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作者资料
吴刚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刚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4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我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
代表性论文有:
吴刚,汪亚平,朱作言(2003)甜蛋白Monellin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高技术通讯(11)20~23。
Gang Wu(吴刚),Yonghua Sun,Zuoyan Zhu (2003) Growth hormone gene transfer in common carp。 Aquatic Living Resources(16)416-420。
汪亚平,胡炜,吴刚,孙永华,陈尚萍,张甫英,朱作言,冯建新,张希瑞(2001)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及其F1遗传分析。科学通报46(3): 226~229。
Wang Yaping,Hu Wei,Wu Gang(吴刚),Sun Yonghua,Chen Shangpin,Zhang Fuyin,Zhu Zuoyan,Feng Jianxin and Zhangxirui (2001)Genetic analysis of “all-fish” growth hormone gene transferred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its F1 genera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3):143-147
已完成的论文还有:
《基于T7和Cre/LoxP系统的基因自剔除研究》;《鲤鱼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和激素水平变化研究》;《Cre重组酶的表达与分离纯化》等。
❷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体裁是什么 文章有哪两个特点 作者是谁
体裁:报告文学
文章特点:描绘生动形象。结构条理清晰
作者:吴岗
❸ 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牛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 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❹ 吴岗简介 以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先做背景还有中心思想
作者简介: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z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岗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我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
背景资料: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着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内容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本文说明了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作者!!!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者简介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刚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中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
❻ 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头就应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在山的那边》,首先播放一组险峻的山的镜头,以及登山运动员的艰辛;再播放美丽的海边风景,以及快乐、休闲、幸福的人们;配合音乐、文字、语言。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山”(代表困难)和“海”(代表理想、信念)的深刻含义。从而,同学们可以饱含深情的去阅读。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重现时代背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初中语文课本,许多文章内容反映的是比较久远的事情,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几十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只凭口头介绍,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如在教学吴岗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夕日的罗布泊:碧波万顷,小船在湖面上荡漾,野鸭在水面嬉耍,小鸟在空中歌唱,阳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丽,湖面多么广阔。岸边,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牧人歌唱。还可以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的美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适时再展示现在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进一步探究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主体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环境因素进行自主学习。
如教学高尔基《海燕》一课,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方法可循,教师在网页上出示了自学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朗读要体现激情。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朗读要体现欢乐。第三部分(第十二段至十五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朗读要体现豪迈。同时对比读出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
4提供信息,释疑破难
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和获取新知识的动力。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把释疑破难的权利、时间和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然而,由学生自己释疑破难,并非认为学生能够无师自通,也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利用网络环境的独特优势。教师在教学前有选择地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等表现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当学生在自读中产生疑问时,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信息库搜寻和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从而达到解疑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上邻居,讨论探究、协作会话,相互借鉴、订正、补充,从而解决疑难。比如,在教学《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初读课文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沙子能被压扁吗”?“什么叫被压扁的沙子呢”?“沙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面对学生好奇的目光,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教师打开大屏幕,播放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情景,同时伴读课文录音,通过展示和录音,学生明白: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从而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领域的新发现,可能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它并不十分稳定,它的形成,来源于巨大的压力。因此得出:恐龙的灭绝,“被压扁的沙子”都是撞击的结果。
5拓展训练,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新大纲也再次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要使个体健康、自主的发展,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既能表现教师存在价值,也能凸现学生存在价值的生命共同体。而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即只要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发展需要。同时,让他们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作为教师的合作者自主地学习。多媒体的人机交互就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有益的条件。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逐渐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培养了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促进和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拓展传统教学的物理空间,这一空间无疑将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
如在教学位梦华《旅鼠之迷》一文时,学生可以登陆网站,根据网页提供的内容浏览学习。通过网络同学们首先可以了解旅鼠有哪些奥秘。进一步会关注旅鼠的奥秘给人类的启示。还可以引导学生其他动物的奇异现象。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自主发展;在自主发展中,增长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并伴有音乐、声响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形、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师生容易接受。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
总之,我们在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前提下,巧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❼ 求 吴岗 简介 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作背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中心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燕子 2006-09-2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一. 学习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关沙漠的教学课件
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设计思路:
一.用歌曲《天堂》导入新课,可以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二.展示大量关于罗布泊的照片,可以使学生对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有一种更直观的认识。
三.根据课文提出的四个问题,可以使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五.关于“世纪老人的述说”口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其想象能力。
六.最后用歌曲结束课文,给人一种整体感和回环往复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歌曲好不好?(播放《天堂》片段)。
大家知道这是哪首歌吗?(《天堂》)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味一下歌声里的那个境界: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还有那美丽的姑娘 这的确是“天堂”。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地球上这样一个个美如天堂的地方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罗布泊。
二. 展示位置,解析标题
好,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罗布泊的文章,课本第91页的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 那么罗布泊到底在哪里呢?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展示罗布泊的位置图)
2.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注释一,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呢?那什么是报告文学呢?
3.(展示标题)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品读一下标题,你能从标题中读出什么,谁来说说?
生1:罗布泊是个湖泊 生2:罗布泊是个美丽的湖 生3:罗布泊已经消失了。
师: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作者用了“消逝”而没有用“消失”呢?(“消失“只是客观的陈述,而“消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作者的惋惜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那么为什么作者为罗布泊的消亡感到深深惋惜呢?请大家速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把拿不准的字音标出来。
1. 有哪些字不认识呢?请举手。我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再把这些重点的字再巩固巩固。
(展示正音)
2.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能说说今日罗布泊和昔日罗布泊分别是什么景象的吗?哪个词可以概括它呢?
3. 大家一定想,这是真的吗?不会是作者在夸张吧?如果你有疑问的话请看一看下面的两组图片。(图片展示)
4.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古堡沧桑,生命仿佛在这里嘎然而止。这难道就是当年唐玄奘西去取经的大道吗?这难道就是马可.波罗从威尼斯至古老东方经过的地方吗?当年丝绸路上的驼铃、楼兰古城的歌舞都已消失,只留下那不解之谜,让探险者冒生命之险去挖掘、去破解……”,那么,是什么象一只巨大的魔掌夺去了罗布泊的丰饶和美丽使它从昔日的生命绿洲眨眼间变成了今天的死亡之海了呢?读课文的过程中谁发现了?请举手。
5. 不错,正是由于人们的“盲目”“无知”和“贪婪”不仅葬送了一个天堂般的罗布泊,还使同样的悲剧还在其他地方不断的上演,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的例子。
(日月潭的泥沙沉积,洞庭湖的水量鱼类鸟类的急剧减少,白洋淀鱼类大量的突然大量死亡,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的水面不断下降等等)
6.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除了写了这些内容外,还用很长的篇幅写了作者去罗布泊亲眼看到的景象,为什么还要写这一部分呢?删去之后是不是更好呢?
(不行,因为这是报告文学,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而且使读者更深切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四.细读课文,文学赏析。
作为报告文学,文章不仅具有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而且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请大家再仔细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非常好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 罗布泊今昔对比,昔日的美丽和繁华,今日的破败和荒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仅造成了文势上的跌宕,而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2. 排比、拟人、比喻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直接抒情,更容易的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使读者深切的意识到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诵所找的句子以更好的体会其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五.想象性说话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最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说说: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经历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世人诉说什么?
明确
1.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2.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课下写作训练。
楼兰,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城,在唐代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繁华的地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时候,楼兰还是草木茂盛、河湖众多的地方,可是,一千年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凭着这些断壁残垣来想象它昔日的风采了。
如果大家觉得楼兰还比较遥远的话,那么大家看看这愈演愈烈的沙尘暴,再看看今春惨遭沙尘暴蹂躏的我们的首都的北京,如果我们还不重视环保,还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的话,谁敢断言,二百年、一百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后,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不会成为第二个楼兰故都呢?
课下请同学们写一封公开信,唤醒、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八.结束语。(播放韩红的《家乡》)
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用来毁灭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爱我家园,不要让我们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好不好?
回答者:fengtly - 独孤求败 十八级 12-27 17:59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岗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4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我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
❽ 吴岗作品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着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内容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本文说明了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❾ 吴刚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吴岗博士,原名吴保刚(吴刚是笔名),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z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刚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我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 代表性论文有: 吴岗,汪亚平,朱作言(2003)甜蛋白Monellin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高技术通讯(11)20~23。 汪亚平,胡炜,吴岗,孙永华,陈尚萍,张甫英,朱作言,冯建新,张希瑞(2001)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及其F1遗传分析 已完成的论文还有: 《基于T7和Cre/LoxP系统的基因自剔除研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收入人教版教科书;《鲤鱼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和激素水平变化研究》;《Cre重组酶的表达与
2.内容把握
这篇课文是一篇报告文学的节选。罗布泊从历史上的“仙湖”变成现在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令人恐怖的沙漠。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3.结构分析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追溯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景象。
第三部分:(第10~14自然段)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15~25自然段)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第五部分:(第26~28自然段)推而广之,引用具体数据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4.语言揣摩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综述
罗布泊(9张) 罗布泊[1]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罗布泊核试验场的面积大约是10万平方千米。
成因
根据湖水变化,一些探险家认为罗布泊为「游移湖」或「交替湖」,摆动于北纬39°~40°和40°~41°之间。近来中国科学家作了实地考察,发现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显的河流三角洲,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变迁时,河水曾从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为塔里木盆地最低处,入湖泥沙很少,沉积过程微弱。湖底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时偏北,有时偏南,并非大范围的「游移」。
现状
现在的在若羌县境内东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进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并且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来自敦煌的祁连山冰川融水疏勒河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罗布泊风景(14张)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
罗布泊古湖面积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最近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别名
又名罗布淖(nào)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在罗布泊干枯后,就连“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枯1000年。”的胡杨树现在也成片的死去、倒下、枯萎。 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作者到底是吴岗还是吴刚
绝对是吴刚,书上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