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22 01:15:55

1. 小学科学教案:《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但是没有系统地认识,要学生正确说出土壤成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各一份、报纸、放大镜、烧杯、镊子、小木棍、水、小勺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咱们的学校美吗?老师也发现非常漂亮,老师把这些美景给拍摄下来了,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土壤画面,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
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清脆悦耳的歌声,熟悉的一幕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把我们引入今天的课堂。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牛羊、绿色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二、提出问题
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观察土壤。
1.老师今天早上在田野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土壤,把土倒在纸上,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记录下来。
2.取一块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要求: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诉老师。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
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区分的。它们的直径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
你能想办法分清它们吗?

3.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土壤中有什么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四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验证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物及生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教材第一部分“寻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进行,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积实验。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过一幅图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学生分析】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学生对土壤中到底有什么这个问题,一般只停留在活的生物体层面,对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学生是不了解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动物和人类不断在改变土壤成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和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用沉积实验研究土壤成分,感知土壤不同颗粒大小的沉积顺序。
【器材准备】

分组材料:为学生准备新鲜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白纸、放大镜、烧杯(装有清水)、一根筷子、放大镜、小木棒、纱布、实验单等。

演示材料:新鲜土壤、水、课件,事先做好的沉积实验、酒精灯、干土块、筛子、纱布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聚焦话题

1.引导:岩石在自然界中会发生风化现象,岩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 2. 提问:岩石不断风化,变小,又会变成什么?

二、 实验探究,寻找土壤中的成份

引导:能在土壤中找到岩石的微粒吗?除此之外,你觉得在土壤中还有什么物质呢?一起来找一找。(板书课题)

(一) 观察新鲜土壤,寻找土壤中生物、水、空气 实验一:观察土壤中生物及残 体

1.引导:仔细观察土壤,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活动 3.全班交流

讨论1:土壤中有生物 及残体

讨论2:生物及残体死亡或他们的排泄物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变成腐殖质。 播放微视频(加热土壤),了解腐殖质

讨论3: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哪里来的?(土壤中有水) 实验二:观察土壤中的空气并完成“沉积实验”的搅拌与静置 1.提问:土壤中有空气吗?怎么证明?
2.师生交流。

3.小组活动1:学生将块状土壤放 入水杯中,观察气泡。

4.小组活动2:学生将新鲜土壤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放在抽屉里静置。(教师提供筷子)

(二)观察“干”土壤,分析土壤中的颗粒

1.出示干土壤,引导:这是一堆干土壤,水分很少。老师已经清除里面的生物及残体了。

课件:岩石→碎石→小石子、沙→? 你们能想办法给这堆土壤分分类吗?

2.分组实验(提供小组活动材料:孔的粗细不同的筛子,纱布,尺子,放大镜等 ) 3.交流研讨:你是怎么给土壤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教师讲解:根据土壤微粒的粗细,一般可以把土壤分成四种:沙砾、沙、粉沙、黏土(出示课件)

5.小组拿出“沉积实验”中的杯子。引导:从杯子的上面和侧面观察土壤,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沙砾、沙、粉砂、黏土分别在哪一层中,分析原因。 (出示课件)

6.教师出示静置一天的“沉积土壤”,提问:水变清澈透明了,是什么原因? 三、 总结提升,回归主题

提问:现在能总结一下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吗? 讨论:在土壤的形成中,生物起到怎样的作用。

师生总结:土壤也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很大的作用。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土壤。 学生观看视频。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水分、空气 沙砾、沙、粉砂、黏土 腐殖质、盐分、动植物活体或残体

【作业辅导】

填空题

  1. 土壤是由_小石子____、_沙_、_黏土 _、空气__、_水__、_腐殖质_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_沙砾____、__沙___、_粉沙__和_黏土_。

3. 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__空气___。

4. 五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放大镜、标有1、2的烧杯、装水的烧杯、牙签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会碎裂,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土壤。
(1)实验一:把烧杯1中的土壤倒在白纸上,观察一下,土壤中有什么,记录下来。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师板书
(2)实验二:从烧杯2中取一小块土壤放在白纸上,碾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他们的大小吗?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
c.阅读地质学家对土壤颗粒的分类(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粉沙、黏土)。
(3)实验三:
把烧杯2中的土慢慢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先完成前2个步骤。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
(4)老师做模拟实验,了解腐殖质和盐分。
把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交流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3.小结土壤的成分。
4.土壤和生命
通过看图片,思考: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动植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
通过全班交流,得出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5.土壤的形成。
根据土壤的成分、土壤和生命的关系,分析土壤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水 黏土
空气 沙
腐殖质 小石子
……
生物作用 岩石风化作用

5.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各一份、报纸、放大镜、烧杯、镊子、小木棍、水、小勺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咱们的学校美吗?老师也发现非常漂亮,老师把这些美景给拍摄下来了,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土壤画面,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
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清脆悦耳的歌声,熟悉的一幕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把我们引入今天的课堂。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牛羊、绿色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二、提出问题
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观察土壤。
1.老师今天早上在田野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土壤,把土倒在纸上,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记录下来。
2.取一块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要求: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诉老师。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
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区分的。它们的直径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
你能想办法分清它们吗?
生交流。
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的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
四、土壤的沉积实验。
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
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底,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再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沉入水底的泥沙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边观察边记录)
土壤的沉积实验

方法

观察到什么现象?

把土块放入水中

用小棒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后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
(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底层的颗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
为什么会这样分层?
(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那最下层颗粒最大的是什么?一层一层往上呢?
(生答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教师讲解,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砂和沙统称为沙)。
在自然界中,土壤也是分层的,(出示土壤的剖面图。)跟我们刚才的沉积实验是一样的。
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土壤里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长需要什么?)
教师讲解。
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
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而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六、小结土壤的成分。
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七、土壤和生命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的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说一说:蚯蚓、蚂蚁、蜗牛、老鼠等)
(学生自学课本)读了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多么珍贵的土壤资源!土壤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护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交流。)
(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会越来越美丽。)
为了防止我们的土壤资源的流失,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
(回归到土壤中去)
七、课堂总结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6.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 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放大镜、标有1、2的烧杯、装水的烧杯、牙签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会碎裂,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土壤。
(1)实验一:把烧杯1中的土壤倒在白纸上,观察一下,土壤中有什么,记录下来。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师板书
(2)实验二:从烧杯2中取一小块土壤放在白纸上,碾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他们的大小吗?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
c.阅读地质学家对土壤颗粒的分类(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粉沙、黏土)。
(3)实验三:
把烧杯2中的土慢慢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先完成前2个步骤。
a.小组活动。
b.全班交流。
(4)老师做模拟实验,了解腐殖质和盐分。
把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交流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3.小结土壤的成分。
4.土壤和生命
通过看图片,思考: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动植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
通过全班交流,得出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5.土壤的形成。
根据土壤的成分、土壤和生命的关系,分析土壤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7.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下:《植物生长靠什么》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家园——土壤》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家园——土壤》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养料。 2. 能积极交流,知道土壤的作用。 3. 萌发幼儿珍惜土壤的情感。 活动准备: 土、水杯、酒精灯、钳子。记录表人均一份。砖、陶瓷品实物,高山、田野.....·植物的生长:《植物长大了》教案 植物为什么能在泥土中生长 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在泥土中生长的,这是因为泥土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质。植物通过粗粗细细的根,将水和矿物质吸收进来,然后供给全身各个部分。这时,植物的根很像是它的 嘴 。 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方,在地下很深处才有水。那里的植物...·青岛版:四年级科学 下册 第三单元 土壤与植物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家园—土壤》 活动内容分析: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 土壤 这一课题。

阅读全文

与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