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课件,教学资源(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
2、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河流域近年来实景录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开始。)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中华民族忧患”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请大家浏览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个段落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第1——5、第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把握文章结构。
(第1——5自然段 黄河的变化
第6自然段 变化的原因
第7自然段 治理黄河)
3、检查学习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能认识吗?
(屏幕出示生字 词语)
祸 乃 侵 蚀 垦 亩 营 扣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看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再与同学交流一下。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河当作人来写,概括了黄河的变化,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3、读句子,理解“叫苦不迭”。
(屏幕出示“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第二部分 变化的原因
1、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原因导致黄河发生了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这些原因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成作业一。
黄河
变化的
原因
自然
原因
秦朝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
黄土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社会
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开垦放牧,
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更严重。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老师概括:水土流失和人口增长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板书)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朗读“更严重的是……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体会水土流失和乱垦滥伐的恶性循环,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老师总结水土流失导致多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而人口的增长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母亲河也在向我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黄河呢?
第三部分
1、快速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2、学生边读边画,指名回答。
治理黄河的
关键
把泥沙管住
治理黄河的方案措施
林牧为主;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三、知识拓展
1、其实,保护母亲河,不仅仅是管住泥沙。请大家看屏幕。
2、我们从黄河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引导学生回顾九八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灾造成的危害。
3、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新浪博客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 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原因
自然
『叁』 黄河 母亲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第二段各层的提纲
2、朗读课文,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能收集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背景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指名一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幻灯)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师板书课题:19、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 ——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幻灯示答案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石头。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内容
1、师问:什么是假想?
2、生答:假设、想象。
3、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4、生自由谈。
5、(出示幻灯,示假想依据)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6、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能复述此故事;(2)、对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7、指名一人复述此内容。
8、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9、质疑:对于科学家的假想,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10、学生自由质疑。
12、自由感情朗读。
(二)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幻灯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三)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共同交流、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附板书
19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重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教学准备】
《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二、初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变化
1、学会本课生字词:
⑴读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读读词,明其义。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哪些变化?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形式:
1、资料展示(抗洪)。
2、绘画演示。
四、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1、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
2、小组合作,为治理黄河提建议。
【板书】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现在
气候温暖自人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然为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因原经常决口
素因
(摇篮)原因(祸河)
『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文章较长,但是说明性强,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还有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使人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我们人类要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在教授此课时,想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1、黄河原来什么样?2、黄河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了?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②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以上问题学生们能轻而易举的从文中找到答案进行解答。可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的课文只是贮备量不多,一些自然知识不了解。比如说:“悬河”一词落实的不到位,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地理概念不理解。在此问题上我在黑板上绘制了关于悬河的示意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们在读课文时就不难理解悬河带来的灾难了。解决玩以上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进而学生了解黄河的变化。
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反思觉得学生们的课文知识量贮备不足,由于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们展示拓宽材料,一些有益的知识得不到积累,能力有限,导致理解课文造成障碍。对与这,每次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隔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利用电脑查阅相关资料。
『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带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导放结合,合作学习,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垫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
(2)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知识的资料,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采取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谁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条河?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视频展示黄河过去和现在)
3.视频看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生看后说感受,质疑)。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师:课文读完了,现在我想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一位同学把词语读一读。齐读。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黄河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4.引导概括:原来——摇篮 后来——祸河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相机板书。
5.现在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课文先讲了 ,接着讲了 ,然后讲了 ,最后讲了 。)
三、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一)师:同学们,高老师不仅是一位语文老师,而且是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老师,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现在就请全班同学帮助我一起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A.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C.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D.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二)请各位同学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学习黄河的过去。
1.导语:刚才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指名回答,课文中说原来的黄河流域可以与今天的江淮流域媲美,现在就请看一下今天江淮流域的美景(课件展示昔日黄河流域,出示第三段)
3.黄河的水哺育了炎黄子孙,所以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面对这样美好的河流,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什么样的语气读?热爱、向往、感激、自豪、骄傲、赞美)指名回答。
4.请各位同学怀着热爱、赞美、向往之情一起向全国人民展示过去黄河之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黄河的现在。
1.过渡:这样美好的摇篮,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你是从课文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出示课件。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小结:作者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今天我带来了一段洪水泛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课件展示黄河泛滥)
4.看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读这部分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指导朗读。
5.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下1、4段,第一段我读黑字部分,同学们读红字部分,要读出你们的悲痛、伤心来。第四段大家齐读。(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
6.刚才,我们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原来的黄河和后来的黄河,全国人民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7.本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这句话哪个词承上,哪个词启下呢?(摇篮、祸河)板书。
8.现在的黄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呢?指名回答。
9.写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0.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找一找,请同学们动笔用波浪线画出。请学生汇报。
11.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由于含沙量大,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积,黄河变成了什么?悬河。
12.出示悬河录像,解释悬河。
(五)学习黄河变化的原因
1.是啊!第5段用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2.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指名回答,自然、人为。
3.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更严重的是。出示“更严重……频繁”师生合作读。
4.这一部分一连用了12个越字,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六)学习治理黄河
1.师:黄河的水患使两岸老百姓叫苦不迭,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呢?为了拯救黄河,科学家为黄河设计了哪些治理方案。
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小结学法
1.同学们,该我们为黄河出一份力了,拿出纸来写一写你为治理黄河设计的方案。
2.黄河的变化并不能亲眼所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提示得如此清楚、具体?(采用了大量详实的材料)作者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些材料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搜集、记载)我们也要向作者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材料,这样作文就能意之有物。)
3.黄河发生的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启示?(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善待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处罚的例子吗?(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洪旱)
五、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黄河从过去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后来变成祸河,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破坏,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想出的方案,让我们也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
六、布置作业
任选作业(课件出示)
1.写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
2.写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3.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
『柒』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 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原因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