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同学录的教学反思

同学录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0 21:55:01

教学反思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录像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 1、内容新鲜,见微知著。 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一斑窥豹,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2、形式不拘,集中具体。 写教学反思选材要集中具体,一事一议。至于文章的形式、结构不必强求完整,文体也无需拘泥。可以写成小结式的,也可以写成随笔式的,只要有一得之见即可。 3、不失时机,记载及时。 写教学反思要趁热打铁,为了不失时机,可把觉得非写不可的事实先记载下来,而理论分析和推敲文字留待以后找时间再进行。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觉得可写的东西有很多,不妨确定一个角度,然后作一翻筛选,或以谈经验为主,哪一方面更有价值就考虑先写哪一方面的内容。

②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个设问句,运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生:运用设问句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设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师:是的,设问类文题,确实有像你们说的这些好处。你们还见过类似的文题吗?
生: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师:一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要我们先作一思考,激发我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像我们的《语文读本》中就有这样的一些题目。如摩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宗春山《男女分班有必要吗?》贺仲明《阿Q为什么是农民》。在高考作文中,好多考生也用设问式的命题来提高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如《既生亮,何生关张?》《谁偷了玉坠?》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通读文本,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
(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
生:寻求爱情。
生:寻求知识。
生:同情心。
师:刚才三位同学说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原因?但我发现,前面两点的表述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同学们能否把第三点也改为结构一致的短语呢?
生:富有同情心。
生:同情人类苦难。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这样就使这三个原因,在语言结构上保持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同学们,你们从这三个原因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三个分论点都处在每段文字的开头。
生:虽然都处于开头,但在表述上有所变化。第二个分论点加上了“以同样的热情”,第三个分论点加上了“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
师:分论点处于开头,观点鲜明醒目。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呢?不如用结构一致的短语表达更为简洁吗?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
生:这样表达是为了使各个分论点之间,在结构上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同时也说明这三个分论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一定的层进关系。
师:是的,这三个分论点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对爱情的渴望”是就个体自我而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对知识的追求”是就自然与社会而言,是提高自己素养必须的精神活动;“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就整个人类或宇宙而言,是最高的情感。刚才我们说了,主体内容不是并列式结构,是层进式结构。那么你们还知道,议论文的结构方式还有哪些呢?
生:对照式和总分式。如本文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看,就是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总起,提出人生的追求三个方面;接着的三段分述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理由;最后总结,再次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议论文另外两种结构方式。且举了本文的例子,说明是总分式结构。那么哪位同学能举出对照式结构的例子?
生:我们高一学过的韩愈的《师说》中就用了对照式的结构方式。文章在引论中明确提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之后,一正一反地展开文章。第二段段首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论后点,后面列举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种种现象做说明。第三段段首提出“圣人无常师”的分论点后,以孔子的言行来证明。这里,二三段就构成了正反对照。
师:对的,这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非常深刻,高一的内容现在还记忆犹新,真是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下发的爱尔兰巴克莱的《幸福》一文。认真阅读,请从行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进行比较。
(学生先自学《幸福》,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班里交流)
生:这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呈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幸福》一文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幸福的生活有希望、有事做和能爱人的三个因素,提出总的观点;接着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而《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总分总的结构。
生:我觉得两文不光在整体结构上有所不同,在文章主体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幸福》的主体是并列式结构,这三个分论点有希望、有事做和能爱人是可以变换次序的。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体分论点是不能变换的,它是层进式结构。
生:两文主体部分的分论点所处的位置都在开头,《幸福》一文比较清楚,结构也一致;但与《我为什么而活着》相比,显得逻辑性不够严密,过渡性不好,缺少富有变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比较的很到位。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在表述上各有特点,各显异彩。下面请同学们再从论证的方法上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我还觉得这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论据的使用上。《幸福》一文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先用了亚历山大和英国老妇人作事实论证,论证前两个分论点,最后用诗人白朗宁的话论证最后一个分论点。论证方法呈现出多样性。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显得单一。
生:《幸福》一文在分论点论述中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每个论据的后面,还加上一些精要的分析。
师:同学们比较分析非常精当。尤其是最后一个同学比较得更为细切。好的议论文写作,我们不光要找出论据,更要有自己的分析,打通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使文章充分体现出论证严密性。刚才同学们说了《幸福》一文,议论文的论据体现了多样性,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有例证又有引证。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论据的使用极为单一。同学们是否可以把其中某一个分论点的论据丰富一下。
(学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
生:对爱情的渴望这个分论点,可以增加一些事实论据,进行摆事实论证。《边城》中的翠翠对傩送的爱的执著、《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的坚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的坚贞;《长亭送别》中莺莺对张生的爱的痴情。都可以用来论证对爱情的渴望的分论点。
生:对爱情的渴望这个分论点,我们还可以用莎士比亚等一些名人名言加以论证:
①莎士比亚说: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②张爱玲说: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
③摩路瓦说:爱一个人原来就是在冰箱里为她留一个苹果,并且等她归来;爱一个人就是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她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④席慕容说: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个分论点,可以用这样的一些名言加以论证:
斯特恩: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苏霍姆林斯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
生:对人类富有同情心的这个分论点,可以用这样的一些名言加以论证:
①德国尼采说: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②美国马尔登说: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
③意大利薄加丘说: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
……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可以说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希望各位同学既要明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的道理,还要学会议论文写作的常见结构以及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个命题,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引发了一些争论。我认为这两个教学命题,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对立中的统一。“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是对“教教材”的拓展、延伸、扩充和深化。其实说白了,“教教材”就是走进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走出教材。而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认识到“走出教材”与“走进教材”是有机联系着的,是达到两相宜的,不是随意衍生的,是相互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走出教材”绝不走出课时教学目标,是从教材文本自然地“走出”,而不是虚假、生硬地强行安插。为了做好这两个命题的有机结合,我以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作一教学尝试,通过实践我有下面一些启示:
1.教学目标确立要准确。《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章主旨比较清晰,学生从文章标志性语词,就可以看出,此文表明了“我”为了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和富有同情心而活着的这一主旨。同时文章结构也非常明朗,总分总式的结构,层次清楚。但由于是哲理性散文,且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所以语句比较艰深,学生比较难懂,即使教师加以点拨,恐怕也是理解不透彻。鉴于此,我作了这样的设想,干脆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对文章结构的学习和论据的使用上,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架构以及论据的积累和组织,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教学要求。高二学生作文训练是议论文为主,同时单元“写作指导”是《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是就议论文的论述深刻性的指导。再者,我们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结构凌乱,论据不会使用上。
2.教学内容选择要妥当。为了体现“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也就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机结合的特点,我首先立足课本,让学生走进教材,选取了文题、结构以及论据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大胆地放弃了文句内容的分析,这体现了“教教材”的要求,为学生走出教材打了基础、作了铺垫。同时这样选取也符合“用教材教”的思想,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很多,关键要选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光让学生走进教材,最好还应该让学生走出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延伸、扩充、丰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引导学生研讨设问性的题目妙处,学生通过回溯以前学过的篇什以及了解高考作文拟题,提高学生对设问性题目的认识。“走出教材”这一点,我在在学习文章结构时,适时的选取了爱尔兰巴克莱《幸福》一文,引导学生作了比较性的阅读。由于此文在文章结构和论据的使用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有一定的异同点,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了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论据的种类。
3.教学方法选取要科学。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给学生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投入文本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明晰文题的精妙和结构的清晰。为了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论据相关知识,选取了《幸福》一文,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更好地指出两篇文章在结构和论据上的异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丰富课文的论据,也比较好的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要学会多角度地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③ 写同学录的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写赠言,并了解同学录的作用,能做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过程与方法
1、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两位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正确判断赠言优劣,根据同学的特点说、写赠言。
难点
说清优劣的理由,写出有特点的毕业赠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同学们即将毕业。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满怀豪情的少年。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吧!
二、了解“同学录”的作用,引入“毕业赠言”。
1、阅读《同学录》,了解同学录的作用。
2、引入“毕业赠言”,初步了解其写法。
的确,同学们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很快大家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三、出示赠言范例,辨别优劣。
1、出示赠言例句,学会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讨论明确:语言优美,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很喜欢。
(2)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讨论明确: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话是不受欢迎的,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师写给某位同学的赠言,让学生猜猜是给谁写的,进一步明确写赠言一定要有针对性。
(4)想想:在我们的赠言里选择用什么样的词语比较好?
四、写赠言,交流、修改。
1、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同学选择使用。
2、交流赠言,相互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3、将赠言写在同学录上。
五、老师赠言。
给全体学生送上几句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④ 翻同学录后的感受

各奔东西,时光飞逝。网络方便,常联系就是了。
同窗苦读也是难得的缘分,好好珍惜才好。N多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情意,这些回忆都是宝贵的财富。
这个顺其自然好了。就算玩的再好的也可能有分的时候。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会结实不同的朋友,有人来了,有人离开了,谁也不能长久陪伴谁。大可不必太难过!不管走那儿,只要以诚相待,都会遇到能交心的朋友。

⑤ 同学录有许多人的记忆和童年,为何网友劝诫不要看儿时同学录

网友劝诫大家不要看儿子的同学录,是因为以现在的眼光去看那时的同学录,简直就是真正的社死现场,实在是太为尴尬了。而尴尬的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肉麻的称呼,小时候我们不懂事,尤其是喜欢给一起玩的同学起那些奇怪有难以言喻的称呼,最后还把这些称呼用到了同学录中,你现在的思想根本无法理解。第二是千奇百怪的字体,那时在同学录中写字时,我们的字体可以说是真正的非主流,既有图案又有花纹。第三是羞耻的爱好和话。因为思想太过单纯,所以什么都能说,尤其是把一些内心想法也说出来了,根本没有羞愧心。

公开的想法

现在的我们都已长大,心里有些事也会埋藏在心里不说出来,可是那时的我们根本不懂得掩藏小心思,不管是喜欢哪个女同学还是特别讨厌哪个老师,都会非常直白的写在同学录上,根本不用考虑后果或者是影响。所以现在自己来看,就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很憨。

正是因为这些尴尬的原因,网友才劝诫不要看儿时的同学录。

⑥ 同学录上的所有的问题是什么50个问题以上.!(越多越好)

1、姓名

2、生日

3、星座

4、性别

5、血型

6、手机号码

7、家庭电话

8、qq、微信、微博

9、兴趣

10、最内喜欢的运动

11、对容我的第一印象

12、最喜欢的颜色

13、最喜欢的人

14、最想去的地方

15、我的理想

16、最喜欢的动物

17、如果用一个动物来比喻自己,用什么动物

18、为什么要用这个动物

19、最喜欢的明星

20、最喜欢的音乐

21、最擅长的事

22、最喜欢做的事

23、最爱的食物

24、最想去的国家

25、最想收到的礼物

26、最想对我说的一句话

27、短期的愿望

28、长期的愿望

29、最糗的一件事

30、最讨厌的东西

31、最喜欢的东西

32、最讨厌的颜色

33、最喜欢的一句话

34、最喜欢的动物

35、最讨厌的动物

36、最难忘的事

37、最喜欢的花

38、最喜欢的小说

39、最喜欢的电影

40、最感兴趣的工作

41、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

42、最不喜欢自己哪一面

43、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44、最喜欢的古代服装

45、什么事情最崩溃

46、对我们的关系做个评

阅读全文

与同学录的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