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教学中自我反思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反思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有职业意识。2、要有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内容中,教师要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3、要有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4、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6、教学反思。课上完后,对自己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它记录下来。 三、 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所以要求每一堂课后写一写简短的篇反思。教师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 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3. 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和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4.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
❷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❸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教学反思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要点解读:所罗门说:“明智之人的嘴在于他的心灵,愚昧之人的心灵却在他的嘴上。“因此,聪明和懂得自我克制的人总是避免心直口快、直言无忌,绝不以伤人感情为代价而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有一些人的话语比打人还更伤人心。虽然人们不用匕首,但人们经常听说“语言像匕首。“法国谚语如是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而那些杰出人物在说话方面,也如同做其他事情一样,总是注意自我控制。良好的修养主要在于一种脾性之中,能公正、理智、慎重和仁慈地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因此,有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很好的克制自我、宽厚待人,其性格的宽厚程度与其实际智慧成正比。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遭受批评和挫折的学生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力感,时间久了就会自暴自弃,不再努力尝试,这种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因此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因此就要求教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和谈话法掌握学生基本需求,帮助其分析哪些需要是合理可行的,进而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有助于小学生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当得到老师积极肯定,他也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要得到满足,促使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值得的,有回报的,进而重新评价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并不只是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就够了,更应该重视以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小学生正确运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优势力量,激发个人的自信心,以点带面,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最佳状态。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肯定会因为认知局限性,片面性、单一化,而不能较好处理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胆小孩子可能就会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表达自我勇气,甘于沉默中接受发生事情。但是长期较压抑的性格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而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总喜欢大胆表达自己观点想法,但是由于班额过大,应试教育的压力,不能充分满足他们需求,就会转化为扰乱课堂纪律的负面力量,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的影响,也让自己不知不觉成为负面例子。
这时教师如果不能客观、乐观接纳小学生成长中各种心理微妙变化,或者这些状况没有得到及时干预与疏导,甚至因为个别小学生好动、不遵守纪律,过于淘气影响课堂正常教学,就会激化矛盾,有些老师一时冲动就难免出现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极端做法,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负面成长阴影,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会影响到自己职业的顺利发展,最关键这样的解决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教师职业成长也产生挫败感。
因此一定要学会善加驾驭自己的情绪,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让自己学会换角度思考、换位思考、适时转换角色、学会宽容的不过度追求完美、眼光放长远一些,始终保持积极情绪对待学生就会避免很多不良事情的发生。说真的,因为是小孩子,所以才会犯各种问题,但这是小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作为教师只需及时对小孩子不当行为不加情绪的给与正面指正,加强后期的行为巩固与引导,帮助小学生逐步走向更好自己就够了。
每个小学生因家庭环境、个人性格、智力、兴趣、学习动机差异性等因素,注定发展中出现各种不同问题。因此就要求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必经尽管每天对很多要求要重复很多遍,但对于某一个孩子,可能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或许教育的局限性,小孩子感受性唯有与自己实际有关才会有深刻记忆,而部分小学生可能要反复很多遍才会内化。因此就再次告诉我们教育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反复的,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通过自己一言一行来影响身边这些小学生慢慢健康成长。
示例分析: 老师挖苦讽刺学生的事例
不知为什么,老师最爱干的事就是讽刺挖苦学生(大部分老师)。我们班老师也不例外,挖苦的语言幽默风趣。常常会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比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四大金刚”(其实就期中考试排名倒数一、二、三、四名,被数老师呼为四大金刚),被数学老师叫到讲台上做题,三大金刚都已经做好了,唯有一大金刚死活做不出来,最近暴雨连下好几天,数学老师望着窗外下着的雨道:“你出门都不带伞的。”台下的同学都不明其意,呆呆地望着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又补了一句:“脑袋给淋得进水了。”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哄堂大笑。
还有一次,英语课上有一个同学在捣乱课堂纪律,屡骂不改,无奈的老师只好使出终极杀手锏——让他去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那个同学立即安分了,英语老师洋洋得意的同时还骂了一句:“Not want to face。”(不要脸)教室里顿时传出笑声。
———摘录 黄舸的blog
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昨日,一个“学生被老师罚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发帖人称自己因为在网上曝光了此事,“影响学校声誉”而被学校开除。(南方日报 11月1日)
同样是《南方日报》的消息,11月2日,网友爆料称“慈溪某小学的孩子被要求脱了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并且配发了学生“脱裤跑”的图片。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胡孟才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发生,并表示“该老师已经几次提出辞职,并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了深刻检讨,学校也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希望网友能再给她一个机会”。
通过以上的简单案例,其实打开网络搜索,关于讽刺、挖苦、体罚的案例举不胜举,让人惊骇。作为受过高等的教育的成年人,面对未成年人就会失去自我情绪的控制力。不能冷静地站在些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失职业风范。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不是冰冷知识的传入与输出,需要每个有良心的教师都能客观、冷静、耐心对待小学生,有问题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者更需关注和思考的发展方向。
行动指南:对于成长的青年教师,不要怕遇到各种问题学生,他们的存在可能是你成长的必经过程。首先心理不要畏惧,用心与小学生交朋友,通过谈话、访谈、作业辅导、课间交流,增加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更好走进孩子心理。其次要多鼓励,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势力量,稍加运用,调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然后注意教学中分层教育的意识,提供小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平台,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长的自信心。
提升建议: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晰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创,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耐心深入地了解,不可仅仅凭借简单的一面印象给他或她贴上负面标签,因为这样不负责任的判断会伤害到孩子,同样也会让我们与孩子渐行渐远。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只需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来完善自身不足,客观接受普通个体都不足,等待合适契机,潜移默化地影响启发他们就足矣。每个人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不同,自然形成个性化的关注面;深浅不一的感悟力、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事实,只要我们以善念出发,敏于思考,身体力行,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简单而平凡生活中那种幸福,不是可遇不可求,只因为它的存在太普通,让你觉察不到而已。珍惜每日遇到每个人、每件事,只要你能静心思考,定会擦出智慧火花,照亮前进的道路。