让我们跳一跳,锻炼锻炼身体,放松一下。
4.改一改。
如果我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革”,将它们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参与的体育活动,你就成了小小改革家了。
写出你的活动说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三、拓展活动:
在家里,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踢毽子,让家庭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和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利用说一说、跳一跳、改一改等活动,去真正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了解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班大多数是汉族,我们汉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那么各少数民族也有哪些节日呢?这些节日又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和他们一起欢度这些节日!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火把节的来历》。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讲一讲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阅读与思考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59页《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并思考:
汉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火把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人们怎样庆祝火把节?
泼水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什么时候举行?人们怎样庆祝泼水节?
“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意思?它是哪个少数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尔邦节?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向全班讲一讲,大家评议。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过节的资料(图片、文字),包括怎样过节、节日的来历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方法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了解了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㈦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A、B案)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案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