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科学。
二、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中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中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反思
桥头镇中学 麻洪香
教学内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享受艺术教学
近期拜读了郭声键老师的两本教育著作——《艺术教育论》和《享受教学》。之前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书面的折痕内页有关作者的介绍,但是郭老师的书没有关于他的简介,于是好奇地搜索了一番,网络上提到“作为我国第一位专攻学校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理论的教育学博士,郭声健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学校美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实,可以在他的书中读出他对艺术教育资深的研究,他对艺术教学严谨的态度,更读出了他对艺术学生有爱的谆谆教导。
《艺术教育论》总共四章内容:第一章《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概括一下就是我们现在的艺术教育目的确立为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而不是让艺术教育成为德育与智育的附庸;第二章《中小学艺术教育应加强艺术欣赏》,这个观点有在14年后的新版《艺术教育论》中郭老师做了重新的思考与注解;第三章《中小学艺术教学应该是艺术化的教学》,音乐教学也要遵循教学原则(艺术融合原则、艺术参与原则、艺术愉悦原则),突出艺术的特点;第四章《中小学艺术教师应该是艺术教育家》,这章给艺术师范院校提出蓝图,但更是对现阶段音乐教师有了新的认识与挑战。
因为我是一位在职的音乐教师,从事艺术教学,我会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对照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这样子教学生是不是符合艺术审美标准?感觉些许抽象,但又实在。最近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第一课时我教学生用江苏方言唱第一段的歌词,虽然有点拗口,但是他们饶有兴致,学生开玩笑说老师是江苏人吗,还说我唱得好有味道。第二课时我又展露了几句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北民歌《龙船调》等,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下课了还追着我问老师你到底是哪个地方来的,怎么什么话都会?我窃窃自喜,不枉费我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聆听与模仿啊!轮到了在(3)班上课,我还是尽情地介绍、模仿唱着,可是等我唱完了《一根竹竿容易弯》,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同桌是湖南的,他说你唱得都不准”。不是吧?我可是跟着教材提供的范唱一字一音超级A版模仿啊,怎么不准了呢?我平复了下心里的小涟漪,说:“哦是吗?老师确实没到过湖南,只听了录音。那哪些地方唱不准呢?能不能请我们湖南的同学帮我纠正呢?”这时,全班掌声欢迎了这位同学,他像一位小先生一样总结了湖南话都有点上扬的音调,然后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念歌词。最后,我们根据现学的方言唱起来了湖南民歌,和教材范唱一比较,这味道还真是浓厚了许多。
举上面的例子是因为在第四章提到“称职的艺术教师从不把自己确立为唯一正确的标准,不故弄玄虚或急于向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不急于要求学生仿效自己”,“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艺术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信息的传输者”。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有着多样性并且极具特色,课堂上的音乐教育要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艺术教育论》第一版出版于1999年,2012版的加了一个章节——《加强艺术欣赏并非艺术教学要以欣赏为主》,说明经过10多年,艺术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章节是对前面第二章的一个思考与补充,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最早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偏重知识技能教学,2001年《课标》出来后又是一边倒,过于重视音乐聆听与欣赏忽略了音乐双基,所以到了2011年《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提出要注重“双基+四个基本能力,即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权衡了音乐教学的总方向,也让现阶段的音乐教师对发展“音乐素养”有了理解和举措。“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识有机结合。”
但是无论怎样,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还是审美,审美一词很泛,《义务教育新课标》在解读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时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郭老师也对课标这一解读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说“审美不是某一种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也许可以理解为一个长期的、渐进性的过程。
那就再举个例子,因为怀孕学校安排我接初三的音乐课,这样初三下个学期我请产假时可以机动点。但听原来的音乐教师讲,初三某班有几个男上音乐孩特别蛮横,不注重音乐课的课堂纪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启我的初三音乐课教学,但是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也没有发现那几个调皮的男孩是谁。我没有采取任何特殊措施,我只是履行我的教学职责,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我享受着我的教学,其实学生也在享受着学习,他们会在享受音乐课堂是时候忘记说话、忘记捣乱。我没有在凸显自己的好,我只是和郭声键老师一样,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第一印象,“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这是郭老师另外一本书《享受教学》中的一个例子,我也想效仿他,享受教学实践的点滴温暖,享受教学交流的能量传递,享受教学研究的理性沉思,享受教学理想的感召激励。
最后还是用《艺术教育论》里的几句话结语。“人需要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人需要艺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艺术是掌握美的世界的方式”。作为音乐老师,怎样担起传承艺术的责任呢?我们的媒介是课堂,我们在上课时要把握好关注点,运用好教学方法,衔接好教学内容,构建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注重审美体验,发展音乐素养,用艺术的心思教育艺术,疯狂地享受教学吧!
B. 什么叫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专地安排,形成教属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C. 反思教学设计是怎样的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D. 教学设计与反思写作要求: 原创,急急急
教学设计
E. 一份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反思报告
七年级《代数式》教学反思
《代数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研究课,上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揭示出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并要求学生回顾4+3(x-1),x+x+(x-1),a+b,ab,2(m+n), ……等这些式子的实际背景和求4+3(x-1)中当x=200时的火柴棒的根数,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对列代数式和求值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进而引出例1这样"正规"的列代数式和求值的题型,并且给出了实际背景;紧接着,对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作了全面而广泛的探究,学生从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几何物体;静止的、运动的;等等,很多方面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拓展了思维.
通过例2,引出与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动物――蟋蟀有关的数学问题:蟋蟀1分所叫的次数与该地当时的温度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假设字母列代数式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解答的都很好.
下面我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1和后面的“想一想”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二,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在例1和后面“想一想”,还是在例2 中,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
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提问内容,使同学们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F. 教学设计反思作文大全600
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学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后的“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精神的勇士。
(一)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二)说课
说课是对备课的口头说明,但它不同于备课,说课讲备课的过程及其理由,而备课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完课乃至讲完课之后,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做出说明,讲出这些过程,就是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说明,也正是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实上,说课总是讲给同行听的,同行听后要提出建议与评比,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并能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三)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四)征求学生意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五)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六)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写“再教设计”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同时,为以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G. 如何做教学设计与反思
1、所谓教学反复思,是制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3、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补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