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合作竞争教学设计

合作竞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15 13:20:18

Ⅰ 如何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Ⅱ 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Ⅲ 教师教学设计和反思:如何培养学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技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要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的需要,必须有接受新事物、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涉及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不能仅从方法和技巧上入手,而要从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科学品质。物理学发展史上,就有着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现是由好奇心而引发的。据说瓦特就是由于看到水壶盖被顶起而惊奇,才引发了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感到好奇,从而生发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关于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是由好奇心而引发兴趣,引起探索、研究、从而发现客观规律或引起发明创造的。在课堂上适时地、简单地介绍这些物理小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多思多问的习惯。在多思多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在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善于发疑提问的人是缺乏学习能力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产生的各种奇妙的想法,闪现出的灵感的小火花,一定要精心呵护、及时表扬、不断鼓励,从而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杜绝扼杀创造性的任何实践活动。例如:学生提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什么灰尘粘到带电的衣服上却不容易弄掉?电棒关掉后为什么还有余光?用捶子敲打两块铁使之距离变小,为什么没有因分子引力而结合在一起?一般的公路为什么中间高两边低?汽车司机座位为什么都在左边?洗衣机如何将水份甩出去的?火车怎样增大摩擦刹车的?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学生只要提出来,我都要表扬其“发现”精神,能讲清的讲,不能讲清共同研究共同查资料或者承认自己的无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恰当的材料,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从认识的角度讲,好奇心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上来,这种认识活动的长期坚持,就能使人不断地获取知识,就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课堂教学重要原则之一。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离开了实践,一切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稽之谈。物理学科是一项非常注重社会实践和自然事物的科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在物理知识教学中,我注重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同具体形象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比如:讲“平均速度”时,便与百米赛跑联系起来;讲“声音”的发生时,就与说话、唱歌、演奏乐器联系起来;讲“温度计”时,与测量气温、体温联系起来;讲“电路”时,就与教室内的线路联系起来;讲平面镜成像时就与水中的倒影联系起来;讲热值时就与生活中的煤和燃气联系起来......这样,在模范地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通过主动观察身边的物理事物,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炉子的效率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炉子对煤的利用情况,观察分析大型的锅炉如何充分利用煤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在学习力学后观察理解自行车各部件的力学构造;在学习电功率后观察家中电能表转动情况计算各用电器的功率;在学习热量的传递后,分析各种材料的保暖功能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确如此,因为语言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表达相应的客观事物。当我们去剖析一种物理现象,解决某个问题时,总要借助于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清晰的表达在科学研究和发展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电学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得到了能量守恒的正确概念,也提出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思想,但他在科学理论上的成就,或者说写出来的东西很少受人重视,这与他表达的不明确,也没有找出数量上规律有关。直到麦克斯韦用精确的数学方法作了透彻的说明,才为世人普遍接受,从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深入发展。

Ⅳ 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Ⅳ 社会情感学习之《学会合作》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辅导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辅导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
【辅导难点】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总结分析有利于合作的行为与方法,从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辅导形式】
情景体验、活动实践、讨论分析、交流体会
【辅导时间】
40分钟
【辅导年级】
三年级
【辅导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课件、皮球、凳子等。
【辅导步骤】

课前谈话
快乐的童年总是伴随着游戏度过的,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玩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有趣的游戏,想玩吗?糟了,玩游戏的凳子忘了搬进来了,这凳子比较多,我一个人可能搬不进来,哪位同学愿意帮帮忙?非常谢谢你们,你们的帮助不仅让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们看我们大伙的力量多大,齐心合力就把这个凳子都搬进来了。
(设计意图:以身边平凡的小事,很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不带痕迹地让学生初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一、游戏引出合作,初步感知合作。
1、体验游戏:《一指抓皮球》
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名字叫《一指抓皮球》,如果你能不借助任何东西,用你的一个手指在20秒内将它抓起,这个皮球就属于你了。谁来挑战一下?
2、学生尝试,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鼓励安慰。
3、你觉得怎样才能把球抓起呢?
师:实践证明一指是抓不了皮球的。游戏做完了,思考留下了,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启发呢?
4、板书活动主题。
师:是啊,只要几个手指合作起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皮球拿起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学会合作(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一指抓皮球”的小游戏,让学生懂得一个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单靠个体是很难完成,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联系生活了解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老师看图片讲述身边合作的事例。
六一儿童节中的拔河比赛需要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图上同学正在干什么?参加早操比赛。是呀!一致的步伐,整齐的动作,这都需要大家的配合与默契。这是我们学校合唱团参加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的照片,由于同学们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我们的合唱队还获得了广州市的第一名呢!女排姐姐们凭着齐心协力的配合、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为祖国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你们看小到拔河比赛,大到为国争光都需要合作,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现在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有关合作的事例说一说,也可以分享合作的担心与疑问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去感动吧!
2、学生讨论列举合作的事例与分享合作的担心与疑问。
小结:同学们列举的事例真多,其实刚才我们把凳子搬进来,也是一种合作。看来合作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个故事,相信你们对合作将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放《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录音)。
3、放《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学生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原来几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齐心协力,就要劲往一处使,要合作就必须“目标一致”。(板书)
(设计意图:以图片创设情境,以列举具体事例感受,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硬把道理塞给学生。)

三、实践活动中尝试合作,学习如何合作。
过渡语:原来一致的目标在合作中真是那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在游戏中尝试合作,希望同学们能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感受合作的快乐。
1、学生分组游戏——同舟共济(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每组6人)
游戏前创设情景:春天就要来了,大家喜欢春游吗?好,那我们今天啊就一起去郊外春游。不过得过一条大河。此时我们几个人只有这一叶扁舟,靠着它才能到达安全的彼岸?我们以组为单位,这凳子就是那叶扁舟,参与人员必须全部牢牢地站在船上,否则就没能顺利到达河对面去欣赏美丽的春景了。游戏必须在1分钟完成,老师说开始才能站上凳子。这个游戏是老师为同学们学会合作而设计的,但必须在老师的看管下才能玩,而且要注意安全.老师想请四个安全小卫士,每组两人)
2、游戏结束后请学生交流分享。
①请参与游戏的同学说说你们刚才的想法、感受。
②刚才暂时没有参与游戏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板书(互相关爱、互相配合、互相谦让)
小结:是啊,合作是非常讲究技巧的,它需要我们设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关爱、互相配合、互相谦让,这样才能更顺利的成功完成任务。其实要合作成功还有许多因素,例如宽容、谅解、知识、能力、技巧等方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好处,懂得怎样合作。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总结分析有利于合作的行为与方法,从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和协调精神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

四、交流合作感受,增强合作意识。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课快要结束了,这堂课让你们收获了什么?
总结:是啊!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合作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把手紧紧地携起来了,合作让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请同学们回家收集合作名言,老师这里有些关于合作名言,让我们一齐来欣赏。
希望大家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更好得合作。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合作,会合作,善合作,从小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Ⅵ 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内原理转化为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教学,教师应将基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基础教学上。

3、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好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6)合作竞争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并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Ⅶ 如何在合作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中选择恰当的合作工具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Ⅷ 怎样运用小组合作进行现代文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开放型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小组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学会分离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具备21世纪青少年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与语文教育发展紧密联系的如今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使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改变观念,转变角色,由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有预设者转变为合作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逐步塀弃传统教育所实施的“填鸭式”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己任,从“讲”师变为“导”师,让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始终立足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挖掘各种研究性课题,逐步建立一套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题库,以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
1、 教师是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探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高,终身学习。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角色的特征,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3、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者、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似乎很高,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老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的今天,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讲,我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我们无奈要不断学习,并主动向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常从学生那里得到灵感和启发吗?因此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学生,教师要一次为基点,自己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枯竭。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社会合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转变自己的角色。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既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既懂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知识结论产生的过程式学习,重视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努力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重视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发展独立见解,勇于标新立异,要“以人为本”,与学生平等交流,应“蹲下来”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主体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求的氛围。
1、 情境探究法
情境研究法是要求教师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湿热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毂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如《酸的和甜的》一文,导入课文后,我在事先画好的葡萄架上贴上一串串葡萄图片,后提问:课文中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甜的呢?哪些动物又说葡萄是酸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找找答案,讨论讨论,。当同学们找到答案后,我又随机贴出动物的头饰。低年级孩子容易形象思维,当美丽的葡萄架、可爱的小动物呈现在眼前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联想,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性的阅读就这样开始了。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很快融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自主探究法
与主动相对的词是“他主”————他人为主体,教师为主体。与自主研究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自主探究的基本特征是学习者参与研究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学习来自学生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3、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将问题研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之时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研究学习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常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由文中的内容总结出问题,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深入其中做适当的指导,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研讨,如,《父亲和鸟》一文,初读课文后,我提出这样的疑问:“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中有鸟的呢?”着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顿时结合全文与同伴们讨论起来,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不仅知道父亲在看、听和分析后知道的,而且明白了仔细观察的重要作用。
4、 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可以授予,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知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事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可疑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成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受,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研究,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对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其中,参与讨论,作必要的引导。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大主要方式,接受性学习是接受他人知识过程中获得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在合作,探究,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生后的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们经验与素质奠基、累积,更新重建的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追究,合作更侧重于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和认知上,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信息量大是它的优点,孩子们如果善于听、善于捕捉信息的话,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如听故事。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接受性学习,一味地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要将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阅读全文

与合作竞争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