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甲烷教学反思

甲烷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15 20:23:01

① 求教师招聘考试往年题目 初中科学统考的

你参考一下芙蓉区2011科学招教试卷
(请大家指正与更新新课标+生地试题)
前言: 报名概况:
芙蓉区2011招教公告发布后,短短三天报名人数突破7000人,估计在7150人左右,实际参考人数6253人,主科的比例高达1:100。
考试时间地点:
考试时间安排在2011年4月3日星期日上午10:30—12:10,历时100分钟于马王堆中学。
报名参考概况:
因科目较为陌生,条件限制较为苛刻,如某几科的应届生要求为本科以上学历的。把一师范的学生剔除在外,师大的考生也许看不上小教,外地的信息不灵通,应届报名数只有数人,有来自外省的,本省衡阳师院、湖南师大的,实际参加考试的更少,他们成为了极其幸运的报考者。
应届中本来安排的招聘计划,因未达到1:5的开考比例,所以转移名额进入在职。
在职来源:
在职人员中大多是在省内有编制的老师和沿海回流的民办老师,主力军仍是长沙主城区各校代课的老师,如芙蓉区育英、沙子塘天华、枫树山等;也不乏考上长沙其它各区,也来凑热闹的。
近三年芙蓉区科学试题分析:
考试内容较09年、10年有很大的改观。09年的综合是三道大题,其它就是小学、初中程度的题目。10年稍微考了下新课标,第一道大题是以填空为开篇的,接下来是较为简单的填空题。还有考察名词解释,问答论述题比较多。
2011年芙蓉区的题目:
我认为此次试卷更有区分度,偏向考察物理,选拔物理专业科班任教小学科学。与2010年天心科学试卷思路一样。体现在6道选择题,一道16分的物理大题上。这也是由小学科学内容所占篇幅决定的。各区在试卷出题上异常的统一了思路,可能是招聘进行了三年累积起来的经验,或是各区借鉴交流的结果。对广大考生而言也是一种福音。
生物+地理+新课标+教育学心理学的试题,请参加了考试的同仁补充: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题量50个,每个一分,总共50分,答案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A:以物理开篇,大约6道。运动与力3道、电学3道。
运动与力
(1)求中间瞬时速度
SAB段平均速度为3M/S.SBC段平均速度为6M/S,SAB=SBC,问B点瞬时速度是多少?答:4.5米/秒
(2)受力分析:小车与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左运动一定只受两个力的作用错误。
(3)乘坐电梯向上的加速度为1/3g,问人对电梯的压力。答:4/3g.
电学:
(4)摆动角度30度、45度,使之平衡,求电量之比 Q1:Q2 答案二分之根号三
(5)F=EBL 可以不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错误。
(6) 用电功率最小:L1(3V/3W )L2(3V/6W),一个0—10欧姆的电阻,如何连接,电路消耗功率最小。L1(3V/3W )与电阻并联,然后与L2(3V/6W)串联,总功率最小。答案B
B:接下来三道化学:难度比较大,非专业出身,较难完成。
(7)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8)铁与氧化铁用硝酸溶解,硝酸为2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放出1.12LNO。
问最少多少体积的1 MOL/L的氢氧化钠让铁离子完全沉淀.(从硝酸根离子守恒来回答)
答案:450ML。
(9)热稳定性:硝酸锂、硝酸钠、硝酸镁、硝酸铜。
答案:硝酸锂 从正负离子电负性差值来考察。
(10)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C:生物题:5道左右的(1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12)不属于鸟类的是蝙蝠(哺乳动物)
(13)解剖花的顺序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呼吸作用是始终进行的。
(15)如果将草履虫和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一同放在淡水中,那么 B对
A.两者都死亡B.草履虫存活,白细胞死亡C.两者都存活D.草履虫死亡,白细胞存活
解:草履虫没有细胞壁。但其可以通过伸缩泡排出进入身体的多余水分,使自身不至于被涨破。而白细胞没有这个功能,因此会被涨破。
----------- D:地理题出得很少:
宇宙的宇是指:空间。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E:教育学、教育心理学(15道左右)评价主体:
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和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社会成员和组织。
人力资本论:
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而言,以舒尔茨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地简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
性格:
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气质:
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与性格的差别: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易改变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较易改变。某种气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改变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
-------
F:新课标的选择题。课堂上重视科学探究
合作学习的考察了三道题。合作分组的要求: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G:平时教学常规考察,教材、备课、说课。从水的性质出发编写的教材版本是:人教、教科、浙教。我选的教科版。
最后一道选择题:说课的内容: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教学反思
第二大题物理大题16分,
重5KG的物体沿着角度为37度的斜面滑下来,由绳子牵引,摩擦系数为0.25,求物体下滑的加速度,绳子的张力。 解答时得进行受力分析。
F合=GSIN37-UGCOS37; a=F合/m= (GSIN37-UGCOS37)/M (COS37=0.8,SIN37=0.6) 第三大题是化学实验题: 生命的起源 8分,四个小题,高中化学的内容。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近几十年来,人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对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根据科学的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候是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关于这方面的推测,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实。1935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一套密闭装置(下图)。他们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通入甲烷、氨、氢、水 米勒实验的装置蒸气等气体,并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连续进行火花放电。最后,在U型管内检验出有氨基酸生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产生是有重要意义的。 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不断产生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作用下,就可能自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后来,地球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随着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 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以后,由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进入到生命出现之后的生物进化阶段。 问题:
(1)如果模拟环境的原始大气氮气、氨气、氢气中混合了氧气会怎么样?答:会容易发上爆炸
(2)为什么用水冷却:材料易得、经济、效率高
(3)在阳光合紫外线的作用下,气体分子生成了氨基酸、碱基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无机小分子在阳光紫外线闪电的作用下合成有氨基酸、碱基等有机小分子,进而合成有机大分子。生命起源于无机小分子。
(4)经历很长的时间。答:生命起源历经了很长的时间,由无机小分子起源。 第四大题:10分 科学课堂中为什么重视科学探究。
答:
第一:儿童心理特点:好奇心、探索欲望、抽象思维形成期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
第二: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沟通表达、训练思维、
第三:科学课程内容性质决定需要用科学探究。
举例:生物与环境、物质及其变化、空间及宇宙科学

第五大题:16分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片段
谈谈你对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认识。
答:
教师引导应注意层次,循序渐进。
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竞争和谐气氛。
教师应该多启发,少下结论,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尊重学生。
教师不应该直接驳斥学生不成熟的猜想,鼓励学生,提高思维层次。
网络参考版: 第四大题:10分 科学课堂中为什么重视科学探究。 一、 为什么要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其中有很多理由,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 我们的小学生应该用类似于像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那样来进行学习。 1、可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 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有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通过科学探究保持这种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一直在找一张照片,一直没有找着,那就是在国外的机场上,两位大胖子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在看,看什么呢?在看地上的陀螺,那个陀螺一直在地上转,先是在反过来转,转转转,后来正着转了,两位大胖子物理学家一直在盯着看,看这个陀螺是怎么回事。其实科学家和我们常人相比,不同在哪儿?不同在他们的好奇心能保持终生。前年法国专家到我们南京来,孩子们问他:把糖块放到水里,体积会不会改变?科学家一时回答不上来。然而,第二天早晨,人们把这事给忘了,到底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却念念不忘,先不吃早饭,而是先做这个实验,一块方糖一块方糖地往杯子里加,发现放了8块以后,才看得出体积有一点变化。所以说,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就能将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保持得长一些,我想,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就能看出来了。 2、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要求高级认识能力的学习活动。 我想让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知识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这话似是而非。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结论的话,儿童是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他的智慧并不一定可以同步地成长,因为人的智慧与人的认知技能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认知的方法。法国大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强调: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深刻的理解,知道并不是理解,照本解释不是理解,照本运用也不是理解,它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理解的标准,就是从知识、方法、目的、形式这四个维度来界定孩子们是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知识,是孤零零的呢,还是在一个网络中间和其他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这是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个指标是方法指标,就是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第三个指标是目的指标,就是不仅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还知道这个知识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去,也叫目的维度;第四个指标就是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也叫形式维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儿童就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知识的理解。所以,现在对科学教育与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重大区别,在于不仅仅是教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高级认知能力。杜威说:“科学教育在培养人的认知能力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教科学方法跟教思维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大教育家杜威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科学教育的独特价值——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 3、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这一点不用展开,从刚才老师们对探究活动的积极投入,不愿下课,休息的时候都没有休息,这种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足以体会到了。 4、可以培养儿童达到形式操作阶段。 什么是形式操作阶段?它是符号运算。皮亚杰说过,11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进行形式运算,就是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小孩子搞不过来,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应该可以了,这需要有个铺垫,这个铺垫就是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之间的一个具象的东西。孩子们搞不懂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这个道理,但请3个高矮不同的同学上来,他比他高,他比他高,他就一定比他高,孩子们马上就理解了。 所以,通过操作性的活动,可以为那些还没有经过前面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的孩子,没有达到和不能达到形式操作阶段的孩子提供具体的经验,因为在探究活动中,他一定是通过具体的物体来操作的。所以,在操作性的探究活动中间,可以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很多孩子到了中学对科学就不那么感兴趣了(可能就是没有重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开始了“动手做”的科学教育项目,用法国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巴特的说法是,“用这种探究的方式来学科学,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让我感到震撼”,这就是为什么他在80岁高龄的时候,也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不再搞他的物理学的研究,而是一头扎到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的项目中来的原因。 现在全国很多省份正在推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做中学”这个项目就是从法国引进的。其实,最早开始是在美国,法国人是看到美国人这样做了以后,感到非常震惊,所以法国人也在做。法国做了以后,韦钰部长到法国去访问,看到了这样一个科学教育项目,她也想开展“做中学”的科学教育项目,她在退休以后专门做这件事情,在中国推广这个“做中学”的项目。 第五大题:16分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片段 谈谈你对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认识。 网络参考版本:
随着由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提法就是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 第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导”。 一提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不要教师当演员”,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教师要一下子从“演员”的身份摇身变为“导演”的身份,其职责也就从在讲台上解释书本内容而变成指挥学生自己去揣磨、领悟。诚然,指挥学生去研究这一点并不错,但是,与此同时教师更要研究怎样去指挥学生,这其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地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又能有所侧重的去理解知识,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我们常说,讲课是一种艺术,其实,引导同样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比讲课的艺术更为精深的艺术。简单说,在这种“导”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演员”的“导演”,更要做“演导演”的“演员”。 第二,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既然说“导”是一种艺术,那么要做好导的工作,首先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其中最基础、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要适当设计学生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加入其中。同时,通过这种活动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活动可由教师设计,比如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就某篇文章发表看法,或举行一些演讲、朗读比赛。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如学生自己教、自己学,自己编演一些课本剧。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不能只偏重成绩好的。 这里的设计活动,主要是针对课上,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研究性的任务,比如讲到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去查一查诗人、词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或让学生查找有关诗词创作原则等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在学生活动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渴望赞扬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学生的思想认识毕竟还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因为有错误就一棒子打死,而要注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加以鼓励。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增强信心,进而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对学生采取一定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对自己身份的看法,要勇于放下师道尊严,知错就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这一精辟见解,在当今这科学技术极为先进的时代,显得更加中肯。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多种多样的媒体已经给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有些时候学生的见解未必没有道理,甚至更可能学生的说法就好于老师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放下尊严,接受新思想、好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掌握着学习的权力,而不是简单受教师、家长操纵的木偶。为自己而学,学生是应该乐于去做的。 第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要有爱心,有耐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有时可能会整个计划被全盘搞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向教育自己的子女那样,一点点去引导他们。 2、要有深厚的功底。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让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教师再?踞于书斋之中就已远远不够了,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 3、要有研究探讨的精神。 知识是一种越挖越深、越挖越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应该是一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钻机,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的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乃至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师德高则生德高,反之亦通。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诚心诚意的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身于教育事业,站住三尺讲台,甘愿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的去探索钻研。这一点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做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力保障。 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改革,是一项亟于开展的事业。让我们共携手,为满园的桃李芬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 原文地址: http://www.haoxinli.com/read.php?tid=34409

②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 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 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 教学评价能力方面两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 具有教学反思能力: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

2、 针对自己的一份教学设计和一节课堂教学的录像,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进行对照检视,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还可改进。

燃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简案)

一.温故知新

w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w 灭火的原理

w 发生爆炸的条件

w (物质要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w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w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气体体积急速膨胀)

二、新知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w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w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还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

w (1)吸热现象: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高锰酸钾的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都有吸热的现象。

w (2)放热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有放热现象。

w
反思:不是所有的放热或者吸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有些是物理变化,有些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放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水气话是吸热等。

2.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而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燃料。

A.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B.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如发电、烧制陶瓷、发射火箭

C.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危险建筑

D.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练习

1.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化学能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 能和 能 。

(3)已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过程中放出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的化学能
(高或低)

理由是

(二)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些列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

煤是我国主要的化石能源,占全部化石能源的90%以上,煤炭通常指天然存在的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以及人工产品木炭、焦炭、煤球等。

(1)成分: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性质:黑色固体,有光泽没有固定熔点和沸点,具有可燃性。

(3)煤的综合利用:

煤焦油——化工原料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焦炭——冶金工业还原剂

煤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

思考:煤用处广泛,是不是可以大力开发?

煤是固体燃料,其最大缺点是燃烧速率慢,利用效率低,且不适用于多数运输业作为动力源,还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从资源、经济与环境综合考虑,适宜在煤炭产地搞热电联产,提高煤炭转变成电能的比重,在城市发展煤气或者液化燃料。

2.石油

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因地区或者油井不同,不但色泽不同(从浑浊的黑褐色到透明的绿黄色),而且气味也各异(从含硫量高的恶臭到具有芳香味)

(1)成分: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另外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性质:是一种黑色或者深棕色黏稠状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略小于水,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可燃性。

(3)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炼制:将石油加热炼制根据组成石油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和沥青等产品。时候的炼制属于
变化。

*使石油中的打分子断裂成小分子,小分子重新组合成大分子,从而把黑色的液体石油进行深加工,转化成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农药、医药、染料等三千多种工业产品

*罐装“煤气”不是煤气,而是液化石油气,这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其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物质。

3.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丙烷等。天然气使用方便,燃烧放热大。

(1)形成:天然气是一种蕴藏在地层内的天燃气体燃料。其形成和石油相似。

(2)甲烷的存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另外,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它是甲烷的水合物,池沼里逸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也就是甲烷,因此,甲烷又称沼气;煤矿的矿坑里也常有甲烷气体逸出,因此,甲烷亦称“坑道气”。

(3)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钱一定要验纯,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4)甲烷的燃烧

(5)沼气的制取及利用: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气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里发酵,就可以产生沼气。人们可以利用沼气煮饭、沼气发电。

4.能源的合理利用

③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给你个网来址,进去找,里自面教案、课件、习题都很很全,是各种版本教材各学科都有的。
http://www.21cnjy.com/

④ 初中化学应该怎样复习

化学科目抄思维性较强,而且化学元素和化学方程式多。很多学生死记硬背,记得慢忘得快,而且容易记混,导致考试的时候常常出错。同学们也都应该知道,我们记忆一首儿时顺口溜的时间都比较短,因为顺口溜押韵,记起来就非常轻松。

比如化合价的记忆: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三二四五氮都有,

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是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其他还有19首顺口溜,学好这20首,就可以快速掌握初中化学所有考点~20首顺口溜教你快速掌握初中化学所有考点

希望可以帮到您

⑤ 初三怎样学好化学啊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⑥ 请问哪里有高中的视频教学资源视频,我是理科生,最好要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也好,太谢谢大家了.

数学高中一年级(上)

一: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二、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一:三、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一:四、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五、命题
一:六、四种命题
一:七、充要条件
一:八集合元素的个数
二:一、映射能力
二:二、函数的基础知识
二:三、指数
二:四、指数函数
二:五、对数
二:六、对数函数

二:七、函数的应用
三:一、数列的基础知识
三:二、等差数列
三: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三:四、等比数列
三:五、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前n项和公式
三:六、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

数学高中一年级(下)

四:一、角的概念和推广
四:二、弧度制
四: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四:四、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四:五、诱导公式
四:六、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四:七、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四:八、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四:九、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
四:十、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十一、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四:十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五: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五:二、向量的加减法
五:三、实数与向量的积
五:四、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五:五、线段的定比分点
五:六、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五:七、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示
五:八、平移
五:九、正弦定理
五:十、余弦定理
五:十一、解三角形的应用

英语高中一年级(上)

Unit1 Good friends Part1
Unit1 Part2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art1
Unit2 Part2
Unit3 Going places Part1
Unit3 Part2
Unit3 Part3
Unit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Part1
Unit4 Part2
Unit5 The silver screen Part1
Unit5 Part2
Unit6 Good manners Part1

Unit6 Part2
Unit7 Cultural relics Part1
Unit7 Part2
Unit8 Sports part1
Unit8 part2
Unit9 Technolorgy
Unit9 Part2
Unit10 The world around us Part1
Unit10 Part2
Unit11 The sound of the world Part1
Unit11 Part2
Unit12 Art and literature Part1
Unit12 Part2

英语高中一年级(下)

Unit13 Healthy eating Part1
Unit13 Part2
Unit14 Festivals Part1
Unit14 Part2
Unit15 The necklace Part1
Unit15 Part2
Unit16 Scientists at work Part1
Unit16 Part2
Unit17 Great women Part1
Unit17 Part2
Unit18 New Zealand Part1
Unit18 Part2

Unit19 Modern agriculture Part1
Unit19 Part2
Unit20 Humour Part1
Unit20 Part2
Unit21 Body language Part1
Unit21 Part2
Unit22 A world of fun Part1
Unit22 Part2

物理高中一年级(上)

第一章 力 知识小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
二、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指导
第二章 直线运动 知识小结
一、看图像的方法
二、解直线运动习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小结
方法指导

第四章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方法指导
第五章
一、曲线运动
二: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二:2、平抛运动
三:1、运动学

物理高中一年级(下)

三:2、动力学
第六章
一、万有引力定律
二:1、天体质量的计算
二:2、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二: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第七章
一、动量定理
例题
二、动量守恒定律
第八章

一、功和功率
二、机械能
三、功和能的关系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九章
一、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点
二、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点
三、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特点
四、受迫振动

化学高中一年级(上)

第一章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二、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第二节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练习题
第三节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第二章
第一节 钠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练习题
第三章

第一节
一、物质的量和摩尔
二、摩尔质量
练习题
第二节
一、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三、练习题
第三节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第四章
第一节 氯气
第二节 卤族元素
第三节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高中一年级(下)

例题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原子的构成
二、原子核电电子运动的特征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二节
一、原子序数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三、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四、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
第三节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三、核素 同位素
第四节 化学键
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六章
第一节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二、氧族的元素的性质
三、臭氧
四、过氧化氢
第二节 二氧化硫
第三节 硫酸
第四节 环境的保护
第七章
第一节 碳族元素
第二节 硅酸盐工业简介
第三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数学高中二年级(上)

第六章
一、不等式的性质
二、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三、不等式的证明
四、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五、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应用
七、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第七章
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二、直线的方程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简单的线性规划
五、曲线和方程
六、圆的标准方程
七、圆的一般方程
八、圆的参数方程
第八章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三、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四、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五、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六、抛物线的单间几何性质

数学高中二年级(下)

第九章
第一讲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空间直线
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续)
第二讲
一、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二、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第三讲
一、棱柱

二、棱锥
三、多面体和正多面体
四、球
第十章
第一讲
一、排列与组合
二、排列
第二讲
一、二项式定理
二、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四、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英语高中二年级(上)

Unit1 Making a difference

Unit2 News media

Unit3 Art and architecture

Unit4 A garden of poems

Unit5 The british lisles

Unit6 Life in the future

Unit7 Living with diseaes

Unit8 First aid

Unit9 Saving the earth

Unit10 Frightening nature

英语高中二年级(下)

Unit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Unit12 Fact and fantasy

Unit13 The water planet

Unit14 Freedom fighters

Unit15 Destinations

Unit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nit17 Disabilities

Unit18 Inventions

Unit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

Unit20 Archaeology

物理高中二年级(上)

第十章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二、波的描述
三、波的性质及现象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一章
一、分子运动理论
二、内能
三、能量守恒定律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二章 固体和液体
第十三章
一、气体的状态的参量
二、气体的实验定律

三、克拉伯龙方程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四章
一、库仑定律
二、电场强度
三、电势
四、电场中的导体
五、电容
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五章
一、欧姆定律
二、电路的识别和计算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物理高中二年级(下)

四、实验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六章
一、磁场及其描述
二、安培力
三、洛伦兹力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七章
一、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
四、自感及其应用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八章

一、正弦交变电流
二、变压器
三、三相交变电流
解题方法指导
第十九章
一、电磁振荡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
三、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解题方法指导

化学高中二年级(上)

第一章
第一节 氨和磷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三节 硝酸
第四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五节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三节 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
第四节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第三章
第一节 电离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第四章
第一节 镁和铝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三节 金属的冶炼
第四节 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

化学高中二年级(下)

第一节 甲烷
第二节 烷烃
第三节 乙烯 烯烃
第四节 烯烃
第五节 苯
第六节 石油和煤
第六章
第一节 溴乙烷
第二节 乙醇 醇类
第三节 有机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第四节 苯酚
第五节 乙醛 醛类

第六节 乙酸 酸类
第七章
第一节 葡萄糖、庶糖
第二节 淀粉、纤维素
第三节 油脂
第四节 蛋白质
第八章
第一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
第二节 合成材料
第三节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数学高中三年级(上)

第一讲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二、两个常见的分布列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第二讲
一、抽样方法
二、总体分布的估计
三、正态分布
四、线性回归
第三讲
一、数学归纳法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一)——整除性的证明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二)——等式的证明
四、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三)——不等式的证明
五、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四)——几何问题的证明
六、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五)——发现、证明数学命题
第四讲
一、数列的极限

数学高中三年级(下)

二、函数的极限
三、极限的四则运算
四、无穷等比数列(|q|<1)的和
五、函数的连续性
第五讲
一、导数的概念
二、导函数的概念
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第六讲
一、函数的积、差、和、商的导数
二、复合函数的导数

三、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导数
四、近似计算
第七讲
一、函数的单调性
二、函数的极值
三、函数的最值
第八讲
一、复数和概念
二、复数的运算
三、复数的应用

英语高中三年级(上)

Unit 1 That must be a record!
Part 1
Part 2
Unit 2 Crossing limits
Part 1
Part 2
Unit 3 The land down under
Part 1
Part 2
Unit 4 Green world
Part 1
Part 2
Unit 5 Getting the message
Part 1
Part 2
Unit 6 Going West
Part 1
Part 2
Unit 7 A Christmas Carol
Part 1
Part 2
Unit 8 Learning a foreing language
Part 1
Part 2

英语高中三年级(下)

Unit 9 Health care
Part 1
Part 2
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
Part 1
Part 2
Unit 11 Key to success
Part 1
Part 2
Unit 12 Ecation
Part 1
Part 2

Unit 13 The mystery of the Moonstone
Part 1
Part 2
Unit 14 Zoology
Part 1
Part 2
Unit 15 Popular youth culture
Part 1
Part 2
Unit 16 Finding jobs
Part 1
Part 2

物理高中三年级(上)

第二十章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
4、全反射
5、光的色散
解题示例
第二十一章
1、光的干涉
2、光的衍射
光的波动性(3、4、5)

解题示例
第二十二章 量子论初步(1、2、3、4、5)
解题示例
第二十三章 原子核
解题示例
第二十四章 相对论简介(1、2、3)
4、惯性力
5、广义相对论
物理复习建议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1、基础复习抓规范

物理高中三年级(下)

2、重点复习抓主干
3、专题复习抓方法
4、练习讲评抓缺漏
5、自我反思抓落实
6、实验复习抓操作
力学专题:
1、受力分析
2、运动和力
3、功能和动量
4、振动和波
电磁学专题:
1、电场和磁场
2、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电磁感应
热学、光学、近代物理专题:
1、热学
2、光学
3、近代物理

化学高中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二节 金属晶体
小结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胶体
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小结

第三单元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
小结
第四单元

化学高中三年级(下)

第一节 一、电解原理
第一节 二、铜的电解精炼
第一节 三、电镀铜
第二节 氯碱工业
小结
第五单元
第一节 接触法制硫酸
第二节 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

小结
第六单元
第一节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
第四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http://hi..com/%C4%CF%C9%B3%C8%BA%B5%BA3hk%5F/blog/item/9d1f1129337b0bfe99250aeb.html

⑦ 求初三化学第七章 燃料及其应用的教案!在线等!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单元教材概览]
(1)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的重要教学内容。
(2)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本单元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单元内容综合性强,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本单元在学了氧气有关性质——助燃性、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可以做燃料同时又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等内容之后,学生在小学自然学科以及初中人防学科中已了解了一些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后再一次学习,使学生从模糊的表观认识到本质的理解,使知识更系统化。
(3)新老教材知识体系的对照:
与原教材相比,《燃料及其利用》是化学课改教材增添的一个单元,它不仅将散落在老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如原来在第一章《氧气》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灭火、甲烷及乙醇等燃料的燃烧等融合在一起,而且还新增加了一些诸如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问题、燃烧后的物质(如酸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新能源开发等知识,使得教材从知识体系上更加系统化,形成了以燃烧作为主线,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新能源急待开发等作为支线的一条知识带。
(4)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知识结构透视]

[单元目标聚焦]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4)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7)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过程与方法:
(1)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及火灾逃生知识的讨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 通过上有关网站查询“可燃冰”的资料,学会网上学习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认识煤燃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5) 通过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6) 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7) 通过图和文字介绍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产品,知道煤和石油的重要性;
(8)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几种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间的辩证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自制泡沫灭火器等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懂得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能意识)。
(5)通过影像观看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6)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对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7)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8)通过煤和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为将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扫描]
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探究;
6.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单元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碳、硫、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已知道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第三单元拓展性课题——最氢的气体H2中,已经知道H2在点燃之前要验纯,否则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能力与方法:学生通过分子运动、CO2溶于水生成酸等实验探究活动,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O2、H2、CO等物质的学习,已经了解O2、H2、CO等物质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能用辨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本单元关注人体健康,尤其在对水、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肺癌发病率高,通过化学反应中能量问题,过度到能源问题,由燃料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可利用年限的推算,进而了解寻找新能源的迫切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树立环保意识。

[实验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4个活动与探究、4个实验和3个调查与研究 。
(一)活动与探究:
1.本单元的内容中蕴涵着大量的实验题材,而这些实验又极具实践性,可以说很多内容是基于生活实践,又在课堂的探究中得到了提升。例如,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原来是一个由教师做的演示实验,现在改为由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即对仅仅验证白磷在热水中虽温度达到着火点,但由于没有接触氧气而无法燃烧的实验进行了延伸:将氧气通人烧杯中白磷的上方后,白磷在出乎学生意料的情况下燃烧了,这个现象极大地刺激着学生去探索其中的缘由,探究活动也顺理成章地被推到了高潮,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中总结得出燃烧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原有的关于燃烧的体验在课堂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提升。同时,该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确为教材改革中的成功之笔。
2.设计一个简易的泡沫灭火器,学生通过自己自制的灭火器去熄灭正在燃烧的火源,体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消防器材,如何使用以及使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反应)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告诉学生该反应类似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自己完成反应方程式;同时让学生了解泡沫灭火器实际使用的原料(硫酸铝代替浓盐酸,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
3.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有关酸雨的知识学生们在初一环境教育课程中就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影像播放由于酸雨的危害,使自然界如建筑物、植物等遭受的破坏,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产生强烈的感受。于是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溶液来代替酸雨,让学生观察其对金属、大理石和蔬菜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验实际上是将酸雨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有效放大,实验中,在学生的视觉关注下镁带、大理石被蚕食着,新鲜的蔬菜在溶液中变黄、变黑等现象无一不使在场的学生受到了触目惊心的震撼,经过这样一个极为成功的体验性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产生对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愿望。
建议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添加美人蕉花和一串红的实验,因为这两种花在PH为4-6时,变色明显:美人蕉边部变黑色;一串红变为淡黑色,而且这两种花在十一月份都有,实验起来非常方便。另外建议课后拓展本次活动:课后收集酸雨,让豆子在培养皿上发芽,分别用自来水和酸雨水浇灌作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资料链接]http://www.losn.com.cn/hjbh/index.htm
http://acidrain.atm.ncu.e.tw/understand/05.htm
4.煤和石油,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煤和石油的组成元素,了解煤气和罐装液化石油气的区别以及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二)实验
1.教学实践中对一些实验进行再开发:除了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实验以外,有些实验还具有生成的功能,如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蜡烛燃烧现象不同的实验,教材只是注重了隔绝空气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对燃烧造成什么影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前面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结论,将实验进行再开发,如提供部分器材或直接由学生自己通过尝试性的实践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正在燃烧的蜡烛熄灭,从这一活动的实施中我们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尝试着各种方法,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采用了书的扇动、用水喷淋、用剪刀剪去燃烧的烛芯等方法,这种尝试不是盲目的,是将前面得出的结论应用在他们的具体方法中,理论的精髓在这里得以体现。因此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生成性开发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手段。
2.关于爆炸实验建议播放影像文件(H2和Cl2混合遇火爆炸、酒精蒸汽遇火爆炸),补充书本上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汽点燃时如不纯可能会爆炸,再做[实验7—2] ,让学生了解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汽、粉尘点燃时都可能引起爆炸,也为甲烷点燃前必须验纯埋下伏笔。 [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试验后,效果不够理想,一方面成功率不高,另一方面现象不像书上描述的那么明显。我们试图将面粉换成颗粒更加细小的淀粉,容器的体积加大等,效果仍不是很明显,金属罐与塑料盖板间的密封情况也不太好控制,可以播放影像文件。实验时注意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细而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或装饼干的铁盒子等。
建议再播放一段影像文件,关于爆炸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棉纺厂的爆炸,损失惨重;但如能很好的控制爆破——利用爆炸(使危房倒塌),可以给人类提供方便。让学生树立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辨证地看问题。
3.[实验7—3] 联系氢气和一氧化碳点燃前必须验纯的知识,指出甲烷点燃前也必须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按体积分数计爆炸极限为5%~15%),以此说明煤矿井内严禁烟火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设计甲烷燃烧产物的检验,得出甲烷的组成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问题,此处不宜增加,但生源好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让学生从报纸、电视、网上收集近期内所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了解爆炸原因和伤亡情况。
4.[实验7—4] 化学反应中有放热和吸热现象,书本上只做了一个放热反应——镁和盐酸的反应,而且前面几个单元中已知道了碳、硫、磷、镁、氢气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的,书上对吸热反应只提了一句话: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的,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建议在这儿补做一个吸热反应的实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在烧杯中研磨,实验前,在烧杯底部放一个薄玻璃片(或硬塑料片),在薄玻璃片(或硬塑料片)滴两滴水,再将固体混合物研磨,过一会儿玻璃片(或硬塑料片)与烧杯粘在一起了。或者做一个动画,模拟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的:煤炉燃烧时向煤炉中添加新煤,一会儿煤炉上水壶壁上有水珠出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感官上的认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当然由于燃料的燃烧都是放热的,从燃料与能量角度考虑,也可不必补充。
(三)调查与研究
1.实验仅是某些生活实际的缩影,而在实践中应用才是实验探究的真谛所在。本单元的内容为学生将课本知识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火灾,关于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控制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都是学生应用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①选择一处公共场所调查消防设施的品种、数量以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②对宾馆、住宅楼或学校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
③对近年来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重大火灾的成因、损失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采用的具体灭火方法等;
自由选择一项进行调查,利用休息日来完成,最后学生再把结果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学生到附近的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以前学生进商场都是为了购物,对商场里是否有消防器材、有哪些消防器材并未关心过),通过实地的考察,增加了实际体验,增强了消防意识;还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查到了一些重大火灾的发生情况、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等,使得课本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内化。
2.关于煤的加工产品有哪些用途?通过查阅书刊、报纸、上网、实际访问和请教他人等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调查汽车、工厂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等,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诸如:《我说新能源》、《向植物要能源》、《爱环境就是爱家园》等议题。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2课时
课题2、 燃料和能量 2课时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课时
拓展性的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单元小结 2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 重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工夫
本单元的学习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是学不好的。由于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当科普讲,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景设计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等的教学。
(2) 注意发掘本单元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
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能源、环境问题,不要脱离化学来讲述,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
课题名称 教学设想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组织学生探讨并举例说明火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说明:
①燃烧 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②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
3、根据生活常识,列举一些火灾的事例和灭火的方法,结合课本[实验7—1]和[实验7—2]总结出灭火原理。
4、展示一些常用的消防器材,选择火灾和灭火的影视素材播放,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灭火的方法和消防知识,理解课本中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的含义。到实验室或地些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实地调查后,设置虚拟火灾现场,组织消防演习方案评比,强化消防安全意识。
1、 课本习题可以安排在课堂讨论完成。
课题2、 燃料和能量 本课题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内容通俗易懂,建议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同时可利用科教资料或影视素材介绍化石燃料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强调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1、通过简单计算,完成课本中化石燃料开采年限图。
2、利用一些图片等形式展示煤和石油的成份、用途。
3、在做甲烷可燃性实验的同时介绍可燃物组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关于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问题,此处不宜增加。
4、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题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对课本内容进行互相学习和探讨,指导学生课前向家长、亲友了解和查阅资料、收集素材,教师也提供一定的素材。
1、关于酸雨的危害,除了做模拟实验以外,还可以做一些实地调查,如了解一些广场的雕塑、露置室外的钢铁制品的腐蚀情况。
2、学生通过七个单元知识学习后,已具备了一些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简单归纳小结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对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一些诸如:《我说新能源》《向植物要能源》《爱环境就是爱家园》等议题。也可以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围绕本课题,运用相关化学知识的小议论文。选出优秀文章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3、建议“拓展性课题”在本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的教学法中,以阅读的形式补充。
以上是我们备课小组在准备这一单元的备课时的一些体会。总之,本单元为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很适合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它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本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__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组内评价
质性描述 分数 质性描述 分数
探究活动(3分)
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1分)
疑难问题及解答(1分)
练习与实践(2分)
学习信息和资料(1分)
交流与展示(1分)
学习反思或小结(1分)
进步、个性或特色(+1分)
总分、等级
教师评价

⑧ 小学数学备课要做好哪些主要工作

一般还是有教参的吧,看看小孩的基础,看好教材,想一个特别的入点吸引小孩,还要看看他们的练习的资料掌握好要考什么题形,切点补充

⑨ 2012陕西中考化学内参答案

9.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10.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11.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 12.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C】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2CuO ⑤Mg2+ ⑥2OHˉ ⑦H2O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3.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C】 A. 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 B. 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 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明胶为混合物 D. 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物质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表中“待测”值为5 D.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15.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 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 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 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 16.(每空l分,共3分)Ⅰ、Ⅱ两小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 I. 我国南海海域辽阔,那里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蕴含有巨量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1)南海海域鱼类众多,产量丰富。鱼类能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为 蛋白质 。 (2)南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化石燃料生产基地。写出你知道的一种化石燃料 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来源:学科网] (3)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一定要增强保护意识。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或寻找代用品;或防止锈蚀;或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答一条即可)。 Ⅱ. 据《陕西日报》2012年1月20日报道,铜川市某养殖专业户修建的沼气池,日产沼气600立方米,免费供给村民使用。沼气是用稻草、麦秆、人畜粪便等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的。 (1)沼气作燃料利用其 化学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或CH4 。 (3)用沼气作燃料,与用煤相比能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有 可吸入颗粒物;或SO2;或N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答一种即可)。 17.(3分)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三或3 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 。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 阴 (选填“阴”或“阳”)离子。 18.(4分)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所 学物质的分类归纳,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组物质所属的类别 碱。 (2)在分类所列举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 NH4HCO3或碳酸氢铵 。 (3)选择分类物质 中的一种,写出一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条件所需物质不受所列物质限制) 2H2O2 2H2O + O2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未配平或无条件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19.(4分)20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C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2)图2中甲、 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相等或甲=乙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N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相等 。 20.(5分)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12+H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A、B (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铁钉未打磨有铁锈;或溶液中有Fe2(SO4)3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l2分) 21.(5分)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CO2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CO2气体 。 (3)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 红棕色固体变黑 。 (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这样做,的原因是 使剩余的CO全 部燃烧,防止污染空气;或CO有毒,防止污染空气 。 22.(7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或四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 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 两处明显错误 ,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2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15%~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为了测定某氯化钠 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7g。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1.3 g。 (1分) (2)通过计算确定该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选种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设该氯化钠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x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1分) 58.5 143.5 x 28.7g(1分) x=11.7g(1分) 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15%<16.7%<20% 符合要求 (1分) 答:该氯化钠溶液符合选种要求。

阅读全文

与甲烷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