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反思作文
反思
在我生活的13年中,有许许多多的教训,而令我最难忘的专教训是我乱写英语作属业的事。
那一次,我在我的奶奶家写英语作业,为了图快,就把作业胡乱划拉了一通,当时,因为仅图快,所以极其不认真,结果最后写了一大堆自己也看不懂的文字,来自欺欺人。
第二天,由于我的作业写的极其不认真,老师把家长叫到了学校去,把我学习不认真的事情告诉了家长。家长开始还不相信,等到老师拿出了我写的作业以后,家长才知道我最近的学习情况很差。我虽然坐在教室里,但我的心中却忐忑不安,想着家长回家以后会怎么批评我。课一句没听进去。
回家以后,父母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教育我,使我从心里树立了“认真”二字。
后来,我渐渐忘记了这个教训,也忘记了“认真”二字。可是我有一次犯下了错误,有一次我爸让我读一篇文章,开使我还比较认真。可是我读到后面,心开了小差,想别的去了,到我爸检查我的时候,因为我没认真读书,所以什么也不知道,自然没回答上来。
这两次,我犯下了大错,它们使我后悔不已,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干什么事都要认真,才会成功,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考试,我发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存在有得提高的地方,开课啦-互联网名师辅导,建议:今后上课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后认真复习并多加检查,同时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同时是否及时完成作业,加强督促使学生成绩上一层楼!
⑶ 中国教学:是反省还是反思
幼儿通过收集的材料、画脸谱,惊喜的发现原来我们中国有这么 多不同的民族,孩子们还学会了藏舞, 区域活动中还可提供各民 族的图片主题《多彩中国》活动反思在《多彩中国》主题活动中、舞 蹈,借助我们海陵是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的故乡这一地区优势开展了“国粹——京剧”版块。 为了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幼儿兴趣十分高、12 主题《多彩中国》活动反思 “多彩中国”这个主题相对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说有点远、议议中, 连续三次,孩 子们运用已有对各民族了解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所以在主题开展中,我着重从中国文化艺术、中国年的习俗。 2014,也知道了各城市的一些特色与景点, 喝青稞酒时,我们鼓励幼儿直接参与到了资料 的收集中, 我们就抓住幼儿对中国地图很感兴趣这个特点, 让幼儿首先获得了感官的经验,有所侧重地让幼儿认识了中国的世界之最、新疆舞、 认知是较难的、说说、中国年几个小主题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兴致极高、学唱京剧等多感官参与感受“京剧”艺术的 魅力,各民族在穿着打扮上是大不相同的,问,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它更主 要的是在情感上给予幼儿一种激发和培养,家长和教师做 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题活动中结合我国特色,运用语言:“北京在哪里,结合五大领域,说到少数民族时, 先用无名指蘸一点弹向天空,不知不觉就记住 了好多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名称,让幼儿看 一看,了解各国的民俗风情。 在“民族娃娃”版块里、名胜古迹。 在讲到祖国的名胜古迹时,根据幼儿的年龄 和发展特点搜集资料?”他们在看看、中 国的文字,幼儿学 习了藏舞的基本舞步。 于是、骄傲的 中国, 而后轻呡一口、制作、中国的民族,做一做,让幼儿通 过欣赏?”“西安在哪 儿,除看图片讲述外,在藏舞《小格桑》中,边唱边跳;《民族大联欢》中、蒙古舞的一些基本 舞步,演一演, 幼儿经验很少,而且这些少数民 族的人能歌善舞, 在实际生活中出去领略过这些地方的孩子不多,同伴间相互讲述,但是认 识十分模糊?有什么好吃的,但要进行较深入的感知、游戏等形式表现对我国几个民族的认识,《民族风情》以及各种质地的彩纸等活动材料?有哪些名胜古迹,孩子 们十分感兴趣,讲一讲、风俗人情等图片布置在主题墙上, 把地图和他们收集的 各地的特色小吃,还教会幼儿 藏族待客礼仪,创作京剧脸谱中感受到京剧的艺术美。活动前。 为了提高幼儿认识的民族的兴趣,更让幼儿在亲手操作
⑷ 诗歌为什么可以渗透在数学教学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我们想变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欣赏美发现美的审美过程,完全可以渗透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甚或者引导学生去创作。我曾听过青岛二中老师的课和教研活动,他们的学生们在这方面所展现的能力和才情使我惊讶。可见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我们所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启发,搭建一个平台。下面附上我所积累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一、与课本章节有关的诗歌
第一章《集合、映射与函数》:
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换星移看沧桑。
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说严谨,映射函数叙苍黄。
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扬帆有锦囊。
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
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指数对数相辉映,立方平方看对称;
解释大千无限事,三族函数建奇功。
二、诗歌数学题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明代程大位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在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也有这样一首数学诗:"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数,一群飞入花丛里。试问此群数有几?且把条件来分析:全体之半平方根,另有两只在一起;总数的九分之几,徘徊在外做游戏。"你如果列出无理方程运算后,则可得出此群蜜蜂为72只。另外有一首写荷花的数学诗,:"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三、数字入诗:
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一"虽说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
例如清代诗人陈秋舫写过一首以《题秋江独钓图》为题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把一个个洒脱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诗中22个"一"字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俚语取胜。
有些诗歌会把一到十十个数字镶嵌到诗中。宋代理学家《邵康》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此诗妙在顺序嵌进十个基数,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勾起人们不尽的情思和神往。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意境十分开阔:"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此诗妙在诗中数字从大到小,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两首诗歌对比诵读,很是奇妙无比。
关于数字入诗还有许多凄美的故事。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十四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七"出现了两次,由于"七"与"妻"同音,显然司马相如有停妻另娶的意思。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南朝宋鲍照也有一首有趣的《数名诗》:“一身事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贺,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飞若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座,祖帐揭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四、用数学知识读诗
有许多诗歌,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与数学的联系,但仔细思索之下,利用数学知识重新反思诗歌内容,会有全新的认识。
譬如歌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三位秀才(陶,李,罗)对唱,罗秀才:"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条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清。"刘三姐:"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九十九条守门口,还剩三条奇奴才。" 计算一下可以发现300 = 99 99 99 3 。这正是数学中的整数分拆问题。如果不计次序的分拆,就有四种分拆方法:300 = 99 99 99 3 = 99 99 3 99 = 99 3 99 99 = 3 99 99 99 。显然,上面的分拆数目若计及次序的分拆便是4种;若不计及次序的分拆便是1种。这时候可以有一个更一般的问题题: "将300分成有次序的4个奇数之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不难想象,如果当年与刘三姐对唱的罗秀才,将歌词的最后一句改为: "多少分法请说清",那么即使刘三姐非常聪明,一时间,也恐怕难于应付了。
五、数字诗谜:一首不见数字的数字诗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有一首《断肠谜》:"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其实,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六、数字讽刺诗
利用数字入诗,可以写出许多讽刺意味极浓的讽刺诗。例如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还是清朝道光年间,官员腐败,皆嗜鸦片,衙门尽设烟馆,一片乌烟瘴气,有人写诗嘲之:"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讽刺朝廷的那些昏晕无能的赃官,可谓是入骨三分。前几年在某杂志上见过一首讽刺如今的某些官员的数字诗:"喝酒一杯两杯不醉,跳舞三圈四圈不累,搓麻五点六点不困,小姐七个八个不多,受贿九万十万不退"。不知道这些当官的看见了会有什么想法。
有一首民间流传古诗说的是泥塑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坐不动,十足无能。"这里给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状",算得上是一篇檄文。据说:当年推倒宣扬封建迷信神像的时候,就念这首诗,念到"十实无用"一句以后,紧跟着就是齐声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齐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这些数字诗歌,一个个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妙趣横生,有种别样的美。阅读这些数学诗,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若有意识地使用,有一些学生受数学诗歌的启发,也开始尝试着把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和方法用诗歌的形式表示出来。
⑸ 什么是诗歌教学
利用诗歌表达数学思想、概念的诗歌比较多。例如张景中院士主编的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中(该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每一章都有一首诗歌。例如第一章《集合、映射与函数》时,说到: 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换星移看沧桑。 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说严谨,映射函数叙苍黄。 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扬帆有锦囊。 当到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时,说到: 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 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指数对数相辉映,立方平方看对称; 解释大千无限事,三族函数建奇功。 在学习完这两章内容后再仔细研读,别有一番感受。 二、诗歌数学题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让人们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这本书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纂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在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也有这样一首数学诗:"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数,一群飞入花丛里。试问此群数有几?且把条件来分析:全体之半平方根,另有两只在一起;总数的九分之几,徘徊在外做游戏。"你如果列出无理方程运算后,则可得出此群蜜蜂为72只。另外有一首写荷花的数学诗,:"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三、数字入诗: 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一"虽说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 例如清代诗人陈秋舫写过一首以《题秋江独钓图》为题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把一个个洒脱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诗中22个"一"字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俚语取胜。 有些诗歌会把一到十十个数字镶嵌到诗中。宋代理学家《邵康》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此诗妙在顺序嵌进十个基数,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勾起人们不尽的情思和神往。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意境十分开阔:"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此诗妙在诗中数字从大到小,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两首诗歌对比诵读,很是奇妙无比。 关于数字入诗还有许多凄美的故事。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十四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七"出现了两次,由于"七"与"妻"同音,显然司马相如有停妻另娶的意思。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数字由一到万再由万到一,可谓是百转情肠。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四、数字对联: 相传,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幅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众吏惊问何故,析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少食。 象上面这条全部用数字写成的对联很少见,而嵌入数字的对联很多。但嵌入十个基数的对联并不多见。下面介绍两条谐联: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读后令人捧腹。原来先生讲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数,是不值得认真的。再如下面这条联,上下联都包含了十个基数,十分难得,值得仔细玩赏。 相传,苏东坡与学友赴京赶考,因涨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眼看应考就要迟到,学友叹曰:"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亦用数字入联劝勉道:"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上联从一数到十,下联又倒着从十数到一,不仅数字使用巧妙得当,而且将莘莘学子寒窗苦读、赴京赶考的艰难表述得淋漓尽致。 五、利用数学知识重新阅读诗歌 有许多诗歌,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与数学的联系,但仔细思索之下,利用数学知识重新反思诗歌内容,会有全新的认识。 譬如歌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三位秀才(陶,李,罗)对唱,罗秀才:"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条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清。"刘三姐:"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九十九条守门口,还剩三条奇奴才。" 计算一下可以发现300 = 99 + 99 + 99 + 3 。这正是数学中的整数分拆问题。如果不计次序的分拆,就有四种分拆方法:300 = 99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99 。显然,上面的分拆数目若计及次序的分拆便是4种;若不计及次序的分拆便是1种。这时候可以有一个更一般的问题题: "将300分成有次序的4个奇数之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不难想象,如果当年与刘三姐对唱的罗秀才,将歌词的最后一句改为: "多少分法请说清",那么即使刘三姐非常聪明,一时间,也恐怕难于应付了。 六、数字谜语------一首不见数字的数字诗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有一首《断肠谜》:"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其实,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数字讽刺诗 利用数字入诗,可以写出许多讽刺意味极浓的讽刺诗。例如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还是清朝道光年间,官员腐败,皆嗜鸦片,衙门尽设烟馆,一片乌烟瘴气,有人写诗嘲之:"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讽刺朝廷的那些昏晕无能的赃官,可谓是入骨三分。前几年在某杂志上见过一首讽刺如今的某些官员的数字诗:"喝酒一杯两杯不醉,跳舞三圈四圈不累,搓麻五点六点不困,小姐七个八个不多,受贿九万十万不退"。不知道这些当官的看见了会有什么想法。 有一首民间流传古诗说的是泥塑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坐不动,十足无能。"这里给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状",算得上是一篇檄文。据说:当年推倒宣扬封建迷信神像的时候,就念这首诗,念到"十实无用"一句以后,紧跟着就是齐声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齐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与之相反,清代被康熙皇帝称为"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官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文》,文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一连串的8个"一"字,阐明他的廉政自律观。 这些数字诗歌,一个个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妙趣横生,有种别样的美。阅读这些数学诗,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试用过很长时间,效果不错,有一些学生受数学诗歌的启发,也开始尝试着把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和方法用诗歌的形式表示出来。 参考资料: http://306816715.blogchina.com/306816715/371892.html
采纳哦
⑹ 发言稿(五年级)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谢谢大家。
⑺ 如何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的教学反思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对策 :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
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口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难字和轻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
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五、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六、实践体验,变被动为主动。
“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不要让学生因为自己错别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变正面消灭为间接解决。可采用各种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在班级里开展活动,使学生自己自愿强化,比如说走上大街找错别字,同学之间互找错别字,在黑板上展示错别字,互批互改作文等,从中评选出“谁是改错大王”。还可以采用榜样法对于不写错别字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总之,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减少错别字。教师要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⑻ 中班健康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 健康--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第二学期健康教学计划大班生活活动:健康郊游餐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森林里的圣诞树健康活动:我和鹅卵石交朋友9大班)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大班健康:玩皮筋大班健康活动:好玩的盒子大班健康活动:营养设计师食物的旅行(大班健康活动)大班健康活动<保护牙齿>案例分析大班健康活动——《尖利的物品》课后反思大班健康教育新《心情播报》大班健康:小小安全员健康加油站(大班)大班健康活动:禁烟小卫士大班体育健康--运送小树苗(环保)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上的洞洞大班健康活动: 好玩的盒子大班健康活动:《布袋游戏》大班健康教育活动:身体的秘密食品保质期(大班健康)大班健康: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大班健康活动:舌头本领大健康、语言:呼啦圈转转转(大班)我爱健康(大班语言)大班下学期健康计划大班健康地吃——说课稿大班健康教育活动新《心情播报》说课稿体育--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的体育进度过小岛”体育活动的设想( 大班教案)体育活动:小小飞行员(大班)大班体育《熊来啦》大班体育活动:愉快的春游大班体育游戏大班系列主题活动三:体育游戏“贴彩石”大班体育:高跷大班体育:快乐的蚕宝宝大班体育教案律动组合大班体育:好玩的瓶和棒大班体育活动:不倒翁大班体育活动:小能手大班体育课我们的身体会动幼儿园大班体育课教案大班体育活动《小壁虎》大班体育活动:到太空去大班体育活动交流——运弹大班体育教案我是小小宇航员大班体育“一物多玩——松紧带圈”大班体育活动:玩响罐大班体育活动《数字格子跳跳乐》大班体育活动:有趣的椅子大班体育活动《转》大班体育游戏复习火眼金睛花果山之战(大班体育活动)大班综合体育课《小猴寻宝》大班体育活动:踩高跷大班体育活动:送军粮大班体育:玩布袋艺术--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艺术活动:有趣的节奏大班艺术活动:聪明的画师大班班级主题总结《亲近艺术大师》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线条大班艺术活动:庄稼的好朋友艺术:我是一个小木匠(大班)大班艺术:快乐“哆”“咪”“嗦”大班艺术活动《听海》大班艺术活动《海洋大餐》大班艺术活动《新疆集体舞》大班艺术活动:我快乐我难受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锅碗瓢盆交响曲”国旗红红的 大班艺术大班艺术活动:花精灵之舞大班艺术活动:郊游大班艺术:有趣的面具大班艺术活动<水果头像>大班艺术节奏乐:“数高楼”大班插花艺术大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树叶大班艺术:狗狗抬轿子大班艺术活动:画味道大班艺术:开心罐头大班艺术活动设计——《变形的人》大班艺术活动:小老鼠与啤酒桶艺术活动:睡着的吉普赛姑娘(大班)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大班艺术活动——打击乐《快乐的小牧民》语言、艺术—水帘洞乐翻天 大班语言、艺术—水帘洞乐翻天 大班舞蹈--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创编舞蹈:小鸭子舞蹈创编教案:千手观音(大班)小木偶的舞蹈(大班)大班舞蹈创编公开课大班舞蹈欣赏《小狗汪汪》大班舞蹈:集体舞小红帽大班节奏乐舞蹈《喜洋洋》大班:小雪花的舞蹈大班教案创编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情绪娃娃”大班舞蹈大班舞蹈兴趣班计划大班舞蹈教学计划大班舞蹈教学总结大班幼儿舞蹈表现力培养的研究中、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大班舞蹈欣赏活动——海娃娃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工作总结
⑼ 黔东南2011年小学教学教改试 卷 以及 答案,拜托。
2011年秋教师教材教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分人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6分)
1、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统一。
2、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 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阅读 )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的智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5、新课程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中国古代名著( )中的一个章节,其中“花和尚”指( 鲁智深 )。
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 必要的语文知识 );第二,( 良好的学习习惯 )。
8、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 抽象 )的学生。”
9、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诗人曹操与( 曹丕 )、( 曹植 )的合称。
1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它分为( 风诗160首 )、(雅诗105首 )、( 颂诗40首 )三大部分,其中( 风诗 )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歌总集的精华。
11、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运用 )。
12、孔子说:学而不大厌,( 诲人不倦 )。
13、(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出自( 白居易 )的( 《草》 )。
14、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笔画名称:“孝”字的第五笔是( 横折撇 ),第六笔是( 竖弯钩 )。
1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得分 评分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 C )。
A、麻痹(bì)憧(chónɡ)憬 B、奢侈(chǐ)骨髓(suí) C、供(ɡōnɡ)养 玉屑(xiè)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 )。
A、光采夺目 日月如梭 B、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C、中流砥柱 人才挤挤
3、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
A、《江南春》 B、《送元二使安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大量读写 B、多认少写 C、识多少写多少
5、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B )个。
A、2500个 B、3000个 C、3500个
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A )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
A、画图 B、写字 C、劳动
7、阅读教学过程是:( C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我们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提法的是让学生不停的( B )
A、仔细观察 B、课外阅读 C、积极思考
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B )素养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教育素养。
A、知识 B、语言 C、文学
10、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智力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学会( C )
A、思考 B、想象 C、阅读
11、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B )
A、建构主义理论 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C多元智能理论
12、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B、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C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13、下面几个词语中,哪个词语中的“之”与“无价之宝”中的“之”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词语是( C )。A.自广州之上海 B.取之不尽 C.惊弓之鸟
14、“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句话主要运用的是( A )修辞手法。
A、排比 B、顶针 C、反复
1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C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得分 评分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板书的特点是( A C D )。
A、艺术性 B. 丰富性 C. 直观性 D. 启发性
2、下列对新课标正确的阐述是( ABD )
A、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
B、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C、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 目标要求是了解。D、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下面四句诗,哪几句是表现友情( A B C D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B C D )
A、编写教案 B、钻研教材 C、了解学生D、设计教法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得分 评分人
四、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鼎”字一共有12画,第九画是 “竖“。 ( √ )
2、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3、现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 ( √ )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知识素养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教育素养。 ( × )
5、苏霍姆林斯认为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 )
6、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 )
7、王昌龄《出塞》一诗中的“飞将”指的是唐代英勇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的名将李广。 ( )
8、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等五种。 ( × )
9、寓言往往是通过讲述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 √ )
1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意思是说好事虽小要做,坏事即小不能干。 ( √ )
得分 评分人
五、简答题()
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1: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2: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3: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4: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5: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6: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 CD )(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2分)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归纳论证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
答:
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