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游湖]古诗的解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绝句】 类别:【古诗】
[原文]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介绍】徐俯(1075-1141) 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一]、[三])、《鹧鸪天》(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豪迈气象。有《东湖集》,不传。
【说明】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解释】①这句意思是:转眼之间春意已经很浓了。②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这句形容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水面开放。③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同“渡”。文字
⑵ 范成大的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⑵夜绩麻⑶
村庄儿女各当家⑷
童孙未解⑸供⑹耕织
也傍⑺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⑴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诗篇
⑵ 耘田:除草
⑶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⑷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定工作
⑸ 未解:懂
⑹ 供:从事参加
⑺ 傍:靠近
【题解】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农村年四季生活和农民甘苦哀乐题材写了总题《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
【译文】
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孙子还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赏析】
南宋诗人范成大(二六——九三)描写农村景色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有名四时年春、夏、秋、冬四季诗人用清新笔调对农村各时期自景色和农民劳动生活做了比较细腻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同时由于对农民有定同情所对农民遭受官府和乡村地主剥削及们生活困苦些诗也有定反映些组诗首描写农村生活小场面从侧面着笔反映出农村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生趣生活
场面样展开初夏小农忙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而生时该要耘田即除草了昼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当时男人们干活
基本上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吃穿都靠自己生产当时种棉技术还没有国广泛传播穿衣靠养蚕和种麻阔气人穿丝绸品穷苦人穿粗麻布麻布制作过程把苎麻收割沤水里除去表皮:抽出纤维晒干搓捻成线叫做绩麻再织成布妇女白天干完别家务劳动晚上绩麻耘草和绩麻做例子照应第二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从诗人物口吻来说自指年轻人诗意说:村庄里男男女女都得闲当家各司其事各管行里意义同于我们现常说当家做主除了正劳动忙碌成年人外还有另种人本忙碌小孩子们们却另种方式也投入生产热潮了童孙指更晚辈小孩子们些小娃娃们还没有劳动本领会耕也会织注意未解词会做会也参加耘田、绩麻劳动去了虽会们却也闲呆着末又干呢农村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于农业活路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习惯于三三五五桑树下面学着大人样子种瓜呢农村常见事情却具有特色里能参加劳动小孩子们尚且样末正担当劳动重担成年人又样忙着生产呢
童孙种瓜描写虽从侧面着笔却陪衬而深入样写艺术上散发出浓厚生活气息人们面前展开幅热烈劳动生产图景使诗语言留下了强烈韵趣
《四季田园杂兴》诗杂兴读法产生了同意见
我要想弄清杂兴意义需要两字分开来进行解读
杂《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多种多样;②正项外、正式外;③混合起
兴多音字读阴平时(第声)有七解释①兴盛;流行②使盛行 ③开始;发动;创立④起;起来⑤准许(方言多用于否定式)⑥(方言)或许 ⑦姓;读去声时只有种解释:兴致;兴趣
通过上罗列我们会渐渐地从推理发现杂字取第二讲引申非正式(杂记、杂说、杂文多靠近此义)
而分析兴字解释似乎找合适解释与杂相对应了
我们联想下古典文学常识我们会下子意识兴字读去声时《现代汉语词典》少了解释
诗歌即景生情表现手法诗周南关睢序:‘故诗有六义焉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集传:‘兴者先言物引起所咏之词也’----《辞源》
再翻开唐宋等历代诗作诸此类题目也多见
《杂兴》皎(唐)人生分已定富贵岂妄来见海底泥飞上成尘埃
《春日杂兴》陆游(南宋)夜夜燃薪暖絮衾禺饭直千金身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杂兴》李颀(唐)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水滨丈人曾有语物或恶之当害汝武昌妖梦灾百代英威埋鬼府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祥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善恶死生齐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春日杂兴》壬禹偁(宋)‘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杂兴》安夏(清)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四时田园杂兴》例诗人范成大58岁时辞官归隐石湖写下了六十首《田园杂兴》诗诗名虽杂兴却全面反映了江南农村现实生活尤其贵诗人把揭露封建剥削表现农民勤劳淳朴美德与描写农村风俗、景物结合起来熔体从而使田园诗除了写景状物外还包涵了深刻社会内容范成大对田园诗发展大贡献
赋、比、兴虽人对先秦诗歌表现手法概括整国古典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赋借叙事抒情比借写景抒情兴触物起情作诗歌用情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诗歌抒情特征便彰显无疑了
由上述内容结合杂兴两字意思我们完全推理出杂兴即随意写来没有固定题材诗篇手法上即景生情主正所谓触物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因此杂兴读作也便言自明了
⑶ 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⑷ 春游胡中三,四两句中含有怎样的哲理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出自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⑸ 春游胡中对第二句中的蘸字分析
“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⑹ 古诗《春游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古诗《春游湖》描写了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柳阴。
一、原文专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属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翻译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三、赏析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⑺ 宋朝诗人徐俯 春游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专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属:“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⑻ 诗题是"春游胡",但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诗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安排构图。
⑼ 《春游湖》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专然,喜欢美丽的春天,表达了作属者喜悦的心情。
《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9)古诗春游胡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具体时间不可考,约作于早春天气。
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春雨断桥”一句,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