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
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
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
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
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
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
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
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
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
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
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
“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
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
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
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
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
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
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
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
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
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
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
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
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
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
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
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
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
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
B. 中班资源包比赛跑步活动教案
社会领域中班活动
“我的家乡”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内容与要求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爱自己的家乡要从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幼儿园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幼儿对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对于我班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清徐,因此认识清徐、了解清徐的文化与特产就是这个内容的重点。我班幼儿已经认识过地图,在此基础上,让幼儿从太原地图上找到我们家乡的位置,就成为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居住地在太原地图上的大致位置,增进对所在地的了解。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家乡的全景图片、太原市地图、家乡的风景图片、特产、幼儿没人一份操作材料(太原地图、特产小图片)
教学实录
一、导入部分:
幻灯出示清徐全景大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请你们看看这是哪儿?
教师引导幼儿:有一片蓝蓝的湖水,湖水旁有座雄伟美观的水阁楼.
幼儿:a:我们家 b:清徐 c:清源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家乡的名字:清徐
出示清徐两个字,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念什么?”
【水阁楼是清徐的标志性建筑,幼儿一看到水阁楼,就会知道这幅图是清徐的图片,出示“清徐”两个字,为下一步从地图上找清徐做铺垫。】
二、展开部分:
(1)了解清徐所在太原地图上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太原市地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太原市行政地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看一看太原市地图像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A:像恐龙、 b:像大象 等等。
师:你们看一看,大象的鼻子在哪里,身体呢,腿呢?
师:太原市就像这只大象一样,由好几部分组成,一部分代表一个地方,幼儿猜一猜清徐会是哪部分?
幼儿猜,猜到哪一部分,教师就点击出示这一部分的地区名称。逐一点击,直到点出清徐。
师:你们看一看,清徐在太原市地图的什么位置?
幼:在太原市地图的下边。
师:地图上的下面,也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南面,清徐在太原市的南面。
请小朋友看一看,清徐的地图又像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孩子清晰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此环节由远及近,层层递近,当教师点到清徐这一部分时,清徐地图会从太原市地图中以放大、闪动的形式凸显出来,再一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清晰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形状。】
(2)了解清徐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及特产。
师:在我们清徐,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
幼:醋都广场、怡心公园
多媒体出示个别幼儿在平时游玩时的照片,并请这个幼儿讲一讲他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幼儿说完后,教师出示(广场、怡心公园、葡峰山庄、马鸣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当幼儿看到熟悉的同伴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时,孩子们异常兴奋,用幼儿的讲解代替老师的讲解,他们听得更认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师:大家知道我们清徐有什么特产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有葡萄、老陈醋、孟封饼等。
三、动手操作,巩固对地图及特产的了解。
幼儿人手一份太原市地图,请幼儿找出清徐位置,然后从教师准备的小图片中找到清徐特产放在相应位置。
教师纠正个别有错误的幼儿,并对活动进行评价。
四、念儿歌,《夸清徐》结束活动,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我采用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我用一张清徐的全景图引入,看似熟悉又好像不完全熟悉的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看得仔细,也能积极开动脑筋去想。在观察地图时,我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先让幼儿对地图有总的印象,再观察有关地图,进一步理解地图上的包含关系。幼儿通过用眼观察地图,动脑去想,动口说出它像什么,加深对地图的认识。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居住地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讲到清徐好玩的地方时,这部分主要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讲述来完成。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动手操作,我选择小组活动的形式,为每位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活动,尽量做到面向全体。
感到不足的是:清徐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棍、铁棍及著名作家罗贯中都出自清徐,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向幼儿介绍,感到有些欠缺。
C. 大班科学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 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 、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 ,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 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节约用水的措施 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 。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学设计中都力图创设最能打动学生的体验活动。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是在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这个环节,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平时到处可见的淡水,怎么就这一点呢?这一点水放在手心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学生的话)
第二个体验活动是在课堂上“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的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是在课堂中的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6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的追问:一次洗手浪费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个学校?……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学生的心确实被打动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是可怕的,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课后学生帮教师整理器材的时候,学生问:“老师,杯子里的水怎么办?”当时我随口说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费水了吗?”多好的学生呀,学到的知识立马就能用上。“去浇花吧。”学生们高兴的端着杯子去浇花坛里的花去了。看来这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有了比较强的节水意识。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1、亲历式体验必须在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师虚设。
2、要抓住儿童常见却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生活,(www.fwsir.com)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3、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起到点睛之用。
4、联想式体验要适时适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体验基础之上。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珍贵,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宣传爱水、护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儿童常见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心生活。
三、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及环保知识
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失败,我在教学之后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一、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课前去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好。比如,在这课教学之前,我如果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家乡的引用水情况,也许就会有学生发现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识到要保护水,让孩子亲身体验,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导入设计时,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要的是教师的设计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应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学。
D. 科学节约用水好习惯教育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 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 、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 ,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 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节约用水的措施 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 .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学设计中都力图创设最能打动学生的体验活动.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是在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这个环节,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平时到处可见的淡水,怎么就这一点呢?这一点水放在手心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学生的话)
第二个体验活动是在课堂上“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的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是在课堂中的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6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的追问:一次洗手浪费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个学校?……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学生的心确实被打动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是可怕的,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课后学生帮教师整理器材的时候,学生问:“老师,杯子里的水怎么办?”当时我随口说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费水了吗?”多好的学生呀,学到的知识立马就能用上.“去浇花吧.”学生们高兴的端着杯子去浇花坛里的花去了.看来这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有了比较强的节水意识.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1、亲历式体验必须在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师虚设.
2、要抓住儿童常见却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生活,(www.fwsir.com)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3、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起到点睛之用.
4、联想式体验要适时适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体验基础之上.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珍贵,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宣传爱水、护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儿童常见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心生活.
三、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及环保知识
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失败,我在教学之后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一、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课前去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好.比如,在这课教学之前,我如果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家乡的引用水情况,也许就会有学生发现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识到要保护水,让孩子亲身体验,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导入设计时,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要的是教师的设计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应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学.
E. 我用画笔画家乡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活动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3.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及儿歌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家乡风景的背景图一张,家乡风景光盘一张,儿歌录音带,画笔, 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请幼儿观看.
1.老师:小朋友们,看这儿的风景美不美呀?
幼儿:美.
老师:上面都有什么呀?
幼儿:太阳,山,河水等.
老师小结:这是一副美丽的风景图,上面有太阳,山,河水,小船,树木,花草.可真漂亮!
2.老师: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图上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儿歌录音.
3.对照背景图,学习儿歌.
二,播放光盘,续编儿歌.
1.老师:小朋友们,儿歌里的家乡可真美.下面,随着老师的镜头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美丽的家乡吧.(观赏光盘)
2.老师:看看,老师的光盘里啊有许多儿歌里没有的景色.想不想自己创编进儿歌里呀?
幼儿:想.
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儿歌.例:
绿笔画个大大伞,那是一棵树.
红笔画几个圆圈圈,那是大冬枣.
.
4.将幼儿编的儿歌小结.并总结一下每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而对各种颜色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绘画儿歌内容.
1.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家乡可真美呀.给我们的家乡画张像吧.
2.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3.作品评析,欣赏.将其张贴于美工区,举办"我的家乡美"小画展,并邀请小班幼儿欣赏.
附儿歌:
我用画笔画家乡
小画笔,真好看.
红,黄,黑,白,绿,
紫,褐,橙,青,蓝.
红笔画太阳,一个圆圈圈.
蓝笔画小河,三条弯弯线.
褐笔画个小片片,那是小帆船.
黄笔画个大三角,那是一座山,
各种画笔一起画,
那是家乡大花园.
请采纳
F. 教学反思应写到哪些方面
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G. 我的老家在哪里
你的老家在地球,你住的叫中国村,100年后你的最终归宿在地下,其实在哪都一样,只要快乐幸福美满就好👫
H.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5篇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
1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 XX )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 7 、 8 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 2 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