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吆喝教学设计

吆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25 07:10:46

Ⅰ 幼儿园手指韵律操教案木瓜恰恰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 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 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 《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习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 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 ×)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7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习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习。 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予以表扬,指出不足,供学生改进

Ⅱ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学生讨论分析
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龙船调》)
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
(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
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
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师在旁作介绍。
四、课堂小结
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师唱山歌“哎——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

Ⅲ 《巧用歇后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歇后语,感受到运用歇后语的独特韵味。
2.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4.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写一段文字,试着用上自己喜欢的的歇后语。
教学重点
1.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根据歇后语写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运用歇后语写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讲故事:鸡蛋和石头
故事的主人公是鸡蛋先生,他是个爱吹牛皮又要面子的人。
一天,鸡蛋先生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当然是在吹牛),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听,他是怎么吹的:“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那可就更了不起了,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开了,而且分成了八块。”一旁的 石头小姐听了,当然不服气,她说:“既然鸡蛋先生那么厉害,我倒是想和您比试比试,您看怎么样?”鸡蛋先生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再说是和石头小姐比,她一个女人,我肯定能胜出!如果我不和她比,我颜面何存!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在三天后开始了。石头小姐安稳地站在擂台中央,笑嘻嘻地说:“小女子今天就自不量力了,请。”鸡蛋先生立马飞步冲了过来,往石头上一撞,只听一声惨叫,鸡蛋先生顿时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小姐却安然无恙地站在擂台中央。
2.说一说:这个故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3.感受歇后语的幽默。
老师今天用歇后语来夸夸你们!
同学们,每当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使我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有时高兴得如“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课间同学们手捧书本,琅琅的书声,神情的诵读,你们一个个是“媒婆迷了路——没得说”。
平时,你们个个如“鸭子凫水——暗中使劲”,不肯服输。课堂上,你们针锋相对,都有一张“宜兴的壶——好嘴”,真是“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我常常甘拜下风。
能经常与你们在一起,我是“八里庄的萝卜——心里美”极了。
提起我们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远近闻名; 提起我们学校的领导,那就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提起我们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
1. 刚才老师用来夸你们的是——歇后语(生齐答)。
2.歇后语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所创造出来的。它幽默,风趣,琅琅上口。今天就让我们和歇后语来个零距离的接触。
二、交流展示,品味语言
1.展示收集资料。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就喜欢收集歇后语,能不能交流一下?”
同学们,在刚才汇报交流活动中,大家都表现得很精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歇后语欣赏。
幻灯出示歇后语,读一读。
过渡: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使用中国语言中创造发明的一种语言模式,所以我们不但要记内容,还要会用,同学们能不能回想生活中的事情,同学们能不能用上歇后语说一两句话呢?
三、迁移运用,训练表达
1.幻灯出示,读一读。
2.模仿说话。
生1:有一天我向妈妈要钱,妈妈不答应,说:那是木排下水——不成(沉)。我的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生2:我虽然是班上的劳动委员,但平时分配劳动任务,都是老师定,我不过是月下提灯——虚挂名(明)
生3:我们的班长聪明的很,就像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
生4:我上课很少发言,今天算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
生5:今天大家的发言,也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
3.根据以下提供的情况,说出最恰当的歇后语。
(1)小明的妈妈在街上摆了个水果摊,桔子放在那儿已经好多天了,可她还在那儿吆喝:“新鲜的桔子,快来买呀!”小明对他妈妈说:“你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在街上当场抓住了个小偷。可那小偷还一直狡辩,说自己根本没偷,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要求小林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读一会儿书再去学校。小林哪有心思读书,就随便乱读一气,真是“_________。”
四、回想生活,成文成段
1.出示幻灯,模仿写作。
(仿照上面一段话,选择歇后语写一段话并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是笔杆子吞进肚——胸有成足了。
2.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歇后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话说话。
五、小结活动,鼓励积累
活动中,我们走进了“歇后语王国”。通俗易懂的歇后语不仅是宝贵的财富,更能帮助我们提高遣词造句的水平,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多看歇后语,多积累歇后语,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那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Ⅳ 幼儿园小班把馅饼二等分教案

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蚂蚁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2、在游戏中学习欢快、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准备: 1、挂图第17号、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 2、幼儿在活动前已经了解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 3、教师收集了关于兵蚁与工蚁的资料。 4、大报纸若干。 过程: 一、讲述大馅饼的故事,了解蚂蚁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1、出示图片,导入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 (1)大家看到过蚂蚁搬食物吗? (2)你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 (3)蚂蚁们在搬什么东西?一片香肠在蚂蚁眼里像什么?(大馅饼) (4)你们知道蚂蚁搬大馅饼时会是怎样分工的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 2、出示挂图,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讲到了哪些蚂蚁?它们都是谁呢? (2)它们在搬运馅饼时都分别干了些什么事? 3、再次欣赏故事录音,幼儿看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 提问: (1) 蚂蚁们在搬大馅饼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呢? (2)蚂蚁们为什么要吆喝着把大馅饼运回洞? (3)搬到了洞里,它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渗透儿歌) 总结:蚂蚁们真了不起,齐心协力的把大馅饼运回了蚂蚁洞。 二、学习欢快、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提问: 1、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做小蚂蚁好吗? 2、教师扮演蚂蚁女王,幼儿扮演蚂蚁,幼儿并与同伴互相说说自己扮演的蚂蚁是干什么的(工蚁、兵蚁) 3、教师带幼儿一起念《大馅饼》的儿歌,重点引导幼儿学学蚂蚁们整齐有力而欢快的“嘿吆嘿吆”声。 三、延伸活动,游戏《运馅饼》。 1、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用报纸当作大馅饼进行游戏。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合作将一张大报纸当做大馅饼举过头顶,边念儿歌《运馅饼》,边向前“搬动”。 3、组织幼儿进行“运馅饼”比赛,使幼儿体会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得胜。 故事:大馅饼 地上有一小片香肠。狮子走来,闻了闻,心想:“嗨,还不够填牙缝呢!”走开了。 两只小蚂蚁发现了香肠,赶紧跑回蚂蚁洞里,向蚂蚁女王报告:“报告女王,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蚂蚁女王命令兵蚁:“你们赶快出发,去保护好那个大馅饼。”兵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拿着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蚂蚁女王又命令工蚁:“你们听好了,要一起努力,把大馅饼运回来!”“是!”工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子出发了。 来到了“大馅饼”面前,兵蚁们把馅饼四周包围起来,工蚁们一起吆喝,“一二三!”把大馅饼抬了起来,顶在头上。 工蚁们边走边喊,“一二!一二!”他们抬着“馅饼”一步一步向洞口走去,兵蚁们跟在后面保护。 工蚁们累得气喘吁吁,终于把“大馅饼”运进了蚂蚁洞。蚂蚁女王见了,高兴地围着“馅饼”转了一圈又一圈。“太好了!”她要开一个大馅饼舞会。 蚂蚁们打扮得漂漂亮亮,都来参加大馅饼舞会。他们边跳舞边吃,热闹到半夜。不过,连一小片香肠他们都还没吃完呢! 儿歌:运 馅 饼 大馅饼,香又香, 小蚂蚁,快来搬。 一二三,三二一, 嘿吆嘿吆,搬回家。

Ⅳ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案

三打白骨精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二打 │ │││
├────┼───────┼──────┼─────┤
│ 三打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1.作业本5、6题。
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Ⅵ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 守株待兔

词目 守株待兔

发音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版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权。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Ⅶ 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放马山歌》

【导读】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唱《放马山歌》中,学生能够了解民歌特点,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听结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学唱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掌握衬词的唱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难点】

掌握衬词的唱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采用多媒体导入法。

请学生通过多媒体聆听、观看一组民歌和风情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哪里的风景?这首歌曲是哪里的?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云南优美的风景,洱海、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这首歌曲是云南的《放马山歌》。

导入新课——《放马山歌》。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1)多媒体播放歌曲《放马山歌》,在听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欣赏完歌曲后,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有什么变化?(情绪:欢快的,速度:中速)

(2)老师介绍云南风俗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云南的民族风情在全国最为多姿多彩,最具影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苗族斗牛节。

2.深入学习

(1)老师对歌曲简介

这首《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2)老师弹琴,学生跟着老师哼唱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音乐特色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如衬词“呜噜噜的”“呦哦”。

(3)老师带领学生视唱歌谱。

(4)教师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就衬词怎么演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学习衬词的演唱。老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重点指导“哟哦”的唱法。(老师教学生用挥鞭的姿势体验吆喝的感觉)

(5)老师唱歌词,学生唱衬词,在演唱时老师强调附点音符的时值,连音处要流畅。

(6)老师弹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自主随琴学唱第二、三段歌词,学习音乐记号“延音记号”的演唱方式。

(7)用欢快、高亢的声音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然后带领学生用声势边唱边做捻指、拍手、拍腿、跺脚,以小组为单位,分四小组,并且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接着对学生进行鼓励,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学习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和了解云南劳动人民的热情与奔放。

作业: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好听的民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四、板书设计(略)

以上就是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上面的四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阅读全文

与吆喝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