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民间绝活教学反思

民间绝活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4 22:45:04

⑴ 老北京民间绝活吆喝是什么意思

吆喝

释义
组词:吆喝 拼音: yāo he
基本解释
1. 大声喊叫 吆喝
2. 呼唤
3大声驱赶;大声驱逐:吆喝牲口
4. 呵斥;喝令:高声吆喝着偷懒的人概述


《儒林外史》里正在灯下念文章的匡超人“忽听得门外一声响亮,有几十人声一齐吆喝起来”。这大声喊叫的吆喝何时用作叫卖的吆喝?笔者没有考证(也于此就教于方家),但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纯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

吆喝大王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这么吆喝地:“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卖心里美萝卜的吆喝:“萝卜赛梨哎———辣来换!”卖冰糖葫芦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芦嘞!”卖金鱼的吆喝:“一大一条,二大一条,我不是卖黄瓜的,我是卖大小金鱼的!”卖蟠桃的就更吆喝出个花儿:“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一脚踩下一个扁盖儿桃!”……
吆喝也非京华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比如徐州,笔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经指点原是常州人在叫卖梳子篦子;还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
两年前,一位专回徐州探望的华侨王老先生,在当年住过的老巷子里忽地听见一蹬三轮者用电喇叭吆喝“臭豆干!”老先生听了摇着头说:“没那味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有去听相声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抢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都什么味儿? 卖冰糖葫芦
本文选自张桂亨《老北京之吆喝》
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萧乾的《吆喝》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⑵ 民间绝活眼睛吊水道具用什么做

吹唐人,捏泥人,年画,风筝,剪纸,微雕,面人,卖艺的(弹弓,吞剑,吞铁球,金枪刺喉等)
好多好多呀 我说的主要是北方的

⑶ 求北京市民间的绝活什么地方有详细的这方面的资料

旧北京民间绝活:吆喝

张桂亭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这么吆喝的:“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其实,吆喝的本意是大声喊叫。《儒林外史》里正在灯下念文章的匡超人“忽听得门外一声响亮,有几十人声一齐吆喝起来”。这大声喊叫的吆喝何时用作叫卖的吆喝?笔者没有考证(也于此就教于方家),但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卖心里美萝卜的吆喝:“萝卜赛梨哎———辣来换!”卖冰糖葫芦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芦嘞!”卖金鱼的吆喝:“一大一条,二大一条,我不是卖黄瓜的,我是卖大小金鱼的!”卖蟠桃的就更吆喝出个花儿:“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一脚踩下一个扁盖儿桃!”……

吆喝也非京华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比如徐州,笔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经指点原是常州人在叫卖梳子篦子;还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

两年前,一位专回徐州探望的华侨王老先生,在当年住过的老巷子里忽地听见一蹬三轮者用电喇叭吆喝“臭豆干!”老先生听了摇着头说:“没那味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有去听相声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抢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都什么味儿?
天桥市民文化广场是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宣武区奥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的举办地。这个于6月24日正式落成并向市民开放的文化广场南侧有八尊栩栩如生的铜雕群像,
它们就是浓缩了老北京天桥文化特色的——“天桥八大怪”。

北京天桥自元、明时代出现了市场和商业群之后,至清代变得日益繁华与热闹。出现繁华与热闹的原因之一便是历代身怀绝技的各行业的民间艺人在天桥施展自己的艺术绝技。据统计,仅清朝末年至解放初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天桥卖艺的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等各种民间艺人多达五六百位。他们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各练绝招,在北京近代民间艺术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页。其中的杰出民间艺人代表就是天桥“八大怪”。

天桥“八大怪”相貌奇特,言行怪异,身怀绝技,深为广大群众喜爱。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为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创造和发展做出过极为可贵的贡献。所谓“怪”,老北京的解释就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按时间顺序天桥“八大怪”共有三代。第一代“八大怪”,大约出现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们是: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

第二代“八大怪”,主要是指在辛亥革命以后出现在老天桥民间艺人中的佼佼者和演技奇特怪异者。他们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儿、表演滑稽二簧的老云里飞、装扮奇特的花狗熊、耍中幡的王小辫、三指断石的傻王、耍金钟的、数来宝的曹麻子、耍狗熊顶碗的程傻子。

第三代“八大怪”活跃在距今半个多世纪前后,这时正是天桥最繁华热闹,也是最为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天桥涌现出来的著名民间艺人可谓灿若星河。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为: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随着历史的变革,老北京老天桥的艺人们渐渐逝去,诸多民间绝技也随之慢慢消失。但可喜的是,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北京市宣武区近年来在文化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挖掘、整理、挽救民俗文化,特别是老天桥艺人留下的绝活儿的工作。目前,已有“五斗斋高跷秧歌”、“掷子队”、“穆派戏法”、“太狮老会”、“什不闲莲花落”等多项民俗绝技被从濒临失传的边缘上抢救回来。老天桥著名艺人“宝三”宝善林的第二代传人付文刚还办起了“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北京复活民俗绝技的工作,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民间绝技得到重生并且更加绚丽多彩。(刘莉)

大金牙(第三拨“八大怪”)原名焦金池,河北河间县人。大金牙是矮胖子,小眼睛,常笑眯眯的,大嘴里露出一颗大金牙,因此得了这个绰号。他以拉洋片为主。拉洋片类似现在的幻灯片,只是不用电而是用手动。

⑷ 还有那些民间绝活

吹唐人,捏泥人,年画,风筝,剪纸,微雕,面人,卖艺的(弹弓,吞剑,吞铁球,金枪刺喉等)
好多好多呀 我说的主要是北方的

⑸ 民间绝活的作文大全

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这么吆喝的:“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其实,吆喝的本意是大声喊叫。《儒林外史》里正在灯下念文章的匡超人“忽听得门外一声响亮,有几十人声一齐吆喝起来”。这大声喊叫的吆喝何时用作叫卖的吆喝?笔者没有考证(也于此就教于方家),但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卖心里美萝卜的吆喝:“萝卜赛梨哎———辣来换!”卖冰糖葫芦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芦嘞!”卖金鱼的吆喝:“一大一条,二大一条,我不是卖黄瓜的,我是卖大小金鱼的!”卖蟠桃的就更吆喝出个花儿:“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一脚踩下一个扁盖儿桃!”……

⑹ 民间24绝活都有哪些

民间24绝活有手绢功、扇子功、手玉子、大竹板、走刀尖、梅花桩、沙书、变脸等。手绢功和扇子功是用得最多的,可以舞转得上下翻飞。手玉子和大竹板也有多种花样打法,能表演“苏秦背剑”、“张飞骗马”等动作。

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除此以外,还有戏法、武术、单鼓、霸王鞭等绝活,有的艺人能将刀枪棍棒等兵器在《十字坡》《劈关西》等二人转武段子中运用自如。

(6)民间绝活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正戏被弱化以后,绝活越来越独立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大批奇才和怪才”(王立群语)脱颖而出。许多艺人甚至经常坐飞机到外地去看同行演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模仿。民间艺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不断挑战自己。

若想增加竞争力必须开发新绝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手绢功是二人转的绝活之一,但有的艺人经过苦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之成为看家本领。

刘朋表演的《手绢舞》突出了反串,柴宝玉开发出双面变色手绢和灯光手绢,赵晓龙能够舞动直径三米的超大手绢,令观众叹为观止。

除了传统绝活外,种类繁多的新绝活在不断的舞台磨练中被开发出来,令人目不暇接,如:缩骨钻钢圈、倒立喝啤酒、头顶碎瓶、手臂断砖、钢丝绕颈、嘴叼桌子、口技表演、倒立唱歌、高空劈叉、旋转飞人等等,反映了民间艺人的多才多艺。

有些艺人擅长演奏二胡、葫芦丝、萨克斯、小提琴等乐器,还经常开发各种独特的吹奏方法,如“鼻子吹葫芦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笑声和欢呼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舞台上精彩的一瞬,艺人背后付出的心血让人难以想象。

有意思的是,单纯的手绢功和扇子功表演,即使不与正戏结合,人们一般也不会质疑它的二人转属性。新式绝活虽叫好又叫座,但由于没有同正戏巧妙、自然地结合却不为传统二人转所承认。

单纯的绝活表演也就失去戏曲的特征,完全成为杂技或杂耍了。多年存在的二人转属性是戏曲还是曲艺之争在“新型二人转”这里也就不复存在了。

2月10日,民间艺人在山东聊城姜堤乐园表演“沙书”。当日是大年初三,我国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新春民俗活动,走刀尖、梅花桩、沙书、变脸等民间绝活精彩纷呈,给猴年春节假期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⑺ 民间绝活 细腻描写 (在线等)

霸王鞭!这个响亮的名字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与绝活?
一根竹竿的霸王传奇
民间的智慧往往出人意料。一根普通的短竹竿,凿上孔,穿上铜钱,就成为舞蹈的道具。在未见到霸王鞭前,我丝毫没有想到,这个叫“鞭”的道具根本不是一根鞭子,它竟然是一截儿短短的竹竿。
关于霸王鞭的传说有三种,其中两种与西楚霸王项羽扯上了关系:
第一种称,楚汉相争时,项羽军队一路凯歌,所向披靡。每攻占一座城池,项羽便在马上挥鞭歌舞,舞之兴处,便令兵士折木为鞭,共同欢舞庆祝。其欢快的舞蹈场景,引起百姓纷纷效仿,逐渐由军营传入民间。这个传说经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董寨村的老艺人董花冈、董尚奇之口而流传下来。
第二种传说来自商丘睢县城郊乡汤庙村:项羽兵败自刎后,有位姜姓将军在护送项羽亡灵回归江东故土时,为怀念项羽,独创了一种舞蹈,由跟随项羽身边的28位将士组队,队前一人手捧军帽代表项羽,边挥鞭,边吟唱项羽自刎时的慷慨悲歌。后来其流传民间,成为祭祀活动中的表演。
第三种传说跟另一位霸王有关。这个霸王叫石勒,因不满西晋王朝的统治,率众反抗,建立赵国,史称后赵,石勒也被当地民众称为“霸王”。每次战斗胜利后,士卒手舞足蹈,举枪挥鞭舞之。这种即兴舞蹈形式由军营传入民间。

洗尽浮华叫“响杆”

同为霸王鞭,却有三种不同版本的传说,这从侧面说明,霸王鞭的来历,在民间有其想象的成分,真实性则不可考证。
而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董寨村,则更认可第一种传说。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也就是说,项羽的兵器是戟。显然,项羽舞蹈的鞭并非其兵器,所谓的霸王鞭,很可能是民间附会的产物。
在民间,霸王鞭还有“金钱棍”、“连厢棍”等另外的叫法。在有些地方,还有人把霸王鞭与花花棍混为一谈。
在董寨村,因为在舞蹈时它发出的哗啦啦的声音,村民们更愿意叫霸王鞭为“响杆”,这或许是其最本真的名字了。

叶县探访霸王鞭

雨后的董寨村一片泥泞。霸王鞭传人董海彬的家就在村子的中央,严谨雅致的楼式布局,显出主人富裕优越的光景。董海彬也是精明干练之人,落座略一寒暄,便拿出我们早想一睹的霸王鞭来。
这是一根长约70厘米的竹竿,粗细如横笛大小,中间错开掏出了六个透根洞,其中四长两短,每根洞用一根铁钉横穿两个铜钱,铜钱一大一小,仔细看,铜钱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字样。
董海彬说,所用的竹竿都是当地平常家用的竹竿,挑选时除了粗细有要求外,还要挑选那些皮厚孔小的,这样打出来的声音就比较响亮。而在其上面掏洞则是很细致的活儿,需要用小钢锯一点一点地锯,稍不留心,就可能锯坏,其中要求大洞在两端,小洞在两个大洞的中间,还要错开掏;钉钉子时也要特别小心,防止钉劈;而所选用的铜钱,则越薄声音越清脆。
拿起一根霸王鞭,试着摇一摇,响出哗哗的清脆悦耳声。但董海彬说,打鞭是有讲究的,它是根据河南曲剧的大起板,按照其节奏不停地敲打肩、肘、腋、手等部位。

杯扇翻飞无人续 旧舞还须谱新曲

【缘起】霸王鞭让人们想起历史,想起那个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那个手舞之足蹈之的别样英雄,英雄虽已不在,百姓却以自己的方式留住了英雄气概。
抖鞭之间犹如神助
董海彬让我们试试看。首先要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好霸王鞭,无名指和小指辅助;他教了我们最简单的一套组合打法,这种打法按照乐谱中的“123,123,1234567”的节奏进行,每个音节敲打身体的一个部位,比如“1”敲打右肘,“2”敲打右肩,连贯起来,哗哗的响声不断变化,十分悦耳。
遗憾的是,记者一时半会儿很难记准各个音节的敲打部位,听起来不是那么好听。
而董海彬就不同,一根短短的霸王鞭如同粘在了他的身上和手上,不停地变换着花样,如魔术一般神奇。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抖鞭技术,在击打的间隙,利用手腕的力道,小幅度地快速抖动,铜钱的响声不间断地变换,犹如神助。
这是董海彬的绝活,现在能像他这样抖鞭的,已经绝无仅有了。董海彬十三四岁开始学习霸王鞭,如今已有50多年的光景,得到过董花岗、董尚奇的真传。
杯扇翻飞无人再会
但董海彬还有一样绝技不会,那就是耍盘子。
在霸王鞭的表演中,霸王鞭只是其中的一件道具,另外还有盘子、扇子、杯子等,盘子是用质硬且有重量的木材做成,直径20多厘米;而杯子就是家用的普通水杯;扇子则是一般的芭蕉扇或者折扇。
盘子与扇子表演时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表演者左手五指叉开托盘,右手拿扇。表演时盘中放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舞动时与扇子一起交错上下翻飞,而杯子中的水却丝毫不溅。“这个绝活没有人会了。”董海彬回忆,这是老艺人董增申的绝活,1959年他到省会进行汇演时,表演得上下翻飞却滴水不溅,赢得了满堂喝彩。可惜的是,这个绝活没能传下来。
他们现在所用的盘子是塑料做成的,里面也不再放杯子,而是由固定的水果一类的塑料模型来代替。在董海彬的屋子里,还放着两箱子戏装及不少高跷。这是1958年以前传统的霸王鞭表演用的行头。
鞭随舞起只待新曲
董海彬组织的表演队也有高跷表演,但已非当年的故事戏的传统面目。自1958年开始,霸王鞭的表演已从高跷上下来,走到地面的舞台上了。虽然他现在已恢复了高跷表演的形式,但故事戏的表演,已没有人会了。
高跷队的表演者如今四散打工去了。董海彬为了让我们一开眼界,组织了五六名妇女表演,还找了两个男人拉弦子、吹笙。
弦声起,两队走着圆圈,打鞭的打鞭,舞扇的舞扇,随着音乐,清脆的鞭声响彻小院子,引来村中不少人的围观。片刻,弦声大变,节奏紧张欢快起来,两队停止行走原地舞蹈,而董海彬走入他们中间,踏着有力欢快的节奏和步伐,将一根霸王鞭舞动得风生水起。现场的我们也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了。
这是他们新编的《庆丰收》,的确,那种欢快的节奏,也只有在农民丰收的季节才能如此淋漓尽致。
看着大人们表演,董海彬的孙子董朝阳并不感兴趣。古老艺术如何传承,是个难题。

⑻ 旧北京民间绝活:吆喝、阅读答案。。

1吆喝的多样性,吆复喝制的绘声绘色等
2突出了吆喝作为一种带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拥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3写出了现在的吆喝 没那味了 ,表达了对这样一种文化逐渐流失于当下的浮躁的艺术风气中的惋惜,呼吁人们保护,传承他

阅读全文

与民间绝活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