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一下品德过家家教学反思

一下品德过家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15 22:19:55

Ⅰ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与同学相处需要什么教学反思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版意趣横生的同教学权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Ⅱ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哪里有科学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空气》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空气?”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 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Ⅲ 什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长性,学生的对于四者的区别很难把握,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进行规律总结突出本质,选择性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对比,整体性注重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理解性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恒长性保持本质的不变。
二、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
四、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的有些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

Ⅳ 幼儿用书 过家家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本课题活动内容有:家庭成员介绍、亲情游戏、家中快乐事、家庭照片展等。专这些内容都是幼属儿生活中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事情,而且在教材中这些内容都是用孩子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卡通画、真实生活照片等方式来呈现的,学生感兴趣,乐于走进文本,更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Ⅳ 品德与生活《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内根据《品德与容社会》课程标准“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要求编写而成。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呵护和关心,体会不到做父母的辛劳。这样的倾向不仅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容易成为任性娇纵、意志薄弱、依赖性较强、缺乏责任感的人。

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强调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和反思。本课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要求,在“我是家中小宝贝、“爸爸妈妈我最爱”、“我为家中添欢乐”、“十一金点子大比拼”四个环节中,强调对比、强调感悟、强调发展,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思考、讨论、交流、表达,并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体会家长的辛苦操劳,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增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家庭责任心。

Ⅵ 谁有 科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课本中 至少三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上学去》案例及反思
《上学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我上学了"第一单元主题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之一。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向往,但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又不免胆怯和紧张。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本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憧憬着学校给他带来崭新的一切,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神秘感,但上学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坎坷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本教材特地从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初步感受学校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在交流中让学生把那种坎坷不安的心理给消除掉。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正确形容自己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理,这就要教师设计一些台阶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表达。因此,我从儿歌入手并尽量设计一些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以图文为载体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绪。
4、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叙述我上学的第一天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制作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以情境为开端,激发学习兴趣。唱《上学歌》
二、以图文为载体,展示学校生活。 (课件展示小明上学的各个情境图)
1、 画面上定格在上学前的准备图。2、画面定格在上学的路上的情境图。
(有的小朋友和小明一样高兴,可有的小朋友也会遇到烦恼。请从桌上的心情脸谱中找一个贴在你胸前,然后跟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不开心。(生发表意见,对那些说出自己有点不适应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是你的好朋友,不用怕。等等))3、画面定格在学校门口的情境图上。(这时师要鼓励生大胆畅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上导学生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以介绍为途径,形容我多快乐。
1、点击课件:出示儿歌:《大家一起玩更快乐》
2、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一起玩、一起学习吧!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大屏幕上的音乐唱唱这首《大家一起玩更快乐》好吗?(大家可以站起来,用动作随意比划,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可以。)
四、以制作为契机,培养创造思维。
1、怎样爱护新书呢?
点击课件出示两副图:一幅是同学爱惜书的情境;一幅是好几个同学围在一破坏书的两个情境。在学生一翻讨论后引导学生感受新书。
(1)摸一摸:光滑细腻;
(2)闻一闻:纸墨清香;
五、以小结为课尾,升华活动主题。
1、说一说。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了学校里的生活。那么,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熟悉的上学歌再唱一遍。
3、贴一贴。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节课你觉得自己开开心吗?谁来说说?(老师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笑脸贴那些叙述自己是如何开心的那些同学的胸前)

(3)翻一翻:图文并茂。
小结师:书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爱惜书本。
2、动手制作课程表。

《上学去》教学反思
本案例反映的是一个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叙说自己上学第一天心情是怎样的,并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制作课程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很多学生一回家后,都把课程表拿出来向家长展示。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课后自己细细的回想一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上学时的心情,特别重视学生的交流,在课上,教师的言不语不长,善于创设交流时机,营造和谐氛围,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让矛盾充分暴露,并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本节课自己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我觉得体验要真正的落到实处,而这节课我是让学生真情实感的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心情、摸一摸光滑细腻的书、闻一闻纸墨清香、翻一翻图文并茂的书、制作课程表等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

《神奇的手》教学反思

《神奇的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的第一个主题“我有两件宝”中的内容。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在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及“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内容,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说出双手和大脑能做很多的事,它是多么神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动脑,勤动手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手,但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又往往容易被孩子忽略。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其参与动手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手,初步了解手的作用,充分体验动手活动的乐趣,从而为自己有一双健康神奇的手感到高兴和自豪,并以此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神奇的手”这一主题,结合一年级儿童巳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了“会做事的手”、“会认东西的手”、“会表演、会说话的手”三个活动。在“会做事的手”这一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事。当学生饶有兴趣地诉说出自己的小手会做一些什么事情时,老师一句“想不想现在动手做一做呀!”,激发起孩子们想做一件事给大家看一看的欲望。“会认东西的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玩摸物的游戏来体验“手会认东西”这一认知过程的。“会表演、会说话的手”这一活动,我先用课件出示播音员用哑语播音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手会说话”。接着课件出示义交警用手说话指挥交通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以“手会说话”作用大、很重要。老师用手表演和与学生用手交流来激发孩子们用手表演和说话的兴趣,于是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自由说话、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我的教学形式服从内容,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本课通过激趣导入、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游戏体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展示、欣赏等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在导入时,我依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动好奇的特征出了一则谜语给小朋友猜,为了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又分小组比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轻松自然地把孩子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自己喜欢的事,或画或写、或折或剪等,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立体活动的课堂场景,诠释“会做事的手”这一主题。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让儿童在现场表演,这既是孩子们挑战自我,向同伴推介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感受。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资源,增添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儿童的视觉美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人人都有一双手,是本课的特有的教学资源。编谜语让学生猜、互相摸手谈感觉、活动手指、用小手做自己喜欢的事、用手摸东西、用手说话、用手表演等活动的设计,让这一特有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最后,巧妙地利用今天很多老师到现场听课这一资源,让小朋友用手“再见”来结束本课的教学活动,各种资源的效整合,让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也就更加乐学、爱学、善学!

Ⅶ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春天说了什么教学反思

【案例背景】
翻开一年级下册的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发现第一单元就是《春天的歌》。图中花枝招展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她撒着花瓣,给人间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春色:春暖花开,花红柳绿,小朋友们趁着东风放纸鸢、植树……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看着,我脑海中不禁产生了几个问题:
问题1:开学时,我们本地还处于寒冷的冬末,小朋友们都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和羽绒服,围着围巾,戴着手套,温暖的春天离孩子们是那么遥远,孩子们只能凭回忆来感受春天,缺少春天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怎么上?
问题2: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周一至周五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放学后到郊外散散步,到公园嬉戏,这些对他们来说都只能在双休日才能体会到。因此,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因而获得的春天的知识储备也较贫乏。这样的活动该怎么组织?
根据现实的环境与学生的学情,我决定将教材进行处理,将这一单元的内容置后。并在课前安排充分的准备活动:先组织学生春游,让小朋友们在春游的过程中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儿童平时在周围环境中观察动植物、气温、自然现象和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情境描述】
情境一:倾听春的细语
1、听春
⑴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听——(播放潺潺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⑵回忆平时(如春游时、漫步在公园小路上时),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轰隆隆的春雷声、沙沙沙的春雨、小蜜蜂嗡嗡的叫声……)
⑶春姑娘还在说悄悄话呢!你们听见了吗?
生1:春天到啦!花儿快快张开笑脸吧!
生2:小草小草,快快钻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可美啦!
生3:冰雪,你怎么还在啊?快走吧,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了。(这位学生一边说还一边做赶的动作。)
(全班小朋友大笑。)
生4:燕子燕子,你可以回来了。
……
⑷是呀,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小朋友齐诵读儿歌。)
2、赏春
⑴是呀,听了春姑娘的话,大自然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你们瞧——(播放图片)
⑵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春暖花开、和风细雨、花红柳绿……)
⑶你发现春天有哪些花开了?(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
【反思:春天是万物复苏、花开鸟鸣、处处充满生机的季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丰富资源。因此,先让儿童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受春天暖暖的风、细细的雨、渐渐朗润的太阳,倾听流水的歌唱、鸟儿的啼叫、大自然演奏的圆舞曲,去体验春天的美丽和愉快。而后,再来学习本课,这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
情境二:寻觅春的足迹
1、寻春
春天已经来了,来得那么快,没等你察觉,她已悄悄地来到了你身边。她又是那么调皮,总爱跟我们捉迷藏。春天到底在哪儿呢?让我们去找找吧!自己阅读教科书P6的图,并结合平时发现的来说一说。
生1:春天在金黄的油菜花上。
生2:春天来了,小朋友脱掉了棉袄。
生3: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出示图片,它是一种候鸟。)
生4:春天就躲在我们的衣服里。(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是的呀,温柔的春风吹到我们的袖子里进去了。……
【反思:通过引发儿童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春天的迹象,进而引导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身边周围环境中动物、植物、气温、自然现象和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目的在于整合学生的发现,整体规划,有机结合,因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的。一位儿童在公园里玩,他所发现的不仅是各种各样的花开了,他还发现湖边的柳树长芽了,草地上的草儿变绿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同时还听到了小鸟儿叽叽咕咕的叫声。所以,为孩子们提供条件和机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综合的学习,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对春天特征的整体认识,非常重要!】
2、唱春
有许多歌就是描写这可爱的春天的,你知道有哪些?(《春天在哪里》《春雨沙沙》等)唱一唱。
情境三:留住春的身影
1、活动中留住春天
⑴装扮春姑娘
画一个大大的春姑娘外形,启发儿童用画笔绘成或用彩纸、植物、废旧物品等做成各种春天的景象,来为春姑娘打扮、装饰。
⑵春季游戏坊
分组开展各种与春天有关的游戏。(成语接龙、猜谜语)
⑶春季保健箱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及时增减衣服、多喝水……)
⑷课后实践活动
怎么留住美丽的春天,让春天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小组讨论。
(写一首儿歌、画画、做手工、做春天的游戏……)
2、生活中描绘春天
春天的美丽、快乐需要我们用双眼去发现、用双手去描绘。课后,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住这美好的春天吧!
【反思: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不由得想到赞可夫说的那句话:“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是啊,讲了又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一个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活动情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学生们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了春天的美好,对春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还获得了主动学习、探究的宝贵经验,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感悟与思考】
通过《春天说了什么》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课堂要吸引学生,必须充满活力;课堂要充满活力,就应该活用资源,综合开发。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挖掘与运用。那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活”起来?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1、“活”用已有资源
灵活处理教材资源;教材是由专家编写的,虽说他们开发的课程内容从内在的学术性等方面来看可能是最好的,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而教材的更新却相对滞后,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脱节,缺乏针对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概拿来就用,而要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灵活处理,使教材更具生活化,时代化的特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学生内化。如本册的第一单元就是《春天的歌》,而我们本地开学时,却还是春寒料峭,时不时的还伴有雪花。如果按教材顺序来讲,学生只能凭借回忆来感受春天。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直接的感受体验,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而我把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置后,当春天真正来临之时,先带学生出去春游,待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充分的观察与感知之后,再来进行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兴趣盎然,说起春天来也是头头是道。也就是说,《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是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与大自然画面。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背景和经历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孩子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络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2、“活”上《品德与生活》
活动化的品德教育最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水平,它使品德教育变为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从而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如本课中倾听春的细语、欣赏春的美景、装扮春姑娘、春季游戏坊、春季保健箱等活动,就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而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上例中的让孩子们唱一唱、画一画、做游戏等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搞“活”课外实践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身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的确,课外实践是品德与生活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课外实践,可以是课前的实践活动,如本课中的春游、布置观察任务;也可以是课后延伸,如用自己的方式留住春天。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如让思品教学与学校大队部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等等,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收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二框教学反思

细细来想来,在本教源学设计中,有一些设计内容有待于今后不断去完善。 1、重难点要进一步突破
在本课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既是重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难点。老师应该针对一个材料,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分析,最终实现重难点的进一步突破。同时,在突破重难点上,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启发,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看问题。
2、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引导
对于公民法定的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的部分,我只是让学生在书本划出,对于有些义务学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设一个“学生提问”的环节,对于不理解的那项义务提问,教师在作出适当解释,我想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3、要进一步突出问题的思辨性
在本课的设计中,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待加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计问题,而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层面上,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
总之,如何在一节课时间处理课堂预设与活动生成的关系?在教学设计内容中采用什么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中深入思考和探究的。

Ⅸ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课思二框教学反思

习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课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小品表演,即:小涛和Jack的故事。小品简单过程:场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级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从穿着、语言、动作表情,无不表现出美国人的自由、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场景二、Jack请小涛吃饭。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涛很难理解,表现的很不开心,期间点菜时小涛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场景三:Jack过生日,小涛送了他一盒美国的“好时”巧克力,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并当场拆开礼物,分吃巧克力,小涛对Jack的拥抱很不习惯,也觉得Jack当场拆开礼物就吃,很没有礼貌。学生看完小品后,多媒体呈现课本的问题(人物换成Jack):1、如果你是Jack,会怎么办? 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Jack的处理方式吗? 3、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多媒体呈现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图片)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由向教师要知识向自己、同学、社会要知识的转化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

可见,活动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活动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之在动态中掌握知识,内化情感,树立信念,指导行动,达到思想品德课知行统一的要求,是教师、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借助教材的教、学互动的过程。它区别于传统的过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念联论实际的特色。活动教学可分为常规课堂活动教学和大课堂活动教学,在这里笔者所说的活动教学,主要是说常规性活动教学。所谓常规性活动教学,是指在正常的学校教室内的活动教学,它可以通过课前的有关新闻发布,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材料公布、小品表演等形式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一下品德过家家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