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什么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专很不容易的,这是推属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我们既要考虑 “ 新课程目标的内涵有哪些 ” ,又要考虑 “ 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 以及 “ 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 ” 等问题。所以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说走进了新课程。
⑵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是评价学生内的重要标准。教容学中的环节不是目标;教学中的活动不是目标;评价活动不是目标;教学策略不是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有效学习后的结果。它是能力和行为倾向的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目标设计主观臆断;目标不明确,模糊、笼统;目标中知识点太多;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包括多个水平、多个层次。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首先是主体性,其次是具体性,第三是逻辑性,最后是指向性。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又明确的。
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基于教学目标,挖掘深度。用高阶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教育观去应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⑶ 怎样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教学活动包含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教学活动安排的一般指导:1、引起注意。2、告诉学习者目标。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4、呈现刺激资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导行为。7、提供反馈。8、评定行为。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1、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为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为引导学习者自行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学习者的主体应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地参与机会,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不仅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各种媒体应各施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优化的媒体组合系统。2、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年龄越小,知识、经验少,感知能力差,依赖性比较强,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经验增加了,感知能力提高了,能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其思维也有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认知规律,符合学习者特有的认知要求,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3、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⑷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既要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
四、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就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让知识 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形成,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的“跳一跳,摘果子”
⑸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
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⑹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以说多年的试验以来,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已基本上可以接受这种理念了,但是具体在实际教学当中的运用,可能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究竟应怎样去设计教学才能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还得重新学学新课程标准。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而“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指的是学生应对学习有浓厚的求知欲、好奇心、并在它们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去思维、学习;“合作”就是与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学会敢于发言,能有条理的述说自己的观点,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而“探究”则是“探究”就是“探索研究”,也就是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对探索世界、探讨问题的兴趣。就文本解读而言是指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分析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获得对文学世界、语文世界的感受与理解。 再次了解“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就会明白教学设计应有什么目标,应培养什么能力,朝哪方面努力,应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才有助于形成这些能力,就不会出现还是“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就不会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理解成老师设计好问题、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再明确答案的问答式的教学;或者还是以学生能否出色回答问题为目的,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独特感受的现象。 为了配合新课改的实验,教育部还编写了好几套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理念很先进: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意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内容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教材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具有开放性、弹性,注意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故决不能将理念这样先进、思想这样明确、内容这样新颖的教材在旧的教学设计中备受煎熬,更何况教学设计是形成这种新学习方式的有力的保证,这就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能否达到如期的目的;学生能否如愿的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能否以这次改革给全民族来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 围绕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个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遵循以下的几条原则: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原则。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再然后,才是教师的参与。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多读,这样才会有所领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切不可在学生都课文还没有充分的阅读,甚至是还没阅读的情况之下匆匆开讲。 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故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切不可以自己的感受作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他们想表达与述说的欲望,让他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即使他们的问题与见解有时看来是粗浅白幼稚的,但是要从他们的经历及认知能力出发尊重他们的体验。 4、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坚信在学生们“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坚信这种“争吵”对他们意识的影响:敢于发言,且要言之有理,如何让别人乐于倾听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坚信他们在合作中会认识到:乐于与别人合作,如何合作得更愉快,更出色的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基础;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但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原则,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不然,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闹哄哄的机会。这可从小组组队的成员、讨论的时间长度上做些变化,如成员可二个、三个、四个有所变化,讨论的时间一次不宜过长等。 5、随时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的原则。探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在语文实践活动课里提供的素材才能训练,也不是如有关于文学与人生、于艺术、与自然等大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因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难度降低,它可是以阅读材料为基点而引出的对其语言特点、结构划分、课文主题的讨论等,也可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而进行的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 6、教案留空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步骤一一作好周密。详细的设计,这固然是一种极为负责任的做法,但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这也是一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做法。因为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仍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的提出,因为学生的个人经验及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为这些学生给予提出解决的机会。因而笔者提倡在我们的教案留出一些空白用以记录学生的问题,并把作为一个教学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的、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要有助于形成这种学习方式。
⑺ 教学目标设计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不同层次的,使用初中新课程后,英语教师如何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针对整个英语课程的,是将英语课程的各种目标综合,再分类后的一种表述形式,是说,英语课程要有这三大方面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需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整体目标为依据,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表述。
第二,系统考虑教学目标。除了考虑一个学期的总目标外,还可以考虑按专题而不是仅仅按课时来设计教学目标。课程总目标中的很多东西,不是在一节课中就可以实现的
第三,设计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列出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不一定要时时并驾齐驱,合理的做法应是依托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突出。并且对教材内容大胆的取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对学情实际的充分了解。
第四,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是为学生设计的,所以教学目标可以使用上述“学生会……”之类的表述方法。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如有必要和可能,可将某些目标分些层次。例如,70%的学生能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上人物的动作。30%能在所给案例下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上人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