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发布时间:2021-03-06 06:43:01

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 ( )等步骤.

正确答案选:“B”。

A没有确定评价内容

C确定的就是评价内容而不是程序回

D也没有确定评价内容

拓展资料答: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

②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三个部分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
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内的目的。容
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③ 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

教学设计方案来应包括哪源些方面呢?有这么几个主要环节:1、分析教学内容2、学习者分析(学生)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4、教师分析5、教学策略的分析6、教学评价的设计

想要在教学设计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师可以了解下继教网举办的教学设计指导师培训班,网络教学设计指导师,第一页第一条信息。

④ 规范的教学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根据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需要并对其进行分类
(4)列出概括性教学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2、教学目标的表述
二、教学内容设计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1)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三角形有三条边);(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记叙文的特点)。
由于陈述性知识的特征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重在理解记忆。因此,教师在进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提供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连接的“支点”,讲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2)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即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细致的分析;(3)适当引入教学媒体,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丰富多样性。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它主要涉及概念或规则的应用,即对事物进行分类和进行一系列运算、操作。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
由于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重在操作和应用,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设计教学内容教与学的程序、步骤;(2)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无论是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还是原理学习,都要设计适量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实践;(3)注意正反例练习内容的设计,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呈现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4)正确处理练习时间的分散与集中,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应先练习局部技能,然后进行整体练习;(5)合理规划、分配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训练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一般来说,策略性知识可分为两种水平:一般认识活动的策略性知识,如调控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等;创造思维策略知识,如发现问题的策略、获取灵感的策略等。策略性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中的,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课程、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的课程没有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许多教师缺乏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缺乏策略教学的训练;学生大多缺乏认知策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要搞好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策略教学的训练;(2)注意挖掘课程中的策略性知识内容,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例如,通过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使之逐步由外界控制变成自我控制;教会学生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加以组织与意义加工,促进和便于回忆等。
三、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它一般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教学环境的调控等。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1)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是什么。一般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标准有:①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2)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3)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它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优化组合。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直接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文字、语言、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和幻灯、录象、电视、电脑、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首先考虑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最充分地利用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
(3)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没有一种教学媒体是万能的,要充分考虑各种媒体的技术特点和功能。
(4)现有的教学条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驾驭能力;二是教学媒体的可提供状况,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
3、教学结构的设计
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在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后,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效地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从教学结构的角度加以设计。教学结构的设计一般遵循三个基本步骤。
(1)选取教学环节。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同时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一般地教学环节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练习巩固、系统小结等。当然,由于各学科的教学性质、教学任务不同,其教学环节也存在差异性,设计者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来选择。
(2)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如采取何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采取何种方法、运用何种媒体呈现有关内容等。
(3)统整各教学环节。即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有机协调、协同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四、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评价设计的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
确定评价的具体目的,即解决为什么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的具体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指向教师的教,也可能指向学生的学;可能是为了改进完善教学,也可能是为了评优或选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的目的与评价方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要想成功地实现某种评价目的,往往需要采用几种评价方式,同样,某一种评价方式也可能兼有多种评价目的。
(2)确定评价对象
确定评价对象,即解决评谁、评什么的问题。评价对象包括内容对象和人员对象两个部分。内容对象指评价活动针对教学哪些方面,如学生的学习动机、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技能、知识结构等。人员对象指评价活动针对教学中的哪些人员,如教师或学生个体、班级、年级等。
(3)分析评价目标与确定评价标准
这一步骤是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解决依据什么进行评价的问题。评价目标应尽量具体化,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结构。一般而言,教学评价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4)选择评价方法与编制测量工具
这一步骤解决的是用什么评价技术获取评价信息的问题。评价技术,是指评价主体为完成评价任务所采用的工具以及方式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很多,如观察、调查、谈话、标准测验、非标准测验等。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的需要,以及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酌情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2、测验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测验法(俗称考试)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下面就侧重介绍运用测验法来实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评价设计。
(1)测验设计的一般原理
①依据课程标准,突出教学重点;
②注重考评能力,不重复书本;
③题量、难度适当,覆盖面广;
④试题彼此独立,不互相暗示;
⑤文字清楚,题型多样,不出偏题怪题。
(2)测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①依据考试目的确定测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测验类型很多,其相应的目的、目标也就不同。如平时测验,考试目的主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要求习得的新知识、新技能,测验目标就应侧重识记、理解及应用;期末测验,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一学期总体学习情况,测验目标就应比平时更复杂一些,除了以上三大目标外,还要注意考核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能力目标。
②制定编题计划。编题计划包括明确测验目标、选择测验材料(内容)、确定试题形式和数量、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测验目标、测验材料(即测验内容)和比例三大部分。
③草拟试题。在编题计划的指导下草拟试题。草拟的试题可以适当地超出计划题量,一般可以超出一半,以备定题时选用。
④修订试题。根据有关测验编制原理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保证测验的质量。
⑤排列试题的顺序。即将拟订的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起来,组成一套完整的试卷。
⑥编写试卷试题说明、评分标准、标准答案。
⑦检核试卷。
(3)试题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命题要求
一套规范化的测验试卷,一般都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排序题、简答题等;主观题有论述题、分析题、评价题、写作题等。每种题型都有相应的命题方法和要求,具体可参考有关心理测量、教育测验和教育评价类书籍。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回态度与答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⑥ 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内容

小学来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源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⑦ 教学设计包含哪些主要环节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专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属学设计包含以下主要环节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单元)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⑧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以学生为本一、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要求
本文所谓的“以学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是“高频信息”的时代。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则标志着现代学习化社会已悄然而至。
综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和关键。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要求。
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探析
从本质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我们先来审视一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宏观特征及其相应的弊端。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宏观特征及其弊端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并在引入、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使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了有关的研究著作。为此,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始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但目前仍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做的工作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这可称为传统的 “课堂教学设计”。从宏观上来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存在着三种特征及其相应的弊端:
特征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从而使学生只能处于“观众”的席位,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特征二: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只能获得僵化的知识,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性和发展性。
特征三: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静态教案为本位。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从而使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宏观特征探索
从宏观上来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做到:
第一,要由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但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并不否认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教师明确现代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这也是 R.M.加涅所倡导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理念的体现。为此,“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应首先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的起点才能确定,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的起点才能再来确定适应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起点;编制有助于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学习目标和实施有利于学生人格整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方案。(详见(三)“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微观特征分析中的有关内容)
第二,要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并非不要传授书中知识,而是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从、服务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着眼于更新原有的知识观。英国教育家 H.斯宾塞的经典名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需要我们作出新的回答: “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情感化、个性化、活动化、智慧化是学生通往发展的必经之路。”更进一步说,就是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把“学科教材的知识” 转化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再把 “教师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借助于教师激活知识和播种活的知识,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生成和生长”。从“广义知识”的视角来看,也就是说,使学生不仅获得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且还要习得策略性知识——有关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里“知识高速更新”的状况。
第三,要由以静态教案为本位的备课观转向以动态方案为本位的设计观。这应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教学设计的本质属性,因为如前所述,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强调以动态方案为本位的设计观并非要全盘否定静态教案,而是要以一定的“静态教案”为基础,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的反馈情况再作出动态的、实时的调整。因为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的反馈情况,在一定的“静态教案” 中原先设定的“教学起点”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起点;原先设定的教学难点可能不全成为教学难点或还有新的教学难点;等等。因此,教学方案必须要从以显性为主转向以隐性为主,使教学方案能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可持续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动态方案。
(三)“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微观特征分析
基于“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核心内容——三对范畴即系统与要素、过程与状态、结构与功能和三大原理即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可以初步勾画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顺便说明一下,在该模式中,教学背景的分析这一环节作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中的逻辑起点,是指任课教师在初次接受新的班级的教学任务之后和进行本学期(或本学年)一门课程的所有课堂教学设计之前,要进行的一个前奏性的环节。主要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对社会要求、学校条件和班级状况(包括任课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目标与现实(现状)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以避免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都是可省去这个前奏性环节。因此,这个环节用虚框来表示。另外,总结性评价及设计这一环节一般是在一单元或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的,故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不作要求。因此,这一环节也用虚框来表示。因此,一般而言,“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其一般过程是从“诊断性评价的设计”这一环节开始到“教学评价及设计”这一环节结束。最后以形成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在深入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后,其微观特征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起点的确定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和学习主体的起点才能分析
作为当代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R.M.加涅认为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其才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因此,本文中所说的才能不同于心理学中通过IQ数值反映出来的认知方面的能力,它包括“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等。由此,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态技能和态度五种。因此,对学习主体学习准备的分析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起点才能的分析。它应包括二个方面:第一;对学习主体预备才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第二,对学习主体目标才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态度等。通过对学习主体起点才能的分析,目的是要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但是对学生主体的起点才能的分析与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是分不开的。因此,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桥又是紧密相关的。这也是本文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中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学习主体的分析并列放置(见图 1)的原因。下面以初中英语里“辨认一段文章中的动词和名词”为例来具体说明教学起点的确定。其步骤为:第一,可采用层级分析法画出其层级分析图(如图 2所示)。第二,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教学参考书上的规定设定教学起点(见图2中的黑体宇)。第三,对设定的教学起点以下的预备才能和以上的部分目标才能进行预测。第四,根据预测的结果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即实际的教学起点。由此可见,这种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和学习主体的起点才能分析的确定教学起点的客观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起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主观意断或经验截然不同。
以上步骤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这是因为:第一,若将学习起点确定得过高,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得过低,会使课堂教学活动浪费精力和时间。它们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二,对部分目标才能的测试体现了课堂教学应努力使学生由“现有发展区”转变到 “最近发展区”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思想。
2,编写学习目标而不是照搬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以及学习主体的起点才能分析,可以确定现代课堂教学的合适起点。为了使现代课堂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有针对性,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还应对学习主体从起点才能出发到可以达到的终点才能的状态作出明确、具体的说明,这就是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目标的编写。目前许多有关的资料中存在着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加区分的状况。更有甚者,有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仍照搬出自“专家”之手的、具有一般性的、来自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教学参考书上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通常做法),来代替编写有针对性的、适合特定班级及学习主体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的学习目标。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从形式上来看:教学目标的内容表述中涉及的语法方面的主语是教师,而学习目标的内容表述中涉及的语法方面的主语是学生。但更重要的应从实质上来看:(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教学的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化、明确化。它具有一般性却缺乏针对性。而(课堂)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进一步体现,也是我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奉行的“三级课程”,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的理念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进一步深化。它虽缺乏普遍性却具有针对性。故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我们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现状和学生的发展潜能出发来编写有针对性的、适合于学拿学习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来替代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为此,需要指出的是在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现代课堂学习目标的具体编写中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在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参照的基础上注重从学习主体的实际才能(包括学习主体的发展潜能)出发。为此,编写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师可促使学生由其“潜在的发展水平”向其“现实的发展水平”过渡。第二,为了使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能客观、准确,学习目标的编写一般情况下应采用“ABCD”编写模式。利用 ABCD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是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编写的,通常称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虽有优越性,但它只强调了外在的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而要体现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学生内在的变化有时需要用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是指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陈述学习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来编写有关的学习目标。
3.形成性评价是基于“进步”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或预期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若按评价功能来划分,则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形成性评价的手段通常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由于常模参照评价依据学习者之间的相对程度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所以必然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因此常模参照评价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是理想的形成性评价手段(但常模参照评价可用于以选拔为目的考试中)。而标准参照评价依据固定的标准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就,虽然比常模参照评价合理得多,但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系统(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仍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因为在不同的初始才能的情况下,经过相同时间的相同待遇的教学,不同初始才能的学生不可能达到相同的才能水平,即使对“后进生”给予“特殊的照顾”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相同的才能水平,这是事实(但标准参照评价可用于毕业会考之类的考试中)。因此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了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以促进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形成性评价的最理想手段是基于“进步的评价”。因为现代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并不是才能本身而是才能的变化 (进步),只有才能的变化(进步)才能体现发展。这是与教学评价的定义相吻合的。因为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第一,评价的基准是一定的标准或预期目标,这可理解为本文中所述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师要努力达到的具有一般性的教学目标。这是基于进步评价的基础。第二,评价的内容是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要素,即本文中所述的才能的变化而不是才能水平。这是基于进步评价的核心。
综上所述,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形成性评价的手段不采用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而采用最理想的基于“进步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也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⑨ 教师教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通常以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写教案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编写教案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强求一律,应多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教案的主要内容有:课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回忆等。 1.课题 课题是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要醒目地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 2.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篇(节)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须写得具体、明确、恰当、适中,有指导作用,要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篇或每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拟定教学目的必须有利于学生增强知识,强化智能。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应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在编写教案时,要在系统地讲述过程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的作用贵在从重点和难点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4.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要根据教材的分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各课时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重点难点和合理分布。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 5.教法和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并写明。教师各有各的特长专长,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扬长避短,讲究实效。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上课时需用的各种教学仪器、挂图、实验用品等等的准备,要写清楚,以防止遗忘,并在使用前做好检查和试用,以确保课堂上的成功利用。 6.教学过程(步骤) 这是在教案上编写好落实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序。哪些地方由学生自学试讲,哪些地方由教师讲解;哪些地方使用教具,哪些地方进行板书等,都要有一个周密细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教材的逻辑规律,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逻辑性,力求写得正确、具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7.板书设计和课后回忆 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板书设计要尽量体现编者的用意,作者的思路,符合学生学习理解的心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传播与吸收的意念联在一起,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师还要注意写课后回忆,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目前各个学校根据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印制出不同格式的教案“表册”。一般在第一页规定一些共同的项目,如班级、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具及作业等,要求教师逐项填写。这可帮助教师思考,并达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教案的第二页通常为空白,供教师填写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阅读全文

与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