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7 04:35:25

『壹』 《吉林教育》2009年第7期(三个版式)的目录

你好,吉林教育是旬刊,上中下三旬全年目录是36期,并不是每旬都有第7期目录,第7期目录是《吉林教育》4月份上旬的。以下是09年第7期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封面人物——蔡立新 131-132
2 从实际出发,搞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吴兴学; 1
3 钢琴教学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丁欣欣; 4
4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何小清; 5
5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与弘扬个性研究 张颂; 6+26
6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实用性原则的确立及其贯彻 程仁君; 7
7 论高职教师管理的内容与职能 彭友华; 8
8 课堂教学之浅见 任书霞;籍凤秋;王建雷; 9
9 论高校学生传统教育的缺失 丁娜妮; 10
10 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门海兰; 11
11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梅; 12
12 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王冰; 13
13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王晓宇; 14
14 心理学原理在高职生厌学现象干预中的应用 袁庆华; 15
15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闫炳文; 16
16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 郜进; 17
17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晔;孙忠梅; 18-19
18 谈高职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邵梅;刘学佳;靖宇; 20
19 浅谈如何搞好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质量 李淑霞; 21
20 卫校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教学初探 白剑霞; 22
21 法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 程旭; 23-24
22 用非平衡电桥测质量 韩春娟;芮法成; 25
2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 李静; 26-27
24 浅谈化工原理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 姜莉莉; 28+30
25 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田秀淑;王建雷;杨丹; 29
26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论语态转换的功能 谢文婷; 30-31
27 浅谈大学日语阅读教学 李泰先; 32
28 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吴晓玲; 33
29 形体与舞蹈基训 张友健; 34
30 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袁明煜; 35
31 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探讨 李学萍; 36+39
32 语料库的研究和应用 尹晟; 37-38
33 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马建新;张岳; 39-40
34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军事课教育 李胜强; 41-42
35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王文增;魏忠凤; 43-44
36 浅析广告创新的重要性 李海燕; 44-45
37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软环境的探讨 王春明; 46
38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赖流峰; 47
39 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标准的研究 陆亚敏; 48-49
40 浅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行教改 陈海燕; 50+57
41 夯实和谐社会之基——实现教育公平 张艳秋; 51
42 创合理情境 促有效学习 高幼珍; 52
43 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保证 邵纪遇; 53
44 语文课改新思考 蒋晓菊; 54
4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成效的关键 林秀平; 55
46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董亚丽; 56
47 关注游戏细节,彰显有效本质 姚黎阳; 57-58
48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唐业; 59+61
49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一次探索 王亚梅; 60
50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再现教学中的应用 张辉; 61
51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宣田丰; 62+80
5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政治复习质量 樊延平; 63
53 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思考与探索 吴秀云; 64
54 新课改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马吉; 65
55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之探究 林爱村; 66
56 自主阅读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庞彩美; 67
57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王渊灏; 68
58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 魏培; 69
59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刘春玲; 70
60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史立新; 71
6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王丽林; 72
62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 何国尧; 73
63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及重要性 张立群; 74
64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杨永梅; 75
65 合情推理的几种常见形式 曹文华; 76
66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书芳; 77
6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高凤娟; 78
68 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于文; 79
69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刘卫国;蒯平华; 80
70 探究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贺泽官; 81
71 浅谈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冯红霞; 82
72 浅谈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培养 路翠兰; 83
73 体育说课案例 孙太霞;王国华; 84
74 展示政治知识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荣军; 85
7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李如意; 86
76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 时美丽; 87
77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标生物课程 孙靖棣; 88
78 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杨旭; 89
79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指向 朱宏军; 90
80 元认知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李丽; 91
81 试论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与衔接方法 袁琼; 92
82 创设情境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 张玉顺; 93
83 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分级教学的应用 张忠辉; 94
84 中学美术教学的灵魂——发展与创新 张海静; 95
85 “参与型”教学的教学反思 李占宣; 96
86 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伍佑琼; 97-98
87 再教《泊船瓜洲》 钟艳珍; 98
88 有效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晨凌; 99
89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张艳春; 100
90 如何做好校内未上岗学生的管理工作 王燕;王冠楠; 101
91 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 李红莲;霍岩;朱莎; 102
92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赵吉玲; 103
93 高校贫困学生人本化管理体系微观研究 于瑾;刘金莲; 104-105
94 管理班级的秘诀 修凤英; 105-106
95 浅谈图书馆的柔性管理 张芳; 107
96 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智日生; 108
97 架起与后进生沟通的心桥 龙梅; 109
98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阚景珍; 110
9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庆洲; 111
100 大专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之我见 路晏伶; 112
10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淑英; 113
102 浅议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及有关问题 朱颖华;长学制;林清诺; 114-115
103 思想品德教学联系实际的思考 汪吉银; 116
104 在实践中创新,在反馈中升华——创新教育小模式探索 陈志勇; 117
105 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盛奇峰; 118
106 提高中职学校礼仪课教学的实效性 李凤玉; 119
107 机械制图课中的有效教学 曹士军; 120
108 培养职高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杨胜; 121+118
109 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曹海斌; 122-123
110 建立农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高章艳; 123
111 浅谈农村语文活动课 王升厚; 124
112 浅谈新课程高中语文文本剧的编演 征同俊; 125
113 当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覃忠玻; 126
114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协调及配合 许耀增;邓芳华; 127
115 关注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胡珊; 128
116 中老年教师遭遇“90后”学生——浅谈当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对策 吴希成; 129
117 发展中的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 130

『贰』 如何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期报告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并以文载道,在习作教学中求创新,求发展,使兴趣与能力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互补。《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通过实践、观察、调查、对比等方法,取得了具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简介
1、课题背景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非得说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习作成了蒙蔽老师和自己的帷幕,而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生对习作自然兴味索然了。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这些问题有所缓和。但许多学生仍然存在着习作畏难情绪,依然视习作为“苦事”。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也激发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索和研究。
2 、课题的界定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了。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倡导自改
一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集》,其中一段关于改作文的论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繁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就学生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因此,叶老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老师要做的事是转变习作评改观念,切忌大包大缆,不应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应该是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因此,提倡让学生自改作文,自主参与作文的全程训练,既可减轻老师沉重的改作负担,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激发兴趣,乐于自改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导师,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种潜在力量。但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有的懒于修改,有的想改,但无从下手;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敷衍了事;有的是“奉命修改”,“师命难违”。总的来说,多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缺乏正确的认识,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多此一举”,这自然收效甚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调动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常常背诵修改文章的名句“文成于改”“千修百改成华章”“文章不厌反复改”,了解名人名家修改作文的故事,如《欧阳修追字》《推敲的由来》,鲁迅创作的严谨风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经过反复酝酿才确定,使得该句成为千古名句,从而激发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找一些原稿以及修改稿印发给每一位同学,组织他们读原稿和修改稿,并且组织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谈谈读后的感想,体会修改后的好处,让习作修改“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三)、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1、以学定教,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先学后教”“作后讲评”。 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在批改时,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 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
2、示范引路,由扶到放
下水示范。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
具体做法:(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诸如学生作文中“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光芒普照大地。比尔·盖茨说:我要有钱。于是微软垄断全球。老妈说:我要更漂亮。于是她就把大冬瓜做成了面膜”之类的话,不仅本身精彩,还能使课堂上产生欢快的笑声,笑声里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有魅力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如:“我跑到了一个墙角,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一滴,两滴……我想:我也想为班级增光……”句中的“我想”完全不需要,有了,反而阻碍语言的流畅。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貌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
另外也要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一般步骤:如中年级的“三读三改法”:
(1)、一读,通读,改正错别字和用得不当的词语及不正确的标点。
(2)、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改正不通顺的句子。
(3)、三读,默读习作,对照习作要求,发现成功精彩之处,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进行自主修改。
这样,学生清楚整个评改过程,使得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评改时可以效仿。
3、集体合作,共同提高
因自改后,习作明显完美多了,但难免还有许多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因此,就进一步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精神,即进行互改。互改是建立在自改的基础上的。互改时,首先把每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了解重要内容,接着一人读三人听,在评价别人的文章时多看别人的闪光之处,哪怕有一个好词、有一个好句都要给予肯定,多看他有进步的地方,每个人都要善意地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换读,讨论修改之处,找出修改作文的方法,在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其次,是在上述训练一段时间后,改四人一组为二人一组进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可设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前后交叉互改。改后换回自己作文,再次进行自改。此时,自改不仅可对照同学的改文学习到好的修改方法,得到好的修改结果,而且也再次锻炼了自己修改的能力。
4、面批面改,呵护心灵。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在面批学生的作文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就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了如指掌,也就是面批做好“备课”。例如,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作文,和学生一起寻找习作中的亮点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改完以后让他读一读,并适当加以鼓励。这既是对孩子的呵护,也是对孩子所写的习作的高度关注。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有时还会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你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冲出火花。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四)、展示成果,善于自改
通过“佳作欣赏”、“经验推广”、“得到启示”等多个角度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体验自改习作的喜悦。“佳作欣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优秀作文中得到启发;“经验推广”优秀习作作者从自己写作体会或构思方面把经验介绍给大家;“得到启示”谈谈自己通过在作文修改上得到的启示和收获, “你认为本次习作中,你最满意的修改在哪里?”可以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等展示自己的修改“成果”,“你学会了哪些修改方法?”如怎样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怎样把细节写具体等。老师评定等级时,习作等级可设为“习作等级+修改得分”,习作等级在学生第一次完成习作后就评定,修改得分在学生自改后评定,老师针对学生的修改,采用加分的方法,而且不封顶,可超过百分,让学生看到到自改习作的成绩。哪怕他们只改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也应该得到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在修改后的进步,尝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还可把学生修改后的原稿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把自改后的习作发布到“班刊”“博客”“班级网站”、推荐到报刊发表等,体验到自改习作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自改习作。
“文从改中出”,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我们必须给学生充裕的修改作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学生才会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相信孩子的语言会在一次次修改中亮起来的。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一个班(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我们首先对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问卷,然后进行归类统计和细致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将我们了解到的学生写作水平、评改能力等情况,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生自我写作与评改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出新的写作与评改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充分发挥潜能的课题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平时在学生语文写作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其他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并挖掘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教师撰写案例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各种写作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效果,进一步提炼出教学途径。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的步骤
⑴启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计划,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11月)
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了解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学情调查。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规定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征文比赛;每班每学期至少有2篇习作在网站上交流。
调查、了解、分析习作有效教学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反思或叙事或论文在网站上交流
⑶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2月)
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七 具体措施
本课题从2012年9月申报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一年半,虽然研究时间比较短暂,但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课题实践力度较大,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夯实管理,健全研究机构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课题组为了确保研究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内容、步骤,为课题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如:每学期要制定具体的短期研究计划,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一般每四周一次),交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研究困惑与困难,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或内容;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个研究阶段至少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两篇;每次专题活动或研究课有记录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理论引领,创设研究氛围
自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每学期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计划,探讨在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课题组先后组织大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的相关专题,鼓励大家撰写学习心得与反思,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题沙龙活动,这一个个举措逐渐转变了课题组成员的习作教学观念,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也使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等活动,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积极开展公开教学,定期安排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共营互惠。这些学习有效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办活动最能得到显性的表现、锻炼和检验,活动不仅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能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课题组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校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中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消防演练、学雷锋活动、庆六一征文、读书笔记评比、小组流动日记竞赛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八 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提高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作文兴趣有明显提高,作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理念与素养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1、学生的转变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兴趣培养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
(2)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这一个多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社会活动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写作兴趣逐步增长,写作能力日渐提高,并养成了随手记笔记,随时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更好地进行兴趣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阅读教学。
(3)提升了学生习作水平。学生在习作兴趣提高以后,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让此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且致力于习作锻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虞快同学的作文《小章鱼脱险记》发表在《新作文》周刊上。《请为我送上祝福的掌声》发表在《常州晚报小记者》等。蒋妍、蒋依辰同学在溧阳市作文选拔赛中,获二等奖。
(4)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作文写作和评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首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大量的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等,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师的转变
实验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1)全新的习作教学观。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写出佳作。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而习作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张驰有度,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个性色彩,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
(2)生成了习作教学的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教给学生写作与评改的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写作教学中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陈丽娟老师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陈学秀老师的《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效指导小练笔》,戴惠仙老师的《想象作文设计举要》《探究作文教学之“三源”》,黄爱红老师的《培养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等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教学科研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
九 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半,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作文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几点思考需在这里提出:
1.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虽在提高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缩短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更好地、真正地让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呢?
2.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需要研究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繁忙,如何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由于科研能力有限,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走很多弯路。希望教研教科室的专家加强指导和引领。

『叁』 有关月亮的一些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

(3)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肆』 《泊船瓜洲》的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泊船瓜洲》,了解古诗大意。
(2)自学诗句中的多音字,结合课后注释,体会古典诗歌的特点。
(3)在网络中搜索“王安石”,了解宋代诗人王安石生平及写作背景。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 教学课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浓郁的思乡情感。
3、激发小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的习惯。
三、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古诗立意含蓄悠远,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赴京任职,途经瓜洲写下了这首诗。后两句诗感慨仕途险恶,表达的是再次赴京任职之际,对自己的前途满怀担忧。《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仅隔着一条长江,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瓜洲之时,望着波涛起伏的扬子江,想到离京口并不遥远的江宁,心中不禁泛起了浓浓的思乡愁绪。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古典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诗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在网络中搜索《泊船瓜洲》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课前用网络在网上搜索《泊船瓜洲》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视频,用网络在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王安石的视频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作者所处的写作背景产生切身体验。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 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音乐导入创设情境,画出京口、南京、瓜洲的地理位置再现写作情境,配乐朗诵、情景再现、语言引导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喜闻乐见,能切身体会的情境,使学生在思乡的情境中感悟与诵读。
2、 以读代讲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阅读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体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石顺义作词)
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
我却深深地爱着你,中国的月亮。
自古月是故乡明,
你深深的爱,你甜甜的情,
总珍藏在我的心上。
【网络搜索】音乐和歌词:http://mp3..com/m?f=ms&rf=idx&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6%D0%B9%FA%B5%C4%D4%C2%C1%C1&lm=0
师:大家看这首歌词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景物是什么?(是明月)古往今来,有多少在外漂泊的思念家乡的游子啊,把思乡的情绪托付给空中的明月。下面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把明月化作思乡的诗句。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诗题)
二、解释诗题,了解诗人王安石。
1、导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明月有关的名诗。
【网络搜索】有关明月的诗句:http://..com/question/98428292.html
2、板书:泊船瓜洲。(出示多媒体)
3、读古诗从题目开始,就应该入情入境,再读题目。
4、解题。
(1)这首诗是作者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做官,旅途上经过了——?(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是江苏扬州市的一个小镇,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古时候是长江中的沙洲,现在已经与江岸连成一片。
【网络搜索】瓜洲:http://ke..com/view/859444.htm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枫桥夜泊》《泊秦淮》《绝句》等,在本诗题中为何意?出示多媒体。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杜甫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唐)张继
(3)说说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
5、它的作者是谁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北宋著名的诗人王安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王安石。
6、出示多媒体。(师读)
王安石(1021—1080)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1074年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春,宋神宗二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他两次辞职,皇帝都未批准。迫于压力和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网络搜索】王安石生平简介:http://ke..com/view/2515.htm
三、读出诗韵,明确诗意
(一)初读古诗。
1、学习古诗首先要把诗读准确,《泊船瓜洲》这首诗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出来。(生读诗)
2、指名一生说出多音字—泊、间、只、数、重、绿、还。
3、古诗的体裁:绝句每首诗4句,每一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绝。
4、请你看一看诗句结尾四个字的读音有什么规律?(间、山、岸、还)押an韵。
4、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出示多媒体):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网络搜索】古诗朗读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b3aYAPmFRE/
5、指名读,齐读。说一说自己读诗时怎样停顿?
(二)学习前两行诗句。
1、学习古诗要明白诗的大意,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的感情。请看前两个诗句。
2、出示多媒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学生齐读)
3、“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一水”指的是什么?“间”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诗句的意思。
4、诗句中出现了几个地名?(画图标出地理位置)
【网络地图】南京、京口、瓜洲地理位置:http://map..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7%8E%8B%E5%AE%89%E7%9F%B3
5、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说说钟山在什么地方?“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啊?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解释?
6、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诗人离自己的家乡很近)京口就在对岸,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么钟山与诗人什么关系?
7、刚才我们理解了这两句诗,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呢?
8、看谁读的路程最近。(故乡离自己已经有300里、100里、10里、就在眼前)
9、师反复引读这两句诗:南京这个地方和王安石有着难舍难分的情缘,王安石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曾经三次担任南京的知府,他两度从京城辞官后,也都是居住在南京这个地方,诗人曾经在这里发奋读书,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奋斗;诗人在这里教学授徒,曾经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著作;诗人在这里曾经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孩子们,南京对于王安石来说,难道仅仅是一个居住地吗?
【网络搜索】王安石与南京密切关系:http://finance.ifeng.com/city/csrwz/20090409/524499.shtml
10、齐读这两句诗。
(三)学习后两句诗句。
1、出示多媒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齐读)
2、说说这两句诗中哪个字难理解?“绿”字是什么意思?第三句诗连起来怎么解释?怎样说可以把诗句解释得更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扬子江两岸披上了绿装)
3、第三句中用的最好的字是哪一个?(绿)
4、据说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现在请你选一个字替换“绿”字,再读一读,比较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多媒体出示诗句填空:春风又( )江南岸)
5、关于“绿”字还有出处。看课后补充资料,出示多媒体: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唐代)丘为《题农父庐舍》选自《全唐诗》第129卷46首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唐代)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
【网络搜索】带有“绿”字的诗句 http://..com/question/114890645.html
6、请你选一个字改诗句,在读一读,比较哪一个字更好。
7、第四句的“还”字是什么意思?(归还、回家)“又”字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前两句诗说诗人离家距离很近,应该还家,后两句说诗人离家时间很---,更该还家。
8、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圆圆的,代表着团圆,明字更够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一起怀着思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学生解释诗句)
9、请你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明月的诗句。(生交流)
10、出示大屏幕,展示诗句。
师:这是何时的明月呢?这是三国时期曹植笔下的明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曹植
师:这是何时的明月呢?这是唐代李白笔下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
师:这是何时的明月呢?这是宋代苏轼笔下的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苏轼
师:一年又一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这样一轮明月牵动着他乡的游子们。于是,当今的石顺义在歌中这样写明月——;三国时期的曹植这样写明月——;宋代的苏轼这样写明月——(教师引读)
11、诗人天空那轮金黄的明月,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网络搜索】http://cai.ruiwen.com/html_doc/55596.htm
12、指名学生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四、进入诗境,体悟诗情
1、大家明白了诗意,从“明月”这个词,我们知道诗人写作的时间是?
2、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放音乐,学生交流、写话)学生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网络搜索】古筝音乐:http://mp3..com/m?ie=utf-8&f=3&rf=top-oldsong&tn=mp3&ct=134217728&lf=&rn=&word=%E5%B9%B3%E6%B9%96%E7%A7%8B%E6%9C%88&lm=-1&oq=pinghu&rsp=0
4、请同学们看一下我发的补充资料,看完以后说一说你又了解了什么?(生读、回答)
5、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本来作者被皇帝重用是件好事,可是摆在他前面的,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路啊!所以,他担心,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他泊船瓜洲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忧愁和伤感。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 (生齐读)
6、明月照他乡,他乡望明月,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王安石把自己的愁绪寄托给明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安石,走近那长江岸边的明月吧。配乐背诵《泊船瓜洲》。
【网络搜索】古筝音乐:http://mp3..com/m?ie=utf-8&f=3&rf=top-oldsong&tn=mp3&ct=134217728&lf=&rn=&word=%E5%B9%B3%E6%B9%96%E7%A7%8B%E6%9C%88&lm=-1&oq=pinghu&rsp=0
7、下课。

附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韵 诗意 诗情

京口 瓜州 一水间
钟山 数重山
又“绿” 照我还
思乡心切
【网络搜索】《泊船瓜洲》板书设计:http://..com/question/71898580.html
六、 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这篇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简单的诗句中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得很有特色。我在备课和教学的历程中感受颇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它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所以文学与生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文学真实不能可以违背生活真实,否则读者也难以接受,只有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文学真实,才能带给读者审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由于古典诗歌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含义、语法等都有很大差异,且内容简单,理解困难。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理解错位,对体会诗歌的内涵与情感产生阻隔。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在理解“钟山只隔数重山”时,我让学生同桌交流讨论“数重山”是几座山,还是许多座山?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瓜洲隔着许多座大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分歧,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最后我让他们联系上一句“一水间”,提出问题引导:为什么宽阔的长江在作者的眼中仅仅是“一水”之隔?为什么作者诗中“又绿江南岸”,而不是江北岸呢?他们稍作议论,便争先恐后地说:“因为作者马上就要到京城任宰相,远离亲人和家乡,此时勾起了作者悠悠的思乡之情。”
对于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诗歌的理解便变得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二、教材挖掘与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只有课前充分挖掘好教材,利用好课堂这个舞台,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筹划就像花园里的园丁,只有园丁们精心护理,因地制宜的筹划,才能有新颖别致的风景。而古诗教学进入诗境、体悟诗情是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的目标。一般的公开教学很少看到教师们涉足,为什么一些教师畏惧诗词教学呢?教学名家的“观摩课”与普通教师的“常态课”究竟有多少距离呢?我想在努力地寻求一个突破口。
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对于审美的独特感受。诗无达诂,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努力使学生的理解贴近作者的实际思想。王安石诗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国传统的思乡的意象,我抓住这一意象做足文章,课前导入就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石顺义作词: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我却深深地爱着你,中国的月亮。自古月是故乡明,你深深的爱,你甜甜的情,总珍藏在我的心上。然后又选用不同时代的明月诗句:然后又选用不同时代的明月诗句: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曹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苏轼
让学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另外关于“绿”字,我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首先我让学生找一个合适的字来代替“绿”字,学生先后找到十多个动词,可谓五花八门,令台下听课的教师们称奇。然后让大家说说这个“绿”字的好处,是春天勃勃生机的象征。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脑海中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逐步加深理解。接下来让学生看课后补充资料,出示多媒体: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唐代)丘为《题农父庐舍》选自《全唐诗》第129卷46首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唐代)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
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老师出示的诗句和书后的诗句“又绿湖上出”有一点差异。这是我在备课时发现,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我乘机告诉学生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
三、教学负担与专业成长:
明末教育家王夫之在他的《四书训义》中指出:“教者因人才不齐,而教之多术。”开课教师要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驾驭课堂上才可能做到应对自如。的确,公开教学任务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毕竟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来认真对待,因此有的教师便推辞,觉得开课己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去啃这根骨头。当然我也有过这种考虑,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原本不太熟悉powerpoint的软件制作,后来只有逼迫着自己去做课件,经过多次的请教和修改幻灯内容,我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的软件制作,受益匪浅。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在研磨教材教法的经历中,常会有许多的灵感。通过备课、开课、研讨活动,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又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和同事与专家的讨论,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理念上的一个洗礼。我希望能把自己所积累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做一些课题研究,进一步升华,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自己的在历练中也不知不觉地促进了专业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项缓慢而美好的事业,我将会在这条漫长的路上,争取去做一名有底蕴、有情怀、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安徽省 学校: 濉溪县实验小学 姓名: 赵远利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安徽省濉溪县实验小学
本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获教育硕士和美学双硕士学位,淮北市骨干教师,淮北市提名名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特约研究员、教研新星,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多次,所撰写的几十篇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并有多篇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平时治学严谨,勤于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相信本人在“网络”的辅助下,能够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

『伍』 关于月球被俘说,还有什么 谢了。

师:同学们,当我们举头仰望那一轮皓月,我们都会涌起无限的遐思。(屏显明月升空的动画,播放《月光曲》)月亮是地球的忠实伴侣,她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如此的熟悉,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成功,她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你想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奥秘吗?关于月球,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

生: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生: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生:月球和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生:月球上的石头与地球上的石头有什么区别?

生:月球上是否有四季之分?

生:月球内部到底是怎样的?

生:月球有没有开发的价值?

生: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

生:月球上面是不是有棵大桂树?桂树下是不是有只兔子在捣药?

生:月亮有哪些别名?

生:我国民间中秋赏月的活动始于什么时期?

……

(二)合作探究

师:两周前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有关月球的书籍和网站,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月球的资料。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月亮科学”,二是“月亮文化”,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了“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下面我们先请“月亮科学”小组的同学来介绍月球的自然知识,大家欢迎。

(“月亮科学”小组的代表带着课件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关于月球的起源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撞击说、同源说、被俘说,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撞击说,也就是说某个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关于月球,我们组的同学还搜集了较丰富的资料卡片,欢迎同学们提问。

生: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生: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生:月球、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生:月球大。

生:目前月球正以每年多少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

生:3—4厘米。

生: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生: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因此月亮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日或十五日以后一两天。

生: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

生:这也是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生:什么是潮汐?

生: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洋水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的现象。

生: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生:那是陨石坑。

生: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生: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生:月海是海吗?已知月球上的月海有多少个?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生:不是,是平原;有22个;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

生:月球勘探者号证实在月球南极的陨石坑中,永远的阴影部分存在什么物质?

生:冰。

生:月球上面为什么没有生物?

生: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太阳辐射致命的强烈,表面温度变化惊人──阳光下达摄氏127度,夜间降至摄氏-183度,生物不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生:我们去参观了芜湖一中的天文台,请问天文台为什么是圆形的?

生:这样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生:你能说出哪些天文观测仪器?

生: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生: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目前已取得哪些进展?

生:自1969年,“阿波罗”登月后的几年里,美国人又一鼓作气相继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进行月球探险。在此我想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对月球探索的进展情况。2004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太空探测的重要一步。目前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正按计划进行研制,现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三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完成了首次登月,但是很多人认为美国人的成功意义不大。一位航天工作者解释说:“美国人当时所作的不过是在月亮上插了一面旗子,拣了几块石头。”美国人对于月球的探索是很有限的,而中国人则希望能够开发月球的资源。我认为率先开发月球的意义远远大于首次登月。

师:“月亮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月球科学知识的搜集比较全,并且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月球的起源、月相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科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月球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探究,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月亮文化”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搜集的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月亮文化”小组的代表带着课件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生:中国人历来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赏月、祭月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华文化中极富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月光也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中国文人的心里,中国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歌也与月亮同辉,光照千古。我们搜集了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歌赋,现在我在屏幕上显示,请同学们指出其作者和出处。

(屏显诗句,学生一一作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从军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写月的诗句齐声诵读一遍,读时注意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生齐声诵读)

师:下面“月亮文化”小组的哪位代表说说中秋赏月的来历?

生:(投影说明文字,配乐诵读)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时,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中秋赏月、吃月饼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中秋之所以称为中秋节,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

师:接下来我们讲故事接龙,一人讲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看谁讲得生动。

(学生先后讲述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师: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咏月诗,讲述的中秋传说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慰藉,加深了我们对丰富的月亮人文内涵的理解。下面我们“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进行一场比赛,在五分钟内,看看哪一小组说出带“月”字的词语多。

生:皓月当空。

生:月色朦胧。

生:风花雪月。

生:烘云托月。

生:月下独酌。

生:披星戴月。

生:长年累月。

生:日新月异。

生:峥嵘岁月。

生:日积月累。

……

师:这一轮比赛”月亮科学”小组获胜,尤其是李响同学说得多,答得快,我们向他表示祝贺。(鼓掌)。接下来,我们男同学和女同学进行一场唱歌比赛,有关月亮的歌,看谁唱得多,唱得好。

(男女同学分别演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廒包相会》《月光下的凤尾竹》《但愿人长久》……)

(三)拓展延伸

师:星空巡礼,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月色朦胧,我们禁不住迈出探索的脚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

(屏显文题及要求)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设想若干年后,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驶向茫茫的宇宙。经过漫长的飞行,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发挥想象,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300字。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选出佳作,学生范读)

生:(读所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太空船在月球上稳稳地着陆了。我们穿上太空服,站在隔离室里,等候舱门打开。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舱门的铰链缓缓地转动,门终于开了,我们踏上了月球。啊!多么荒凉的景色啊!我该怎么形容好呢?这是一个噩梦般的世界,死亡之乡,寂静得令人毛骨悚然,没有树、没有花、没有一根草……没有飞鸟、没有声音、没有一丝浮云。我们在月球上跑呀,跳呀,天哪,我怎么跳得这么高?像蜻蜓点水一样。正高兴时,忽然,感到一阵震动,出什么事了,难道是地震吗?我们回头一看,天哪!看那儿,是陨石!是一块大陨石,刚好掉在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然后就爆炸了!爆炸?我们一片愕然,可一点声音也没听见啊!宇航员给我们解释:“当然听不见了,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也就不能传播。”

……

时间在流逝,月球的黑夜慢慢地笼罩了荒凉的大地,宇航员说:“我们回太空船吧,准备飞回地球!”我们依依不舍地返回船舱,透过舷窗,看着自己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

生:(读所写《蓝色星球历险记》)(略)

师:好作文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课堂上交流了,课后,请科代表把这些作文精选一下,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出。“月亮科学”小组和“月亮文化”小组的同学,将所搜集的资料再整理一下,出一期“探索月球”的手抄报。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实现了天文、地理、音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设疑激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中,学习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了特长,培养了个性。总之,综合性学习只有重实践、重综合、重凸现学生主体,才能完成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成长,最终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陆』 教师网络学习平台2011-2012课后反思怎么写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常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以后不善于反思,不去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等待他的必将仍然是失败。因此,在教学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反思才是成功之母。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观察发现它们一味地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它们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据2002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一文)虽然教师不注重反思不至于象
蜜蜂那样有生命危险,但不擅于反思则窒息他的创造,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教育局年终目标管理检查非常注重教学反思,我校评选优秀教案必须有教学反思或教后记。
一、 反思的意义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教学反思,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引发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教学反思,则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长期积累,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 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都会反映我们的教学状况。
如:上课时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讲,说明他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教师就应该反思,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我的课,我应该怎样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跑。学生厌学、成绩下降……都是我们反思的途径。
2、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
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及自己的潜心琢磨,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旁观者清,邀请同行听评自己的课,可以窥见你在教学中的失误,为你指点迷途,促进教师成长。当然专家更能点石成金,能与专家交流更是你一生的荣幸。例:
3、通过阅读教育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
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多看书,特别是在当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新利念如雨后春笋使你眼花缭乱。如“一切着眼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等教学思想。
在角色定位方面,《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新课改指出:“教材是范例,教师应创作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即教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
在教学资源方面新课改指出:“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能因陋就简,物尽其用”。
新〈〈课标〉〉还特别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自省自察自悟。课后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有关理论和要求回过头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
评课的有关理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注重数学生活化;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捞铁牛》记叙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教学流程,精心制作课件,花了大量的时间,作了充分的准备。功夫没有白费,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铁牛浮起来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2、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流程更清楚,教学内容更明晰。
3、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有听录音欣赏课文;有合作学习探讨四项准备工作及其理由;有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习课文。
4、教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捞起铁牛吗?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5、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学生成。例如,教师在“课外延伸”部分提出这样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和尚的办法好,可是每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沙,那么捞八只铁牛就需要十六船沙。这么多的沙堆在河里,又会引起河床升高,河水泛滥,怎么办呢?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一个学生说:“可以准备两只小船,捞铁牛时将大船上的泥沙铲到小船里,准备第二次使用。”我趁机追问:“请你考虑一下,能不能用两只大船换你的小船?”学生即刻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急忙补充说:“可以准备四只大船,每两只绑在一起,给其中的两只船装满泥沙,捞第一只铁牛时,将泥沙铲到另外两只空船上,这样循环往复捞起八只铁牛,既节省了泥沙,又注意了环保。”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6、老师善于引导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争论问题,提出问题,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浓,学生活跃,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在讨论为什么要做四项准备工作时,学生情绪激昂,各抒已见,据理力争。
7、此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渗透了课改的新理念。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为今后再教学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学生成。例如,教师在“课外延伸”部分提出这样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和尚的办法好,可是每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沙,那么捞八只铁牛就需要十六船沙。这么多的沙堆在河里,又会引起河床升高,河水泛滥,怎么办呢?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一个学生说:“可以准备两只小船,捞铁牛时将大船上的泥沙铲到小船里,准备第二次使用。”我趁机追问:“请你考虑一下,能不能用两只大船换你的小船?”学生即刻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急忙补充说:“可以准备四只大船,每两只绑在一起,给其中的两只船装满泥沙,捞第一只铁牛时,将泥沙铲到另外两只空船上,这样循环往复捞起八只铁牛,既节省了泥沙,又注意了环保。”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捞铁牛》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觉得其乐无穷。不说教师的适时引导,也不说课堂的完整性,单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答,真叫人佩服。如:诗人为什么说是“明月”照我还,而不说其它什么呢?有3个同学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生1:因为诗人当时被迫离职回家,他是被冤枉的,希望明月能为他昭雪。
生2:因为明月代表团圆,作者想到他什么时候才能与家人团聚呀!
生3:因为路途遥远,只有明月与他结伴而行,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三位同学各具理由,阐述清晰透彻,有说服力,叫人拍案。看似简单也常不引人注意的一个词语的内涵,竟被学生剖析得如此淋漓尽致,妙哉!(泊船瓜洲)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五道水屈海清老师在第一次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要求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此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拼图的过程中一位小男生因为不明白老师的意图,于是在下面嘀咕:“干嘛要拼成平行四边形呢?”让老师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于是老师根据这样的一句话对课堂的设计进行反思: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傀儡”,发现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时,是老师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学生去“钻”,学生缺乏主动的探究。二是学生在拼图过程中没有充分体验到拼图的价值和意义,而导致小男生蹦出“干嘛要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疑问。他不明白老师如此捣腾究要干什么,他的学习活动完全是盲目的。
屈老师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他想:如果把这个探索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多一些想象、思考、品味的空间,学生的兴趣一定会陡增。于是,屈老师将教学设计重新改变了一下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效果比第一堂课好多了,但是他发现自己还是没有走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阴影,两年后,又尝试了新的设计,没有了条条框框,把寻找验证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个“包袱”抛给了学生,学生不仅找到了用拼凑法来验证,而且还能用平形四边形的特征来说明拼成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甚至有些学生找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规律。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渔”更要让学生自己探寻“渔”。
屈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迅速成长,观点独特理念超前,他写的〈〈“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反思〉〉被《教师》杂志录用,发表在教师2008第二期。
四、反思的成果表达方式
反思以后,一定要进行归纳整理,以成果的形式记载下来,以备以后参考。常用的成果表述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教学后记。将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问题设计、作业安排、板书、教学效果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有价值的反思写在教案后面,也可以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补充。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觉得某些资料或信息对本堂课有价值,也可以补充在教案上,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当以后上同类型或同一内容的课时,拿出这些有教学后记或修订后的教案作为参考,将受益无穷。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彭霞
②叙事论文。对上课中突出的成功或失败的情景及过程用文字加以叙述,然后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认识或改进思路,写成短小精悍的专题千字文。这类文章因言之有物,切合教师教学实际,很受广大教师欢迎,也易于被报刊采用发表。(起风了)

③教学实录与评析。将自己较成功的课回放整理成教学实录,写出主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意图,并写出教后反思,请教研人员或有关专家写出教学评析,进一步从理性的高度梳理和分析教学。写教学实录与评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归纳总结水平,提高理性认识水平,增强以后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泊船瓜洲》)
课后的反思对于上一节课来说是上课后的研究,而对于以后的教学又是课前的准备。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对上过的课进行反思,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以便今后发扬光大;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今后避免和改进。长此以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超过昨天,明天超过今天,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就是能实现不断的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创造奇迹的窗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柒』 跪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古诗词背诵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古诗词背诵复习卷)(第84至86)问题补充: 从第六题做起,做到第十题。答案一:蒸融 枯萎 翡翠 预备 爆竹 展览 恐怖 尖锐 残暴 哀思 冻僵 乖巧 抽噎 圣诞树 精兵简政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张灯结彩 见微知著二:第2第1第2第2第2第2第1第2第2第1第1(划去)三:bing 禾 3画 拿 目 3画 放yi 已 3画 特别的guang (返犬旁)3画 粗野七:(1)《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2)《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3)《己亥杂诗》 《泊船瓜洲》(4)《竹石》 《泊船瓜洲》(5)《题西林壁》八:(1)寻常 平凡 生命中有些人牢牢的把自己的命运把握住了,就会不平凡。而有些人错失良机,就会很寻常。(2)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即使这会让自己得不到温暖,但是这才是最高尚的.(1)“驼头”象征抗旱“鹿角”象征健康长寿“蛇颈”象征灵活多变“龟眼”象征富有灵气“鱼鳞”象征神圣的防卫“虎掌”象征英勇不屈“鹰爪”象征腾云驾雾,勇敢果断“牛耳”象征勤劳善良图腾指一个名族认定的标志还以龙 狼 蛇 玄鸟 熊…作为图腾1.过 我2.时间 小老鼠 曾经年少,不懂光阴宝贵,逝者如斯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西瓜和希望60.188.12.* 2010-4-27其他答案:蒸融 枯萎 翡翠 预备 爆竹 展览 恐怖 尖锐 残暴 哀思 冻僵 乖巧 抽噎 圣诞树 精兵简政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张灯结彩 见微知著二:第2第1第2第2第2第2第1第2第2第1第1(划去)三:bing 禾 3画 拿 目 3画 放yi 已 3画 特别的guang (返犬旁)3画 粗野七:(1)《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2)《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3)《己亥杂诗》 《泊船瓜洲》(4)《竹石》 《泊船瓜洲》(5)《题西林壁》
4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捌』 泊船瓜洲教案!!!!!!!!!!急!!!!!!!!!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 “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生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请学生)

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读、理解、背诵)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 ,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n。

师:很好,还有吗?

生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zhòn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chón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举手)。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

全班:敢!,

(反思:同学之间懂得合作,互相倾听,互帮互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三、理解。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

(反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微笑地对生)你可以再读。

生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2:读

师:再读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反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敢说、敢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相互促进,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微笑对着生5)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停一会儿)开始,好吗?

生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5:读。

师 :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提高声音向全体同学)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没有举手的学生)看来都懂了,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反思;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明月”、“绿”、“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发资料,每一个学生一张)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 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 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 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生 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请一学生)

生 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作手势) 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读)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读,很有感情地)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找一找有关王安石写的诗读一读。)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玖』 吉林教育杂志2009第七期目录

《吉林教育》2009年第7期目录

1 封面人物——蔡立新 131-132
2 从实际出发,搞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吴兴学; 1
3 钢琴教学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丁欣欣; 4
4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何小清; 5
5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与弘扬个性研究 张颂; 6+26
6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实用性原则的确立及其贯彻 程仁君; 7
7 论高职教师管理的内容与职能 彭友华; 8
8 课堂教学之浅见 任书霞;籍凤秋;王建雷; 9
9 论高校学生传统教育的缺失 丁娜妮; 10
10 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门海兰; 11
11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梅; 12
12 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王冰; 13
13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王晓宇; 14
14 心理学原理在高职生厌学现象干预中的应用 袁庆华; 15
15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闫炳文; 16
16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 郜进; 17
17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晔;孙忠梅; 18-19
18 谈高职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邵梅;刘学佳;靖宇; 20
19 浅谈如何搞好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质量 李淑霞; 21
20 卫校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教学初探 白剑霞; 22
21 法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 程旭; 23-24
22 用非平衡电桥测质量 韩春娟;芮法成; 25
2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 李静; 26-27
24 浅谈化工原理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 姜莉莉; 28+30
25 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田秀淑;王建雷;杨丹; 29
26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论语态转换的功能 谢文婷; 30-31
27 浅谈大学日语阅读教学 李泰先; 32
28 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吴晓玲; 33
29 形体与舞蹈基训 张友健; 34
30 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袁明煜; 35
31 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探讨 李学萍; 36+39
32 语料库的研究和应用 尹晟; 37-38
33 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马建新;张岳; 39-40
34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军事课教育 李胜强; 41-42
35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王文增;魏忠凤; 43-44
36 浅析广告创新的重要性 李海燕; 44-45
37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软环境的探讨 王春明; 46
38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赖流峰; 47
39 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标准的研究 陆亚敏; 48-49
40 浅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行教改 陈海燕; 50+57
41 夯实和谐社会之基——实现教育公平 张艳秋; 51
42 创合理情境 促有效学习 高幼珍; 52
43 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保证 邵纪遇; 53
44 语文课改新思考 蒋晓菊; 54
4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成效的关键 林秀平; 55
46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董亚丽; 56
47 关注游戏细节,彰显有效本质 姚黎阳; 57-58
48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唐业; 59+61
49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一次探索 王亚梅; 60
50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再现教学中的应用 张辉; 61
51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宣田丰; 62+80
5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政治复习质量 樊延平; 63
53 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思考与探索 吴秀云; 64
54 新课改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马吉; 65
55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之探究 林爱村; 66
56 自主阅读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庞彩美; 67
57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王渊灏; 68
58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 魏培; 69
59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刘春玲; 70
60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史立新; 71
6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王丽林; 72
62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 何国尧; 73
63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及重要性 张立群; 74
64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杨永梅; 75
65 合情推理的几种常见形式 曹文华; 76
66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书芳; 77
6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高凤娟; 78
68 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于文; 79
69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刘卫国;蒯平华; 80
70 探究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贺泽官; 81
71 浅谈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冯红霞; 82
72 浅谈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培养 路翠兰; 83
73 体育说课案例 孙太霞;王国华; 84
74 展示政治知识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荣军; 85
7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李如意; 86
76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 时美丽; 87
77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标生物课程 孙靖棣; 88
78 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杨旭; 89
79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指向 朱宏军; 90
80 元认知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李丽; 91
81 试论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与衔接方法 袁琼; 92
82 创设情境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 张玉顺; 93
83 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分级教学的应用 张忠辉; 94
84 中学美术教学的灵魂——发展与创新 张海静; 95
85 “参与型”教学的教学反思 李占宣; 96
86 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伍佑琼; 97-98
87 再教《泊船瓜洲》 钟艳珍; 98
88 有效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晨凌; 99
89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张艳春; 100
90 如何做好校内未上岗学生的管理工作 王燕;王冠楠; 101
91 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 李红莲;霍岩;朱莎; 102
92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赵吉玲; 103
93 高校贫困学生人本化管理体系微观研究 于瑾;刘金莲; 104-105
94 管理班级的秘诀 修凤英; 105-106
95 浅谈图书馆的柔性管理 张芳; 107
96 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智日生; 108
97 架起与后进生沟通的心桥 龙梅; 109
98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阚景珍; 110
9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庆洲; 111
100 大专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之我见 路晏伶; 112
10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淑英; 113
102 浅议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及有关问题 朱颖华;长学制;林清诺; 114-115
103 思想品德教学联系实际的思考 汪吉银; 116
104 在实践中创新,在反馈中升华——创新教育小模式探索 陈志勇; 117
105 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盛奇峰; 118
106 提高中职学校礼仪课教学的实效性 李凤玉; 119
107 机械制图课中的有效教学 曹士军; 120
108 培养职高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杨胜; 121+118
109 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曹海斌; 122-123
110 建立农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高章艳; 123
111 浅谈农村语文活动课 王升厚; 124
112 浅谈新课程高中语文文本剧的编演 征同俊; 125
113 当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覃忠玻; 126
114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协调及配合 许耀增;邓芳华; 127
115 关注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胡珊; 128
116 中老年教师遭遇“90后”学生——浅谈当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对策 吴希成; 129
117 发展中的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 130

阅读全文

与泊船瓜洲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