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能通过吗》的教学反思
课题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
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
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长度单位等作估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老师拿出一把米尺,学生量,学生发现认识到量黑板等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长的尺子比较方便。直接说出:我们把这把尺子的长度叫做米尺。
4、让学生小组观察认识认识米尺。观察米尺上有什么?总结:米尺上也有刻度线、米尺上也有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还是和学生尺子一样把零刻度线作为起点。
揭示:我们把这统一把尺子的长度叫做一米,长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尺。
5、教学生认识温度计。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学过程
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有几本数学书的长。
(3)用米尺比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4)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1米的物体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大约是一米的长度的物体。
三、出示教册图示,提问卡车能不能通过呢?
1、说说3.25米和3.5米有多高呢?
2、指名字举例,让学生感受长度。
3、教师指导完成讨论。
3、拓展、活动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除了可以用米尺量,还可用软尺和卷尺等。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⑵ 如何在小数初步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教学的时候可以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自己找到的带有小数的物品、资料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实施有效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是我们在体现数学生活化之后的首要问题。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4/10 米还可以写成0.4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平台上建立。但是我们不光要注重这些分数与小数外在形式上的联系,更要去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与分数在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他们都表示把整体分成10,取其中的几份,这就是十进制小数和十分之几分数的本质联系。这样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理解。要让学生一看到小数,就能想到跟他表示相同意义的分数形式。其次在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⑶ 怎么讲小数这一课让学生认识小数
前几日,校中心教研组开展了以“概念教学”为主题的“高效课”展示交流活动,我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小数》,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读、写
法,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感知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抓住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
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
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了,因此,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
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课前做社会调查,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生活中小数的事例,上课时就从收集的这些素材入手加强对小数的认识。由于学
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读写小数相对简单,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
系。
2、学习活动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小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避免枯燥,本节课我从生活实践入手,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极力选取学
生身边的事例(如商品价格,老师学生的身高等),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从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的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
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猜老师身高的环节中,学生兴趣特别浓,情绪高涨,积极地去猜测和寻找老师的身高。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数学思考。
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
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对于意义和规律性的东西,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吃透其中的内涵。在提问的技
巧上,我比以往更注重问题的思考价值,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引发发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
4、多媒体的有效使用
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十分之几可
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精心设计的课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重难点,效果不错。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教学小数点时,遗忘了写法的指导,以至于后来学生独立写小数表示价格时,有不少学生小数点写得不规范,更像顿号。课后我想,其实很多学生以前已经会写小数
了,如果在写小数之前,先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全班形成共识,强化写法要点,再进行写小数的练习,效果会好很多。
2、
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这两部分的研究,各自有些独立,学习流程也大体相似,之间的过渡也较一般。课后我重新又进行了设计,教学
完一位小数并总结出规律后(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先进行几个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对应口答练习,然后让学生猜想百分之几又可以表示成什么样的小
数,之后再通过两位小数的研究过程去验证刚才的猜想。这样就将两部分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也更能体现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
3、 最后有一处练习过渡得不好,“日记”出现的有些生硬。语言上应该好好斟酌一下。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