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通过谈话、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之中。练习课也不例外,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使他们乐于积极参与,自主进行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就会一直处于积极兴奋地学习状态,任何有关数学的学习活动都会乐此不疲。
二、巩固基础,强化技能,适度拓展。
练习课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要通过在有意义的练习情境启发下,引领学生对基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等途径进行回顾整理,说清基础知识内容的重点和注意点,为下面具体的练习做好准备。然后根据知识点的整理进行基本能力的练习。
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练习重点,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基础巩固、技能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其次,练习课要加强学生的对新知的辨析和质疑能力。组织练习时,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一些比较意义的题目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对一些题目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抽象概括出抽象概括出自己的独特发现;通过师生的频繁交流对话,逐步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再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自我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第三,练习课不应仅停留在练习层次,更应该多让学生去体会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所以,练习课还应将主要时间用在问题解决上,着力于不断帮助学生去领悟并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多样,评价要多元。
首先练习的目的要明确。要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突出每节课练习的重点,即本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题型多样和方式多变等来引导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要尽量避免单一重复、没有明确要求的机械练习。第三,评价要多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言评价是教师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恰当,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掌握方面,还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切忌虚伪廉价表扬和长期物质奖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建立起优质高效课堂。
四、重视教学过程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反馈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进行干预,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依靠反馈信息,采取最优措施,进行最优调控,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必须正确把握反馈的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馈效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果课堂中实时获取的反馈与事先的预设有不一致时,我们应当立即对原先教学策略作出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实际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争取赢得课堂效益最佳化。
⑵ 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有
1. 发展性。
构建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文化,淡化甄别、鉴定与分级的职能。关心教师在教学预设、教学技能、教学反思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帮助他们,制定提出改进计划,持续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关心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的需求,挖掘学生的潜能,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评价中区别对待,对新入行教师、发展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名优骨干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2. 多元性。
评价的主体多元。鼓励教师自评,学生、同行、研究人员、教育专家参与评价,评价双方商定计划,共同研究评价结果。
评价手段方法、内容、要素、指标多元。围绕评价促进发展,促进改进教学,采取量表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发现教学中优长与不足,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评价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从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从行为主题来看,可以分为 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师生交往的行为;从目标角度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三者的有机融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等。决定课堂教学的要素很多,如教材、资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媒体、学校班级文化等。
网络文库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2020-06-10 3页 用App查看
中小学教育资料的店
关注
品德与社会发展性课堂教学
基本特征和评价优先关注点
哈尔滨阿城区龙涤小学刘丹
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适宜、可行的评价手段,通过系统的资料搜索和分析整理,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奖惩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一一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 基本特征
1. 发展性。
构建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文化,淡化甄别、鉴定与分级的职能。关心教师在教学预设、教学技能、教学反思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帮助他们,制定提出改进计划,持续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关心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的需求,挖掘学生的潜能,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评价中区别对待,对新入行教师、发展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名优骨干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2. 多元性。
评价的主体多元。鼓励教师自评,学生、同行、研究人员、教育专家参与评价,评价双方商定计划,共同研究评价结果。
评价手段方法、内容、要素、指标多元。围绕评价促进发展,促进改进教学,采取量表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发现教学中优长与不足,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评价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从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从行为主题来看,可以分为 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师生交往的行为;从目标角度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三者的有机融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等。决定课堂教学的要素很多,如教材、资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媒体、学校班级文化等。
3.过程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优化教学全过程。注意结构与功能的整合,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教师组织教学和启发、引导、点拨、归纳、总结的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体验感悟、交流互动的时间做到优化。
4.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活动时间充分,互动交往广泛、融洽,学生乐于发表。活动要求有弹性,尊重个性差异,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程,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少,活动气氛民主活跃。积极捕捉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⑶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反思写什么】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二、教学内容设计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三、教学策略设计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五、整体设计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六、设计特色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A、教师表现一、内容呈现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B、学生表现三、学习状态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⑷ 评判不同等级的教学反思的标准是什么
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你是上课不足的地方,其实教后反思的很多东西是很宝贵的,上课时间毕竟45分钟是有限的,有时往往会忽略很多东西,教后反思能查缺补漏,对学生也好.
⑸ 评价教师教学有那几个方面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
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要求
1、 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
2、 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
3、 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
4、 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评教作用
1、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2、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3、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⑹ 一篇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是对设计有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评价要素简单化,用若干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等大而空、所谓的普遍适用
的评价要素指标和分值构成量化评价表很难全面、准确反映丰富复杂、千变万化的实际教学过程。
二、评价标准简略化,以评价表为代表的评价工具往往只能列出一些原则性的评价内容,而更多的有意义的细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则难以反映。
三、评价内容过分指向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或只是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否活跃,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比如说某堂课上一位教师为了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叫学生发言人数多达一半,显得非常热闹,而专家却说不是好课,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思考空间。事实上,那些没有积极举手或发言较少的同学取得的进步未必小于积极的同学,启发式也绝不仅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内在心里活动十分重要,而且更普遍。
四、以表格为主的评价工具对新老教师一视同仁,不符合教师的实际,比如说成长中的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炼程度、课堂应变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很难超过老教师,用一视同仁的评价表就难以符合教师的个体实际。
例如,一堂好的数学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可以归纳可谓殊途同归,精辟凝炼。就可概括出四个字:趣、实、活、新。
现在新课堂评价标准有 1、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2、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3、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一)一堂好课起码应该体现其整合度。整合度就是教师要对文本及学生、教学手段纯熟驾驭的程度。也就是说应该把一堂好课的评价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链条中来分析,断章取义,难以看出一堂课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特点。
(二)、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其参与度。参与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再现,是学生整体在课堂的思维活跃程度的写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真情流露。协调统一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学生课堂思维的参与深度和广度问题,只要教师的主导起了作用,学生主体的思想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外在是否表现为活动,这种课肯定具有实质上的活动。
(三)、一堂好课必须体现出适当的练习度。练习度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有效的、有机的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发展学生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做文章。
(四)一堂好课应该充分体现其自由度。自由度是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愉快地学习、参与,教师能用激情点燃学生,同时也被学生的激情、热情、浓烈的参与欲望感染,更加自主自由地发挥,使课堂在一种民主、和睦、融洽、自由的状态,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是知识流动发展的渠道。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不能割裂。但我们在实施的时候是可以有重点的体现的,抓住一点,纵深挖掘,形成各自的课堂特色,
让大家共同分享,感到快乐,成为支撑前进的长久动力。.
⑺ 怎样评价语文教学反思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证了反思的必要性。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学科课程与教学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究竟是“教材为本”还是“标准为本”?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是“灌输”为主的课堂风景线又有多少改观呢?……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然而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做好这样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
一 上课前要先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重视教学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尤其重要。而且新课程标准同样非常关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具体表现。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调整,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 课堂教学中需反思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工作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料,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
另外,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如在《论语六则》教学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四而不学则殆”时,可结合学生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中反思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
三 课后更要总结、反思得失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经常性的课后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课后反思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课后反思思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结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是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在课后反思中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反思教学片段
首先,教师要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以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导入新课的巧妙之处,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成功之处)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其次,教师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学的“败笔”
再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反思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总会闪烁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课堂下,教师们常常会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值得赞赏的东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既是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应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是否得以萌发?等,并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 结束语
总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笔者感到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