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

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7 14:18:48

① 夏衍的魅力 概括

文章通过夏衍精炼的话语展示了他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高尚人格和特有的魅力。
直接点明夏衍魅力的的语句
1.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
2.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3.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
4.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
5.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八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6.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7.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文章记叙的事件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这几件事情中分别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等。

深入分析: 1、在介绍具体事例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到“赏花”和“安排后事”。?
写“赏花”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可亲。写“安排后事”是为了更完整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善终。
深入分析: 2、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叙使之具体可信;议使之深刻精辟。

② 夏衍的魅力有些什么

九件事
1.夏衍清晰记住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拒绝别人给他的首长优待
3.文代会上的讲话令人感奋没有专官腔属
4.指出建国后的错误
5.夏衍亲自为《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写序言
6.夏老赏花
7.在住院清醒时,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8.卧床不起时,仍关心中国事业
9.临死时,吩咐后事

③ 以《夏衍的魅力》写读后感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中的哲理性,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通过对新奇、具体而又相当典型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出来的。比如,种子的生长之力能够分开机械力难以分开的头盖骨这个例子,就是一般人不易具备的知识,因而显得新颖奇特,也很典型。同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作者紧接着又列举了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普通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之。而用普通事例来说明问题又容易失于平庸和索然寡味,于是作者便对这些普通事例进行了深入的开掘,提炼出微言大义的哲理来。

“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作者从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提炼升华出一种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这篇散文的立意,是通过层层点染,逐步深化的,到了最后,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功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

④ 夏衍的魅力 王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据说他从来没有达到过五十公斤,在他的生命晚期,他大概只有三十公斤体重。

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说:“不要叫首长。”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奋不已。

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例如他说过,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你听了会一怔,再一想实在是深刻:甚至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骇人听闻的错误也是可以事后在某种程度上予以弥补和纠正的,人一下子多出来了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从此,世世代代,后人们就得永久地背起这多出的几亿人口的包袱——后果了。

华艺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了一个《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一画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而又清澈见底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提起文艺界某些小圈子现象,夏公不火不怒地笑着说:“我看他们一个是‘鲁太愚’,一个是‘全都换’。”他用了韩国两位政治家的名字的谐音,令人忍俊不禁。当然,请韩国朋友们原谅,这里绝对没有对韩国政治家不敬的意思。

然后他又俏皮地说:“有些人现在是分田分地真忙了,但是谁知道分了地后长不长庄稼?”

他莞尔一笑.觉得有趣。

他的话传出去了,其实挺厉害。

但我从没有看到过他为了小人得志的事儿发怒,他也从来不向我抱怨诉苦,哪怕是老年人的生理上的病痛。他也从不炫耀自夸什么,从无得意洋洋之态,正如从无怨天尤人之语。他从不谈个人,也不说任何个人的坏话。对于个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恩怨,他一贯认为是小问题,这样我也就不好意思向他抱怨任何人,包括被抱怨了绝对不会冤枉的人。同样,我也从不与他谈我个人处境上的风波,不管风波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在我们的频繁接触中,从来没有为个人的事互相关照或者求助。“稀粥事件”他也略表关心,他当然有他的倾向,但是他坚持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上述的“夏味幽默”中的讥讽意味,对于他来说,也就算是到了顶了。他自己还是高高兴兴地过日子,每天他细细地看书看报听广播,只关心大事。

小事当然也有,例如养猫与观看世界杯足球比赛实况转播。七十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真是一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一九九○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人老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特殊的美:那是无限好的夕阳,个性已经完成,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八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去夏病情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昏迷前)的见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

“有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他的离去也是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他清晨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就感觉不好,发了点脾气,摔了一样器皿。于是他自觉不对头,找了子女来,从容地、周到地、得体地吩咐了后事。他说,在他九十五岁生日的时候有关方面搞的活动,对于他有一个评价,除去溢美的水分,他自己还是满意的。他希望自己走了以后,不搞什么活动,把骨灰撒到他的家乡——浙江——钱塘江里。谈到料理后事的时候,他还提到了陈荒煤与王蒙的名字。两个小时以后,他昏迷过去,从此再没有苏醒过来,直到春节休假过后上班的第二天,他溘然长逝。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缘分,以阴历计算,我与夏老出生在同一天,即重阳节的前一天——阴历九月八日。我现在住的房子,是夏老住过的。他在九十年代初期还特意来他的旧居——我的也已经不算新的房子来看了看。

也许在他走了以后,人们会愈来愈感到他的可贵。中央领导,各部门领导,文艺界,各省市各地方,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由衷地缅怀夏公,真情流露,涕泪交加,使你觉得人心不死,民气昂奋,冥冥中有大道大义存焉。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远远不是全部掉进了钱眼里。中国的事业正是大有希望。

许多年轻的与不年轻的文艺家都喜欢到夏公那里去,与他交往令人心旷神怡,温馨而又超拔,光明而又通达,锐利而又沉稳。特别是对年轻人,他是那么充满爱心。我们常常讲营造如坐春风的气氛,在夏老那里,才真是如坐春风呢!环顾四周,常有老、中、青的“代”的隔膜,包括我个人有时也为之所苦,不承认隔膜也许更说明隔膜之深。但是想一想夏公,关键还是看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是否具备应有的长者风范。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了。是的,他聪明而又宽厚,德高望重而又平等待人,洞察世事而又不失趣味乃至天真,直面真实而又从容幽默,我行我素而又境界高蹈,永葆本色而又绝不任性,不苟同更不知道什么叫迎合讨好,不自得也不会被什么大话牛皮吓住。他是铮铮铁骨,拳拳慈心,于亲切中见极高的质地。毛泽东有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说,说是说了,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我谓夏公是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夏公的性格是一种美,夏公的人品与智慧实在是充满了魅力。他的去世令我万分悲伤,但是一旦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谈吐识见,我不能不发出会心的满意的微笑。

⑤ 夏衍的魅力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夏衍精炼的话语展示了他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高尚人格和特有的魅力。

⑥ 《夏衍的魅力》作者笔下的夏衍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笔下的夏颖是一个比较活泼热情单纯有创造力的人。

⑦ 夏衍的魅力 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内容有九件事: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7)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结论:

1、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淡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热爱。

2、开篇直接叙事,从纠正日期的记忆错误一事开始对夏衍进行描述。

3、夹叙夹议更具体深刻的反映了夏衍的魅力和作者的感情。

夏衍:

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改编创作《野草》、《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所著话剧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剧春秋》、《方草天涯》改编剧本《祝福》等。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其话剧创作特色:日常生活的戏剧性: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的人生。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痛苦的发现。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在的深刻性结合。

简约含蓄的情节结构:《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间里,同时展开五家人家的悲喜剧,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准确传神的勾勒,极端简洁与鲜明。“黄梅天气”的多层象征意义。微温而含蓄的态度,不动声色的控诉,含着眼泪的鞭挞。

人道主义观点:与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关注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浓郁的人情味,含泪的笑类似契诃夫。

⑧ 夏衍的魅力 清晰

①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

②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③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

④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

⑤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他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⑥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⑦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

2,运用跳读的方式,简单概括本文用哪几件事叙述“夏衍的魅力”?

( ①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清晰

②他很瘦削。——精粹

③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不摆前辈的谱、不拿官架子

④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不做官样文章

⑤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

⑥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

⑦他扶着拐杖赏花。——知止有定,再无所求,刀枪不入

⑧他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是谈论国家大事。——谈笑风生,关注人生

⑨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关心中国的文学事业

⑩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超脱俗凡,一清见底,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⑨ 夏衍的魅力的作者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版有长篇小说《权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2010年11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九件事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2.他很瘦削.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7.他扶着拐杖赏花.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淡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热爱。
开篇直接叙事,从纠正日期的记忆错误一事开始对夏衍进行描述。
夹叙夹议更具体深刻的反映了夏衍的魅力和作者的感情。

⑩ 夏衍的魅力的正文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绊,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据说他从来没有达到过50公斤,在他的生命晚期,他大概只有30公斤体重。
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50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80年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说:“不要叫首长。”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奋不已。
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例如他说过,建国后前30年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你听了会一怔,再一想实在是深刻:甚至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骇人听闻的错误也是可以事后在某种程度上予以弥补和纠正的,人一下子多出来了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从此,世世代代,后人们就得永久地背起这多出的几亿人口的包袱——后患无穷了。
华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一个《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一画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而又清澈见底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1990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人老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特殊的美:那是无限好的夕阳,个性已经完成,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去夏病情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昏迷前)的见面是去年11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
“有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他的离去也是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1995年1月21日,他清晨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就感觉不好,发了点脾气,摔了一样器皿。于是他自觉不对头,找了子女来,从容地、周到地、得体地吩咐了后事。他说,在他95岁生日的时候有关方面搞的活动,对于他有一个评价,除去溢美的水分,他自己还是满意的。他希望自己走了以后,不搞什么活动,把骨灰撒到他的家乡——浙江——钱塘江里。谈到料理后事的时候,他还提到了陈荒煤与王蒙的名字。两个小时以后,他昏迷过去,从此再没有苏醒过来,直到春节休假过后上班的第二天,他溘然长逝。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了的。
选自沪教版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第五课

阅读全文

与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