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年级班主任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
又该为本学期的工作划上句号了,望着那些纯真的孩子,我扪心自问着,作为班主任,我给他们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本学期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努力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一个学期来,良好的班风正在逐步形成,80%以上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孩子们逐步懂得了要讲文明、懂礼貌,并在行动中加以体现,期末班级还被光荣评为“福山优秀雏鹰中队”。
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我能够做到经常保持联系,并将这种沟通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惯例;阶段性地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有利于相互理解,已与90%以上的家长构成一种协作关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和学生充分感受到尚德的规范服务,诚信和务实。
一、狠抓常规管理:
本学期以“福山三字歌”的落实为突破口,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开学初,我便让每位同学了解学校对班级卫生的各项要求。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并手把手的对每项劳动进行直到指导。在班内确立了岗位责任制,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小岗位,做好服务工作。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为了给更多的同学锻炼的机会,我们进行每周都要进行值日班长竞选,让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轮流执政。在这种氛围下,班干部的工作很尽心,很负责任。在纪律方面,我让同学们推选出“纪律行规之星”,一方面这些学生可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监督并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最大魅力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希望。”对于一年级,他们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我努力地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朋友,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孩子们也认可了我这一角色转换,与我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我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晚间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学生们都喜欢我这个老师。让学生充分享受童趣,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满足他们童年时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与和谐的环境里成长。
三、善于借助各方力量:
我充分意识到学生自己力量的重要性,在纪律、卫生等常规方面和学习等等方面都形成“帮带”的风气,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的体会,也提高了工作的效果。还能够在平时多与科任老师交流,经常为班级的发展进行大会诊。我认为和家长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平时,我经常通过一个个电话与家长交换意见,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最主要应该让家长感觉到自己是深爱孩子的,并且努力让他们产生信任感。所以碰到问题,我总是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有的放矢地将学生的成绩与不足告知家长,使他们心中有数,并能够根据老师的建议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是主动与学校配合。由于长期的坚持,我已经得到了家长的信赖,他们基本上放心于我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
四、充分利用每一次大小型的活动和竞赛来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的活动中,我们都力争做到最好,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集体。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问题一: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还需常抓不懈。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没有真正内化和细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一定要抓反复、反复抓,因为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两者是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
问题二:班级的团队精神的发扬还需进一步加强。班干部在团队中的作用,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还不够明显,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还需进一步引导。
诚然,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B.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简单的排列(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
C.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凸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与反思,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http://www.jiaoxue.org.cn/html/200904/8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