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红绿灯评课发言
交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 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 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3. 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交通常识——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准备
1. 卡片红灯、绿灯各一个,两辆玩具小汽车。
2. 设置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两辆玩具汽车)
2.教师示范,将两辆汽车成十字形相向开来,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汽车相撞)
3.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二.认识红绿灯。
1.为了避免刚刚的交通事故发生,我们请来了这两位朋友来帮忙。(出示红绿灯卡片)
2.师:有谁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幼儿回答)
3.师: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红绿灯的作用呢?(幼儿回答)
4.教师总结:汽车和行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听从红绿灯的指挥,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车按规则行驶。
1.师:现在我们让汽车安全行驶一次。(教师按照自己给出的信号操作汽车,如:出示红灯,说红灯红灯我就停,出示绿灯,说绿灯绿灯我就行。)
2.教师操作汽车,幼儿给出信号。
四.游戏。
1.师:现在我们也来开汽车,好不好?
2.请两个小朋友来当红绿灯,一部分小朋友当汽车。
3.幼儿做游戏,教师在旁指导。
五.游戏结束,教师再次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引导,先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认识事物,在参与到游戏中领悟。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玩中认识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只注重于玩的过程,而没能在过程中认识到游戏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中多让幼儿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领悟。
『贰』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怎样备课更有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备好一节课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1.了解本班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
3、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状况
了解学生心理是备好课的切入口和关键。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备课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存在的偏见或误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再创造,力求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环节上,要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只有抓住这些,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
三、要备重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一堂课有灵魂。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四、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五、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六、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可以请教他人,求得别人帮助。
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合理科学的确定探究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结构,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力争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
『叁』 紧急!!求一篇关于反思的演讲稿
伴花成长
《伴花成长》是我的一本反思集的名字,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们常将花喻作学生,将老师喻作园丁。也就是说只有做了这辛勤的园丁之后,才有机会,倾听花之语、欣赏花之美……伴花成长,我学到了许多,在玫瑰般的孩子身上,我学到了热情、奔放;在百合花般的孩子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纯真与质朴。在牵牛花般的孩子身上,学到了坚强和执着……伴花成长,和花一起成长!每一次成长的过程仿佛是一次蜕变,有迷茫时的不知所措、成功后的欣喜若狂!我常会随手把他们记录下来,没想到就这样不到三年:不善于写作的我,居然已有上万字的个人反思集!与其说是反思集,不如说是我的成长档案。
第一本反思集《蜕变》
2006年暑假,在金水区和郑东新区之间,我选择了东区这块热土。来不及欣赏东区的美景,便开始了紧张的培训。俗话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几天的培训让我已经尝到了这种“福利”的甜头,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教学反思”。我们每天上午集中培训,中午不回家,甚至不休息就开始在机房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印象最深一篇反思《细节决定成败》,是听马校长报告的一篇学习心得。因为感触较多,所以我一气呵成。正当准备保存时,电脑的系统突然出现问题。辛辛苦苦的写出来第一篇文章,就这样丢失。重新开始写,再也写不出刚才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当自己有灵感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赶快记下来,以免追悔莫及。如今再看当时自己写的反思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那的确是自己由一名学生向老师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就像我在《蜕变》的结束语中写道:
几天的培训,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惊叹!惊叹自己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教师;惊叹的是自己理念的更新,从教学机制变更到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学科体系的更新到教学方法的重建,我的认识被提升了,思想被洗礼了。
第二本反思集《伴花成长》
初为人师,便从事郑东的基础教育工作,自豪之余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次走上小学的讲台做课,才知道小学课堂管理和教学是门大学问。作为青年教师仅靠年轻人的那点儿激情是不够的,要想进步成长还要做个有心人,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于是我在讲完自己第一节公开课之后写在《激情与智慧》;当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就是能把难以消化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让学生去消化,最后再串成一串。而至关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如何掰开”才算是“揉碎”,于是我写下了《怎样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
《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记录了我最失败的一节课,失败之处不在于课的设计。而是,我对学生统一、缺乏发展性的评价。课的《搭配中的学问》。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我创设了“淘气配菜”、“笑笑配衣”、“搭配路线”、“巧寻密码”四个情境。在讲“淘气配菜”情境中菜谱二的时候,我问满足“一荤一素”搭配条件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因为是公开课,孩子们都非常积极,我就找了小手举的最高的夏妹来回答。她高兴地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答道:“牛排和豆腐搭配、鱼和油菜搭配。”有四种搭配她却只说出来两种,我就随口让她坐下,又找别的孩子来回答。在其他孩子完整地回答中,该环节在的我预设中似乎圆满的结束了。课后,想到夏妹那失落的表情,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她那高举的小手,灿烂的笑脸,自信的表情似乎在渴望我的一句表扬,哪怕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而追求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我,完全忽略了她的感受。当她下课后仰着脸问我他们的表现好不好时,我的心里深深地自责:我眼前的孩子们是那样天真可爱又富有思想,我怎么可以如此大意忽视他们细腻的情感。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都有值得赏识之处,而我是那样的吝啬了,偶而一次表扬也是轻描淡写的。有时候感觉自己充满激情甚至夸张的表扬,也只是提高声音而已,表扬的内容却是单调乏味。如果像王校长评课时说得那样:激励中带着指点,赏识中蕴涵委婉的批评,这样动听的语言犹如一丝春风拂过心田,又有哪个孩子会不爱学习? 与其灌输给孩子一堆数学的知识,倒不如用一句真诚的鼓励,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再去学好它。“吃一堑、长一智”,因为记录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听课学习时,我特别关注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
《班有“爱迪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读懂学生的乐趣。主人公赵琪是一个可爱纯真、追求真理的小姑娘,她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像什么是小白鼠呀,1千克为什么等于1000克,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问什么用一个点隔开等等,开始我难以招架,甚至有些害怕与反感。与同事常老师、郭老师一起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进行反思,才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很有数学价值。让我认识到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数学。然后去思考、缺解决问题。很庆幸,及时的反思,没有让我很情绪化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好的思维习惯得以延续。如今文中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五年级的学生,还是那样的执着好问。《给教材“添油加醋”》是我在讲小数意义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年轻的我第一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给了我们很多的处理空间。对于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会摸不着头脑。只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仔细体会编者的意图,再将自己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渐渐的感觉教材不那么空洞了,驾驭起来就轻松不少……
其实这一篇篇的反思,都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成了反思点。我把它们记录下来,请教同事、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累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第一次被专家指点,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失败,我学会批判自我;第一次读懂孩子,我学会勤于思考;第一次改变教材,我体会着思考与实践的乐趣……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感悟与反思,促进了我和学生的成长!写反思影响着我的学生。我的思维习惯与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他们开始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比如,杨心怡、郭上元的数学日记《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数字市场》就是他们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例子。其次,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被提高了,这就是反思带给我的最大满足。在反思中,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我经历了反复思考、实践的艰辛,也体会了成功后的喜悦!
第三本反思集《2009告诉我……》
2009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走的更远。2009年可以说是我们的学习之年,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培训与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向最近的人学习,无疑是成长的一条捷径。打开聚源路小学网站,忍不住要看的是老师们反思。一篇篇风格迥异的反思,折射了同事们教育教学生活的点滴:有班主任的忙碌、有师生其乐融融的温馨;还有忙里偷闲的读书学习,以及由此带了的快乐与收获。每读一篇反思我的内心都沉甸甸的,有沉甸甸的收获,还有沉甸甸的感动。感动同事们的敬业,收获这同事们的经验。
如:兰婷老师的《这个“空”帮孩子填不填?》,让我领悟了一节好课,就如同一副好的山水画,要注意 “留白”的重要性以及技巧;王俊明老师的《给课堂“调调味儿”》,分析了如何让数学课堂上的富有情趣,在课堂调控方面给我启发不小;田娜老师的《追逐阳光》,让我理解了“做阳光型教师”的真正含义。麻白娟老师的《爱孩子,就让他“半饥不饱”》,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精辟的教育观点。王春玲老师的《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些》、李兰香老师的《课,怎样上得大气》,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课堂中缺乏的东西。看到《讲课中的“慢一些”》时,我真是感到惭愧,文中几点注意事项,仿佛就是为我改正缺点而量身打造。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更是佩服刘萃老师——这位年轻班主任的胸怀与抱负。李金锦老师的《<清凉菩提>有感》、张慧老师的《寻找清净的记忆》,品味起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如果说,经典名著是一道“豪华菜”。那么,同行的反思就是一道“家常菜”。细品“聚源反思”这道“家常菜”,丝毫不比“豪华餐”逊色!自己炒制,自己品味,真是回味无穷!读完后,我感慨万千写下了《好一道家常菜》!
如今翻看自己的反思,有点儿成就同时夹杂着一些后悔!后悔很多时候,自己以太过匆忙为由,错失很多美好的灵感;因浮躁的情绪的影响,让思考如蜻蜓点水般过于肤浅。有惊叹、又懊悔、有回忆的甜蜜、有往事的再现……
我感谢反思,让我可以有理由不抱怨自己的过去,更让我对明天充满激情与希望!
与大家交流的一篇反思:
借鉴“教育博客”管理“班级博客”
本学期我除了担任五一五二两班数学以外,还担任五一班的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写作水平,我们班也建立了校信通班级博客。因为我是数学老师,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水平。因为自己的原因,刚开始,我们的班级博客,几乎天天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忙碌于纪律、卫生、学习的我们,似乎淡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打开博客,无意中发现:我们班已经倒退到全校倒数第二名。这对于一个坚持写自己博客,却荒废了班级博客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讽刺!学生们同时也少了一个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平台。
我静下心来做了谈话调查,并做了简单的分析。1、学生们不写博客,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或是电脑,而是缺乏动力。2、学生并非没有一人参与,小虫懒、博客王等,几位同学一直坚持很好。3、写博客的同学,多发自己的文章,很少欣赏别人的作品。分析过后,我就先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进行班级博星评选制度,开始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的激励方法。9月,我们的博客开始稍有起色。10月,我们的博客异常热闹,涌现出一批以写作为乐的小作家。像“风中丝雨、阁楼上的公主、虎赢天下、元宝贝、秋子……”,他们或是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是书写自己的每天心情。一个月下来,博文近400篇。我们班的排名也由原来的倒数第二,排到了正数第六。不仅提高了名次,更主要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就拿10总结来说,月优秀博星的评选,让我苦恼不已。因为同学们发的日志数量多,给我的统计带来了不便,但我却高兴的忙碌着!
在这次的评选过程中,问题随之而来。比如,我们的标准是以日志数、老师推荐次数、校信通推荐次数,三者综合评比的方式。日志数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个别同学出现了大量转载或摘抄的情况。如果还按着开始的标准来评比,对那些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思考了一个中午,苦无良策的时候,我想到教育博客的管理模式,我想何不借鉴一下。于是,我仔细的看看了我们班级博客中的文章,决定像博客大赛那样,把我们的参赛日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作家摇篮,即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第二类为:它山之石,即同学们的转载或摘抄作品;第三类为:读书感悟,即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和随手感悟。以后我们分类评选出优秀博星,在下午第一节课,我公布了评选结果和班级博客改革的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努力方向,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借用教育博客的评比细节,我又对同学们发表的博文,提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自我感觉良好后不久,我发现问题三依然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发自己的文章,从来不去读同伴的文章。不去读别人的文章,那么自己的文章就不会被别人理睬。没有同伴们的评价与认可,时间一长恐怕又会冷落下来。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把更多的评价空间留给学生呢?于是,从本月开始,我从月优秀博星中选出几名同学,聘任他们做各类的编辑。让他们阅读评价推荐自己所在类别的优秀文章,我从中择优推荐。这样无论是优秀的同学,还是刚刚开始写博的同学都能得到合理的评价以及集体同伴的认可。学生们忙着发博文和写评价,我自己就轻松了不少。
想想我们的班级博客,从无人管理时的一潭死水,到无方法时的一片慌乱,再到巧借鉴时的井然有序。真的感谢教育博客的专家和编辑们!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信我们的班级博客,在教育博客的带动下会越来越好!同学们在这里的收获越来越多!
以上是“反思促我成长”的一点体会与收获,谢谢大家!
『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
张老师在讲座中说,
教学的
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有发
展。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他站在生命伦理的视角,
批判了现行
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生态。
他认为:
“一名教师因为课堂的高效而延长生命的长
度,
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
那他教学的意义就不止教学了,
他的教学生涯也就有
了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长度和宽度。
”
他带领大家深度追问思考:
何谓课堂?何
谓理想课堂?何谓有效教学?„„一系列追问思索,
带给我们的除了思想上的震
撼,还有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感奋。
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双自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与大
家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
我校在充分调研校情学情的基础上,
借鉴了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
提炼出了
“自主参与,自觉发展”双自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设计了学生从自主开始,进
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终自觉发展的内涵发展路径。认为“自学”是体验最深刻
的学习方式,
“自主”
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
自主性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课堂教学培养的核心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
,
“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
。
“师说生
听”变成“自主探索”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想
想看我们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
“脱胎换骨”
的同时,
其实不经意地偏离了真实的
课堂教学轨道,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
本出发点——学生的发展,
丢掉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
课堂教学改革出
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从教与学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现象:
1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
异。
比如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
有些老师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
想方设法变着
花样进行教学,看似课堂热闹、学生积极性高,但实际上存在“有教无学”
“教
2
多学少”
等弊端,
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脱离了学校提供的材料和
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
学生便会无所适从,
长期以往,
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
2
、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
把时间还给学生。
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往往是只要有
疑问,
无论难易,
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曾经听过
这样一节课,内容是《都市精灵》
,老师在讲到鸟对人类的作用时,对“乌鸦”
进行了一番长久的讨论。
她启发学生大谈特谈,
从乌鸦的象征义说到马致远的
《天
净沙秋思》
,从民间谚语说到乌鸦的益处,从讨论到底是“报喜不报祸”好还是
“报祸不报喜”好,说到哥白尼、爱因思坦、还有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等等。
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是
“体会生动的语言中包含的感情”
,
可老师却用一半
多的时间围绕乌鸦展开,
且展开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多大的关系,
这种偏离
文本的拓展我认为是要不得的。
还有在探索过程中,
没有具体的要求、
提示和指导。
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
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
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在这
种随意的、
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中,
展现的只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
失却的是教
师适时点拨、引导。这种缺乏个性意识、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的课堂,往往就是
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
仅仅是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未能看到学习其
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
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
观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达到有效?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
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发展还给
学生,
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整个过程老师要学会放手,
让学生的各种学习思
想闪现、
碰撞,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
意义所在。
3
第二是在“导”上下功夫。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
思想,
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
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
而理想的课堂应该
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教师引导时在问题上需要把握两个原则:问题要少而精;问题难度要适中
第三是在“练”字上下功夫。练得及时,练得有效,练得有质量。提高练习
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第四是在“评”字上下功夫。开展小组合作评价,采用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被实践证明是最高效的课堂,也是成功的课堂。
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个必”
,即有发必收,有收必
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强调教师的改与学生的改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学反思
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
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
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
的依据。
这是现今大多数学校教学管理明确的,
也是教师最熟悉的。
但我们要理
论联系实践,
总结精彩之处,
反思遗憾片断,
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
是否有伤害,
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
何改进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
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
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再教设计
;记思想火花
。
新课程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中小学教学的永恒主题,
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
成为现实。
『伍』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发言稿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近年来,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新教师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教师面临着怎样的职业困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新教师的职业困境
从师范生到教师,不少青年人在角色的转变中感受着巨大反差与阵痛,这些新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的前几个月里,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个人时间备课、查资料、给学生辅导,可换来的仍是学生们的一脸茫然和不满。这几乎是每位新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是:
1、职业准备不足,教与学错位
新教师面对突然被赋予的成人角色、全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择偶婚嫁等多重角色的期待,将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导致心理压力异常沉重。
在教学效能方面,有经验教师表达教育教学观点明确,采用教学策略恰当,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活动能很好控制,自信心和成就感较强;新教师则不能适时地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混乱。
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有经验教师对教学状况预测准确,评价学生正确合理,擅长于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而新教师的教学计划片面,针对性差,教学目标不清晰,常错误地判断和评价学生的反应,反思常集中于具体细节。
在教学行为方面,有经验教师能够以较少的时间高效率地备课,课堂规则明确,教学时间管理能力强,能洞察学生的真正意图,调控自己的情绪;而新教师备课时间长,课堂规则含糊、不确定,导致学生感到混乱。不能把握教学时间,对意料外的学生反应常无所适从,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而使教学行为不顺畅。
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欠缺,加之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或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反思,甚至没意识到其必要性。从师范生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转换中职业心理和技能的准备不足,有的则是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选择当教师。当他踏上教师岗位时,就有些不自信和慌张,觉得难以建立作为一名教师的权威,站在讲台上时对所教学科中有些细小的知识点,自己有时候也会拿不准,但更大的挑战来自组织课堂教学,班上有学生说话,怎么处理更好?其他学生起哄如何调控?自己精心设计的课程,到了课堂上往往走样……面对这些,他们没办法。
2、管理经验缺乏,陷入信任危机
新教师遇到最多的困难就是班级管理和与家长沟通。他们刚走上教师岗位,就要和那么多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打交道,此时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可在不少家长眼里,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就是孩子。年轻教师想用平等的身份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从语言的表达到意思的传递都不顺畅。这就必然使他们遭遇到信任危机,有些学生的家长已经五十几岁了,跟这些新教师的父母年纪差不多,有的家长直接就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们“不放心”。
拿怎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的优劣,也让不少年轻教师头疼。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懂事,一点也不刻苦,一看到学生不努力学习,就忍不住拿自己做学生时学习的标准去对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渐渐地离学生也越来越远。
3、教育实践缺少专业指导
新教师在大学里实习经历不长,收获不大,学了点皮毛。即使把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加起来,各类培养模式中的教育实践一般也不超过12周,即便如此,在实际中也要再打个折扣,因为在实习中,一般都是几个实习生同在一个班级完成参与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各项任务,短促的教育实践很难给学生足够的“临床”经验。再加上实习的学校都面临着升学压力,怕自己学生被耽误了,大多不放心把班级或课程交给实习生。表面看来是我在讲台上讲课,但实际上是坐在后面的教师控制着班级纪律和课堂秩序,学生想乱也乱不起来。
新教师倾向疏离其他教师,在面临问题时,很少得到有经验教师的辅助与支持。新教师倾向模仿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这种模仿将会导致新教师盲目地、没有反思地全盘接受他人片面的经验。而且,新教师急于使用这些外在手段,一旦经过使用并验证有效后,便极易形成真实的成功经验,并在新教师的思想和教学中确立起它的地位,便很难改变。这将造成新教师无法去掌握有效的个人教学方法,极大限制新教师养成开放的态度,也将限制其专业发展的进程。
新教师经常会发现很难将理论用于解决教室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这一现象的结果是将过去所学全部丢在一旁,认为理论无用。另一方面新教师过分注意如何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技巧的理论,结果反而使自己无法摸索出更有弹性、更有创意、更适合现实的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干预程度明显高于过去,这对教师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而我们的教师培养却过于传统,新内容融入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二、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有博爱之心。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博爱之心。他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他对学生不分智愚,不分长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热心教诲和鼓励。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顶撞了老师。而这位教师没有作任何解释,只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有一位老师在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某个问题时,没有讲清楚,他马上就在一个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觉得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自责自己备课的疏忽。他的面前经常浮现着这双迷惘的眼睛,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决心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2、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学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3、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突出一个“人”字。所谓突出一个“人”字,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一,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不少教师把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乐意学,会不会学,善不善学,教师很少考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第二,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环境之中。第三,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的能力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其次,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维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例如不少教学参考资料把《凡卡》《卖火柴小女孩》的中心思想确定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事实上文章里所反映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客观存在着。我认为像这一类文章,有超越社会制度的价值,是对弱者、贫穷、不幸的关心,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再次,讲究一个“思”字。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员工和老总有这样的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我由此联想到有些教师为什么教了几十年书,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学实绩平平,恐怕与他对自己现有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
三、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几点:
1、“爱学生”是前提
把对学生的爱从心底向学生缓缓流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
2、功夫在“师”外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郑孙平老师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中学化学课。但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他当了36年的班主任,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生物理论和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多才多艺、实践能力强、既教书又育人,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长处,很多得益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
3、“反思”与“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教学反思促成青年教师不断检查自身的教学言行,重新审视和考察已有的教学态度,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活动,建立起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养成“三多”的良好教学习惯。
一是多虚心求教。新老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与指导者配合,遇到疑惑,虚心请教,不再掩饰自己的不足,把“隐藏”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努力将自己的“不足”变为“闪光点”。
二是多自我反思。新教师在虚心请教的同时潜心钻研,追求教学的“合理性”,如有的教师受录像课启发,将自己的教学语言录下来,辩听其语速语调的合理程度;有的甚至对着镜子练习体态语言,努力使姿势有助教学内容的讲解。
三是多撰写教后录。在最近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们发现撰写教后录的人数比研究前增加了40%,达到了100%。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懂得了反思,改进方法,使教后录有话可写。在此基础上,许多教师写出了教学心得、教学论文。
听北师大附中王天开老师的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除了牢骚,还是牢骚。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无论是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还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甚至连高考试题的出法、学生上课的态度等,都会成为他不满的理由。
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中小学教师中,对教育教学实际不满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最后获得优秀教师的殊荣。
『陆』 谁能提供有关教育教学的演讲稿(三分钟即可)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直接体现,以“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去除
杂念,真心处之,这便是我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高境界就
是朴实,是无法之法,无艺之艺,真心处之,浑然天成。语文课的“形”,容易操作,剧场
化的轰动效果也容易模仿。而语文课的“内核”,就要靠深厚的人文内含去感染学生。那实
际流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你的一颗“心”在支撑。心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课是很容
易流露出迹象来的。
记得这次开课前的两次试教都以失败告终,静下心来仔细回想找原因时,才发现是上课
前没有真心处之、急于求成。课堂环节太多,上课不扎实、求花哨,总是用空泛的概念强行
嫁接课文丰厚的内涵;有时又过分担心,有几个环节又提前设置;感情没有真实地流露出来,
没有牵引孩子们的身心沉浮于字里行间,没能使孩子们昂扬起率真灵动的激情。孩子们也没
有真心待我,而我无动于衷,还要摆一副英雄姿、做一副神仙态。后来经过专家、老师
的指点,我对这节课的课型设计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试着去营造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开课前,我尽量让孩子们放松,因为孩子们毕竟第一次面对300多位老师。谁也料不到
会出什么差错。当时就想自己一定要以最自然的状态面对孩子们。因为这节课课型设计很活
跃,孩子们绝不能紧张,不然就前功尽弃。当听到上课的铃声时,我和孩子们的心好像融化
在一起,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意境。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氛
围。
经过两次试教及第三次开课的成功,我深深地感到集体的智慧,并获得了宝贵的启示,
那就是没有必要到课堂中刻意摆出一副英雄姿、做出一副神仙态。课下挺平易挺随和,就没
有必要上课时庄严肃穆。以真心处之,不存杂念,孩子也自然会真心待你,双方都没有紧张
的担忧,如此自自然然,如此平平常常,如此言来语去,这样师生心理交融,课就如行云流
水了。假如不是如此,而是课下一副脸孔,课上又换一副脸孔,太累了。我要说的是,课,
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心态的外现。生活教人求真,品读课
文应该符合生活本真。
经过这次开课的锻炼,我更加觉得 “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在语文课堂教
学中的意义。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让美的形式作
用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情感,使课堂充满“故事”,充满艺术情趣。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
提问,去学习,去碰壁,而我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收获的理一理、遗漏的收起来,再给他们
一些关爱、呵护和鼓励。这样,我相信我们会发现课堂是多么有趣,生活是多么美好,而我
们的教学理念将不断更新,永葆青春!
谈谈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中教学反思的写法 (教学会议发言稿)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能够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既可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可反思不足之处。
1、反思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备课是否体现课改的理念和课改的精神?备课备到什么程度才算认真备课?教案的详与略及其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等均可认真反思。
2、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积累有关资料、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等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再思考。
3、反思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值得反思。
(1)、对教学目标设计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
(2)、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在一起。
(3)、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仍然把老师当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然关注的仅仅是“认知目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育人功能。
4、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认识上存在的困难,以便针对学情教学。
5、反思组织教学
如导入新课的方法、课堂纪律的调控等。
6、反思教学设计各个环节
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整体意识?要仔细斟酌授课的密度、广度、课度和讲课的速度,避免出现随意性。若授课过难过快,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两极分化;过浅或过慢,又易出现学生学习与纪律松懈的现象。若教学设计各环节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拖课现象,或出现这节课无法讲完计划中的内容,只好下节课再继续讲的情况。
7、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与选择
8、反思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值得反思。
9、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常出现下列误区:
(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3)、提问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
(5)、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10、反思教学评价
如一堂好课的标准、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标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等。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
1、记教学日记
2、说课
3、听课与评课
4、征求学生意见
5、评价学习的效果
6、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本篇文章来源于 福建省第一中学校园网 原文链接: http://www.wysyz.com/school/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6
『柒』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张老师在讲座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有发展。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他站在生命伦理的视角,批判了现行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生态。他认为:“一名教师因为课堂的高效而延长生命的长度,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那他教学的意义就不止教学了,他的教学生涯也就有了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长度和宽度。”他带领大家深度追问思考:何谓课堂?何谓理想课堂?何谓有效教学?„„一系列追问思索,带给我们的除了思想上的震撼,还有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感奋。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双自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近几年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在充分调研校情学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提炼出了“自主参与,自觉发展”双自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设计了学生从自主开始,进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终自觉发展的内涵发展路径。认为“自学”是体验最深刻的学习方式,“自主”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自主性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课堂教学培养的核心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想想看我们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脱胎换骨”的同时,其实不经意地偏离了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丢掉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从教与学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现象:1、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比如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有些老师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进行教学,看似课堂热闹、学生积极性高,但实际上存在“有教无学”“教2多学少”等弊端,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脱离了学校提供的材料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便会无所适从,长期以往,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内容是《都市精灵》,老师在讲到鸟对人类的作用时,对“乌鸦”进行了一番长久的讨论。她启发学生大谈特谈,从乌鸦的象征义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从民间谚语说到乌鸦的益处,从讨论到底是“报喜不报祸”好还是“报祸不报喜”好,说到哥白尼、爱因思坦、还有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等等。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是“体会生动的语言中包含的感情”,可老师却用一半多的时间围绕乌鸦,且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多大的关系,这种偏离文本的拓展我认为是要不得的。还有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在这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中,展现的只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种缺乏个性意识、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的课堂,往往就是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仅仅是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达到有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整个过程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的各种学习思想闪现、碰撞,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3第二是在“导”上下功夫。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教师引导时在问题上需要把握两个原则:问题要少而精;问题难度要适中第三是在“练”字上下功夫。练得及时,练得有效,练得有质量。提高练习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第四是在“评”字上下功夫。开展小组合作评价,采用同伴互助,共同发展被实践证明是最高效的课堂,也是成功的课堂。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个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强调教师的改与学生的改同步进行,协调发展。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学反思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的依据。这是现今大多数学校教学管理明确的,也是教师最熟悉的。但我们要理论联系实践,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是否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何改进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记思想火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中小学教学的永恒主题,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