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几个优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几个优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为主”的局限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经过几十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 严密的理论体系 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即系统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其代表模型有“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雷根模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媒体选择比较简单 只需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特征就可以对媒体形式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顺序的确定则稍微复杂一些 加涅提出了直线式教学顺序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教学顺序 奥苏贝尔则为确定教学顺序提出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 瑞奇鲁斯等人提出了确定教学顺序的精细加工理论其过程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达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重视“情境” “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运用 强调发挥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基本原则是:(1)以问题为核心来驱动学习 问题可以是项目 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 来支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3)强调情境创设 教学内容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4)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5)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 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6)要求提供能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要提供学习资源 认知工具等内容 (7)要重视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诱导学习者更好的发挥意义建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有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 提供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管理与帮助设计 总结与强化练习 教学评价
两者的优缺点分别为:“以教为主”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 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因而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授 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并要求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探索工具的支持 因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 既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这是其突出的优点 但是 由于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只强调学生的学 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 由于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 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可见 这两种教学设计模式都有其优点与不足 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 互相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将可相得益彰
『贰』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有哪些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动机理论)。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特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一、学习环境分析。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物环境就是学的物质环境如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人环境则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气氛等。良好的学环境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控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与学习风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学科的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也即是教学的起点;
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等。
学习风格。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某种特殊学习方式、策略的倾向。主要包括⑴对感觉通道的偏重(有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⑵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⑶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等;⑷大脑左右半球的加工方式,左半球加工畔的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理发的和逻辑的,右半球则与空间知觉、形象、情感等方式加工信息。
三、学习任务分析。包括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两部分。学目标一般由学生的行为来描述,应由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与态度情感构成。学习内容分析指为实现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即通常的教学大纲与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内容分析将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的学深度与广度,并揭示组成学习内容的各项先决知识和能力的联系。
四、编写测试项目。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过程系统。包括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与学习策略,是教学活动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这两种教学策略诉主要教学策略的步骤有:
1、讲解策略
1)呈现信息:主要通过说明解释和实际的演示、证明与示范来实现。
2)检查接受:回忆和理解程度。
3)为学生提供将一般原理运用于多种实例的机会。需要对正确与否进行检测,必要时应该调整实例的难度和数量以保证学生行为正确无误。
4)为新习得的畔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与问题中提供机会。
2、经验策略:
1)提供表现行为的机会并观察其行动的结果。
2)通过提问或观察检查学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程度。
3)通过提问或观察进一步的活动,检查是否理解一般原理,在掌握一般原理之前应不断提供实例。
六、教学评价设计。
以教为主的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获取信息对教学进行调整使之更富成效的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一对一”评价、“小群体”评价与“现场试教”。终结性评价是指为设计、收集和解释与一组特定的教学数据资料,旨在确定教学价值。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达到,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其方法与步骤是:
一、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状况与所达到的状态的差距,也即目前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即分析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的总目标。简言之,是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二、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三、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应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
四、自主学习设计。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有支架式学习法,抛锚式学习法与随机进入学习法等。
如果是支架式学习法,则围绕上述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该益寿延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并全因为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而在设计时要因人而异。
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提出假设,进一步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论证假设,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则。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知识。
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要求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计情境,以更让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够进入其中任何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五、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意义的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是由教师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
协作学习应考虑下列问题:所提的问题应争论性。教师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起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要及时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作一评价。
六、学习效果价设计
学习效果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中所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七、强化练习设计。根据小组价和自我表现价的结果应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这类练习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双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能够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最终达到学生的意义建构。
三、“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双主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
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
1、分析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方法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从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教学策略中先选定其中一类,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决定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教学子策略,然后再对定的教学策略的某个子类进行有关实施步骤的详细设计。
以教为主策略的子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启发式、自我反馈式、基于INTERNETR的探索式等;
以学为主策略的子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等。
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媒体时,要了解媒体的性能,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特点选择媒体。如何使用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是媒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教学媒体设计是指确定各种媒体的具体内容、呈现方式和各种媒体间的组合关系。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目标控制原则(即教学目标控制着媒体的类型与各类的选择),对象知识原则(即设计应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相适应)不要遵循媒体设计的心理依据。由于学习过程中主析心理活动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所以对媒体的设计就要遵循注意的选择性、新型性、简洁性、适中性;遵循知觉的的整体性、相对性、对比性;记忆的组块性和有限性,要注意从实例出发,正反结合、用列出属性表来定义等方法来有效地形成概念。
5、形成性评价设计
以教为主的评价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收集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关信息;二是根据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来做及时反馈。在第一个环节中,搜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主要有三种方法:测验、调查与观察。在第二个环节中,要解决如何做出即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有三种:校正反馈(用于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鼓励性反馈(用于大多数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帮助性反馈(对于少数或个别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学生适用)。
以学为主的评价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的评价来看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根据小组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一套可供选择并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错误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叁』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各自呈现什么特征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动机理论).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特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一、学习环境分析.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物环境就是学的物质环境如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人环境则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气氛等.良好的学环境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控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与学习风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学科的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也即是教学的起点;
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等.
学习风格.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某种特殊学习方式、策略的倾向.主要包括⑴对感觉通道的偏重(有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⑵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⑶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等;⑷大脑左右半球的加工方式,左半球加工畔的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理发的和逻辑的,右半球则与空间知觉、形象、情感等方式加工信息.
三、学习任务分析.包括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两部分.学目标一般由学生的行为来描述,应由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与态度情感构成.学习内容分析指为实现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即通常的教学大纲与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内容分析将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的学深度与广度,并揭示组成学习内容的各项先决知识和能力的联系.
四、编写测试项目.
五、教学策略设计.
『肆』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1、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
2、任务分析: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
3、起点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更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一般说来,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标技能的分析。
『伍』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共同情境场 个别化自主学习 小组协商学习 教学设计发展到今天,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类型。但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设计的重点对象为划分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两大类。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从目前来看前者发展的时间较长,其理论与实践也较完善、成熟,而后者则是刚刚兴起的,但却是今后教学设计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来研究它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界定 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人才观。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创造人才,不是模仿型人才,更不是知识型人才。现代人才的具体特征是:(1)能力与知识是基础。具有宽广的知识面,1~2门有个性的专业特长是形成较强实践能力、办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而综合能力又是现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2)智商与情商是根本。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有有较高的情商,智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情商才是能否成功的根本。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大量能经受各种挫折与压力、坚忍不拔的人才。(3)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灵魂。所谓现代人才,必须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陆』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哪些阶段,每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一教学任务,二复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制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三分析学习着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变量),四学习内容特征分析(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五教学过程(解决问题案例、项目、分歧等问题),六管理与帮助设计(解决难懂的问题)七总结与强化练习,八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九总结性评价
『柒』 怎样教学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策略有多种,
例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五环节教学模式、九段教学策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等,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
『捌』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在评价时有以下哪些特点
教学来案例、教学设计源、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