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
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回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答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㈡ 教学反思具体包括哪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1] 集体反思的提出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集体反思的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变性格这个议题基础上思考的,通过对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达到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目的,集体反思学习最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和下意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理解、学习、行动、习惯的过程。集体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2、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这是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有时候大家不能理解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而这种不一样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反思学习可以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应该是多元的,也允许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包容各种思想和思维。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做法毫无疑问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我们循着这种思路可以彻底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与企业中所倡导的全员持续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谋而合,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是一脉相承,只是集体反思学习有更进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中,但对思想的思考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集体反思的局限分析 1、对学习的理念方法认知不够 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个人学习已经延伸为终身学习、组织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新事物中快速学习,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对象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媒介的学习更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方向。认识不到学习的这些变化就给集体反思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2、难以超脱自我意识 摆脱不了自我意识的束缚,想法和行动经常还是笼罩在“自我意识”的阴影下。本来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还是跳不出“我”这个怪圈,自我潜意识的影响太深了。难以进行自我主观判断,无法理认清客观事实,这种客观事实包括客观事实的人和客观事实的事,大部分人在集体反思学习时仍然夹杂个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集体反思学习严重障碍。 3、个人和组织开放度不够 现代社会充满了信任危机,不信任的社会文化使我们每个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伪装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愿意轻易表露真实的自我。人们思想趋于保守和固步自封,每个人心理上习惯于设防,如何克服组织防卫心理,也是组织性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个人和组织开放度不足会限制每个人内心的开放程度,从而影响集体反思。 4、学习成果难以跟踪和检验 集体反思学习成果在工作层面的绩效是可以衡量的,而个人修养层面却是很难度量的,而且时间是长期的,并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长的“时滞”。学习的心得成果只有经过长期调整修正,才能变成习惯,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难以跟踪和检验的,而对于人的本性,则比较倾向于能看到短期好处,不太重视长期影响,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编辑本段反思历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2]编辑本段反思成分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2]编辑本段反思方法
有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2]编辑本段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3]编辑本段书写示例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㈢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㈣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这里我作些简单的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1、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课堂练习、教学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针对这些思考和预设进行“再思考”
,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2、教学中反思:
㈤ 期末教师教学工作反思内容有哪些
一、 反思抄教学内容袭:(1)是否钻研吃透了教材;(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3)重点、难点、易混点是否把握;(4)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是否合理。
二、 反思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是否得分;(2)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否随意;(3)激趣导入,课堂评价,激励语言是否适时得体;(4)训练、巩固、熟记的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到位。
三、 反思教学手段:是否根据教学需要使用教具,是否演示操作,直观教学,是否制作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以兴趣的对知识理解加深。
四、 反思教学顺序:(1)教学程序是否合理;(2)环节是否紧凑相扣;(3)过渡语言是否自然恰当。
五、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当然检测优秀率、及格率如何,是否存在过差率。
总之,自己一切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可以反思。又如何反思呢?把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照,把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他人的专业行为进行对比,把自己成功的地方写下来,把自己失败的方面也记下来,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整理、分析,就是有意义的反思。
㈥ 教学后反思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倡写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有效形式和手段。写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课堂情况,而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撰写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在教学中反思认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
1、巧妙的.揭题;
2、突破难点的方法;
3、师生合作的过程;
4、画龙点睛的小结;
5、开放性作业的处理;
6、富有悬念的结束语……
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工作参考使用。
二、反思教学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更何况这种设计还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完成。所以"败笔"是难免的,如
1、不恰当的情景导入;
2、不成功的演示;
3、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
4、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
将这些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进行反思分析与探究,包括主观的客观的,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
三、反思教学中的"偶得"。
教学中,随着师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深层探究的课题。
四、反思学生中的"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法不一,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问题,一些言论或做法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进学习的顿悟,把教学引向高潮,把它记录下来,教学相长,成为新鲜血液的补充。
五、反思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错题记录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查缺补漏内容,对症下药,及时搬掉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教学补充措施。
【教学反思可从哪几方面来写】相关文章:
1.用画来写信美术教学反思
2.用画来写信教学反思
3.用画来写信美术教学反思
4.《用画来写信》的美术教学反思
5.《用画来写信》美术教学反思
6.用画来写信的教学反思
7.美术课《用画来写信》的教学反思
8.小学美术《用画来写信》教学反思
㈦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1.理论反思。理论反思并不是要我们对教育理论评头论足,而是指由教育理论中某一个论述,引发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考。2000年,我在山西省教科所编辑的《国内外教育文摘》上偶然看到一篇关于顿悟的文章,这篇短稿引发了我对本门学科教学方法的反思,写出了《学生顿悟的前提及其激发途径》一文,该文在1999年江苏教育报三版的教学天地栏目得以发表,在报纸上能够发表2000字文章,当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2.教材反思。教材的反思可以从教材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处理两个方面去进行。教材特点的分析可以运用对比的思路,即比较新老教材的不同的。在新老教材更新换代的时候,此类文章比较容易发。1997年正值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修订之际,我仔细比较了新老版本的异同点,构思了一篇题为“初中化学教材可读性及其利用”一文,文章分两部分,一是新教材可读性的体现,用了这样六个小标题:文笔优美、图文并茂、用语规范、说理透彻、导语简练、内容丰富,第二部分为“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可读性的若干思考”,从通过阅读,引入新课;通过阅读,设疑解惑;通过阅读,梳理知识;通过阅读获取方法;通过阅读,开阔眼界;通过阅读,陶冶情操等六个维度进行了阐述,所用实例都来自于本人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反思的习惯,没有教学随感的积累,这样的文章是不好写的。该文3600字,被1998年第6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刊登,并被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也可以积沙成塔,演绎成文。这方面,可以着眼于某一章节教材的处理,也可着眼整册教材的处理。1996年,本人总结了若干年来教材处理的经验,写成了《教材处理中的顾后和瞻前》一文,该文发表于1997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9合期。
3.教法反思。教法反思的重点是为什么用这种教法?这种教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了那些缺憾?如何弥补这种教法的不足?等。2001年,本人申报的课题——提高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探索性效应的研究,被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市“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借助开题论证之际,我总结了实验教学改革中比较可行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了提高化学演示实验探索性效应的途径:增设演示实验,创设探索情境;改进演示实验,延伸探索过程;“下放”演示实验,增强探索体验;“提升”演示实验,开掘探索深度。写成的3000多字的论文,在《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年10期上发表.。教法总结也不一定写成大文章,写成小小的个案也行,最近,为了给自己的课题研究充实材料,我尝试写了不少探究性教学个案,其中,借助探究实验,感悟定律内涵;粒子基本性质探究个案;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金属性质,物质溶解性影响因素探究等8篇个案已全部得以发表。
4.学法反思。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学法的指导,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但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系统归纳,撰写成文的意识,大家可能还比较缺乏。其实,这类文章撰写的难度不大,只要选准切口、归纳全面、说法新颖,定能成功。2003年上半年,在一次化学基本概念复习题的评讲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基本概念类试题时,联想十分重要,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这类试题,总结出了联想关键字词、联想概念网络、联想具体实例、联想相关前提、联想变化过程五种方法,写出的3000多字的文章在《中学化学》03年7期上得以发表。学法指导的文章,取材广泛,知识的理解方法,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的点播方法都可以有文章可做。近年来,这方面的文章我写的不少,相关内容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的某一个章节,如,攻克一个难点的四种方法,酸碱盐的学习策略,逆向思维在酸碱盐学习中的应用,例谈顺向探究与逆向思考,解读化学方程式中的“=”等。
5.试题反思。试题反思可以是对命题趋向的探究,这类反思的着重点,不在于试题如何解,而在于试题体现了什么思想?好在哪里?今后的考试中还会不会出现,今年2月份,我在《考试》上发表的〈化学命题趋势预测〉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写成的。试题的反思可以是对试题特点的评述,2002年,我发现化学试题中条件隐含性的试题为数不少,因此,仔细收集了相关的试题,通过比较分析,提炼出了化学试题解题条件的十种隐含形式,写出的文章《化学试题中隐含条件的隐含形式》在2003年的试题研究上得以发表。试题反思,还可以是对解题方法及要点的归纳总结。我在2003年试题研究上发表的〈物质推断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在2005年3月在《中学教与学》上发表的〈例谈答题思路的形象化概括〉,在2001《初中生学习技巧》上发表的〈谈谈物质推断中的思维定势〉等都属于这一类文章。试题反思要把握两个字,一个是“新”,要反思就反思最新的;另一个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