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集体力量大教学设计

集体力量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8 10:55:14

⑴ 集体教学适合哪一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时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的位置呢?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一)阅读内容的调整1.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课外阅读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二)阅读方法的调整新版课程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但是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是学生的理解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新版课程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探讨阅读教学新模式是阅读教学创新的一种手段。

⑵ 如何发挥团队力量

怎样使教研工作进入到较深入的层次呢?学校要引导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学习型教师,成就精彩课堂,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础。教师本人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团队合作体现在集体备课时,备课应经历从“异课异构”到“同课异构”的演变,教师的集体备课,不能在同水平的简单重复上,要有思维与思维碰撞,追求能产生无数的智慧和灵感。同时,团队中的老师要充分分工,发挥团队的集体优势,善于做课件的老师帮助做课件,善于捕捉信息的老师帮助搜集信息……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如何导入新课,从教学设计到环节衔接,都不再是一个老师单一的思考,而是整个年级组、教研组全体老师多元思考的结果。由此,老师的精品课均在“磨”课的过程中诞生。无论是教学理念、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经历一次次思考、创造、碰撞、鉴别、确定等的历练与提升。教师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员。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是参与者,要么上课、都备课、都评课。老师可以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交流中提升。这样,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又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研水平,促使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形成教师团队。打造团队,责任在领导,也在教师。领导创造环境、氛围,教师提升内涵、提高素质。领导、老师齐努力,学校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教师团队。颍上县是安徽省十强县,可是颍上县范围内没有上档次的学校,学校的办学条件均比较差。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已确定的大好形势下,教育应该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好的学校。在城市,要建几个高水平的学校,成为全县教育的实验基地,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都能来这里实践体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管理的经验、教研的经验、教学的经验、开展活动的经验。我们要实现均衡发展,但是不能遵从教条主义,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三结合建校、到捐助建校、到布局调整、到危房改造,大把大把的钱花的毫无价值,这是教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打造几个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航空母舰”,为颍上教育振兴起标杆作用、示范作用、基地作用。(一)勇敢前进是鲸,就要遨游大海;是鹰,就要搏击长空。“搏击长空”,就是一种勇敢的精神。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在前进的旅途中,顺境与逆境总是相伴而行。因此,我们需要直面挫折,攻克难题,走出逆境,勇敢前进。文学歌德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坦然地说,勇敢,不仅是一种气度,而且是一种力量。它能促使我们迅速地摆脱失败的困扰,坚强地重新站起来;能使我们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挫折,走向成功,而不是知难而退,或寻找借口,推卸责任;能使我们从普通变得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创造辉煌。所以说,鹰一样的勇敢,是我们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何为勇敢?阐释:“勇,气也;敢,进取也”。因此,真正的勇敢,是智、仁、勇的统一。而不等于纸上谈兵,它要靠行动得来;不等于无所畏惧的狂妄,它要深刻分清勇与狂;不等于横冲直撞的匹夫之勇,它要有勇,更要有谋。所以,我们只要有这样的“勇敢”精神,就能把握机遇,乘势发展。(二)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无不可为。这是鹰的一种风格的写照。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种“自强不息”,就是一种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奋斗精神。 面对经济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只有自强不息,勇于攀登,敢于创新,顽强拼搏,才不至于被社会边缘化,才会不断去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断追求新的创造、新的发展,谋得发展,立足社会。以此可见,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的快速崛起,组织的迅速变革的局势里,就组织或个人来说,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可说,“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提升自我”,就是我们跟上时代前进脚步的良策。因此,我们欲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懈地向上努力、追求进步,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 (三)永不放弃放弃就是失败,坚持就是胜利。“永不放弃”,也是鹰的一种内在品质与精神。古人云:“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难道这不就是坚持力量的体现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可以这么说,把一件小事坚持数年,那是一种精神;把一种好习惯坚持到底,那是一种品德;把一种优势坚持下去,那是一种竞争力。南方都是报总编辑陈益中说“快乐总是平凡的,痛苦总是伟大的”,受伤总是难免的,要知道风雨过总会有彩虹。哲人还说:“越难坚持,离成功越近”。后古往今来,很多人,距离胜利仅一步之遥,坚持者成功了,放弃者失败了。因此,不管结局如何,坚持到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坚持是毅力的见证,是意志的较量。试想,再高明的想法,再优秀的方案,再出众的才华,若中途放弃,最终必定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追求发展与进步的过程里,需要克服“三分钟热血”与“一曝十寒”的通病,坚持把任务或事情执行到最后。磨课中,我们总是想能突破自己,突破原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自己不论是在教学技巧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驾驭,慢慢地,经过一次次打磨,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只要用心思索,相信就会有进步。在这次讲课中,我们群组选的是计算课,如何使我们的课堂生辉?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活生生、充分灵动的气息,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快乐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众人力量大,本次磨课,老师们积极参与,我看到了一个和谐的团队,虽然不是非常精湛,但是里边有我们的心血,我们的付出。有了团队的力量,相信以后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更精彩。磨课的过程,与其说是锤炼一堂课,不如说锻造我们的思考。每一个教学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需要想一想,再想一想:做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个内容,这样做的必要性有多大,怎样做才更有效。一次次的叩问,在努力使课堂臻于完美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经历认识的提升。“教是为了不交”,课堂上不仅仅关注教的形式、策略,更要关注学的方法,学习者的亲身体验。

⑶ 50米跑教学设计

50米跑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级50米跑的教材以提高学生跑的能力,建立50米跑的整体

概念,促进学生对途中跑技术的掌握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途中跑的技术,明确跑的要求。难点在于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自身的技术问题。

二、 学生的分析:

此次教学中的四年级所学的50米跑在三年级时就接触过了,三

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起跑技术。本届四年级学生生性活泼,活跃,但稳重不足。学习中有激情、爱钻研,学习的热情很高,从来不会出现课上无精打采的现象。同是这样的性格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常有同学在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实地操作,当然结果是以失败告终。还有一部分同学,一兴奋、一运动就把动作要求抛之脑后了,随意性很强。

三、 设计理念:

本次课的教学意在提高学生跑的能力,建立50米跑的整体概念,

促进学生对途中跑技术理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三部分内容完成教学任务。(1)素质练习:通过素质练习以及相关的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跑动能力,做好学生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充分准备。(2)技术教学:讲解示范技术动作,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对技术整体的理解。(3)游戏:通过游戏促进能力的发展,强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素质练习以及相关的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跑动能力,做好学生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充分准备。通过技术教学,讲解示范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对技术整体的理解。通过游戏教学,促进学生跑的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游戏中强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此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进行50米跑相关素质的练习,然后进行技术的复习、示范、练习、指导。最后进行游戏实践。

五、 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50米

课的任务:通过素质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50米跑的能力和技术.

部分
课 的 内 容
次数
时间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开始部分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

报告人数

介绍内容

4

严格要求队列动作,要求学生有节奏,有力度,精神面貌好.

准备部分
1. 雏鹰起飞

(1) 预备节

(2) 伸展 (10)压腿

(3) 肩胸 (11)活动

(4) 体侧 手腕脚

(5) 体转 腕

(6) 腹背

(7) 全身

(8) 跳跃

(9) 整理

6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强调学生动作的节奏与规范,可在完成时互相监督指出不足.

基本部分
1.50米途中跑

(1)散点原地摆臂练习

(2)按节奏原地摆臂练习

(3)素质练习

(4)起跑动作复习

22

两人一组,在老师示范后进行散点练习,同学之间互相纠正.

学生两脚前后开立,做原地摆臂,要求按老师击掌的节奏完成(击掌速度由慢至慢)

提踵 10次, 高抬腿50个, 蹲起 20 个,

俯卧提膝 10 个

俯卧提膝跑 10米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10 米

X X X X X

X X X X X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素质练习, 俯卧提膝动作中提膝要接近胸部,蹬地跑出要有力.

教师示范后,学生进行动作复习,同学之间互相纠正指出不足.教师深入队伍进行现场指导,并适当再次示范.

基本部分
(5)途中跑前后摆臂练习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 游戏:钻圈接力

4
起跑后进行20米途中跑,强调途中跑时以中速进行,并注意前后摆臂.

全班分成四组进行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把操场想象成一个大池塘,操场上的小垫是荷叶,同学们是小蝌蚪,要到荷叶下面找自己的妈妈(小垫下印有青蛙的图片).其中一个小蝌蚪发现妈妈后,要招呼其他同伴迅速向荷叶靠拢,并在荷叶后站成一队.老师从学生开始找时计时,找到妈妈后学生排成一队停表. 计算哪一队用时少,哪一队为胜队.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游戏能保证本队的胜利.然后进行第二轮.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每人钻一次,比比哪一队钻的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结束部分
(1) 集合,整队

(2) 收器材

(3) 总结

(4) 下课

4

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也要动脑筋,想办法,讲团结,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

教具
小垫 10 块

铁环 4 个
运动量曲线预计

200

180

140

1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练习密度预计

40%

课后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中应强调学生前后摆臂的技术动作的完成.

六、 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中,游戏的理念是可取的,确实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合作学

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再次强调游戏中应注意技术动作的运用。很多学生在游戏中由于过于兴奋,出现了各种不规范的跑动姿势,这样一来就很难是学生达到提高技术的目的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刻意的留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的,尽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浪费教学资源,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⑷ 班队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我是班级小主人一、适应年级 小学低年级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所在班级有所了解,感受到成长在集体里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三、活动准备
1.蚂蚁搬粮食的幻灯片、录音带。
2.玻璃瓶5个,每个瓶放6个用线吊着的小球。
3.编排舞蹈《众人划桨开大船》。
四、活动过程
(一)明理
1.集体力量大
(1)边看小蚂蚁搬粮食的幻灯片边听录音故事。
故事梗概:一只小蚂蚁看到一只大蜗牛,它很想把蜗牛扛回家,让兄弟姐妹们饱餐一顿。可是它使尽了所有力气也搬不动,怎么办呢?小蚂蚁想出了好办法,回到家把兄弟姐妹都叫来:“一、二、三”大家一用力,大蜗牛给抬起来了。
(2)提问: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大蜗牛,许多蚂蚁却搬起来了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小结。
2.只要善于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就能把事情办好
(1)叙事回答问题:有一天,小天鹅、小鸭子、小象还有大狗熊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大箱水果,他们决定把这箱水果拖到森林俱乐部去。于是,它们每人找了一条绳子,一头系在水果箱上,一头自己拿着。小天鹅想从天上飞过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鸭子想从水里游到目的地,就往小溪里拉;大象呢,想走大路,往大路上拉;大狗熊想走小路,使劲地往小路上拉。结果水果箱一动不动。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小结。
(3)游戏。
游戏规则:摆5个玻璃瓶,每个瓶内用线吊着六个小球(瓶口每次刚好能提出一个小球)。六个同学一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瓶内的小球全部提出来。
(4)优胜组授予“团结协作”小组称号。
(二)评选“班级小主人”
1.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级,为彼此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师生共同总结班上已经取得的成绩,让学生讨论,指出还需要努力的方面。
2.民主评议,评选十个“班级小主人”(要求为班上多次争得荣誉)。
3.民主评议,评选两个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小组。
(三)争当班级小主人,为集体出力
1.中队长宣读倡议书(主要内容:班级开展争当“优秀值日生”活动,号召人人争当“优秀值日生”)
2.建立班集体岗位责任制
(1)中队长宣布决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岗位,教室里的一桌一椅,一墙一角,包括黑板、日光灯、扫帚等都要有人管,要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负责一个地方,承担一个责任,创造机会让大家人人都能为班集体服务。
(2)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选择一个为集体服务的岗位。
3.舞蹈《众人划桨开大船》
五、活动总结
指出一滴滴小小的水可以汇成长长的江,一条条长长的江可以汇成一片片滔滔的海,一个人办不到的事,许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就一定能办到。只要每个同学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一个先进的集体。
六、活动建议
1.明理部分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自行总结,真正明白故事的寓意。
2.此活动的(二)(三)部分应该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挂钩,并可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有益促进,而不能流于形式。

⑸ 依靠集体的力量规范自己的行为自己该怎么做

一、校长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
二、教师要有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教师。一所好学校,必须让教师们享受到教育职业生活的幸福。
作为一所好学校,我总在想,让教师享受到教育职业的幸福感是能否办好学校的关键。
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不是说让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让老师们在节假日、双休日不关心教育,更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让老师们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尊严感,让老师们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自豪感,让老师们享受到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的成就感,等等。
三、办学行为规范
一所好学校的第三条标准就是办学行为规范。
规范办学行为是前提,这是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制度设计。我们反复在讲,不切断时间加汗水、加班加点这条应试教育的道路,就不可能开辟出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素质教育道路。
对于这一条,不少人有一个误解,认为规范办学行为是对我省教育的一刀切。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就像一个人的自由一样,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的时候,不能以剥夺别的人合法权益为前提。说到底,一个人的自由底线是对国家法律的遵守。一个人只有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才有自己的自由。
这里,还要告诉大家,规范办学行为不是对学校校长、老师、学生的束缚,而是对校长、老师、学生的解放。正是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为校长、老师、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性。
四、课程实施能力强
我们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是着力点。因为课程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一所学校能开出多少门课程;意味着一所学校能不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一所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的高低,等等。
不过,我想强调指出的是:课程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程(课时)、开好课程(质量)。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学校的研究证明,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前的预习,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全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不少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预习的指导,特别推行学案导学。也就是,在课前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对于这个做法,我是赞同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学案导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课前学习的完全同质化,这对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多样化,对于学生课堂思维的多样性是不利的。
在这里,我认为:老师的本事不在于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去抢占学生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学科的感情,通过关注孩子的课外生活,进而通过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学科,来吸引学生把课外的时间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这是老师最大的本事!
当然,在这里,也要注意下列问题:一是不能按照现在的高考模块的要求来进行选修1的模块教学选课设计;二是必须抓紧做选课的模拟,以便抓紧订教材;三是必须为实施走班制教学做准备,如准备书橱;四是要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整体规划。无论是选修1,还是校本课程,要实施选课与走班教学,必须统筹教学安排,特别是教师资源的准备,等等。
总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正确的成材观、人才观,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并把它真正落到实处,以民族昌盛为己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用自己的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使祖国的未来更美好!

⑹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ppt

备课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 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的原则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具准备、资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编写教案、学案等等。备课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有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 ( 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 ,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1.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预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课时应慎重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障碍。 3.活动的设计适合多变的课堂。于是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及时调控课堂。 4.让学生学会反思。课后小结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那些问题未掌握,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每个同学的发现与反思都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备学生和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吃”得不够“透”。新课程的理念包括对教材、课堂、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多方面的正确认识。教育的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换言之,教师曾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于我们的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是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备课。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师的知识不够“用”。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教师主要精力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也不注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对我们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冲击。所以,在面临新的教材内容时,我们感到了诸多困惑,一是感觉缺乏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素养。教师通过怎样的途径、怎样的方式、利用什么时间,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其实是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和备课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教师就无法真正的应对新课程改革。 3.教师的能力不够“强”。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文化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体现在教学中。具体说来,新课堂要求教师应具备这样的能力: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发起并维持课堂的多向活动;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捕捉教学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备课前,教师的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求凸显。过去教师的课程资源来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参,知识结构就是教材先后编写顺序,对新课程的新教材来说,这一套已经是行不通了,因为内容已经大大增加,教师首先必须学会选择,然后教会学生选择。 4.教师的时间不够“花”。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更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完成从思想到行为方式的变革,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的:从书上学、从网上学、与同事一起探讨学、走出去学、引进来学等等。这都是备好课前题。实际上,我们的教师是没有时间真正做到这些的,自然备课质量就受到影响。 特别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因为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还不熟悉,教学的环节还不熟练,所以经常把教师上课的每句话、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甚至哪里需要停顿,哪里是重音等等都烂熟于心,甚至写在教案上。课堂上这样的教师常常是“眼中无人”的,一节课几乎就是自己“背课”的时间。 要解决这一问题,青年教师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积极融于集体备课的大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应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从而使备课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1.备好课前课 课前备课宜粗不宜细。预设的教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 2.备好课中课 课中的备课实际是第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于不顾,那么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课前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因此教师的调控非常重要。 3.备好课后课 课后备课要多样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撰写教后录?教师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明确撰写的支持路径,这样才有的放矢,求得教后录的高质量。 (1)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反思: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从教学过程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从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反思: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从学生活动方面进行反思: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从目标达成方面进行反思: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2)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媒体的合理使用等。 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补救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谬误之处和学生反馈的差错处。如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特殊的错例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等。 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3)教后录撰写的支持路径 教后录撰写的支持路径一般有两条,即教师自我反思路径和外部支持路径。自我反思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性反思。二是横向性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与同行或专家的课横向比较反思。三是“现实”与“教学设计理想”差异性反思。外部支持路径主要也有三条:一是教研组支持思路,二是教学引领者支持思路,三是学生反馈支持思路 。 1.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3. 促进所有教师成长,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4.减轻教师备课重复,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5.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6.有利于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1.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4.合作性原则 5.实效性原则 6.研究性原则 7.创新性原则 1.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 1 2 3 ; 3. : —— —— —— —— —— —— ———— 4. : “八点备课法” (1)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 4 5 1 2 3 4 5 6 5.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I.说教学内容: 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II.说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在本章、本节、本课的知识积淀。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②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③说教案的可适性。 III说教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及其教育理论依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Ⅳ说学法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具体要说清: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 Ⅵ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①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③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④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板书设计要有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⑤说作业设计:A、说每一个作业(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B、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先期解决(预见性)。C、说不同层次的作业及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体备课或教研会上,说反馈后的巩固训练。 ⑥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6.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要做到: ⑴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 ⑵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人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⑶教案上要有圈点、修改、补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记录。 7.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8.课后交流、反思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9.资料保存 保存资料,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4.反思意识 1. 2. 3. (三)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 (四)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新教案来,以施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从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来。 一方面,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已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在你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你,受人思维之阻,使你不时的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要要大打折扣,你的情感和价值观就很难表现自如,效果自然会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备课中,我认为先要认真研究教材,自已设计教案,仔细学习集体备课定夺教案,再树立自己风格的教案,那样课堂教学就是前后贯通,轻松自如,一气呵成。 另一方面,通过个人备课可以更多的容入自已个性化的东西,体现教学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绝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的差异,教师更是如此,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所以,个性是不能替代,也不能复制的。课堂教学要表现为个性的地方很多,如:课中语言表达的艺术,导入课文,总结课文学习,板书的设计和学生对话,还有与学生心灵沟通等等,都是不可替代或复制的,那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总结才能体现出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同样的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其次,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通过个人与集体融合的备课加上独特的风格,使教学可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目的。如果你所教授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差,就可以通过“一帮一”“小组合作”等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你可能没有想到更多的问题,在集体讨论时,你会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经过研讨,将课堂即将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那么课堂的内容会更加的丰富,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升华板。 总之,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备课,它的目的是为了教好学生,因而一切应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出发。使备课方式变成开放的、合作的、发散的、多样的,从使学生在更好、更丰富、更精彩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备课不等于背课。 备课与背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一。 选择备课的教师并不急着动笔,而是先放飞思想,即使有时想得比较远、比较杂、比较多也无妨。思考时,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模式的窠臼,要尽力避免线性思考,取而代之的是块面思维。在思考前,他们时时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实际情况离目标有多远,将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让学生走近目标,如果学生这里出现问题,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调整等教学变数。备课时的思考并不是教学环节的面面俱到,而是该密处不透风,能疏处可走马。 。 背课者,省略的是研读教材和学生,而直奔教学设计。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快点以文字的方式定下方案,然后背熟教学环节。背课的后面有怎样的思想?首先,渴望精品课堂。因为希望课堂能精致一些,于是寄希望于课前计划,每步都仔细雕琢,环节与环节间的衔接都考虑得很周密。走进课堂,畏手畏脚,一切按预定的轨迹,不敢越雷池半步。其次,期盼顺畅课堂。很多教师都以课不出差错,顺利进行为目标。因此,背课是为了不给意外留机会。因为背课,课上得就失去了灵性。因为一切都是预设的,师生因失却了新的兴奋点而缺乏课堂智慧的挑战。备课的结果可能课堂上整体环节不那么顺畅甚至有些粗糙,但磕磕绊绊的灵动才是学习之真风景。 再者,备课不仅仅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储备(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 坦然面对学生作为课是否备好的参考。背课只不过是为自己规定了一条上课行进图。 【解决策略】 1. 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又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计到全体学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 2. 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就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准备之仗;一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趋,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灵活地组织教学。熟悉教案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法很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些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二、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 由于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备课检查往往是检查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备课也因此往往被曲解成写教案,不少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备课就充分,认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 ( 暂且不说教案是否可以全面体现备课过程、内容及思路 ) 。 【解决策略】 教师须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对教师而言,教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写教案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要吸收备课经验精华,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备理论、备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和感悟,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三、备课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平时的教案抽查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教师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害怕标新立异的备课在检查时通不过,还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师备课创新的奖励机制,教师缺乏动力?教育是极富个性的事业,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经历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因此备课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各具风格,充满创造性的。新课程弘扬人性,张扬个性,备课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孕育下的必然走向。 【解决策略】 1. 教师应彻底改变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式备课方法,成为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思考者 备课是一项充满灵性、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规律和原理,同时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我意识,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理解运用教材的能力。面对教材,不管是一篇新课文或者新一章节的知识,首先应仔细地反复研读,认真地分析思考,不要急于翻看教学参考书,不顾一切地钻到参考书的圈子里。要以课程内容为对象,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在深钻细研、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自己有了成形的思路和成熟的东西,再去翻阅教学参考书,进行必要的补充丰富。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备课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2. 要克服绝对相信教学参考书的盲目崇拜意识,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创造者 且不说当前有一部分教学参考书以赢利为目的,其内容陈旧,观点错误,就是权威部门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具有了新的角色定位,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什么是开发?就是教师经过思考探索,以独立备课为基础,形成第一次备课的蓝本,然后再与别的教师的教案中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造开辟出来的具有校本特色和个人风格的新东西,绝不是鹦鹉学舌似的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和才气,运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学参考书,创造性地进行备课,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加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工作,除了辛苦还应该有愉悦感 正如教育家叶澜先生所说:“教师若把人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就会不断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创造的不息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和欢乐,自己的生命才能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有了这样的教学愉悦感,你的课堂想让他“不和谐”、“不高效”恐怕也是很难的。 学术上的底气(知识水平) 指导上的灵气(教学方法) 对待学生上的雅气(师德品味) 生活上的大气(个人修养)

⑺ 尊严的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指导“尊”字的写法。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4、借助多媒体手段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难点: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六、教学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句名言,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课件出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 子
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 梭)
生:(找三个学生每人读一句)
师:知道这几句话都和什么有关吗?
生:尊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尊严》。
师:(板书:尊严)请大家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写“尊”字,注意尊里面的短横不要丢了。
生:(书空)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24页《尊严》一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沃尔逊 杰克逊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惬意 羡慕
喉结 僵硬)
师:谁来读一下第一行两个词语。
生:(一生起来读)
师:这两个词语中第一个是个什么名字?
生:南加州的地名。
师:第二个呢?
生:人名。
师:那我们集体再来读一下这两个词语。
生:(齐读)
师:第二行两个词谁来读一下?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第三行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第四行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请同学们再来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浏览)
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一群逃难的人到沃尔逊小镇发生的事情。
师:哪位同学能够再说具体点。
生:一群逃难的人到沃尔逊小镇,杰克逊镇长给他们食物,其他人都吃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请求镇长给他活干再吃食物,杰克逊让他给自己捶背,最后这个年轻人才吃了食物。
师:你说的非常完整,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吗?
生:哈默。
师: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出示课件: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我们来集体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师: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没有什么呢?
生1:没有衣服
生2:没有鞋穿
生3:没有食物
生4:没有钱
师:是呀!他此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杰克逊却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课文,走近哈默,探个究竟!请大家读读文章的一二段,从文中找出几个词来形容形容他?拿出笔把它圈出来。
生:(学生读课文,并随时圈出词语)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1: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生2:面呈菜色
师:我看到有个别同学脸上写满了疑问,是不是认为这个词不是描写哈默的?
生:是
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词是描写谁的?
生:逃难人
师:那么哈默是不是逃难人呢?
生:(恍然大悟)是
师:那么这个词是不是也是描写哈默的?
生:是
师:大家继续来找
生:疲惫不堪
师:(课件出示:逃难的人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师:用了这些词来描写哈默和逃难的人,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其实,很多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场景、甚至一篇文章的浓缩,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一个词语中看出一幅幅画面,我相信你们也能!选择一个或两个,静静地想想,看看你看到什么镜头了?
生1:我选的词语是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我看到的是哈默非常瘦又非常饿地站在那里,很可怜
生2:我选的词语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看到的是这群人又累又饿,都站不住了。
……
师: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需要食物
师:可哈默选择的和其他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其他人选择的是什么?
生: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很猛地吃下去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生:(一生表演,然后集体演示一下)
师:那哈默选择的是什么呢?
生:先干活后吃饭
师:哈默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请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进行交流一下。
生1:我认为杰克逊大叔是个善良的人。
师: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1:“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生2:我从“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可以看出哈默是个通过劳动获得尊严的人。
师:哈默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态度?
生:真诚请求。
生3:我从“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哈默听到杰克逊安排给他活时,心情很高兴。
……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哈默说的这三句话。
(课件出示: “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疲惫不堪的哈默急需食物充饥,可是当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哈默却真诚请求说——
生:(齐)“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师:当杰克逊回答没有活儿需要他做时,哈默毅然地拒绝说——
生:(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当得到杰克逊安排给他的劳动后,他痛快高兴地说——
生:(齐)“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杰克逊大叔和我们一样被年轻人的语言和行动深深打动了,所以,他提供了捶背的劳动机会。当哈默干完活,杰克逊把食物递给了他,我们再来看这句——
(课件出示: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齐读这句话)
师:从“狼吞虎咽”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哈默非常非常饿。
师:对呀,从中可以看出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是他也要坚持干完活再吃饭。
师: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
生:施舍
师: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
生:报酬
师:所以哈默得到食物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还得到了什么?
生1:别人对他的尊重
生2:尊严
师:是啊,他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板书:杰克逊 赞赏 哈默)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这里的富翁指什么呢?
生:指的是有尊严的人。
师:对呀,这里的富翁是不是指财产和亿万的金钱呢?
生:不是
师:他指的是拥有尊贵的人格。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此时,你最想对哈默说些什么呢?拿起笔来写在书上。
生:(动笔在书上写)
师:(巡视)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1:哈默,你真是个有骨气的人,我应该向你学习!
生2:哈默,你是好样的,我也要做个有尊严的人!
……
师:那么,哈默的发展真的如杰克逊大叔的预测么?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老师再给大家带来一段哈默的资料介绍。
(课件出示:哈默: 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到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师:同学们,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老师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同学能够自尊、自立、自强,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⑻ 怎样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教案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视集体的团结,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能力:认识成长的各种集体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知识: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十三》,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调动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了解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水平。
学生准备:
1. 收集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 回忆自己参加过的集体性活动,想一想当时的感受。
教学活动
环节一:营造氛围,引入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一:
单元学习导入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十三》,提出问题:
(1) 孟杰和同学们在社区服务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积极情感?
(2) 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孟杰和同学们服务社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进而思考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引入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的学习。
课题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大屏幕打出歌词,营造氛围。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学生一般都能知道这首歌,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归纳,引入课题。
师:是的,团结就是力量。在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你是否体验过集体的力量呢?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什么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大屏幕打出课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二:

展示红杉林的图片并说明:美国,红杉树国家公园,位于加州海岸。成熟的红杉树树干高大,高达70——120米,树龄800——3000年。公园的导游最喜欢问游客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高的树,你知道他的根能扎多深吗?
请你想一下,红杉树的根会有多深?
其实红杉的根很浅,大多只是生长在地层的表皮上。那么为什么面对狂风暴雨,红杉树却能安然无恙呢?
原因就在于每一棵树的根都与其他树的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相互扶持,相互支援。
你从红杉树的生存中得到什么启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感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学习。
环节二: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探究活动一:集体的特征
结合课本第3页两位同学的对话,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生活过的集体有哪些?这些集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与商场的顾客、旅游景点的游客、等群体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回答自己生活过的集体可能比较丰富,个别的同学也可能把集体和群体弄混淆。教师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归纳,进行简要总结:同学们所说的篮球队、足球队、合唱团、鼓乐队、幼儿园、班级、学校等等,都是范围不同的集体,将来同学们还要在更大范围的集体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板书:每个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的集体中度过的。)
集体和群体是不同的。在集体中,组成集体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精神上荣辱与共。基于以上认识,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认同中,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就是我们所生活的最大的集体。(板书:集体的特征)
探究活动二:个人离不开集体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事例,想一想,这位主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请同学们写一写集体对自己的帮助。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事例,从学习、生活、心理需要、道德认识、个人成长等方面,认识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及时归纳,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做必要的评价: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认识到集体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集体。
(板书: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故事: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妈妈的怀抱。它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地,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呀,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了海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这儿太美了…”
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小水珠离开大海妈妈的怀抱后,会马上消失?
2、 如果小水珠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它该怎么办?
3、 结合个人成长公式,请你谈一谈怎样才能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
引导学生分析: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了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妈妈的关系一样呢?
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可以这样说:“我们是在集体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那么,回想一下你们的班集体,你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呢?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结论: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探究活动三: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努力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师:个人离不开集体,那么集体能不能离开个人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画面,思考这一问题。
(多媒体展示拔河、中国女排夺冠后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面,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教师归纳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一个个的个体,也就不会有集体的存在。集体的发展靠的是每个成员的努力。每个成员只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集体才能成功。
(板书: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教学设计方案二:

多媒体展示上图,提出问题:上面两幅图都是树,你认为哪一棵树更有生机?为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结论: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探究活动四: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一:
多媒体展示:
民谚: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
寓言故事:有三头公牛总是在一块吃草。一头狮子很想吃掉它们,可这三头公牛非常团结,一旦发生情况便互相合作,共同对敌。
为了吃这三头公牛,狮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诡计。
它先找到牛老大,对它说:“牛大哥呀,你这么聪明强壮,怎么能跟那两个蠢牛在一起呢?它们处处占你的便宜,你找到了嫩绿的草地,它们便毫无理由地吃。它们还在背后说了你许多坏话……”牛老大信以为真,很生气。狮子见到这种情形,暗暗高兴,便离开了。
它又找到了牛老二、牛老三,对它们说了同样的话,牛老二、牛老三也相信了。
早晨,这三头公牛都绷着脸,各自只顾自己,分散吃草。
狮子一看机会来了,找到了牛老三,把牛老三咬死了,美美地吃了一顿。它决定第二天再去吃那两头笨牛。
然而,这个消息传到了另外两头公牛的耳朵里,它们这才醒悟过来,决定团结起来,打败狮子。
第二天,狮子刚走进草地,牛老大、牛老二齐心协力向狮子扑去,终于赶走了狮子。他们感慨地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呀!”
从民谚和寓言故事中,聪明的你能受到怎样的启示?牛老三被吃掉的原因是什么?牛老大和牛老二面对现实又是怎样做的?
教师总结:是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二:

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说明: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科研院所有110多个,配合参与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不懈努力的结果。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航天精英俱乐部的一员。
请你说一说,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一事例,你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探究活动5: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教学设计方案一:
阅读教材第七页的读一读,完成第八页的写一写。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依靠集体团结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事例呢?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由课本内容引向学生生活实际。)
生: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形成了合力,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生:我们每个人对其他的人都有信心,我们能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所以我们成功了.
师:正是集体目标的一致,才使我们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胜困难,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成功.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依靠集体的团结共同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由此引向社会生活,开阔学生眼界。
教学设计方案二:
展示材料: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哥萨克骑兵可以战胜两个法国骑兵,两个哥萨克骑兵可以战胜三个法国骑兵,50个哥萨克骑兵只能和50个法国骑兵作战,100个法国骑兵却可以战胜150个哥萨克骑兵,甚至更多。
为什么随着人数的变化,双方的战斗力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当年的拿破仑给出了答案,你认为双方力量产生巨大对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团结的集体所形成的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探究活动六: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⑼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要求有哪些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过程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育活动目标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学活动——洋芋宝宝 活动目标 1.师生共同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与洋芋有关的问题.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洋芋的了情况。 3.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标1和目标3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标,而这种状况常常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还将活动目标与活动建议及活动过程混为一谈,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儿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儿童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儿童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儿童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那么,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第一,教学目标要尽量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儿童行为的变化,陈述儿童的学习结果;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有利于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因此,例1的目标可修改为: 1.通过品尝、制作小动物或各种造型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讲话,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说出洋芋的味道、特点等;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对这类问题的考虑,涉及到“工具理性”问题。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计算、测量、组织、预测等技术行为中的认识能力,其目的在于追求行动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注 ③]教师应借助于工具理性对教学中介进行质疑和反思,这种质疑和反思应体现在:已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和呈现选定的内容?就某内容而言,何种方法最有效?对幼儿而言,究竟如何学习才能获得最有益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 1.选择适宜、恰当的内容,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删除。 在大班科学活动“家乡的黄河”中,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及发源地,黄河自兰州穿城而过;通过游览、了解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知道黄河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必须保护它们,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师将认识长江作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内容,所占活动时间较多,但它与活动目标关系不大,而且内容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因此,可从文中删去,作为附录,放在全文结束处,供教师酌情参考使用。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的空间。 在大班科学活动“宇宙英雄奥特曼”中,教师计划告诉幼儿,“怪兽是一种叫碱的物质构成的,它是透明的没有颜色,但是有一种东西就能把它找出来,它的名字叫酚酞试剂,因为碱遇到酚酞就会变成红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兽了。那么什么东西能消灭怪兽呢?是一种叫做‘酸’的溶液,因为酸能将碱中和掉。”酸碱中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相对复杂的物质结构变化与化学反应机制,设计者所表达的内容显然超出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既难于理解酸碱中和这种化学变化的道理,而这一内容也无益于儿童认知的发展。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下面这一活动设计就比较成功地将幼儿生活经验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学活动——物体膨胀真奇妙 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遇热、遏冷或遇水发生膨胀现象,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初步了解这种现象并简单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探究,感知物体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引导幼儿体会事物的变化与变化的有趣。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和发现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看一看:教师现场炸油条,请幼儿观察油条的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 发生这种现象? 2.尝一尝:现场做爆米花并让幼儿品尝,感受其变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刚吃的爆米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师出示瘪的乒乓球,让幼儿想办法让其鼓起来,说说为什么? (二)观察和发现物体遇冷膨胀的现象 1.出示经过冷冻的裂缝的瓶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遇冷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观察和发现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桌上分别放盛有大小一样的腐竹、银耳、饼干等的盘子,请幼儿分别把其中的一个放在水里浸泡,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取出水里浸泡过的大豆和没有浸泡过的大豆,引导幼儿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刚浸泡过的腐竹、银耳、饼干……结合刚才观察大豆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解释。 4.幼儿取一些茶叶,泡一杯荼一边品茶一边说说茶叶的变化。 (四)游戏:有趣的虾片(略) 三、结束部分 说说哪些物体膨胀的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体膨胀的现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领域间的渗透 具体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仍然注重教师的教及其控制作用的发挥,忽视幼儿是通过“做”而不是“听”来学科学,知识传递的痕迹较重。 例3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字” 1.老师出示数字形象画册,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像,依次认读数字,加深对0—9数字的认识。 2.根据画册,幼儿学习《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锄头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来盛水,0像鸡蛋做蛋糕。 3.游戏活动。 游戏一:数字藏在哪里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0—9数字分别藏在哪些动物身上。 游戏二:“找数字” 依次出示难易不同的两张图画,找出图画中的动物是由哪些数字组合成的。 4.操作活动。 教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图片,我还带来了许多动物图片,放在桌上的篮子里,请你们取出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这个活动设计者最初的意图是“根据

阅读全文

与集体力量大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