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奇石美术教学反思

奇石美术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5 18:56:47

① 反思怎么写

如:《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用两个课时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② 漫谈奇石审美

Free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unusual stone

奇石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远在夏禹时代,夏族就以石头为图腾进行崇拜。河南嵩山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夏族子孙顶礼膜拜,视为最美的神物。天漏了,女娲炼五彩石用来补天,而她遗留在青梗峰下的顽石,则化作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聊斋志异》中《石清斋》一文的主角邢云飞,爱石嗜石,最后以身殉石的生动形象,一直为人所乐道。古人对奇石的崇拜和喜爱融化在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奇石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认知力量。奇石的自然美,如果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属性,离开了奇石本身的质料形式和外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奇石的自然美,一方面离不开人,它是人类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创造自然美,任意的用主观情趣来解释自然美,或单纯用社会性来解释自然美。我以为奇石的自然美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既指奇石自然本身,又包括“人化自然”。它是从自然到社会,从客观到主观发展起来的一个现实与艺术的过程。从它的根源来看,是客观自然界,是奇石本身;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说,是自然物与社会物的统一,又是人的本质在自然中的实现。“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一般来说,对奇石的美是如实的认识和感受,但如果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加以联想和想象,没有进行再创造,便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领悟其美。这就要求欣赏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慧眼去敏锐地捕捉美,但要绝对地忠实自然。换言之,欣赏者需把自己的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着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奇石,自然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去发现它的美。可以这样说,要发现和把握奇石的自然美,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人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因而,首先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了解人生,然后,才有可能由自然物的触发,联想到欣赏者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才能得到独特的享受。因为欣赏者心目中的自然美,是能够联想到人和人的生活,尤其是体现了人们曾经经历过,或者注意到了的生活现象。实质上人对奇石的审美是人们的感受,是人对自然物所引起的联想与想象、一种精神、思想、情操的体现。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人们在它的形态中找出了某些特征,把它视为某物,这就增加了人们欣赏的情趣。所谓像,不是事物的全部,只是某物的某些特征,所以,有的它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需要人们反复观察去发现,它总是像什么,又不像什么,但一经指出,它就会越看越像。只要它的主要特征被人们所认可,它的不足部分就会由人的想象来补足。这种像常常只是一种特征,正是这样的像,激起人们反复端详、细加揣摩、品评,它给想象留下了空间;太像了,一览无余,反而使人索然无味了。这大概是符合审美的某种规律的,正如幽默漫画一样。白石老人谈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里,人们除了用想象补足一些什么外,也舍弃了原物的某些部分,这时在欣赏者眼里,除了某物的特征之外,其他部分被忽略了,不存在了,只取它的某些特征的部分,认它为某物,这样,一块本身没有生命的、呆板的、冷漠的石头,从审美的角度,它已具有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赋有生气的,含义丰富的、具有美的奇石。

古人对奇石的评价,主要用“瘦、皱、透、漏、清、丑、顽、拙”八字来概括。瘦,是指石型苗条,忌臃肿,有风骨棱角,傲骨峥嵘,坚挺多姿;皱,即是石上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的节奏,纹理丘壑万千;透,指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视线,外形轮廓飞舞多姿;漏,是石孔上下窍通,有洞或若漏斗状可盛水。清者,阴柔;顽者,阳壮;丑者,奇突;拙者,浑朴。这主要针对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等造型石而言。这些在平常人表面看起来很丑的石头,在奇石爱好者心中却变得很美,可见,美的表现形式是十分复杂的。单就“美”与“丑”来看,它们又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化的。有的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有的则是外在美,内在丑;有的则是外在丑,但内在确是美的。这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审美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条条框框来套,一概而论。

譬如,欣赏三峡石、黄河石、雨花石、玛瑙石、大理石等画面石与大化石、摩尔石,套用上述古人标准,恐怕谁也接受不了。而且现代人大多数更青睐这种像书画、城市雕塑一般的奇石,以表达更复杂、更丰富的审美情趣。三峡石、雨花石、黄河石、大理石、摩尔石等的质地色彩、纹理的确是迷人的。有的像明月当空,有的似曙光初照,有的犹如一株老梅,花满枝头,傲雪迎春;有的仿佛池塘一角,长满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好像鱼虫小鸟,栩栩如生,有的犹如龙飞凤舞,神形兼备;还有的似云山风景,城市现代抽象雕塑,妙不可言……初识者,都不会相信,大自然中居然长出这种仿佛人工造就的艺术品来。然而,确实是天设地造的,是大自然的绝妙创造。人工任何技艺高超的“大巧”在奇石面前,都显得“若拙”了。它的珍贵性、稀有性、永久收藏性,使得世间一切人为艺术顿显造作,就连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画歌赋在奇石面前,似乎也略显苍白。

【名称】佛山瑞光

美总有高下之分。美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的。“质、形、色、纹、韵”新的奇石审美标准已基本达成共识。质,就是质料的坚硬与松软,细腻与粗糙,润滑与涩滞;形,是外在的形态,大气与庸俗,逼真(抽象)与牵强(空洞),生动有神与索然无味;色,为色彩的鲜艳淡雅,单调丰富,对比强弱;纹,指纹路(纹理)线条的变化与点块状的分布状态的合理与否;韵,指能否激发欣赏者产生深远的审美情趣。但在这里,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这里的“韵”是属于审美者与奇石双向运动,积极创造的精神产物,并非奇石本身所具有。它存在于审美者和奇石的相互关系中,是奇石美的特性——自然美诱发审美者产生的情感效益,奇石的自然美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所说的奇石之“韵”,并不在奇石本身;但它又是审美者依据奇石的自然形象,在想象力的驱动下,创造出的一个新的石外的境界。因而,若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形象,是无法谈韵的。为什么对同一块奇石,不同的审美者的感受差别很大呢?甚至对大自然赋予的神品,内容如何充实、回味无穷,对奇石也爱的如醉如痴,可就是一点也感受不到呢?

千姿百态的观赏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虽然奇石审美的偏爱不可避免,可主要问题还在于审美者的审美水平。“奇石之美的创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欣赏者自己。”(蕲之林《新世纪中华奇石》前言)可见审美者自身的审美文化素养在奇石审美中是多么的重要。玩石并非丧志,实际上就是玩文化,审美者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是很难从奇石中得到审美情趣的。

人们流连在奇石的海洋中

【名称】嬉娱碧波

在奇石的审美过程中,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真”。首先必须是奇石自然物的全天然的真;其次是赏石者审美时主观意识的真。前者,面对高科技制假技术的挑战,有些以假乱真的石头,偏偏就在“专家”的鉴赏下变成“精品”,甚至还有假石头在大展获奖的。后者,强调的是赏石者审美时不仅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奇石,而且还要真心真意地对自己,充满对大自然的真爱。

总的来说,我们要全面了解奇石文化,欣赏到奇石的美,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科学、艺术地进行审美。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赏石者要激发自己健康的审美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建立美好的审美情趣。正如著名雕塑家、美术家王朝闻先生在《中华奇石》画册前言中所言:“对石头之美的掌握,不能用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只有当人们能用自己的眼光,从供观赏的各种石头发现与别人既一致又有偏爱的审美特征时,才能获得真正审美自由与快感,更有效的提高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

③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人教版

课文标题 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
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
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五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九、小结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④ 秦皇岛奇石美术学校

不怎么样,看你什么心情,如果是想混着玩玩 还是可以的!毕竟北戴河这边风景好!

⑤ 求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的感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孩子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一一表述出来。朗读是得以完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因而组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是本课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让学生在初读中向往黄山的神奇,在研读中欣赏黄山的怪石,在品读中回味黄山的魅力。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语言、摹仿语言的同时也能创造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独自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尤其在学习初期更是如此。我们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学生提供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设计思路】
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结合插图叙述石头的奇特。
以读为主线。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地自由度,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 态度、情感、价值观: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在假期中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今天呀,我们也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最能吸引你呢?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说到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以此引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学中。)
板书:黄山
三、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黄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先听一听朗读吧!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板书:奇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并试着读通顺。
3、⑴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⑵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经过两学期的识字教学,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做到了将认字语言化,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
四、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认为哪几处怪石最有趣呢?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有趣的地方。
1、学习“猴子观海”段落:
⑴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⑵结合插图理解“陡峭”、 “云海”;
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
认读“峰、胳膊”。
(设计意图:在课文中识字,轻松愉快,效果颇佳。)
⑶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
⑷表演读:我们能把“猴子观海”介绍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学生的活动不仅是肢体的,更是思维的,表演中包含着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⑸换角色读: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还会说话,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哦!
(指名学生可以加进适当的动作。)
⑹情景表演:石猴在黄山顶上呆了好长时间,无数游客都与它合影留念,它想为大家介绍一次观海的景象呢!
2、黄山的奇石数可多了,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几处吧!(用以上方法学习其他段落)
(设计意图:培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完成对第一部分的学习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达到了学法迁移的目的。)
五、品读课文,拓展想象
1、我们知道黄山的奇石数都数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天狗望月”为例:
⑴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⑵“天狗”望到了什么呢?它心里在想什么呢?
⑶学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说,然后连起来说。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品读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2、“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的栩栩如生, 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后,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出示奇石图片。
⑴分小组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讨论怎样说。
⑵指名说。
(设计意图: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插上想象的翅膀,说出奇石之“奇”。)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见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更是汲取他人学习收获的途径。)

教学反思
——构建和谐 让思维起舞
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在赞美声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一句恰当的赞美能让让孩子欣喜若狂,拥有一种成就感。一句赞美的话并不难说,但是在平日的教学中发自我们内心对学生的赞美确实很少。其实,学生身上有很多动人之处,这都是要靠老师用心去发现的。赞美在孩子们的眼里,是老师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奖励,他们常常从老师的赞美中来悄悄地衡量自己,从赞美中获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赞美的话对孩子们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还要那么吝惜赞美的语言呢?
保护学生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刚踏进校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他们也很想通过老师、课堂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来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不管什么问题,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许独立思考。可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才得以让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特别是不受外界的约束,从而畅快的表情达意。为什么儿童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慢慢地下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的破坏。作为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破坏者,而应该是保护者、开发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想像畅所欲言,尤其是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弹琴”等,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禁为他们精彩的表现喝彩。很多时候,我们总抱怨学生的想象力太贫乏,思维方式太单一,这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师忽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是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得省事,教学任务又完成得快。但这样造成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完全背离《课标》的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一种学习习惯,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实施课程改革。因而,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中的知识生成,它意味着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因而自主对话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主角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天地。

阅读全文

与奇石美术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