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科学六年级下册 知识与能力训练 科教版 如:放大镜下的晶体 如果好会加多200分 要全部 网址也行
给个邮箱呀,我把全部发给你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 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 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4、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基本上都是晶体,但也有些看起来像却不是晶体,例如:玻璃、沥青、石蜡、塑料、松香、珍珠等。
二、制作晶体方法。
1、减少水分法。
⑴制作一些饱和溶液。
⑵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
⑶待水分自然蒸发后就可以观察。
2、降低温度法。
3、怎样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⑴制作一杯浓的食盐水,过滤后注入到清洁的玻璃杯内。
⑵用细线栓一小块食盐晶体,悬吊浸泡在溶液中,静置几天。
⑶在杯底出现第一批晶体时,过滤掉杯底的晶体,继续悬吊浸泡。
获得的晶体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
1-4、怎样放得更大
一、做个简易显微镜。
1、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怎样做简易显微镜?
⑴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在下面,放大倍数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动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为止。
⑵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3、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这种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二、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300倍。
2、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3、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作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可放大1万倍。
4、20世纪90年代的电子显微镜可放大到200万倍。
5、1983年,人类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2. 放大镜下的玻璃陨石
1、观察表面法 2、吸铁石是实验法 3、观察球粒法 4、成份检测法
1、观察表面法专。首先陨石一般是属呈不规则的形态,其次陨石在降落过程中穿过大气层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而陨石表面有燃烧过形成的一层黑色熔壳以及气流摩擦留下的气印,同时还具有流纹或流线构造。2、吸铁石是实验法。陨石基本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石陨,石铁云和铁陨。其中石陨的磁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不容易被磁铁吸引。而石铁陨和铁陨中含铁量比较多,磁性则比较强。3、观察球粒法。球粒陨石的新鲜断面上一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细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间的基质,并可见到Fe-Ni金属及陨硫铁。铁陨石如用含2%浓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蚀铁陨石抛光表面,则可显示维氏台登构造。陨石的结构致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状,多孔的或炉渣构造等构造。4、成份检测法。陨石由于含有Fe-Ni金属,比重一般大于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陨石比重至少3.3g\/cm。
3.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4. 肉眼看到的白糖晶体和放大镜下的白糖晶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小颗粒.放大镜下的是白色大颗粒
5.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6. 把一个25°角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看到的角是() A.10° B.25° C.50°
把一个25°角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看到的角仍是25°;
故选:B.
7. 放大镜下观察食盐晶体是什么形状的
食盐晶体是正方体
8. 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是什么样的用肉眼看到的晶体是什么样的
放大镜是凸透镜,可以找找凸透镜的原理,应该是焦距缩短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