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2 13:09:22

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的是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八下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3、背诵第二段

4、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讨论:本文围绕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思德的高尚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走近作者

1、 毛泽东、张思德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他的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讲演了这篇文章。

字词积累

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ó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鼎共有12划,第六划是。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梳理结构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语段精读

(二)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三)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1)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一、复习巩固:

提问: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主要意思进行论述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
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
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小结:我们可以借鉴围绕这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的论述,把自己的观点说明清楚。

结束语:大家说老师我今天是干什么来了?(为人民服务了!)

二、作业: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管…都… 只要…就… 只有…才… 只要…都… 虽然…但是…

(1)不管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群众,( )他做过违反法纪的事情,( )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 )是什么,我们( )不能搞特殊化。

(3)( )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4)( )人人都来关心班集体,我们的班级( )一定能评为“文明班级”。

(5)( )付出辛勤的劳动,( )会有成功的收获。

❷ 名人反思后成功的例子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
(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
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2、唐太宗——“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
译:把铜当作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是怎样更替的;把别人的话当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魏征想通过这几句话来劝诫唐太宗广听忠臣建议,把国家治理的更加繁荣昌盛,因为皇帝一个人治理一个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多听听臣下的看法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刚愎自用,很容易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而李世民也确实做到了听臣下规劝这一点,开创了大唐盛世。
3、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4、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小时侯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多,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功夫。他跟一些小孩子一起读书,其他小孩子读了一会儿勉强能够背诵,就一起出去玩了。
只有司马光一个人还坐在书房里,在认认真真的读书。而每次这个时候,司马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书背的滚瓜烂熟了才出去玩。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作法。
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砰"的一声,自然会把人警醒。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❸ 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日记,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2010-09-21 01:46:46)
标签: 杂谈
创设自主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者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读完了戴尔。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课堂》受益匪浅。

戴尔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生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教育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要形成自主课堂,造就自主学习者就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他在《自主课堂》中运用大量的教学实例佐证了自主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供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创设自主课堂的策略。在戴尔的《自主课堂》启示下,我也尝试着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创设自主课堂,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课外资料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成四个学习小组,以抽签的方式抽取各组的学习任务:一组学习“路上见闻”,一组学习“外洞景象”,一组学习“孔隙特点”,一组学习“内洞奇观”。各组给予相应的题卡,并规定时间完成题卡上的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并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组的学生传授本组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得当时各组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每个组的学生都在拧成一股绳努力地完成着本组的学习任务,并一心想着怎样超过别的组,就连那些平时不善于动脑,不乐于动口的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四个学习小组顺利地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四个组汇报交流学习的过程更是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如学习“内洞奇观”的那组学生在网上查找到双龙洞的好些图片,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图片和课文结合起来,把双龙洞内双龙盘绕,各种器物罗列的钟乳石奇异景观解说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还展现了一些叶老没有写到的景观,让大家根据钟乳石的形状发挥想象给景点取名,经过一番讨论,双龙洞内又多了“玉树临风”、“千年等一回”、“面壁思过”等妙趣横生的景观。这就说明“具有适当挑战性、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使他们自觉地呈现出自主学习的状态,能动地获取知识。

《西门豹》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史实故事,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关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谋,为百姓办实事的品格特征,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学习课文人物描写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教学《西门豹》时我尝试着把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让他们在记住了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集体的智慧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排练表演。学生可来劲了,大家忙着编剧本、查资料、设计服饰、发型,忙着分配角色、背台词、对戏。。。。。。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两天的准备,男、女同学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样的《西门豹》课本剧,女同学唱歌剧,男同学演话剧,表演得各有千秋,连家长都被吸引来了。表演完后,学生们对西门豹的形象烂熟于心,对他的品格特征也更为敬佩,同时还好好地过了一把创造设计、自由发挥以及表演瘾。事实证明这种“创造性的学习”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让他们学得更为轻松。

在自主课堂中我尽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设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往往是打开知识大门的叩门砖。每教一篇新课文,我都会设计几个能吊起学生好奇心的 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自主求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有时课堂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和学生在课外继续寻求答案。如教《捞铁牛》时,学生对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表示出极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这种神奇的浮力。于是课后我和学生共同用实物演示捞铁牛过程,还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实验,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知识也学到了。学习《五彩池》时,学生很好奇于五彩池水是由于池底的石笋折射阳光而变得五颜六色的,对于课文的描述,他们似懂非懂。我要学生去找多棱镜之类的东西,实验阳光的折射情况。恰巧,我有一颗仿钻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饰品,我把它放在太阳光中让学生看,学生们大叫:“啊,太阳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饰品丢进水杯中,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水在阳光照射下有了各种颜色,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明白了,五彩池的颜色真是太阳光折射出来的!”

在创设自主课堂时,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要求他们首先得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一切学习,完成课堂中的所有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学会对他人负责。我安排每对同桌都是一对学习伙伴,他们有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务。他们要互相监督听课情况,要互相检查课堂笔记和课堂听写,并互相纠错。在这样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加强了,学习习惯良好了,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真正成为了自主学习者。

很感谢《自主课堂》这本好书,它确实教给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这些经验和策略支持了我为学生创设的自主课堂,让自主课堂快乐了我学生的学习,也快乐了我的教学。

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成长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笔者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良性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小学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课外阅读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并发展,各种知识也在逐步积累,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我一直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备案在我每期的教学计划中,我用书籍架成阶梯,引领我的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向知识的圣殿之巅攀登,一路快乐成长。

一、引导有效阅读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即学生所读的课外书籍必须是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好书,学生在阅读中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积累知识,丰富语文素养,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阅读目标,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课。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给班上学生布置不少于二十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新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每人每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二十万字”),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如《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字经》、《世界经典童话丛书》、《中国少年儿童网络全书》、《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唐诗三百首》、《成语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经》、《爱的教育》、《大宇宙》。。。。。。内容由窄到宽,程度从浅入深,即从趣味性强、故事情节丰富的童话读起,再向天文、地理、历史、国学等读开去。为了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教给了学生许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厚实的课外阅读积累本(可连续用好几个学期),每天规定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边阅读边做阅读笔记完成当天的课外知识积累任务:或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或摘记知识要点,或抄录奇闻趣事,或写阅读感言,或做点评,也可模仿阅读文本写句、写段。。。。。。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量和课外阅读笔记必须要家长签字,再交给我查阅。我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有时让同桌或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外阅读笔记进行学习、评价,有时让课外阅读经验丰富的学生介绍阅读经验和收获,有时是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最新书讯或优秀书刊。。。。。。在这样目标明确又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训练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阅读方法,激发了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成主动阅读,由苦读(有些学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钟课外阅读视为苦差事)发展到乐读(后来我偶尔忘了布置三十分钟的课外阅读,学生会自己主动补上,他们说少了那三十分钟的阅读会很不习惯)。我还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有阅读偏差便及时帮助他们纠正。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流行看惊悚小说,我调查了部分学生的阅读感受,他们说这样的小说情节十分荒诞离奇而阴森,看的时候特别紧张刺激,看过后脑海中老出现书中的恐怖场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会吓得不敢独自睡觉。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质疑、辩论、探讨中明白了少年儿童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惊悚小说中阴森血腥的描写会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道理明白了,学生中看惊悚小说之风自然也就刹住了。

二、组织读书活动

为了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

1、开办班级小图书馆

为了让学生既节约买书的经费又资源共享,我建议在班上办个小图书馆,学生们都十分赞同,大家自愿捐出各类书刊数千册。为了办好小图书馆,班委会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所有书刊全部包装一新,分门别类贴上编号,并制定了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班级小图书馆开放后,学生们课间追打吵闹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书的人多了,学生相互交流的话题也丰富了许多。小图书馆还专门设了意见箱,经常向学生了解阅读情况和阅读需求。

2、学生自编《读书报》

班委会编了一份《读书报》,做为同学们课外阅读的一个载体。这份《读书报》由班委会成员负责主编,每个月出两期,每期由四个学生合作编写。《读书报》上有精美的插图,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有班上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新书介绍。。。。。。这份小小的手抄报凝聚着学生辛勤的汗水,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3、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如:“智慧从书中读出来课外知识竞赛”、“唐诗宋词诵读会”、“比比谁读的书多小书虫经验交流会”、“我阅读我快乐阅读感言小征文”。。。。。。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潮,连那些平时不善于阅读的学生也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了。

三、引领学生成长

课外阅读是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知识得到积累,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语文素养不断丰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学生们在书香中快乐地成长着。

1、学生品格日臻完善

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学会了不断地完善自我。网络类书籍使学生充满智慧;蕴含哲理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让学生闪耀思辨的火花;童话让学生充满爱心,富有童趣;名人传记让学生志存高远;唐诗宋词赋予学生满腹文气。。。。。。在书香熏陶中,我所教过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风良好,学风良好,学生综合素质好,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级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连续八个学期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级,连续八个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名列年级第一(一个年级四个班)(这些都是有档案可查的)。

2、学生语文素养快速丰厚

有效的课外阅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解读文本、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感悟和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快速提高,写作兴趣浓厚,自主写作蔚然成风,学生在完成每期规定的八篇习作之余还自觉地一周写一篇小练笔,一天写一篇日记,还有些酷爱写作的学生写长篇童话故事,如徐海凌的《不灭传说》,欧阳旺的《森林冒险》,戴诗琴的《阁楼精灵》等长篇童话故事在《读书报》上连载,并在同学中广为流传。徐海凌、张世甲、韩冰眉、周红豆等学生还经常在《邵阳日报》、《小溪流》、《小学生导刊》上发表作品。还有一些语文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不少写作知识,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如朱文骐三年级时每次作文都犯愁,从四年级开始喜欢上阅读,读的书多了,文思自然就开阔了,作文时也有话可写了,到五年级时他的作文水平还达到了优秀级别,还时有文章在学校的《小记者报》上发表。

3、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课外阅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学生课堂中听课习惯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强,发言积极,喜欢交流、辩论、探讨问题,坚持做听课笔记;作业习惯良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作业,且书写工整,卷面清洁,正确率高;学生有良好的反思习惯,每个学习阶段完毕或每次考试过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或成绩及时反思,分析自身的问题,写出反思日记,查漏补缺,为下一段学习扫除障碍。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引导你的学生去热爱书籍,去阅读书籍吧,因为阅读书籍会让你的学生成长得更快捷、也更快乐。

2010年9月22日

为学生“造米”下锅

---巧用心思为学生创造作文素材

邵阳市资江学校 赵秋霜

一次给学校的“感受师恩”演讲赛做评委,其中有三个演讲者给了我较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三个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演讲稿中写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办公室一边打点滴一边批作业的情景,然后感动得眼泪涌出了眼眶。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有带病坚持工作的,但却从没有哪个老师在办公室打过点滴。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三个抄袭了同一篇范文。不过,时下抄范文的又何止这三个学生。

学生抄范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类作文书籍泛滥成灾,每个学生手头至少有一两本所谓的作文工具书,当然抄起来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师、家长每天逼着学生写这写那,为应付检查,学生只能抄范文交差;三是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作文素材几近枯竭,无“米”下锅,无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锅。

学生,尤其小学生作文素材枯竭、无文而作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1、学生生活阅历浅,没有积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经历;2、学生生活范围窄,眼界不开阔,见闻太少,没啥可入文的东西。现在的学生大多两点一线,每天学校、家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春暖花开时节,他们不可外出踏春,秋凉果熟时候,他们不能出去秋游,因为上级部门不准,学校不准,家长不准,老师也不敢,万一出个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现在的城里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开在几月,不知道花生结在枝头还是长在土里,甚至不明白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区别(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公鸡下了一个大蛋)。。。。。。3、学生缺乏身体力行的生活体验,现在的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想做点家务,家长不让,嫌添乱;想做做小玩意,家长掏钱买;想做点公益劳动,家长嫌多管闲事;甚至想在学校值日搞个卫生,卫生区域还要被班主任卖给勤杂工(我们学校如今绝大部分教室卫生,公共区卫生都被班主任卖给食堂的工人了)。。。。。。可怜的学生们到哪儿去找鲜活的题材,写鲜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积累完全靠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没有真实丰富的生活就没有素材。面对当前我们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做语文老师的该如何打破学生无素材积累,无文而作的尴尬局面呢?我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给学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锅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是学生的快乐之源,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每期都会给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并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游乐中潜藏着丰富的活动资源,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挖掘出许多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脚本。有段时间,学生中特别流行用五颜六色的彩色胶管编编织织,于是我借机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巧手编梦 ”的手工活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或单干,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彩色胶管和辅助材料编织成单件或成组的小玩意儿,要求作品富于想象力,有创意,并要命名。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埋头苦干,规定的时间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样的编织品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眼前,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有精巧玲珑的瓜果,有美观大方的首饰,还有“姜太公钓鱼”、“老鼠嫁女”等故事场景。活动的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把作品陈列在讲台上,大家参观欣赏作品,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有趣味奖”、“最精美奖”等奖项,最后颁奖。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活动全程,在活动中,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体验了紧张、焦虑、失败、成功、喜悦、遗憾等等情绪。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还在津津乐道着活动情况。我问学生,如果把这次活动写下来,有话可写不?学生回答说,有,可写的话多着呢!所以接下来的作文指导我没怎么费口舌,学生就把作文写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还给学生设计过“我当小老师”、“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利用废旧衣物设计新款服装,利用废品设计饰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爱心小组在行动”(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在一周内完成至少五项爱心任务,超额的组将得到神秘奖品)、“做一回拾荒者”(组织学生捡垃圾、拾废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赛)、“火线运水”、“今天我当家”(孩子和家长进行角色换位)、“巧厨拼凉盘”、“编课本剧、演课本剧”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手工劳动,有文体活动,有公益劳动,有语文实践活动,有游艺活动,每次活动学生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也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真实地生活着,愉快地感知着,情感在尽情地宣泄着,所以心中的感受便会自然地发诸于笔端,成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潜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如果利用得当,也能为学生作文找到下锅之“米”。

1、改写古诗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册都有三、四首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象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文字训练空间。因此,我每期都会指导学生在了解诗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改写几首古诗,即把古诗改写成散文。在改写过程中,学生突破原诗的语言容量,打破原诗的语言结构框架,进行着新的语言创作,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很活跃的。例如学生在改写《宿新市徐公店》时,大部分学生都用较淡雅的白描笔调描写了“篱笆”、“小径”、“树木”交织而成的院落静态景物,然后用浓墨重彩描绘“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场景,既写儿童追的种种动作,又写黄蝶飞的各种姿态。原诗中只有“急走”和“追”两个动作的儿童在学生的笔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头,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说话,而且还有了锁儿,柱子等有趣的名儿;原诗只出现“菜花”二字的菜园也被学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古诗通过学生的想象、充实,变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续写课文

翻开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有很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拓展想象的空间,如《凡卡》、《小英雄雨来》、《小摄影师》、《穷人》、《金色的鱼钩》。。。。。。续写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曾指导学生续写过《凡卡》,学生续写出来的故事多姿多彩,反应出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极理性地给予凡卡更为悲惨的结局,写他爷爷贫病而死,写老板阿里亚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后。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学生极浪漫地让凡卡在鞋店里得到老板女儿的关心、帮助,慢慢长大成人,最终和老板的女儿结婚,开了一家制鞋店,成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还把乡下的爷爷接到了身边。

3、扩写段落

课文中有些段落写得很简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扩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内洞奇观”一段,作者只简略地写到盘在洞顶的钟乳石青龙和黄龙,对内洞的其它奇妙景观未展开写,我便指导学生在课外查阅双龙洞相关文、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练习,学生根据手头的资料在原文的基础上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内洞钟乳石千姿百态的迷人景象,有的学生还加进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学生的扩写让金华的双龙洞变得更加神奇诱人。

另外,“文体互换”(把说明文换写成记叙文,把剧本换写成小说,把小说改换成剧本等等)、“翻新老课文”、“给课文补白”等也是学生作文材料的极好来源。

三、指导学生积累

正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积累匮乏,情感体验空洞,所以老师就应该经常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从看似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点。我采用单元日记的形式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实践,学生受益匪浅。

每个学期我按学校的开课周数给学生设置相应的主题日记(如全期有二十周,学生则写二十个单元日记,不一定每天写,但每周不少于三篇),每个单元定一个大主题,每个主题下有相应的观察积累任务,如以“人物写真”为主题,就是让学生去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他们的体貌特征,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为人处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鸟鱼虫”为主题,则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其枝叶花果的特点,了解一些鱼类、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以“日月星辰”为 主题,指导学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的景象,看灿烂星汉,认识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奥秘。以“我的成长故事”为主题,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因为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和具体的积累素材的任务,学生学会了用探究和发现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们关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废品的拾荒老人来(有个学生详细地记录了一个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经过,字里行间满是对老人的同情,他还建议同学们把废旧作业、书报、矿泉水瓶等等积累起来送给老人,我们还真的那么做了),他们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戏,把在街头流浪的狗狗带回家,他们听得清树们在风中吵嘴或谈天(引自学生文中的话语)。。。。。。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学生的眼光敏锐起来,情感丰富起来,当然文思也就敏捷起来。

要改变学生无“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师只有巧动脑筋,勤花心思,才能为学生创设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开心的写作氛围来。不过,这可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虽然看了相关的不少资料,但具体怎么上却还是存疑的。后来具体上课变成了一种反复朗诵的深入教学。此法如果用于朗诵美文是较好的,有其成功一面,但也有不足。具体如下:
我首先从词的产生和发展说起,从温庭筠奠定了词在文学上的地位,并成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说到词到北宋,苏东坡开创了豪放派,但当时还不是为文人所接受(详见《子午书简——宋词十家辛弃疾》),直到一百年后的辛弃疾将之发扬,并创辛派,才最终为人们所接受。
辛弃疾的词风为人所接受一则因其人本身是个英雄,二则因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所形成的许多文人的心境。接下来说到辛弃疾自幼受爷爷辛赞影响,有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心,说到少年时候投奔耿京、耿京赠剑、耿京被杀后闯敌营活捉叛徒的故事,然后由此简单过渡到辛弃疾一生为实现北伐中原、誓图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与现实的弃置闲身不得用,到了65岁时的出山时写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国之心,到67岁时朝廷请他再次出山时的坚持不见,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英雄一生的悲壮凄苦和拳拳爱国之心,然后让学生配乐读出其悲。让学生感受辛当时的意气风发和豪情满怀。接着让学生齐诵读出词之“豪”之“壮”。这里学生结句没读好,引导学生从想象回到现实要读出“自伤”,学生的齐诵因此表现相当精彩。接着我就这首词作者想象了哪些情景让学生谈谈,然后由本词说到《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所浸润的情感,让学生欣赏并跟读名家朗诵《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这节课的优点我认为一则在于老师能通过故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诵读情绪,让学生比较合理的揣摩出作者心境,诵读的较为到位。二则这种情感的深入解读一层深似一层,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正如“ 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台上观月,老年读诗如庭中赏月”,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是可以在不断的诵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的。三则引入名家诵读,进行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产生进一步培养能力的欲望,四则进行配乐诵读,可以让诵读产生美感,让学生加强诵读的专注力。不足之处在于一、本课仍然是教师本位主义,没有给学生解读文本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学生的解读是顺着老师思路进行的。这是一种预设式的教学方式。,改进之法如下:是否能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阅读收获,即辛弃疾在这首词当中写了什么?他要传达出他的什么想法或情感?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法或情感在这首词当中显露出来。然后结合学生的赏读师切入辛的故事与生平经历,这样两全其美。课会更好。
总之,身为老师,一则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没有思考,学生无从解读,或者解读难以深入)二则一定要信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三则时刻记住自己定位要准确,教师先是组织者,(把自己让位,放下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仆人,为学生作好一切舞台演出的准备工作并克制自己的授课欲望)然后当学生有不足时才是引导者,升华者,(这要求老师大量看参考资料并阅读教育书籍,注意适时的将学生的一盘散金的思想引导到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去,这一点有时也与教师的预设重合,但老师切记要重新跳出预设,时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一节课上完还是文本拓展的荐读者,(推荐学生阅读跟本文有关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则,挤出时间,提升自己,从作业中解放自己,让课更精彩。因为时间有限,对于每个人也都是公正的,所以,要提高效率,意味着教师自我教学方式的重构和阅读方式的深度、广度、厚度。

❺ 如何评价阅读教学

【如何评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 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 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评 价学生阅读素养,须对这一复杂的活动有理性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 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 作用的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要从他们掌握阅读策略的程 度评价,不太能采用客观量化评价,而应为定性评价。 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 能起到增加学生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作用。如何对学 生在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本朗读技巧上进行评价指 导,显得极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国都比较注意在阅读 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朗读和默读就是其中一 项。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主要有专家评价、教师评 价和学生互评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鼓足勇气、尽心尽力地 读过之后,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应针对朗读的具体情 形、朗读者素质的优劣,告诉学生他们的朗读优势在哪里,该如何进 一步发挥;缺点在哪里,该如何弥补;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读才能读 好。这样既能满足读者和听着的心理需求,又能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 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 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 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 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然后 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复杂的朗读 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无法 评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 评而不准时,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提高自己。 将直接评价和启发评价相结合。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随 堂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 但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教学 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的,可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 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又启迪了听者;既评 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至于默读速度可用一定时限为单位,被测学生同时开始,同时结 束,然后计算不同学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为单位,分别 计算不同学生读完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学生每分钟的读速。默读理解 测试则在单位时间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 词、句、段的读法测验学生默读效果,看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选文,这篇课文长达十页,我让学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环境为阅读目的,限时十五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的预习作业来测试学生默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进行写话与习作教学评价 袁贵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生作文难,已成广大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语文教育中的头等 大事,以至于不少报刊都展开了这项讨论,可以说,这个问题已成为 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家形象地把小学“作文难”现象成为“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连我们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为小学生感叹: 小学生阅历太少,写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们写作,尤其是让 他们写出有意义的事、甚至要他们写出有教育意义的事,实在是难为 这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的娃娃们了。但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习作教 学中所持的评价观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利于小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评价的标准尺度对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不小 心学生上了三年级要求写作文了,突然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写 作,于是如临大敌,赶紧想办法,课堂强调、课下找家长谈话,请家 长配合指导。家长看老师着急的样子,也恐惧起来,最普遍的做法是 赶紧上作文补习班,于是,作文补习班市场也红红火火起来了。由于 教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尺度运用不当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师人为设置坡度,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卡壳”。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 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级把习作叫作写话,3—6 年级叫习作。以1—2 年级的写话为例,课标提出的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 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相反的情况是小学1—2 年级的写话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充其量只是在讲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生词,而让学生遣词造句;为了应 付考试而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而已。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障碍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至于写作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教学模式伴随着学生进入三年级,导致学生不会作文现象的 发生是必然的,因为教师所持的评价观在此时陡然升高,让学生难于 接受,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学生 自然会怕作文,觉得作文难了。 怎么办呢?给学生一个可以接受的坡度,让他努力一下,就能触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级语文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学习生活 相关的“坡度练笔”、“写话”练习等,引导刚刚入学的孩子写自己 的新学校、新朋友、新老师、新课本、新书包、新学科、新的学习方 法等等,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 想。引导二年级学生观察、认识写作大自然的现象,写自己开心的事、 烦恼的事、助人为乐的事、哭鼻子、掉眼泪的事,自己会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写家乡襄樊大桥、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这样扎扎实实 的写话能力的训练,到三年级真正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像前面所说的 那种陡然“卡壳”的状态了。 2、降低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上,由于教师的评价观太高,以及应试的指 挥棒苦苦地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写“有意义的事”,甚至要求他们写“有 教育意义的事”,迫使小学生找范文,因而普遍出现小学生作文“说 空话、说套话的现象,随之就自然出现了小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特点的 问题,小学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写做好事必写老三样: 搀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做值日忘了关窗,回家后冒 雨回到教室把门窗关好。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好事不该做,而是这种 好人好事都写了几十年,听腻了,老师也改腻了!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 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学生作业。小学生作文不是创作,不能苛 求小学生作文的社会功能。有个别小学生写出了供人欣赏的文艺作 品,当然是好,要爱护培养。但这不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广大 的小学生是不会写出文学作品的,对他们也不能这样要求。正如梁启 超所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学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写作,学会写 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即所谓的规矩。这种练习也是通常强调的语言 运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为,教师在每一阶段教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 本功,只要学生掌握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满分,大可不必从开头到 结尾,从遣词造句到思想观点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责备。要求太高,学 生畏难了,也不肯、不爱写作了。假如评价的标准低一档,学生既掌 握了写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孰优孰劣,不言 而明。(注:难的是我们的教师放不下高高举起的评价标准!) 二、忽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不会详写作文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在作文时三言两语,草草完事,让我们 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头疼,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课标要求不同学段学 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的评价观要重视学生写 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 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针对小学生作文素材“无米下锅”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有的老师甚至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时下流 行的搞一个活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的做法。细思量,这实在是一种 无奈之举啊!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 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 个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喜怒 哀乐,有些事情看起来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们们的“源 泉”是丰富的,可“溪水”为什么会“枯竭”呢? 据调查,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话、科幻、梦境等内 容的习作,很多学生都不爱“写人记事”类型的,理由是记不清细节。 而“科幻童话”类则不同,它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写,好写!于是,搞 完活动马上写的作文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可是,时间长了,活动的次数多了,也就是说老师帮学生“找了” 很多“米”。老师们也发现:不少同学“烧”出了“香喷喷”的“米 饭”,但“烧夹生饭”的还是不少。虽然同学们对写人记事类型的作 文感兴趣,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的,观察及写 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其他很多同学只是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下,像 “流水帐”似的,干巴无味。再后来,大家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对作文又开始厌倦了。这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这种帮学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是一种浅尝 辄止的行为。怎么办呢?有些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裁判是无法用肉 眼来判断的,只好借助电子影象设备,使用最普遍的要数“慢镜头”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镜头”,才能看清运动员的动作、身体所处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样,一大块蛋糕摆在你的面前,怎么吃? 很简单,切开来吃!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许许多多的例子。再来看 看我们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活动过程是要放慢镜头的,平时只让学 生整体去观察,那只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不切开看还是写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观察 活动中人物的衣着外貌、表情、动作,告诉学生注意记住自己的想法, 事后再进行及时采访,活动时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里会 想些什么老师的提醒、提问,是帮助学生回忆,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不仅写师生游戏活动得心应 手,写其他类型的写人记事作文也能得心应手,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后,自己才能“找米下锅”。 回头再来看看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这话自然是正确的, 不过还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让“溪水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还需要我 们当老师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1、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 陶、吕淑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 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 书就可见一斑。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 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 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评语。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 来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 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 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 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 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学作文修改的现状。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样呢?仅仅是写几句高 高在上式的评语,由老师圈出几个在浏览学生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而 已,至于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则属于罕见行为了。对于新课标 提倡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要求,则仅仅是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 上,并未真正大面积推广、研究和使用。 3、对小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业等并加上批语。通 俗地说,“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指教 师,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还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样改才最有效呢?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种方法: “互改法”简介 有人说,大作文、小作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两座山。我们的上帝就是学生!能 不能让学生也参与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样的目标要 求。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简要介绍。 (1)修改项目划定。 小学生自主修改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分项计分。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用错。 至于作文结构安排得如何,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主要 由教师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项目修改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如改错别字一项,可让甲、 乙、丙三个轮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发现6 个错别字,乙如果认为是 7 个,甲就要写出为什么漏改1 个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个,那么, 甲、乙都要写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个一篇,负担不重,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 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鲜感。 (4)互批的好处。 ①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 量避免“出丑”。 ②多次修改的实践,能牢记住作文的几项常规要求,修改别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 ③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虽人的 长处,对缺点,也能引以为戒。 以上三点归根到底,都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师只看一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年级,不适合于每个班级,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这项专题实验的班级,也还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 程。在开始阶段,可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写在黑板上,或用毛 笔抄写,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 问题,修改遗漏;其余学生的作文可进行略改,加些批注,发给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础上,再发动大家互改;对部分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常用的还应该是教师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 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启发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无论怎样改,都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全班 学生都受益。教师精改的要让学生通晓这样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异,因人而异;互改自改的,教师则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结果的分 析。 以上侧重于谈“改”,至于怎么下批语,在内容上,要说明修改 理由,点拨自悟思路,指点自改方法;在措词上,要注意口气委婉恳 切,多作表扬鼓励。 我们不能期望用一种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彻底解决作文中的种 种问题,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头脑中时时绷紧 “批改”这根弦,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成效就会越来越 显著。 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 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课 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而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话,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 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情境创设——营造口语交际的具体语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 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言语的发言地是具体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 言语的发展”。具体的情境,能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 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话题,在教 学中多方面利用资源,创设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 多姿多彩的广阔空间观察表达。因此,在一节课中,呈现一个学生熟 悉的谈话情境,是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 介绍校园,而校园中的一切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唤醒了学生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介绍校园的哪些地方?”的 谈话中,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点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 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 的那个角色。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情 境,确认自己的不同角色。在这节课的“怎么介绍校园的这些地方 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介绍的方法,并且不断地练习,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介绍时态度应该怎么样呢?”,让学生明白 了文明礼貌。在下一个环节“带客人逛校园”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 转变,成了小主人兼导游。在向客人介绍校园这一环节中,潜移默化 地将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新的技能。这样,随着人物身 份、地点情境的变化,言语情境也随之变化,角色感也越发鲜明。 三、“来而有往”——互动性 “互动论”原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将社会学的“互动”范 畴引入口语交际教学领域,有助于分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关系。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 生之间运用口语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 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与 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换、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中的倾听、 表达与应对,都应该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 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的交际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目 的。如在《介绍校园》一课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一个地方” 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介绍一个地方的三个活动中,生生、师生 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次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大增强 了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种热烈轻松的氛围中,口语交际的训 练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学习,反思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题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要有知识,就要学习。惟有学习,才能使人聪明,使人进步。要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而学贵有恒。为学,要有恒心和毅力。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多看多学多问,才能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知识。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确,学习不可浮于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钻细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不去学习了,你永远不会做任何的事,只会找别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进入德国的歌延根大学,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等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就能够用德语会话和阅读的德文书报了。他还利用考察德国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正如他所说:“获得知识的道路就是努力学习。”



所谓“不是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考试正是学习后的考验,考得顺利当然笑逐言开,而考得不怎么好却只是一种“以患为利”的磨难,而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它能激发潜能,锻炼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讽刺、被诬陷、被围困、被打击的时候,潜能则可能最充分地爆发出来。周文王坐牢时写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时写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赋出《离骚》;左丘明失明,着有《国语》。孙膑残废了写出兵书;司马迁不仅“沉疴无碍英雄文”,更是“命运不济文章兴,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实质却是甜。



为什么学后必思?因为思考后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确运用。学习与反思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引用胡达源的名言:“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思,无以得义理之益。”面对考,要勤思;考后,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层楼,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复思考。当忍而三思须凭心暗想。

我国宋朝哲学家朱熹发明了“吃”书法。他认为做学问之道,不光是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思与写。把你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脑,多用笔,学问就更透彻,“吐”也是“吃”的一种检验方法。

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学问才可以进步,知识亦可以提高,方为有益。

反思人生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上面不时会有一个个污点,小小的污点不会影响你什么,但是水滴石穿,终究有一天会影响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镜子最好的东西。

——题记

今天,我跟好友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两人不欢而散,但事情也不能怪我,是她先动我的东西的,我带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满脸不高兴的冲进了家门,将门摔得震天响,妈妈听见了声音,从厨房里走了出来,问我:“你怎么了?谁又惹你了?”我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你管不着!”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么对妈妈说话呢!太没有礼貌了,你小时候多有礼貌啊……”“又来了又来了,烦死人了,真啰嗦!”

我起身走回了房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生闷气,两条腿来回的晃来晃去,忽然,脚碰到了一个硬物,拣起一看,原来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小镜子,我小时候每天都要将它擦得干干净净,但长大后也就不管它了,任它在角落里积满了灰尘,看着我曾经最珍爱的宝贝,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的我,十分懂礼貌,每天见了叔叔阿姨和老师都问好,每次出门之前都要向爸爸妈妈说再见,每天上床睡觉之前都要向父母道晚安,从来不和父母顶嘴,从来不和朋友吵架,一旦犯了错误,马上就改正,别人说我两句,我也是一笑置之。

往事如烟,小时候的事情全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扪心自问,那个懂礼貌,宽容,知错就改的人,真的是我吗,时间流逝,我居然成了这样,那个曾经宽容大度的我,去了哪里呢?

我拿出纸巾,仔仔细细的将那块镜子擦了一遍,我的面庞又呈现在那块镜子之上,我顿时明白了,一块镜子,必须常常地擦拭,才会干干净净,照出人来;而一个人,必须常常的自我反思,才能让灵魂像镜子一般明亮,我只有常常反思,才能洗净灵魂的污点,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我拿起了电话,心想:也许,我该跟好友道个歉了!

❼ 关于英雄故事的演讲稿

真正的英雄(案例分析)
上海市杨园中学 黄皓
一,研究背景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是崇拜英雄的时候,他们头脑中的英雄形象来源于神话传说,来源于电影故事,来源于课本,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可能是董存瑞,邱少云,也可能是"哈利·波特",蝙蝠侠,蜘蛛侠……不一而足,可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与他们所接受的正统教育产生矛盾,造成他们英雄观的混乱,也可以说目前这个"反英雄"的时代造成了他们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一夜成名的明星是他们的偶像,权势熏天的人是他们的英雄,甚至一些凌驾于社会,国家,民族之上的人也是他们的英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者深刻的反思,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深刻的反思.本课无疑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教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英雄其实就是:具有崇高品质的普通人这一概念,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用感人的语言正确引导,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来介绍几个中国探险家的故事吧!首先是探险家余纯顺: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1996年6月3日,在即将完成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遇难;其次是尧茂书,他想为祖国争取长江第一漂的荣誉,一叶轻舟顺江而下,最终却献身于金沙江滚滚的激流之中;再有哈尔滨的登山运动员阎庚华,他一直渴望征服世界最高峰,但最终却永远的长眠在珠峰脚下.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当我们仰望历史的苍穹,当我们把鲜花和掌声给予那些幸福的成功者的时候,请不要忘了那些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失败了的勇士们,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英雄.(ppt先演示课题:真正的英雄;再演出示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难点.)
师:介绍一下本文的文体是演讲.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全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里根总统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课前有几位同学和我共同进行了备课,部分同学已经收集了关于美国 "挑战号"航空飞机升空爆炸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上来演示.
生:相信同学们对"挑战号"失事的场景一定怀有很大的好奇吧!课前我与老师在研究教材时感觉有必要展现一下当时的悲剧场景,于是我收集了相关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ppt演示师生同备课1(美国"挑战号"航空飞机失事的相关资料以及小电影"挑战号"航空飞机爆炸场景).
师:刚才的画面一定让同学们震撼了吧!那么课文中里根总统是如何演讲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一下课文.
(二)速读,感悟
师:通过速读,让我们来把握一下里根总统在演讲中所表达感情基调
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又不是仅停留于悲痛,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师:画出你喜欢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批在旁边.
生:对于自己喜欢和感动的句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三)研读,赏析
师: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师:请同学们欣赏"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这一句话,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这句话写出了英雄们的开拓,探索精神鼓舞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
(四)精读,探究
师:哪位宇航员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麦考利芙("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师: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是七名宇航员中唯一来自民间的平民宇航员.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没想到 "出师未捷身先死",孩子们迎来的却是噩耗.当时,麦考利芙九岁和六岁的一双儿女也在发射现场目睹了这残酷而又令人悲痛的一幕.
师:假如,当时你也恰好在现场,你会怎样安慰他们 你会对他们说些什麽呢 (分小组研讨探究)
师: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生: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师:由此可见他们是不是这正的英雄
生:是
师:"说得好!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是充满坎坷,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更是如此,充满危险.因为,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航天飞机的研制,发射到返回,是一系列复杂,精密而浩大的科学工程,稍有差错,哪怕是一个螺丝帽不合格,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都可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尽管前途充满危险,生死难卜,而这七名宇航员还是勇敢地登上了航天飞机.航天飞机不幸爆炸,可七名宇航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却永远光耀人间,让我们向这些为科学而献身的勇士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学们被我这一席话感染,不禁肃然起敬,都静默了.)
师: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生: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生: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相象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五)拓展,延伸
师:仿照课文结尾,把你最想说的话抒写出来!说说此刻,你最想对英雄说……
生:把此时此刻最想对英雄说的话进行课堂交流.(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航天事业上为之付出生命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前有同学很有兴趣的作了收集,现请同学上来进行演示.
生:演示师生同备课2(藏身航天事业的英雄点迹)
师: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而总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勇往直前! (中国也如此)
师:介绍 关于我国"神舟五号"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资料.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他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他圆了华夏子孙千年的飞天梦.成为中国的"飞天第一人",中国也便成为继苏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师:更要记住这一时刻:2005年10月12日9时正. "人定胜天",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航空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胜利返航,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果,全体中华儿女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师:让我们来谈谈本次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
师:在飞行救灾中最刻骨铭心的英雄们当属哪些人
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邱光华等人.
师:据报道,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4人全部遇难.
师:除此之外,谈及英雄,相信同学们眼前浮现的都是此次汶川地震中的不朽形象.下面请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他们所收集到的动人故事.
生:"骨肉同胞,血脉相连",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副副感人画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演示师生同备课3(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故事)
师:这些英雄们的事迹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净化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重新目睹那一生死不离的悲壮场面吧!-----插入flash(生死不离).由此感悟大灾凝聚人心,携手共铸真情,中国必胜!
师:中国自古到今的英雄层出不穷,《三国演义》中曹操曾煮酒论英雄,让我们欣赏一下关于英雄的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柯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渴可饮匈奴血" ——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翰
(六)教师小结
师: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自信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践真正的生活.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挑战者"号爆炸了,整个人类太空计划也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但人类并没有被吓倒.我们看到,此后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业中去,一架又一架航天飞机升上了蓝天,去探索那茫茫未知的宇宙世界.让我们随着宇航英雄的魂魄,发扬美国精神,总结教训,积蓄力量,不断前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
(七)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认识了众多可亲可敬的英雄,请以"英雄"为话题写篇文章.
参考题目:《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见》,《我的英雄梦》……
三,教学反思:
1.本课选自九年级上册,是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 里根为以身殉职的七位宇航员所作的一篇悼词,学生对文中蕴意深远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品味,鉴赏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课前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师生同备课"的活动.为配合课文的讲解,学生搜集了有关"挑战号"失事以及为探索太空而牺牲的航天英雄的相关信息素材.为进一步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探究,拓展,又想到和学生共同搜集本次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故事,这样就与文本中里根总统的演讲主题密切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2.二期课改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一开始速读完课文后就设计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对文本感点的讨论以及让学生对失去亲人的家属如何进行安慰和对文本中的英雄最想说的话进行丰富的想象.整个授课过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人文精神.
3.本文教学的目的实际是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灾难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敢和坚强!学生们也深有感触,这些天每天我们都面对是中国的大地震的灾难,我们已经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看到了面对灾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向困难低头,咬着牙,挺过去!里根总统的这篇演讲稿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让美国人民看到了绝望中的希望!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我们也改变不了外因,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我!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我们自己!

❽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让学生在了解“责任”含义的基础上树立起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意义重大:学生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地去关爱集体 、关爱社会;了解国家的情况,关注国家的发展;才能自觉的投身国家的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承担社会责任。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他们对“责任”的概念模糊,不能正确的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没有责任感,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教学目标(1)了解责任的含义和来源;(2)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责任的含义,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责任的来源), 难点:真正理解责任是什么;学生责任意识到行为的养成教学环节 首先,利用生活中学生的 行为导入课题,接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材料,生成知识。(一)教师活动(1) 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事列,导入新课;(2) 多媒体展示和分析材料;(3) 归纳知识点,本课小结;(4) 布置练习。(二)预设学生行为 由于年龄、阅历等影响,学生对“责任”认知模糊,通过鲜活的事例学生具体感知,意识品质形成水到渠成(三)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事例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班上同学值日的情况,并对他们的行为做一简单的评价。(引出“责任”这一课题的主题) 二. 授新 (一)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1) 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李剑英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感动江西年度人物陈美丽替夫还债的事迹(3)王茂华老师火海勇救小孩的事迹;(4)“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故事。 (二) 设计问题,学生讨论。(1)请大家谈谈这些人物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他们身上无私奉献、诚信的精神品质。)(2)看了这些材料你对责任是怎么认识的?(3)说说你在生活中扮演那些角色。(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小结。) (三)突破难点,生成知识。 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人物 角色 李剑英-------------军人 陈美丽-------------负债人 王茂华-------------社会成员|公民。 陈玉蓉-------------母亲 我们看看他们的身份,在对照他们的行为,其实这些本就是谈们应该做的。由此引出(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或一个人不应该做的事。 (2)在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 所以我们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做负责任的人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板书设计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人物 角色 行为李剑英------------------------------军人 应陈美丽----------------------------负债人 该 王茂华----------社会成员|公民(人民教师) 做陈玉蓉------------------------------母亲 的 教学反思 由于我在课前做了从分的准备,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是课后反思我意识到这堂课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是学生把责任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如何来开展。我想如果我们教师能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的去总结教育教学的得失,就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❾ 谁知道语文课怎么写教学反思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和阶段
1、教学理论学习中的反思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部分老师很迷茫和困惑:教学经验靠积累,不学理论不是同样教得好学生吗?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理论,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学,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如构建主义理论、语文对话论、阅读理论等,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生教学过程。以前在教学文言文时生怕没给学生讲到,因此面面俱到,结果大多是自己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发挥出来,导致学生不喜欢上文言文,成绩不理想;学习了《对话论》,明白了师生间、教材与读者间、作者与读者间对话的重要性,于是改变教学形式,特别在文言文教学上,立足于教材本身,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质疑,老师重点突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较为显著。事实证明,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启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语文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得更彻底,更轻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语文教师应抓住各种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从而观照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如一次在听一位特级老师执教《项脊轩志》,对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言语后面的情感,从这树触摸到了归有光对爱妻沿着枇杷树那越长越高的思念,再往深处,看到了归有光凝视这棵树时孤独无助的背影和对爱妻深情的呼唤还有归有光眼角的颗颗泪珠。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对言语形式的深入感悟,挖掘出语言背后的意义、意味、意蕴、意趣正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2、 课堂教学反思
(1) 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这种反思就已经开始了。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师不同,教学的顺序、重点、难点也可能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些作为语文教师来说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诗歌《篱笆那边》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时对这首简短的小诗准备得比较简单,以为学生能准确地理解;但在上早自习时,不少学生对这首诗提出了许多疑问,反映出既感兴趣又不知所云的困惑。再看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问题,我发现,在备课时忽略了备学生这重要的环节,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若这样进行教学,可想而知,结果不尽人意。于是我适时重新设计了教案,补充了一些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内容,重新设计的教学方案效果更好。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控教学的进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记得在教《内蒙访古》时,当我即将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总结作者的评价:赵武灵王是个英雄,大大的英雄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赵武灵王不是英雄,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同学们兴趣大增,班上形成了观点迥异的两派,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兴致高昂,还谈了自己心中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我对同学们的表现作了个小结,肯定了他们敢于质疑的作法,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加强,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虽然教学目标没有及时完成,但通过此事,我深深认识到,只有善于调控课堂,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3)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伯莱克曾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一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反思,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记得在教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将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吗?学生的反应好吗?教学结束后,反思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的,而且学生配合也比较好。想一想,这和自己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学生大体上依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主体作用未很好的发挥出来,以后在教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阅读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多元对话。
课后的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也包含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从教五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仔细想想,主要还是该在教师身上找原因。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在以教师用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理想和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
(一) 语文教学反思的形式
语文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 写教学后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故事、感悟、案例)及经验论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在一课时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列出当天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也可把语文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运用的先进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度、教与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有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
例如,在教学《项链》一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一种自读提示的思维定式下展开的,但个别同学却认为,玛蒂尔德丢失这串项链,丢得好,这一丢不应该是她的人生悲剧,倒是使她从艳羡上层社会生活的虚无飘渺的梦幻里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开始其自食其力的诚实的劳动,显出了英雄的气概,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次人生的飞跃,是一次新生。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我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于是在这节课结束后我把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感受写在了教学后记上。反思日记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沉淀了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写评语、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找准教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成长。因此,我想说:语文教师们,为了语文、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学生,让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吧!

阅读全文

与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